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全盤否認傳統文化?

微笑轉身不見你


全盤否定傳統文化,源自五四運動。盛於六十年前。

文化是民主之根,是民族之魂。當時一幫漢奸。企圖把傳統文化全部滅絕。從而滅亡華夏文明。


【犬奴漢奸錢玄同】

古今中外,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像我們一樣。瘋狂的歪曲詆譭優秀的傳統文化。 我就舉幾則例子:

一、把婦女纏腳歸罪於孔子。

孔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無論是昔日的纏足,還是今天的隆胸整形手術。都是違背聖人之言。違背儒家思想。 把裹腳歸罪於孔子和儒家,並且無禮謾罵者。捏造事實、顛倒黑白,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是毀謗罪,可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文化漢奸,慕洋犬劉緒貽】

二、批儒家的中庸思想害人。

中庸就是以中為用。處理事情恰到好處,不走極端。下面舉幾則中庸的實例:

1、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2、教育子女。既不嚴苛,又不能溺愛。成功的教育使人有性格:既不失本性。又有品格。

3、道德與法律。剛柔並濟。先教而後用刑。

4、慾望。墨子認為,慾望是萬惡之源。主張扼殺人的一切慾望及精神需求。孔子不但認識到慾望是萬惡之源。也認識到慾望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所以,墨子主張滅欲。孔子主張適欲、節慾。

三、稱孔子幫君主馴服奴才。

法家才是讓人民做犬民,做狗奴才。 韓非子謂之: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寡聞從令。

韓非子還提出了三綱理論: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

韓非子甚至提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主而誅臣,焉有過! 而儒家認為,把人民當奴才的君主,必須誅殺。孔子謂之湯武革命,孟子謂之,湯武誅獨夫。 罵孔子者,是顛倒黑白。 這完全是捏造事實,詆譭自己的祖宗,不配為人。

四、說孔子和儒家愚民。

提倡愚民的是法家。 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韓非謂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其目的是使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孔子提倡智民:君子不器。器物只有專業用途,而沒有思想和靈魂。孔子要求既有專業技能,又有思想,有靈魂。 孔子又曰:君子以振民育德。即啟民智、立民德。

那些罵孔子愚民者,恰恰自己是被法家思想洗腦的行屍走肉。恰恰自己是民智未開的愚民。

五、說孔孟之道缺乏民主、憲政思想。

孔子曰:君君、臣臣。首先,以君道的標準約束君主。然後,再以臣道的標準約束臣子。就是以禮法把權力關進牢籠。而人民卻擁有廣泛的權力——禮不下庶人。今日謂之——憲政。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託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讓齊宣王這個不合格的君主下崗。

五、批儒家缺乏法治思想。

孔子才是人類法治思想的鼻祖。

立法為民——奉法以利民。

司法獨立——孔子批判君主折獄無論,以意為限。反對君主鉗制司法。

疑罪從無——孔子曰:大辟,疑,赦。五刑,疑,赦。孔子提出的疑罪從無,利於被告的無罪推定論。比古羅馬領先了五百年。

不罪無辜——孔子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法家才是法治的死敵:法律提現君主的意志,君主必須牢牢鉗制刑法,寧枉勿縱,夷族連坐】

人類法治思想的鼻祖不是孟德斯鳩。而是聖人孔子。

儒家的最終政治理想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綜上所述,正因為儒家文化如此文明先進。摩尼教創始人摩尼才說:‘除了兩隻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和一隻眼睛看世界的希臘人外,其他民族都是瞎子。’偉大的先知默罕默德也認為,真正的智慧在中國。 代表民主、法治、憲政的古希臘羅馬文化非常先進和優秀。但只能排第二位。我們優秀的華夏文明才排第一。很多人對傳統文化一無所知,卻張嘴就罵。這類詆譭自己祖先之人。好比明明他是父母的兒子,卻一口咬定自己不是父親的兒子。而是他母親被野驢和野豬輪姦後,才生下的他。這些顛倒黑白的雜種,不配為人。

