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小時候家鄉過年的習俗嗎?

色影君


一、置辦年貨.

老家那邊是在臘月二十三的時候過小年,過了小年以後就要開始置辦年貨了。置辦年貨的那些物品大部分是在本地的那些商店裡面買的,蔬菜等物品的話可能是在路邊的小商販那裡買,鞭炮這些物品可以在商店買也可以去其他地方購買。

在置辦年貨的時候,大人們會給小孩子買一些新衣服。置辦年貨時候所需的物品也是豐富多彩的,比如說糖果、瓜子、對聯、燈籠、燈泡、蔬菜、魚、羊肉、豬肉、牛肉、白糖等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東西都在這個時期置辦妥當了。


二、打掃房屋.

過年前的這段時間,大人們會帶著小孩子,把整個房子都打掃乾淨。首先需要拿長竹竿綁了小掃把用來除去房間位置較高地方的蜘蛛網,然後把房子裡面角角落落的髒東西都給掃出去,把所有的桌子凳子都要擦拭一遍,把櫃子裡面的東西掏出來,並且擺放整齊,把那些陳舊的杯子都拿出來清洗一遍。感覺這個打掃房屋的過程還是比較費事情的,一般需要大半天時間才能夠完成。


三、炸果子.

老家農村地區打穀子,一般是在過年前四五天的時候開始弄,主要是炸麻花,還需要查一些其他的麵食,這些東西都是在正月裡面吃的東西。

四、祭拜.

在過年前的一段時間裡面,家裡的男主人要去祭拜祖先。這個祭拜祖先也是分兩個過程,一個是拿著紙錢、鞭炮去祭拜,還有一個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天黑之前,去給祖先的墳前點上蠟燭或者燈泡。


五、貼春聯.

貼春聯一般是在臘月二十九下午的時候去做這件事情,像以前的話都是父親在貼,我在旁邊幫忙。

六、年飯.

我家年飯是在大年三十中午的時候吃。為了節省時間,大人們可能會在臘月二十九晚上或者下午的時候就著手準備一些吃的東西,比如說該洗的要洗,該煮的要先提前煮一下。到了大年三十上午的時候早早的就起床開始生火、煮菜、洗菜、炒菜這些事情。等到那些菜品準備差不多的時候,家裡的男主任就會在院子裡麵點上鞭炮,鞭炮,放完以後就把所有的菜品都端到客廳裡面準備吃了。

在吃年飯之前,大人們會在客廳的餐桌上面插上香和蠟燭,用來祭拜祖先。吃飯的桌子下面也是放上了烤火的東西,年飯就在這樣一種喜慶祥和的氣氛之下開始了。


七、看春晚、串門.

吃過年飯後的下午是小孩子比較開心的時候,她們可以在這個時候到處去串門以及放鞭炮等活動。

到了天快黑的時候就要準備看春晚了,小孩子的話一般不喜歡看春晚,而是喜歡到處去串門。像我們小時候的時候,就喜歡拿著手電或者是東龍去各家各戶串門要糖吃,要鞭炮放。後來長得稍大了一些,以後過年晚上也會去那些親戚家裡面打麻將、打牌玩。這些年承認了,以後過年夜主要就是在家裡面看春晚,邊看春晚邊玩手機、搶紅包、吃東西,也是挺幸福快樂的。

在看春晚的時候,有時候我過了12點就熬不下去了,把家裡面的那些煙花和鞭炮放了以後就開始睡覺了。


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一整天都可以休息的,因為這一天講究的是要休息好,不要做什麼事情。像在以前的話,我們可以跟著那些小夥伴一起打牌,後來我喜歡搬個凳子在院子裡面曬著太陽、聽著歌然後吃東西,那是一種十分愜意的感覺。

九、拜年.

從正月初二開始,就要去那些親戚家裡面拜年了。像在以前的話中月初二,我和妹妹會拿著一些物品去爺爺奶奶那裡拜年,然後順便在那裡和那些小夥伴一起打麻將、打牌、玩鞭炮。


饕餮視聽


記得小時候最開心的事就是過年了,那時候雖然家庭條件不好,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母親自己給我們做的衣服,那也覺得很快樂。每到過年,我們是農村,媽媽和姐姐都會在年陰曆24號還有把房子打掃的乾乾淨淨,給我們做件新衣服,陰曆26號家裡會蒸上一大籮筐各種各樣的花饃饃,還做些肉丸子,那時候是吃不上糖和瓜子的,到大年三十上午還要去墳上請已逝去的老人回來過年,這是必須的,一直流傳到現在。三十晚上一家人坐一起吃團圓飯,主食就是餃子,吃飯前還要先放鞭炮,然後就是在初一早上要給同族的老人磕頭拜年,初二開始挨個走親戚吃飯,親戚多的可以走到十五才走完,這年就算過完了,那時候雖然窮,過年沒什麼好吃好玩的,但那時候人很單純,很知足,很開心,所以我很懷念小時候過年的氣氛。





