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資產鄧曉峰:中國企業必須走向世界

2018年中國資本市場出現了巨大的波動。距離2019年僅剩一個月時間,國內市場未來的走勢如何?什麼樣的產業和公司更可能出現投資的機會?2018年11月27日高毅資產首席投資官鄧曉峰和我們分享了他的看法。

演講 | 鄧曉峰(高毅資產首席投資官)

整理編輯 | 繆欣欣(諾亞財富品牌市場中心)


高毅資產鄧曉峰:中國企業必須走向世界


2018年11月27日,高毅資產首席投資官鄧曉峰先生來到諾亞財富鑽石年會做精彩演講。

2018年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是一個鉅變的年代。這個鉅變的基礎,首先來自於全球化利益的不均衡分配。

我們觀察到最近幾年,在美國國內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思潮轉變,美國國內對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共識。

對美國來說,美國本土民眾認為其在全球化中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好處,這種意向促使了以特朗普為代表的民粹思潮的登臺。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中國和一些新興國家,無疑是這一輪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它幫助中國經濟在短短的40年裡,走到了全球第二的這樣一個位置。

美國謀求重組供應鏈體系

東南亞、印度、墨西哥或受益

所以我們看到這個貿易摩擦,基本上來說,關稅和貿易摩擦只是一個工具,是一個表象,限制和打壓中國是目的,背後是要以此為動力重組全球供應鏈。

重組跨國公司的產業佈局,才是這一次美國政治精英想要達到的目的。

在最近一輪關稅聽證會的時候,美國的行政官員和國會議員不斷地強調,我們為什麼不把供應鏈遷出中國,去尋找其他的供應商?

我個人覺得雖然美國貿易摩擦初始的目的是要把工作搬回美國,是希望終止全球化,但是這一次的過程它有可能是新一輪全球化地開始。

在這一輪新的全球產業鏈調整過程中,北美的墨西哥,東南亞和印度,都會從中受益,正如過去中國受益於亞洲四小龍產業向中國轉移一樣,這次也會有很多終端的組裝製造業向東南亞、印度這些地區遷徙,讓東南亞、印度其他的這些國家重新工業化,加入全球大循環以及擴張全球的總需求為代表的一個過程。

中國企業正在開始另一輪全球化

到新興市場去複製我們的經驗

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來看,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2018年是一個新的開始,我們都需要在新的貿易格局下去重組自己新的供應鏈體系。

其實我們已經看到現在有非常多的企業,正在主動地去迎接這一輪全球化和產業轉移。

最近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們最傳統的行業-紡織行業,反而是應對這一輪全球化最主動的行業。這些行業的龍頭公司,他們早就開始在以越南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家建廠。而且這些公司在過去很多年的發展中積累了雄厚的資本,有非常強的管理能力,成熟的產業經驗,他們在東南亞複製自己的產業路徑的時候,就相當於跨國公司在80年代進入中國,完全是一個降維打擊的概念。

他們在當地的實力,可能比當地行業最頂尖的公司,有10倍以上的規模差異,有更強的管理能力,有更好的海外客戶關係,所以我們發現,紡織行業反而是這一輪衝擊中,受到影響最小的行業。

當然紡織行業只是一個案例,事實上,我們的互聯網公司、以及華為OV為代表的手機公司,早早地加入這一輪全球擴張的步伐。

在新一輪全球化過程中

會有越來越多的贏家跑出來

所以,利用在中國市場中成長而來的高生產率,依託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內市場,去向其他國家擴展,去到落後的國家複製中國的生產經驗,正如過去幾十年來,發達國家曾經在中國走過的路一樣,這是中國公司下一步的機會。

在這一輪新的挑戰當中,很多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會不適應,會慢慢地退出這個行業的競技場,與此同時,也會有贏家,成為這一輪的勝利者。我覺得這是未來我們需要觀察的地方。

所以最後,當我們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外部壓力的時候,你會發現大國的競爭歸根到底是自己本身決定的, 我們必須要面對這個挑戰,也只有通過我們國內的企業能夠克服外部的壓力,能夠創造出新的產品,提供新的就業,才能夠實現這個國家的平穩發展。

中美兩個國家之間的競爭,不會重複冷戰時美蘇的模式,而會體現為企業層面的競爭、產業層面的競爭,以及技術層面的競爭。與其被動地去抱怨,不如主動地去擁抱。

*以上內容節選自鄧曉峰在2018年諾亞財富鑽石年會上的演講內容,有刪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