最後再補充一點,有人汙衊傳統文化無法誕生科學技術。

古今中外文化中,最重視科學的,正是華夏文明。 儒家精通數學和天文曆法。 算術原本就是孔子修訂儒家六藝之一。秦始皇焚書坑儒。算術毀於秦火。

《九章算術》原本由孔子所做。毀於秦火後。漢文帝時,儒家大師丞相張湯重修《九章算術》。共收有246個數學問題,分為九章、它們的主要內容分別是:

第一章方田。田畝面積計算;提出了各種多邊形、圓、弓形等的面積公式;分數的通分、約分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完整法則。比歐洲早1400多年。

第二章“粟米”:穀物糧食的按比例折換;提出比例算法,稱為今有術;衰分章提出比例分配法則,稱為衰分術。

第三章衰分。比例分配問題;介紹了開平方、開立方的方法,其程序與現今程序基本一致。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位數和分數開方法則。它奠定了中國在高次方程數值解法方面長期領先世界的基礎。


第四章少廣。已知面積、體積,反求其一邊長和徑長等; 第五章“商功”:土石工程、體積計算;除給出了各種立體體積公式外,還有工程分配方法。

第六章均輸。合理攤派賦稅;用衰分術解決賦役的合理負擔問題。今有術、衰分術及其應用方法,構成了包括今天正、反比例、比例分配、複比例、連鎖比例在內的整套比例理論。西方直到15世紀末以後才形成類似的全套方法。《九章算術》比西方領先了1500年。

第七章盈不足。即雙設法問題;提出了盈不足、盈適足和不足適足、兩盈和兩不足三種類型的盈虧問題,以及若干可以通過兩次假設化為盈不足問題的一般問題的解法。這也是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成果,傳到西方後,影響極大。

第八章方程。一次方程組問題;採用分離係數的方法表示線性方程組,相當於現在的矩陣;解線性方程組時使用的直除法,與矩陣的初等變換一致。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的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在西方,直到17世紀才由萊布尼茲提出完整的線性方程的解法法則。這一章還引進和使用了負數,並提出了正負術——正負數的加減法則,與現今代數中法則完全相同;解線性方程組時實際還施行了正負數的乘除法。這是世界數學史上一項重大的成就,第一次突破了正數的範圍,擴展了數系。外國則到7世紀印度的婆羅摩及多才認識負數。

第九章勾股。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的各種問題。其中的絕大多數內容是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提出了勾股數問題的通解公式:若a、b、c分別是勾股形的勾、股、弦,則,m>n。在西方,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得等僅得到了這個公式的幾種特殊情況,直到3世紀的丟番圖才取得相近的結果,這已比《九章算術》晚約3個世紀了。勾股章還有些內容,在西方卻還是近代的事。例如勾股章最後一題給出的一組公式,在國外到19世紀末才由美國的數論學家迪克森得出。

墨子原是一位木匠。他成為孔子的再傳弟子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最終成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墨子關於物理學的研究涉及力學、光學、聲學等多個領域。

中國發射的量子通信衛星,就是墨子命名。 墨子能夠成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是儒家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成果。 古今中外各種文化中,最重視科技的,無疑是聖人孔子和華夏文明!

附錄:一百年前的日本。今天的美帝,都指使一幫文化漢奸。瘋狂的詆譭汙衊優秀的傳統文化。這幫漢奸,今日將其命名:犬奴——慕洋犬!

為捍衛華夏文明,以正視聽。定要將這幫人渣、慕洋犬、犬奴漢奸,全部逮捕,以漢奸罪槍斃!



楊朱學派


全盤否認傳統文化,是謂“全盤西化論”。這個論調,在過去中國的“思想市場”中,曾流行一時,至今還可能餘音嫋嫋。

論歷史,全盤西化論的思想淵源起於晚清及民國。從文獻上看,1918年7月陳獨秀《今日中國之政治問題》一文已露端倪;1929年胡適《中國今日之文化衝突》中率先使用了"wholesale westernization"(全盤西化)這一口號;在此期間,新文化運動鼎足而三的另一位主將魯迅,在其雜文中也反覆隱約提及,呼之欲出,且態度最決絕。