珍惜53261796


我在西北小山村,我們這邊過年有很多講究,臘月二十三祭灶,灶神爺下午要到天庭給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年人間的情況,做上手工拉條子,放鞭炮,上香。臘月二十四掃房子,家裡的房子各個角落都要打掃乾淨,臘月二十五一直到年三十,農村裡的人採購各色年貨,製作食品。此時正是主婦們展示烹飪技藝的時候:蒸的饅頭、花捲、千層餅、轉轉(老家的一種特色饃饃)、還要蒸貢品有各種寓意的五穀雜糧做的的面山!非常非常漂亮。花捲翻出花邊,綻現紅曲、薑黃。紅曲點中,花蕊嬌豔;油鍋鼎沸,油果子、糖花子、油餅子、饊子。烤饃饃有香豆子乾糧、鍋盔、各種各樣用香豆子、紅曲、薑黃、胡麻卷的烤饃饃,非常的好吃,雞鴨魚肉,豬肉,牛肉,羊肉提前都準備好了,誘人的香味充溢廚房。

除夕是春節的第一幕。從清晨開始,早晨起來吃著昨天晚上煮的羊頭或者豬頭、牛頭,這個根據各自家的經濟情況來定,我們這早晨吃的這頓飯叫“裝倉”,意思是大家要吃的飽飽的,寓意來年都不會餓肚子,呵呵,這當然是以前人的說法了,他們當時生活條件差,吃不飽肚子,一年到頭就等著過年吃點好吃的。吃完早飯,家裡的長輩早早地起來開始掃院子,院子裡面撒上水,到中午一些手腳利索的人家開始洗大門、貼對聯。這貼對聯還有很多的講究,若是隔壁或對門,誰家的對子貼的早,這家今年就會有好運。黃昏時分,全家圍坐,共進年夜飯,我們這兒大年三十吃的是臊子面,臊子湯由肉丁、香菇、胡蘿蔔丁、豆腐丁、金針、木耳、綠菠菜烹調而成,色香味俱佳;擀的面切成的麵條,又細又長。寓意一家人小孩身體健康,老人健康長壽。宴後,家人一起嗑著大板瓜子、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呷著“三炮臺”香茶熬夜守歲,以求長命百歲。零點換歲之際,舊時要接財神、祭天地。老年人講究水缸要挑滿清水,謂之裝財水。還要在米缸、麵缸、水缸放入紅棗和硬幣!還要在大門前、院子裡潑灑清水,謂之灑銀水,以寄寓人們致富的願望。

初一早晨,家裡的年輕人要到街坊鄰居家給家裡的老人磕頭拜年,每家每戶的年輕人都要到街坊鄰居家給他們家的老人磕頭拜年,拜完年後全家共進象徵團圓的餃子,飯後,孩子爭著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贈送紅紙封包的壓歲錢。

初二,每家每戶帶著孩子和老婆到老丈人家去給兩位老人磕頭拜年,初三,開始到至愛親朋間互相拜年,串東家,走西家,一直持續到初八,親戚朋友多的可能一直到正月十五,幾乎半個月都在吃吃吃!哈哈。二三十年前的村裡人上門拜年一包糕點當禮品,主人先敬三杯酒,再沏香茶、端四碟糖果瓜子,末了留客用餐。

初五稱為破五,吃蕎麵攪團。用蕎麵煮成糝飯狀,燒上臊子,或素滷,或清湯,調上油潑辣椒、蒜泥、香醋,酸辣可口,使連日食用油膩菜餚的人大開胃口。

初五以後,直到十五六,各鄉鎮各村的新年社火就舞起來了,匝地而來的鼓聲,炫入雙目的色彩,古樸典雅的造型,充分體現了濃濃的節日氣氛和古老的傳承。社火隊的排隊、角色很有講究。打頭陣的是風婆、雨師,寄寓著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願望。其後是大頭羅漢戲柳翠。係為一個戴大頭面具的僧袍和尚,圍繞花枝招展的柳翠姑娘,嬉戲而舞。繼之為春官老爺坐龍槓。春官老爺,為春季之官。其形象頗似戲劇的醜色:戴圓翅烏紗帽,塗白眼窩,八字鬍,著紅官袍,持摺扇,坐於太師椅上,頗為滑稽可笑。再後為十二三對竹馬子古裝少男少女打扮,胸前後背裝置紗制馬頭、馬尾。其後是“船姑娘”,再後是推車子、獅子滾繡球,我們當地的太平鼓表演,還有山丹唸經卷。











我是村支叔


回答這個問題會勾起很多人的回憶,我是一個70後,如今已過不惑之年,記得小的時候,總問問爸爸什麼時候過年,總感覺每天過的日子那麼慢,離過年還有那麼遠,我們漸漸的長大,而時間也感覺過的越來特快!

