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1號線全線初期運營首日,市民爭相體驗——感受貴陽的速度溫度厚度

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初期运营首日,市民争相体验——感受贵阳的速度温度厚度

1號線全線初期運營首日,市民爭相體驗。

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初期运营首日,市民争相体验——感受贵阳的速度温度厚度

列車駛往雅關站站臺。

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初期运营首日,市民争相体验——感受贵阳的速度温度厚度

市民正在查看1號線站點。

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初期运营首日,市民争相体验——感受贵阳的速度温度厚度

1號線列車設有高低錯落的扶手和拉手。

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初期运营首日,市民争相体验——感受贵阳的速度温度厚度

列車運行調度人員正在工作。

2018年12月1日,對於其他城市的市民來說,不過是個普通的週六。對於貴陽市民來說,卻是意義非凡的一天。這一天,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全線初期運營,貴陽市民期盼已久的夢終於實現。

逢石開路,崇山峻嶺無險阻;遇河下穿,驚濤駭浪從容渡。從前期規劃到動工建設,再到首通段試運營,軌道交通1號線建設運營的進展一直牽動著築城市民的心。全線初期運營首日,市民們更是熱情高漲,爭相體驗軌道交通帶來的便利,從中感受貴陽的速度、溫度和厚度。

軌道交通折射“貴陽速度”

“從火車站到小孟工業園,15分鐘就到了,很方便。”12月1日,搶先體驗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的李建國走出終點站小孟工業園站後興奮地說道。

上世紀,為了支持三線建設,李建國來到貴州遵義。2006年,他從遵義來到貴陽經開區工作,2011年退休後回到上海長住。雖然只在貴陽待了五六年,但李建國對貴陽感情很深。“聽說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全線開通了,我剛好來探親,就趕過來體驗一下。”李建國說,體驗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貴陽發展的速度快。

從2006年以來,12年的時間,貴陽的發展尤其是交通的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在經開區上班的時候,如果要去市中心,坐公交車要好一陣,有時遇到急事時還得打個出租車,如果遇到堵車的情況就更糟心。”李建國認為,1號線的開通,將為小孟工業園區企業上班的人帶來極大便利。

“以前,小孟工業園的站點是村民的菜地,很荒涼。”李建國說,1號線開通後,除了直接給當地市民帶來便利,也有助於加強郊區和城區的聯繫,促進貴陽發展。

“貴陽這幾年的發展不簡單,交通也越來越便利,這次回貴陽後,我打算多玩一段時間再回去。如今可以直接乘坐軌道交通到河濱公園、觀山湖這些地方,我打算把以前沒看夠、沒看到的貴陽城市風光和自然美景全部看一看再回上海。”李建國說。

列車裡藏著暖心“小秘密”

“媽媽,是不是我長高了,居然夠得著上邊的拉手。”12月1日12點20分,在開往小孟工業園方向的列車上,9歲的鄭崇蕊激動地說著自己的新發現,並把找到的空座讓給了媽媽,自己則站在旁邊。雖然身高不到1米4,她一伸手就輕鬆拉到了頭頂的拉手。

“以前坐公交車的時候,媽媽常常擔心我站不穩,遇到空座都會讓我坐。”鄭崇蕊說,由於她個子不高,常常夠不著公交車上部的拉手,只能扶著座位邊緣,“現在媽媽不用擔心我站不穩了,所以我也想給媽媽讓坐,讓她休息一下。”

軌道交通1號線列車不僅設置高低錯落的扶手和拉手,方便不同身高的乘客使用,還將扶手設置在車廂中部,引導乘客上車後往裡走,避免乘客集中在車門區域。

12點30分,列車到達河濱公園站,找到空位坐下的鄭崇蕊又有了新發現:“咦,坐起來一點都不冰。”

原來,列車每排座位的下方,都有類似於暖氣的裝置,在氣溫較低時,這個裝置會自動加熱座位。不僅如此,每個座椅均採用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椅面有一定弧度,讓座椅更加貼合舒適,座椅邊緣還設有防滑帶,保證緊急情況下,乘客不會滑向左右兩邊。

“車上居然藏著這麼多‘小秘密’,在每一個小細節上都在為我們考慮。”鄭崇蕊感慨地說。

站廳展示厚重歷史文化

上海永久牌老式自行車、單喇叭收音機,小木凳子上面放著一雙老式布鞋,旁邊幾位市民在書攤前認真看書……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噴水池站的站廳內,互動浮雕牆《貴陽印象》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賞,不少市民還帶著孩子一道參觀這些反映貴陽舊時衣、食、住、行的場景,向孩子們講述昔日貴陽。

“你看這裡,幾個小孩圍著老爺爺買叮叮糖,這裡有人在織毛衣,這些都是以前貴陽的真實場景。”今年40多歲的彭超是土生土長的貴陽人,在他看來,浮雕牆上的這些貴陽的舊時街景和物件,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信息,會勾起老貴陽人的記憶,“站廳的牆面上記錄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而在不遠處,就是新時代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兩邊的反差對比,更是讓人感慨。”