(圖:陳獨秀《孔教研究》,見《每週評論》雜誌1919年5月4日第20號,第4版

而最早明確提出“徹底全盤西化”這一文化主張並加以論證的,是當時嶺南大學校長、即後來禮迎陳寅恪南下的陳序經。在1935年前後興起的那場著名的“全盤西化”論爭中,陳氏寫了《東西文化觀》等著作,力主中國務必要完全地告別過去,迎接西方文明。因為他認為,文化的吸收,應該是整體性的,中國今後若要轉換為現代國家,獲取新生,就必須消解傳統的一切負面因素和干擾,徹底採納與全盤接受西方文化,而非只是隨意截取其部分內容,調和折衷,不中不西,非驢非馬,尾大不掉,功敗垂成。

隨著後來新政權的建立,很多論爭偃旗息鼓,“全盤西化”爭論也就被按下不表。但是它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和價值體系,就此生根,陰魂不散,在臺灣的60年代和大陸的80年代,都曾死灰復燃,今猶未歇。


在我看來, “全盤西化論”,表面上只是關涉文化方向的選擇,而實際上,它的潛在意涵,是我們這個國家終將走向何方的問題。

怎麼可以否定自己的文化傳統,難道這一切都是犯賤?現今很多朋友一聽此論,就急火攻心,上綱上線,以為提出者什麼“公知”,什麼“帶路黨”,別有用心,其心可誅,其實這種憤懣大可不必。因為民國以來的倡導者,察看他們一生行事,清一色都可稱愛國者、民族主義者,他們激烈、全面地否定故國傳統,何嘗不是沉痛於懷,何嘗不是期待中國的強盛,何嘗不是盼望明天會更好?

(圖:右起陳序經、陳寅恪、姜亮夫,1950年代在廣州中山紀念堂)

“全盤西化論”提出的時代背景,是中國的落後捱打時段。在救亡圖存的焦慮中,一些中國有識志士紛紛檢討自身,尋求藥方,主張各式各類。而其中一批人,尤其以新文化運動知識分子群為主力,所取的方針,是不約而同的以批判求建設,並在當時時代風潮影響下,將一切落後作了 “文化歸因”:認為中國“百事不如人”的根底在於文化不行。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沒落的、腐朽的文化,是與現代文明絕對對立、水火不相容的,因此只有無情地、全盤地否定和拋棄中國的傳統文化,走全盤西化的道路,徹底學習他們先進的制度與文化,才能復興中國,走進康莊大道。

這種激烈的、極端的反傳統“文化歸因”思潮,在整個民國時代都非常盛行——就猶如我們現在喜歡把所有問題最終導源到“制度因素”中去一樣。但是,以我看來,此論提出者,並非媚俗與媚眾,更非圖權與謀利——他們甚至早已清醒地意識到這樣說將成為“時代的犧牲者”,成為所有人的對立面。可以說,這些人,都是些獨立知識分子,獨立於政府,獨立於商業利益,獨立於西方霸權式的意識形態,也獨立於故國的文化傳統。他們唯一沒有獨立在外的,始終是自己的國家與民族。

(圖:陳獨秀、胡適這兩位安徽老鄉的蠟像)

而在實際生活中,這些“全盤西化論”的始作俑者們,陳獨秀也好,胡適也好,魯迅也好,陳序經也罷,都不是傳統文化的敵人,甚至是孺慕者。陳獨秀深究文字學,晚年以此自娛;胡適同時力倡“整理國故”,希冀能夠“文明轉化”,取精用弘;魯迅呢,更是古典學的一代大家;連陳序經這位留洋學生,表面上是頑固的全盤西化論者,而生活中行事完全是中國傳統禮教做派。包括後來的李敖、“河殤派”,都可作如是觀。

也就是說,全盤西化論者,倘若該受指責,只能說他們心情太過急切,開出的藥方簡直“飲鴆止渴”。“春秋責備賢者”,他們如此激烈地指責、攻擊甚至是詆譭文化傳統,無非是因為國家危亡,導致整整幾代中國人不僅文化不自信,制度不自信,甚至連人種都不自信。這是一個可悲的時代,是家國之殤,也是知識分子之痛。


但是,另一個問題也會跟著出來:“全盤西化論者”難道真的是如此愚不可及嗎,以他們的中西通貫,難道看不到這樣極端的理念有著瑕疵重重,甚至有可能領著人們走向更黑暗的死路嗎?