小的時候過年沒有現在的物質條件好,糧油是供應的,商店裡的罐頭對我們來講都是奢侈品,但是那時候感覺年味特別足,小朋友一起放炮竹,打雪仗,擠一擠去誰家看黑白電視,走親戚,串門子,嘮家常,現在呢,我們用微信問候一下,而且還是群發,打個電話的都是朋友夠近的或者你是領導職位的,不管大人還是孩子,手裡捧著電話,都在各自的無聲的世界裡交流,人們之間越來越缺少交流,我喜歡現在的世界卻更喜歡以前的你!


長白山下大海哥


大年三十貼對聯,包初一要吃的湯圓抄手(初一什麼事都不能做),晚上看晚會,然後零點開始放煙花鞭炮,此起彼伏的要持續到第二天早上,初一不能吃大魚大肉,要祭祖,還要準備很多紅包,初二開始,親戚們輪流做東請客,差不多要持續到十五去,過了正月十五才算過完年。


閒夢夜微雨


小時候,家鄉過年真熱鬧。我住在古鎮,一幢大院裡共七戶人家,曾、徐、方、黃、吳五姓和睦相處。年前十多天,家家戶戶都趁天晴磨糯米曬粉、打年糕、搞米酒,臘月二十三祭灶,二十四過小年,小年晚上過,很簡單,用曬粉做湯丸,或煎年糕,待裝香鳴爆祭祖後,便過年。餐畢,便邀小朋友出去看龍燈、彩蓮燈、蚌殼燈及彩龍船,並跟在燈後撿爆竹玩。

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大人打掃衛生,炒花生丶豆子和芝麻,熬麥芽糖,制凍米糖,抽時間帶孩子進店買新衣。二十八早上過蒸菜年,用紅花草或白蘿蔔拌米粉蒸。二十九中午也是過年,但大院裡只有撫州佬兄弟兩家過年。三十除夕是大年,六盤四碗各家不一樣,不管葷腥,都要搞十個菜上桌,做到十全齊美。這天下午,要貼好春聯和年畫,要上山給祖先及亡人送火,要洗澡更衣,焚香燃爆,要煮好年飯,用個敞口大缽子剩滿年飯,插滿準備好的新紅筷子,留到初一吃。事畢,全家過年,大人給小孩發壓歲錢,幾分幾角幾元因家境而定。過完年要守歲,因此,晚上家裡都會燒梗子柴,家家都會將餘火把家人的火籠裝滿,以備守歲熬夜。小孩不管那麼多,放下筷子就到外面看游龍燈去了。回家後,等著燃爆關財門。

正月初一要早起開財門迎財神;要裝好花生、豆子、糖果、年餅碟子,準備迎接鄰居孩子登門拜年。這天吃齋不吃葷,魚肉葷菜剩盤要留到初二接客。初一講究一年清清吉吉,真是窮人有窮人的過法,吃青蔥炒豆腐,一青(清)二白(潔、吉),吃芥菜(先苦後甜)。炒熱年飯吃罷,很早就戴好有子(即帽子)去給鄰居們拜年,待招了滿滿一有子(帽子)果品才甘休。家鄉初一隻給村人和鄰居拜年,不能走親戚。給親戚拜年應擇雙日,初二初四初六皆可,過了初七,到元宵,其間天天可走親訪友。這些鄉俗,大人傳下,至今不忘。


123老梅吳楣福


小時候最盼望的事情是過年了!

我的家鄉是個小山村,雖然那時生活很貧困,但過年仍然能讓我們無比歡樂!

每年進了臘月門,我家就開始籌備過年了。先淘米蒸豆包,再殺年豬,辦置年貨,掃房糊牆,蒸饅頭,做新衣服等等,記得每年母親都 是一直忙到年跟前。

過年這天到了,我們早早的起來,穿上母親做的新棉襖,然後看著父親貼春聯,屋裡屋外的跑著跳著……

吃飯了,母親端出雪白的大米飯,香噴噴的一盆小雞燉粉條!這是隻有過年才能吃上的好飯!我們都歡呼起來!大米飯香極了,雞肉和粉條更好吃!都不知吃那樣好了!心裡感嘆世上竟然有這麼好吃的東西!

這一天我們最高興了,晚飯母親做了更豐滿的一桌菜!有魚有肉,有青菜,讓我們大飽口福!吃飯前要先放一掛鞭,噼噼啪啪的清脆爆竹聲響徹雲霄,把麻雀都驚飛了!