彭超還拿出手機翻看在觀山湖公園站拍攝的大型油畫《鑄魂》、銅浮雕《融合》的照片。“這裡有苗族、侗族、布依族、彝族和漢族的人物形象,這就向市民傳遞了民族融合發展、和諧相處的理念。”彭超認為,這不僅反映了貴州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讓生活在貴陽這座城市的各族同胞們有歸屬感,展現了貴陽開放包容的形象。

當劃到林城西路站的雕塑《方圓匯》的照片時,彭超大加讚賞:“這個雕塑把四個立方體與圓形底座融為一體,別具一格。”

“有了這些展示,軌道交通站廳不僅成了讓下一代瞭解貴陽曆史文化的平臺,還成了向外地遊客展示貴州、貴陽的窗口。”對在站廳內展示貴陽文化和貴州風景的做法,彭超讚不絕口。

相關新聞————

貴陽日報傳媒集團融媒體團隊

多角度聚焦1號線全線運營

掃碼看 一號線摺紙動畫

掃碼看 手繪一號線站點

掃碼看 一號線VR全景

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初期运营首日,市民争相体验——感受贵阳的速度温度厚度

“手繪地鐵站”系列之噴水池站。

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初期运营首日,市民争相体验——感受贵阳的速度温度厚度

“摺紙動畫看地鐵”截圖。

為記錄貴陽曆史上劃時代的一天,貴陽日報傳媒集團旗下各媒體聯動,在軌道交通1號線全線初期運營之際推出地鐵VR全景展示、手繪地鐵站、摺紙動畫看地鐵等多形式的新媒體產品,運用新的手段,帶領讀者體驗軌道交通的激情與速度。Zaker貴陽、貴陽日報融媒體報道團隊還同步直播1號線運營盛況。

透過VR全景,讀者可以俯瞰軌道交通1號線全景,縱橫交錯的交通路網、綠意環繞的觀山湖生態新城、繁華熱鬧的老城區,一覽無餘;透過“手繪地鐵站”,水墨畫中每個站點逐一展現,閱山湖公園、觀山湖公園、白鷺湖、河濱公園展露“姿容”;“摺紙動畫看地鐵”中,採用全新摺紙動畫技術繪就的地鐵沿線風光,讓人彷彿穿梭其間。

看過新媒體產品、第一時間體驗列車的市民紛紛在貴陽網、Zaker貴陽發佈相應報道的評論區點贊留言。

“貴陽的地鐵或許並不長/就像某一條熟悉的小巷/穿得過寂寞/記得住過往/到得了你想去的地方/貴陽的地鐵其實也很長/就像這一次幸福的遠航/穿過一道門/打開一扇窗……”在貴陽網微信公眾號留言區,一網友即興賦詩《綠色貴陽 幸福地鐵》,表達喜悅之情。

在貴陽日報微信公眾號評論區,網友對1號線全線運營讚不絕口:“高鐵、地鐵、飛機,出行真的是越來越方便了!貴州,不斷前進著!”“地鐵開通方便了許多,真正的惠民!”“建造地鐵真是不易,向所有建設者致敬!貴陽人民感恩有你們!”

在VR全景地圖上,許多網友標註出自己在所處的位置,並留言表達自豪與期待之情。許多網民還跟隨著直播鏡頭感受現場氣氛,彈幕互動。

1號線全線運營首日

7小時客流量 近9萬人次

12月1日,貴陽市軌道交通1號線全線運營,開通後7小時內客流量近9萬人次。

當天,1號線全線運營前,從早上6點40分至中午12點,1號線首通段客流量為7777人次。全線開通後,第一個小時客流量達11564人次;截至19點,全線客流量達89739人次,其中河濱公園站的進、出站客流量一直處於全線站點的峰值,7小時內客流量達10283人次。

為保證軌道交通全線開通後運行順暢,貴陽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提前制定了保障方案,於11月30日晚加大力度組織夜間施工作業檢查,安排相關技術人員對軌道、車輛、供電系統、通信系統等開展全面、深度檢查;在12月1日臨時增開4輛列車,調整發車間隔,提高列車運能,同時臨時增加調度中心技術保障、站務、安保、志願服務者等工作人員,全方位保障運行順暢。

下一步,貴陽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將根據全線開通初期的運營情況,制定1號線全線開通初期運營運輸方案。目前已確定在前期首通段運營基礎上增開2輛列車,並適時根據沿線站點客流情況調整列車運能。

“穿上制服 就是貴陽形象代言人”

走近軌道交通1號線工作人員

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初期运营首日,市民争相体验——感受贵阳的速度温度厚度

1號線雅關站值班站長朱巍巍幫助乘客進站。

“請問從哪裡進站?”

“怎麼用這個機器買票?”