(圖:魯迅等人身處的中國社會)

答案又顯然不是。只要略略通讀陳序經、胡適、魯迅諸人文集,即可明白,對於這些人而言,他們表面上念茲在茲的所謂“全盤西化論”,終究只是一種策略。它是“救亡驅動”下不得已的主張,也是是含蓄的、試探性的權宜之計。

用安.蘭德的話來說,這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敵意”。就像魯迅所感慨的,中國傳統的力量太過強大,中國文化的慣性太難扭正,而中國人的心理沉痾也是積重難返,正常的探討、理性的建言、平和的商榷根本無濟於事。在《無聲的中國》一文中,他沉痛寫到:

“中國人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胡適則深受英美文化中實用主義思想影響很大,同樣也認為,如此緊張時刻無法再從容辯論,所以,他明確說過,他提出“全盤西化”的口號,純粹只是為了宣傳上的需要,至於這種宣傳是否具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據,大可不必去管他;而陳序經更宣稱不願做“時代的投機者”,他說,他對“持復古與折中論調者異常痛恨”,認為如果連口號都要折中,那麼就“不只是本身上的錯誤,而且生出最大的危險來”,所以他願意以極端的論調故意聳人聽聞,備受攻訐,在所不惜。

可以說,全盤西化論,本身只是代表一種態度,一種要求,一種策略。它的用意,本是對盲目“奴隸的自信”的狙擊,為了不被“倒行逆施”,不得已誇張其辭,激烈其事,為了能夠成功,沒有成為理性的代言人,可謂用心良苦。

而實際上, “全盤西化論”落到實踐,並且在施行上最徹底的,是來自德國古城特里爾市的主義:從頂層制度、到經濟基礎,到文化傳統,大破大立,是完全摧枯拉朽式的,你能說這個無數人浴血獻身從西方取來的“經”是別有用心,以夷亂夏嗎?


我們今天對“全盤西化論”這個提法頗有微詞,覺得被冒犯了,但平心而論,怎麼可以否認,這個觀念的提出和深入人心,曾協助現代文明價值觀衝出傳統重重包圍圈、落地中國所起的貢獻?

在我看來,這批提出者,更像是一群哈耶克所說的“現實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希冀著,這樣的立場能夠拯救這個國家,逃出鐵屋子,走進現代文明的輝光中。他們實是無奈、智慧而悲愴的愛國者。

現在,我不知道還有哪位知識分子繼續提“全盤西化論”,只就我有限的閱讀和接觸而言,沒有見過。即便現在,假設還有哪位學者老調重彈,我也不會覺得有什麼,更不會莫名其妙地將學術問題無限放大到民族國家的高度,以“文化革命”的語言上綱上線。

畢竟,那種意圖控制所有的思想,完全限制其他思想傳播的產品,才是科斯所說的“最壞的思想產品”;而那種視不同思想和觀念為異端,必欲除之以後快的想法,才是真正的“知識恐怖分子”吧,與之相比遺害,神神叨叨的“全盤西化論”算的了什麼呢?

2018,9,16,晚閒扯

感謝大佬們賜閱。會勉力每天都寫三兩篇隨感。歡迎關注、點贊、留言批評——雖然我是不會改的

劉愚愚


看了一些回答,感覺好笑。中國沒有西化嗎?已經西化很嚴重了,我們已經全盤否定過了,現在是要撿回來。

我們西化的,是西方人不要的那些。為什麼中國人會選擇西方人不要的,主要是因為那個東西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接近的地方,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可主要有天下為公,還有就是修身養性,不斷的提升自己。還有人性善,還有講道理。孝道。還有中醫。中國人最不應該接受的是唯物主義。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所接受的是西方所不接受的。有人提出來,既然已經西化了,為什麼不接受西方人所接受的,這樣才能西方接軌。

別看中國現在經濟上有點模樣了,但是在文化建設方面欠缺很多。我們弄成一個四不像文化,不古不今,不土不洋。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命脈,也是民族向前走的方向。我們究竟要什麼?難道我們吃好喝好,弄個腦滿腸肥就是民族的願望嗎?當然不可能。看看發達國家,他們的文化都是有深厚的歷史根基的。沒有文化那就是個癟三。韓國人有錢以後,就來和中國搶傳統文化。其實中國人已經沒有選擇,只能撿回傳統文化並賦予新的內涵。因為要建設一個新文化沒有七八代人的時間是不可能的,況且我們連新文化的藍本都沒有。很討厭有人用科學否定傳統文化。西方人信上帝,沒有影響他們用科學。不可以繼續首鼠兩端,中國人不能再做腦滿腸肥的癟三。


