作為創作者,你如何平衡攝影作品中的“真實性”和“藝術性”呢?

柳侍墨


攝影,簡單地講,就是對世間萬物瞬間的記錄。但由於其千變萬化,不同的時段,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記錄方式手段,呈現出來的影像千差萬別,有的甚至截然不同。成像來源於真實,眼見的真實未必全部的真實,可能是局部真實,也可能是藝術化之後的再造。


首先,沒有真實性的照片不是攝影。攝影其本質是對拍攝對象的直觀再現,離開了真實性,就像是抽象繪畫一樣,就不是攝影了。比如紀實性的人物攝影,選擇局部表情、形態構圖,容易以偏概全。

同時,非創意類攝影,必須以真實場景為基礎,重現美的真實。可以虛化背景,可以忽略次要部分,也可以用不同的色溫拍攝出不同色調的圖片,但不能脫離真實過分誇張性取捨構圖,或者用光曝光。

尤其的後期時,紀實性圖片不能“無中生有”,把陰天條件下的霧色濛濛換景為藍天白雲等等,因為這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攝影了。

第二,離開藝術性的照片平淡無奇。忠於真實性,不是不要藝術性,還應該用藝術的視覺、藝術的技術,把現實的客觀存在藝術性地表現出來。比如簡約的斜約構圖,可以較好地把茶園的規模化特色展現出來。

運用攝影器材的技術特性,通過大光圈或者長變焦鏡頭的構圖取景操作,虛化背景,可以拍攝出大浴缸中游魚的大特寫,實現用藝術表現真實。



第三,拍照藝術性與真實性相統一。攝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技術。之所以說藝術,攝影不是機械地全盤記錄,必須有所不為;之所以說是技術,所有手段必須為拍攝目的服務。


不能脫離拍攝對象隨意增減有關元素,為了拍攝而拍攝。公園的場景很大,但抓拍時構圖僅僅侷限於母親帶著幼童學步,就是意在突出感悟意境。

同樣,藝術性必須在真實性之上去創造。銀杏金黃時,是幸福收穫的季節,但也是奮鬥的時節,特別是正是勞碌奔波的年輕人,美好的景色下,匆匆而過的人們沒有時間停留下來欣賞。圖片中有雜景,但更顯真實,背景虛化,為的是凸顯奔波者身影。

攝影中的藝術性與真實性,是一對相互對立統一的矛盾體,相生相伴,不可偏廢。即便是創意性的圖片拍攝,也是源於生活的真實,或者說是多種真實的重疊和移植。沒有真實性,拍攝的圖片的藝術性就像無本之木,缺少了藝術性,攝影就不能稱其為攝影!(昌斌視覺/圖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私自轉載)


昌斌視覺


一.首先:攝影作為藝術的一部,攝影是建立在客觀現實基礎上的藝術風格,個人認為好的攝影作品是沒有明顯的本質之分,攝影作品的真實性和藝術性應該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二.其次,攝影的最大特性是什麼?攝影的最大功能和特性就它的是記錄性(及時現實生活再現主義)。攝影藝術有時候會拍的很好看、很離奇和很詭異,這些都是可以供大家品味和玩味的,但是並不代表是藝術。很多利用攝影語言做表現主義攝影的作品,用繪畫或者其他現代新媒體手法都可以代替。

三.我覺得,既然攝影不屬於藝術範疇,那麼攝影的真實性與藝術性就沒必要進行比較了。縱觀攝影史當中那些歷經時間脫穎而出的不朽之作,幾乎都是以記錄性為主的照片。攝影的最大的魅力也來自於它把歷史的瞬間保留下來和傳播出去,記錄本身就要求攝影要以真實客觀的面目出現。光影藝術在風光攝影中的隱藏魅力

四.攝影藝術是光影的靈魂再現,構圖角度和用光是風光攝影的兩大要素。有時候它只存在片刻,稍縱即逝,有時候它藏在極普通的外表下,貌不驚人,難以辨認。事實上,這隱藏著的視覺美點才是真正神奇有趣的東西,給世人留下美好的時光記憶,記錄著生活的點點滴滴。

五.現代攝影藝術早已經遠遠突破自然寫實的階段,攝影者完全有權力按照自己的感受來進行創作,追求多種形式多種元素的視覺效果來表達作者內心的審美情趣。就我個人而言,也有不同的喜好,根據我對環境的理解以及當時創作的情緒,有時追求國畫般的淡雅空靈,以求得心靈的疏放寧靜;有時候又追求油畫般的濃烈厚重,以寄託跌宕起伏的心情。

 “沒有美感的真實,是不會引起心靈震撼的;而具有真實的美感,才能衝擊人的靈魂。所以我認為攝影藝術的藝術性和真實性是相互依偎的關係,並不是獨立的存在。

    我們一下面的攝影作品作為參考,是攝影的藝術性和真實性的完美結合。

 








視覺藝術之家


攝影的真實性指的是攝影中的紀實,表達的信息真實,不誇張表現主體。而攝影的藝術性則是指利用誇張、對比,象徵來體現攝影的真實,通過與真實性的相互統一相互促進來增強攝影的觀賞性。

真實性與藝術性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我認為,在拍攝真實性的前提下,可採用誇張手段(如用超廣角鏡頭)藝術性來強化所要記錄的事件和要表達作者的觀點思想。

新聞紀實攝影一般少用誇張手法表現,更重要的是紀錄真實事件。











旗人老白


這個問題首先是良心話題。攝影的主要用途是記錄。記錄歷史上曾經的事件,記錄身邊美好生活,記錄祖國的大好河山等等等等。這個良心主要說的是記錄歷史,一個事件的發生的場景你拍到了,那麼就沒必要去PS,沒有必要去幹所謂的修圖,拍到什麼就是什麼,用事實說話,在紀實圖片上,最大的話題,就是真實性!但對於記錄美好生活、秀麗山川等體彩攝影作品,首先你也要有良心,我拍到了就是拍到了,沒有必要盜圖!在拍到原景色的前提下,為了更好的體現它的秀麗,那麼適當進行渲染或者說藝術加工是可行的!就是參加風光攝影大賽也是允許在飽和度、明暗程度等多方面進行修圖的。但也要切記,改的太多了,或者說渲染的過份了讓人一看就是PS過的,就有點得不償失了!畢竟後期處理只是攝影最後的一個過程。頻繁使用或者說濫用就失去攝影創作的本質了!