“小夥子,A出口通往哪裡?”

……

12月1日下午,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噴水池站站臺內,值班站長劉文鋒解答乘客疑問,幫乘客買票、指路,忙得團團轉。

“因為他穿著這身制服嘛,很顯眼,我們來找他肯定沒錯。”一位乘客說。

“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是我市乃至全省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作為站務工作人員,我們與乘客的距離是最近的,可以給乘客最直接的幫助,相當於乘客認識和了解貴陽軌道交通的一個窗口,穿上這身制服,我們就是貴陽的形象代言人。”劉文鋒說。

劉文鋒去年畢業後,經過培訓走上站務工作崗位。工作地點從首通段轉到現在的噴水池站後,劉文鋒接待的乘客一下子多了起來,1號線全線運營當天,他幾乎沒有閒下來過。但他覺得,能實實在在幫助到別人,就是自己當初選擇這身制服的原因:“軌道交通給更多的人帶來了便利,我很自豪。”

貴陽市軌道交通1號線雅關站值班站長朱巍巍也度過了忙碌的一天。儘管1號線全線進入初期運營是在當天中午,但朱巍巍和同事們一早就進站開始準備。“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的運營,我能參與其中,感覺特別驕傲和自豪,尤其是剛剛把進站通道打開,乘客一擁而進的時候,很多市民都在詢問我們怎麼乘車、怎麼購票,我感到特別開心。”朱巍巍說,為了提前做好1號線全線運營的準備,她和同事今年5月就進駐雅關站,“因為全線運營後,我們每天要面對很多乘客,所以各個方面都要考慮周到,比如設備設施是否安全、服務是否做到位等,在這些方面,我們都進行了充分的學習和實踐。”

1號線全線運營後,朱巍巍一方面欣喜、自豪,一方面也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雖然我們做了很多準備,但是剛開始多多少少肯定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要多總結,及時發現不足,及時改進、不斷完善,更好地服務乘客,讓他們乘車更舒心、更愉快。”朱巍巍說。

擁抱軌道交通時代

2018年12月1日,註定會載入貴陽城市發展史冊。這一天,貴陽市軌道交通1號線全線開通,標誌著貴陽邁進軌道交通時代,全市人民多年的期盼和夢想終於成為現實。

遙想1863年,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倫敦大都會鐵路”開通。150多年來,擁有地鐵成為很多城市的夢想。安全、準點、快捷、便利,軌道交通是最佳的城市公共交通。緩解一個城市的擁堵,軌道交通絕對不能缺位。更何況,軌道交通已是現代化城市的重要標誌,是做大城市規模、做優城市功能的重要載體。擁抱軌道交通時代,貴陽又多了一個講述她美麗現代化故事的時空新維度,多了一個溝通這個城市過去與未來的歷史新維度,更多了一個實現以人為本城市理念的考量新文本。

堅守十餘載,今朝把夢圓。1號線從初步設想到全線開通,飽含著省市歷屆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重視支持,凝聚著全體建設者的辛勤汗水,寄託著廣大市民的美好期待。特別是全體建設者克服設計難、項目施工難、交通疏導難等不利因素,講質量、講安全,搶進度、破難題;廣大市民充分理解、積極支持,克服施工帶來的出行不便,每一滴汗水,每一份付出,都生動詮釋著“知行合一、協力爭先”的貴陽城市精神。

從1號線出發,貴陽城市經濟發展將邁上新臺階。軌道交通線路具有運量大、快速的特點,能縮短城市組團之間的時空距離;同時,與地面道路公交聯網、形成客流互補的換乘關係,能有效提高城市各組團之間的人流、物流效率。1號線連通觀山湖、老城區兩大核心區,有效連接了貴陽北站、貴陽火車站,有利於促進新老城區融合發展,進一步優化“雙核多組團”城市發展格局,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從1號線出發,貴陽市民將開啟全新的生活方式。從今以後,對於住在觀山湖區的市民來講,逛噴水池、大十字也就“分分鐘”的事;對於主城區市民來說,觀山湖、閱山湖的美麗風光也彷彿就在眼前。物理距離拉近了,心的距離貼得更緊了,同城效應更強了,廣大市民工作、生活、交友、出行、休閒等安排會變得更加從容,生活節奏會變得更加輕盈、舒適。

從1號線出發,貴陽經濟形態將會更加豐盈。“地鐵一響,黃金萬兩。”軌道交通帶來了資金、技術、投資、消費、人才、物資、產業等各種生產生活要素,將有力拉動經濟發展,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交通紅利”“環境紅利”“商業紅利”等將得以更好釋放。依託軌道交通,“城市血液”得以加速流動,資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一個“黃金產業鏈”會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形成。

擁抱軌道交通時代,美好的願景剛剛開始。從1號線出發,讓幸福穿梭的列車,載著我們邁入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貴陽日報傳媒集團融媒體團隊

審校 肖嬿

簽發 況順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