眾妙之門


實際上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發生在新文化運動時期。

以魯迅,胡適為首的新文化運動就是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運動。

在新文化運動者看來,傳統文化除了愚昧,落後,甚至是反動以外,一無是處。

京劇,中醫,禮教,儒文化,道文化,語言,包括文字一併都是落後的代表。

甚至有人提出漢語字母化。典型的倒洗澡水連孩子一起倒的激進行為。

歷史已落下帷幕。

全盤西化會帶來什麼?現在一目瞭然。

目前,以國家為主導正在向優秀傳統文化迴歸。

中秋節,端午節己成法定假日。傳統易學現在也很少有人去定性封建迷信。有的大學還有公開課。


袁天罡奇門遁甲號


全盤否定的這些人不外乎美分、公知、日吹等等一些自認為“知識分子”的人,他們整天的任務就是宣揚中國的各種不好。


舌戰群儒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中國有人在國外上演現代版的“舌戰群儒”,說的就是世界上還有一種模式叫中國模式。這是我們用實踐換來的成就,而這幫否定之人可有辯證的看待過?

1840年以來

自1840年以來的百年間,我們中國人被摧殘的不僅僅是外在的,更是內在的文化。從此有些中國人就看不起自家祖宗的所有了。殊不知日韓有全盤否定自己的文化嗎?

靜下心來看


確實不可否認,我們有些歷史的傳承其中有些不適應當今的時代,有些甚至是有誤的都有。但是難道一部分的不適合或者有誤就是全部的不適合來全盤否定嗎?

否定中國文化之人可全是滿分?

按照這些全盤否定之人的原理來舉一個例子,我就想問問這些全盤否定我們祖宗文化的人,你們的考試可全部都是滿分?如果不是滿分是不是在你們眼裡面都是零分呢?不說從小到大全部滿分,就是科科滿分之人都少之又少吧?那麼對於這些科科打“零分”的人說來是不是小學都畢不了業。



幼兒園的戲言

所以大家去信這些小學水平都不是的人的戲言?不過也得制止這部分人,因為他們過多會嚴重拉低了我們的水平。


淡看天上月


三千年傳統文化,其中官僚文化一直居於文化的中心,這是個事實,這和我們長期的君主封建體制有關。官僚文化,有很多糟粕和有害的黑暗灰色的文化,這是跟皇權專制下社會現實複雜的反映。很多人反對傳統文化,主要在於官僚文化以及皇權專制下的愚民和奴化政策……要把傳統文化進行梳理歸類,客觀理性的做出符合歷史發展和當時侷限的評價和分析。不好的,我們堅決要予以批判和抵制,好的,我們也要繼承和發揚!


東方108797816


我認為,這個問題不能怪罪否認傳統文化的人。問題出在領導層面,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不全面,把握不準確。所謂不全面,就是以偏概全,以次充好,以劣充優。在那些高官,大師,專家們的眼裡,好象只有反人民,反進步,反公正,反清廉的孔孟之道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除此之外就沒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了。所謂不準確,就是那些高官,大師,磚家們,沒有搞清楚古文經典的作者是站在什麼立場,擁護誰,反對誰,向何處去的問題。不知道尊重小人百姓,關愛小人百姓,輔助小人百姓的民本思想,和相民傳統才是優秀的文化精華,而仇視百姓,輕慢百姓,醜化百姓,主張剝削,壓迫,奴役,愚化百姓的孔孟之道是腐朽糟粕。也正是那些高官,大師,磚家們埋沒精華,粉飾糟粕,捧頌百姓之公敵,侮辱百姓之先人,欺騙百姓之今人,毒害百姓之後人的罪惡行徑,造成了全社會的思想混亂,讓百姓惶惑,讓青年迷茫。《周易》中的《觀》卦說,小人無咎,君子吝。意思是,社會出了問題,錯不在百姓,小人無咎。而是社會的領導者君子,應當攬責自愧。


看透古今


今天,為什麼我們要提出“全面復興民族文化”的問題?