甘青5


作為攝影藝術,要兼顧拍攝對象的真實性與藝術性的平衡。這需要一個長期實踐積累的過程。假如拍攝人物,除了自己有要求,其實拍攝對象也對攝影師拍攝有較高的要求,攝影師不能只顧自己所追求的東西,一定要照顧你所拍攝的人物,他們個性面貌,衣著職業等。



vivianchen1


我覺得攝影作品的藝術性是建立在真實性之上的,攝影作品的真實性是客觀事物的再現,而藝術性則是拍攝者主觀意願的表達,一張好的攝影作品是兩者相輔相成的。例如風光攝影,一張的好的風光攝影作品必須要有天時地利人和,而天時地利則是客觀存在的,這是真實性,是優秀攝影作品的基礎,人和則是拍攝者運用怎樣的構圖,怎樣的光線,去構建內心中風景的樣子,這是主觀的,也是攝影作品藝術性的體現。所以一張好的攝影作品,這兩個元素缺一不可。


攝影師梵丁


回答這個問題不難,難的是拍攝者自己的功底以及修養問題,這跟繪畫同理,繪畫也分寫實派和抽象派,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兩種畫派的差別,寫實講究一個“真”,抽象最愛一個“假”,對於喜歡畫真的與喜歡畫假的畫家來說,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各自的想法和心境,基本上性情溫和的畫家喜歡畫寫實作品,如冷軍,而相反性情暴躁的畫家最喜歡與眾不同喜歡抽象的東西,如畢加索(只針對於有了抽象藝術之後來說的)。那麼同理再說到攝影上,我可以根據需要和條件拍攝真實感很強的作品,我也可以故意打破這種真實,創作出一種很假但很有創意的畫面來,所以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功底和想法!


藝界之美


這是個很專業的問題。

問得很有意思。

也很有水平。

因為,這還是一個有點小複雜的問題。

首先來看真實性。

大家都知道,藝術源於生活,又要高於生活。

這個“源”裡面,就有真實的問題。

藝術首先要真實,然後才有力量。

創造出來的藝術形象,不是單純的虛構出來的,更不是臆想出來的。

真實是很多藝術的生命本質。

即便,是那些虛構的作品,也因為它呈現了另外一種“真”,才有生命力。

第二點,我們平時理解的“藝術性”,和這個問題裡提到的“藝術性”,

這裡面往往有一些人的誤解在裡面。

比如,人們理解的藝術都是好看的,漂亮的,美的。

只有符合這些標準,才算是具有了藝術性。

而且,越是美,其藝術性就越高。

實際上並非如此。

就像電影裡有喜劇,有正劇,也有荒誕劇,也有悲劇。

不一定都是喜劇或正劇。

就像是書法,寫得漂亮固然是好事,但不一定都要漂亮,

不一定非要寫得漂亮。

歷史上的三大行書,表面上看,除了《蘭亭序》,

其他都不算很漂亮。

即使是《蘭亭序》,裡面也有不少寫錯了又改動的地方。

特別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寫得粗糙,快速,悲傷。

然而,它的藝術性也很高。

所以,藝術性要怎麼來理解,一定不是漂亮,就是藝術性。

再來看攝影,實際上分不少類型,紀實攝影和藝術攝影,

就是其中兩個重要的類別。

新聞攝影,就屬於紀實攝影,或者叫記錄攝影。

而藝術攝影,則更多是創作,是抓拍,是巧遇,是巧思。

也是探險,也是探索,也是嘗試,也是突破,也是尋找。

紀實攝影,自然要真,但在紀實攝影中,也有藝術構思,

也有藝術功力在起作用,真,而又不拘泥於單純的真實和再現。

而藝術攝影呢,有時要美,有時要善,有時也要真。

所以,真善美,是所有藝術創作的真諦所在。

所以,攝影要真,真實,真誠,真切。

同時還要追求想象,靈感,創造,超出日常生活,發現獨特審美。

最後要說的是,真中有美,美中有真,加上善,就是好作品的品質。

不知道說清楚了沒有?


手機攝影藝術


應該像楊再春老師講的那樣,把攝影作品用宣紙打印出來,再用書法提上字,現代攝影融入了古代傳統,,,


喬飛4


我覺得攝影作品的藝術性是建立在真實性之上的,攝影作品的真實性是客觀事物的再現,而藝術性則是拍攝者主觀意願的表達,一張好的攝影作品是兩者相輔相成的。例如風光攝影,一張的好的風光攝影作品必須要有天時地利人和,而天時地利則是客觀存在的,這是真實性,是優秀攝影作品的基礎,人和則是拍攝者運用怎樣的構圖,怎樣的光線,去構建內心中風景的樣子,這是主觀的,也是攝影作品藝術性的體現。所以一張好的攝影作品,這兩個元素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