到了晚上十點多,母親和我們包完了餃子,父親就領我們接財神了,也叫發紙。只見父親先在院子中間用豆秸點一大堆火,然後放一掛大鞭,之後拿出一沓燒紙點著,往屋裡走,口裡說著接老祖宗回家過年了!一邊走一邊撒下燒著的紙,一直到廚房,屋地,都放一張紙,一直到上供的排位上,這才把祖宗接回來。

這邊,母親的餃子也煮好了,我們就開始吃年夜飯!每年都要包幾個帶鋼鏰的餃子,說年夜裡誰吃到誰有福!有時為了能吃到鋼鏰,吃飽了還要多吃幾個,把肚子撐得鼓鼓的!

吃完餃子,母親又端出一盆緩好的油黑髮亮的凍秋子梨!這也是一年中僅有的待遇,隨便吃!我們可樂壞了!過年真好,一天都有好東西吃!那年景冬天凍梨是唯一的水果了!我們又是一頓猛吃!有一回小妹吃多了,冷得直打牙蹦骨!又可憐又好笑!

吃完了凍梨,我們也困了,可父母說除夕夜不要睡覺,要守歲!我們強撐著玩了一會,還是東倒西歪的睡著了!

初一早上也吃餃子,之後父親帶我們去給伯父伯母拜年,初二隊裡又來了大秧歌,吹著嗩吶,敲鑼打鼓的,全村人都去看,熱鬧非凡!

就這樣把春節過去了,那時常常想,要是天天過年有多好,盡吃好東西!母親說那就沒有這麼多好東西吃了!

一晃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如今我們的生活早已是今非昔比!真的是天天都在過年了!可是小時候過年時的情景還是歷歷在目,記憶猶新!因為在那艱苦的歲月,我家裡一幫孩子,父母平時省吃儉用,總能讓我們過一個歡樂的年,吃上許多旁人家吃不著的好東西!這中間蘊含了父母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我們終生不能忘懷!永遠牢記父母的養育之恩!

這就是我家鄉過年的習俗,我是東北吉林人。


常青樹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一直是晉城人傳統,春節是晉城人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了。

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民間傳統時間更長,一進臘月開始準備,陰曆二十五,大人開始掃灰塵,粉牆,貼年畫,蒸饅頭,炸油糕,吃喝穿戴到家庭陳設,除夕過年才算準備好了,三十夜不睡覺,初一穿新衣服戴新帽,就這蒸火放鞭炮。初二前響回孃家,閨女女婿起得早。初三初四走親戚,七姑八姨都走遍,初五掃完圪渣。正月十五鬧元宵,出了正月才算完。

除夕夜守歲

除夕稱“大年”,“年三十”,這是一年最後的一天。初夕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貼上新春對聯門神,院裡架好年火,初一五更點燃晚上包好壓歲餃子,撈上兩碗獻祖宗,然後家人食用?晚飯後擺好祭神供品,準備好鞭炮香火。

大年初一拜年

正月初一零點進入春節,在晉城,民間活動第一項安神,人們起床後第一件事情放鞭炮,然後燒香放鞭祭神,春節準要一項拜年,拜年是主人熱情款待。

初五“破五”接財神初七祈福,正月十五鬧紅火……版面所限,在這裡不一一列舉了


女人風騷不遜


我是00後,雖然我不太記得小時候過年的情景是怎樣的了,但應該還是能夠記個大概吧:

NO1.紅包。

記得小時候回家,爸爸媽媽總會給我封一個一兩百塊錢的紅包,那時候家裡經濟不是很富裕,一兩百塊錢的紅包還是很好的,不過我就很喜歡我爸爸媽媽這點,不論我成績是好是壞,他們都是這樣拿紅包的,從來就沒有變。

NO2.年貨。

“小朋友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臨近過年時,總會有這樣的歌謠響在耳邊,就意味著可以吃一年裡最好的一頓飯了,那時,親戚朋友們都趕回來,一大家子人圍在一桌吃飯,說說笑笑,瀰漫著濃厚的年的氣氛,現在想來,還是蠻懷念的。

NO3.新衣服。

過年時總會穿上新衣服,到朋友面前炫耀一番,想著轉得像花蝴蝶的自己,總會忍俊不禁的笑出來,同時也在感嘆:過年,真好!


笑看萬里江山love


無外乎漫山遍野的鞭炮聲了,幾乎從中午一點左右開始,一直到晚上天黑,此起彼伏,從未間斷過。貼上地攤十元一幅印刷年畫,吃完年飯,差不多就天黑了。準備好香蠟紙燭,一所墳三根香,一對燭,燒紙適量。一到晚上,漫山火光,如果當時有手機,絕對是很好的夜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