兩個層面,一方面是中國崛起的需要,一方面也是中國文化不自信的大量存在。

中國近代以來屈辱的歷史證明;不學習西方文化一定會繼續落後捱打。所以,不惜中國固有文化價值,直接提出“打倒孔家店”、“全盤西化”的主張。這些主張成為中國近現代的一股主流,延續了將近一百年。

但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實踐證明,中國人只要努力學習,是可以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的。

於是,一個全面復興中國文化的思潮也顯露出來了。

但是,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由於這種原因吧,比如,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問題,不是根據中國具體的情況去研究解決,而是說中國的文化根有先天的不足,所以,必須永永遠遠要西化,西化不夠還要全面西化,漢字也是落後,漢語都應該廢除,直接使用英語與世界同步。

包括,中國的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經濟體制,總之,中國文化沒有保留的必要,西方文化是世界最先進的文化,用先進的西方替代落後的中國文化,這是時代潮流不可阻擋。

這就是主張全面西化的精神。

如果說是中國在一個絕對落後的清末民初,這些主張雖然激進,是一副猛藥,就像魯迅所說必須下猛藥給中國實施休克療法。

但是,現在的中國,是一個走過了絕對落後時代的中國。

中國已經處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中國的綜合國力,明顯比改革開放前提高了數十倍。

那麼,中國這麼大一個經濟體,文化體,怎麼屹立於世界?

應該看到,就科學技術而言,西方仍然是創造主體和引領主體,特別是一些高科技,西方對中國也是開放有限的。

世界規則基本是西方的“遊戲規則”,不公平,不合理,不交流的主動權仍然在西方。

在這種情況下,全面西化的路已經走到盡頭了。

現在是中國需要主動提出自己的發展方向的時候,而不是“全面西化”的時候。所以,全面西化,不如說是一種一廂情願,也是不能全面下去的。

於是,這些沒有市場的全面西化論者,總是對傳統文化毫不留情地批判。

我們說,傳統文化畢竟是古代封建社會體制之下的文化,從自然科學到文化藝術,都不免有一些歷史的侷限。

例如,音樂,繪畫,舞蹈,建築等等。但是,我們可以運用西方優秀文化武裝自己的文化,靈魂還是中國的靈魂就好。

而一些人總是批判中國文化“沒有現代性”。

比如說中國畫很落後,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消極情趣。

其實,中國畫早已完成了歷史革命,走在世界的前面,只不過我們自己覺得落後,在西方,人家都在學習中國畫,認為先進得不得了。

例如,被西方捧得很高個梵高、畢加索,他們都是學習中國畫的積極分子。由於他們在中國畫裡找到了中國的智慧和靈感,所以,他們才有很大的創造,令西方耳目一新。

現在,學習中國畫的西方畫家很多,中國畫給他們很多靈感。

所以,我們要對中國自己的文化自信。你不信,世界也不是傻子,他們信,有可能,他們會重新登上世界文化的高峰。


千千千里馬


愚蠢的問題。傳統文化到了今天,不過是更新了面目,好的依然還在發揚,壞的,已被摒棄。如果不說文言文,就是否定傳統文化,不尊孔老二,就是忘了祖宗,那只是庸人之見。其實,天天喊叫傳統文化的人,所要的,並非是文化傳承,而是要舊社會的禮制,要高高在上,被人俯首恭維的存在。可惜,到了今天,人們已經知道了平等自由,還想頤指氣使,當他人為奴才,還有可能嗎?


辣眼刺鼻


欲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亡其族,必先滅其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一個民族文化的消失,這個民族最終必定會走向消亡。無論是任何人只要動刀想肢解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必然會走向本民族根本利益的對立面,即是無知、短視、盲目衝動的極端主義者,結果是害了民眾,又害自己。

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之所以能誇越5000年的時間、走向世界、成為人類歷史上最文明的哲學思想之一,被世界各個民族人民所尊重認同,是因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根源來自於大自然,天地人合一的宇宙觀。《易經》:“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論語》:“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佛教反對偶相崇拜的經典偈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