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標語為什麼得人心

红军标语为什么得人心

红军标语为什么得人心

“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在重慶市巫溪縣通城鎮長紅村(原大興村)石門子張家大院老屋牆上,一幅落款為“紅三軍政治部”的標語,因農民拆除舊屋而重新進入大家視野。

短短15個字,是紅軍樸實作風的寫照,更是“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的寫照。80多年來,這幅標語完好地保存在牆上,這段魚水情更深深地銘刻在群眾心中。

就著泥牆寫下標語

1932年6月,蔣介石調集重兵向各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反革命圍剿。同年10月,賀龍率湘鄂西紅三軍,從洪湖出發,歷經湖北隨州、河南、陝西等地,翻越大巴山,沿川鄂邊南下,於1933年1月13日進駐湖南桑植縣城,結束了3500多公里的長途轉移,史稱“紅三軍小長征”。

巫溪地處渝(川)陝鄂交匯處,有“巴夔戶牖,秦楚咽喉”之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這幅標語就誕生在“紅三軍小長征”進入巫溪境內之後。

1932年12月15日,紅三軍在賀龍的率領下,穿過秦嶺山區壩河大山溝後,登上重慶、湖北、陝西交界的雞心嶺,成為最早進入川渝的主力紅軍。

進入巫溪境內,紅三軍智取一線天、激戰七蟒峽,取得了入川第一仗的勝利,國民黨時任巫溪縣長蔣登弟聞訊,嚇得棄城逃跑。

穿越神農架原始森林、翻過陰條嶺、攀越大峽谷……12月18日,左右路軍在通城夏布坪會師後,部隊前往通城壩。隊伍經過通城鎮長紅村(原通城鄉大興村)時,天已經漸黑。因山路陡險,不宜夜行,賀龍便決定部隊就地宿營,司令部就設在還鄉團團總張傳松家的張家大院。

當晚,賀龍在張家大院主持了紅三軍司令部會議,研究確定了攻打巫山大昌鎮的作戰計劃。走出房門,賀龍見門口有泥牆,就讓政工人員寫標語。

就這樣,司令部門外的牆上留下了“紅軍為窮人得到土地糧食和平而戰”“分配土豪的糧食衣服給窮人”等標語,並在標語的下面落下“紅三軍政治部,一九三二年冬,紅軍路過此地初次宣傳”等字樣。

既這樣說,更這樣做

“窮苦老百姓要覺悟起來,跟紅軍一起打富濟貧。”“打土豪,分田地,救窮人。”“分配土豪的糧食衣服給窮人。”“同胞們團結起來,打倒土豪劣紳。”…

這些標語通俗易懂、內涵豐富,是紅軍執行群眾路線的縮影。紅三軍進入巫溪,沿途留下了很多標語,現在只有張家老屋這幅標語保存了下來。

這些標語最樸素、最直接地回答了我黨究竟“為了誰,依靠誰,服務誰”等重大問題。紅三軍既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紅三軍進入巫溪後,在徐家壩街上花屋場召開審判大會。紅猩老爺(綽號)是紅軍從湖北竹溪押過來的惡霸地主,楊國棟是一線天一帶的惡霸,二人平時欺壓百姓,無惡不作,紅軍宣讀罪狀後將二人槍決。

花屋場的主人楊春三、楊春藻兩兄弟,也是大地主,經常勾結當地軍政惡棍,魚肉鄉里。公審大會上,二人一同受審嚇破了膽,跪地求饒,自願打開糧倉。紅軍沒收了糧食,一部分留作軍糧,一部分分給了窮人。

在通城,紅軍在當地村民夏洪濤家做飯,不僅瓦酒壺裡的白酒一點未動,還給他留下了豆腐和豬肉。

特別是紅軍的紀律嚴明,極大地震撼了當地群眾。紅三軍在通城剛住下不久,一位紅軍戰士烤火取暖,引燃了貧苦農民彭豐相家的草房;一名紅軍戰士為了部隊夠“打牙祭”,誤把百姓範永紅家在巖壁喂的肥豬當作地主家的豬拖走了。

紅軍的勝利,就是因為有鐵的紀律作保證。獲知兩名紅軍戰士違紀,紅三軍司令部商議後,隨軍的湘鄂西分局書記夏曦宣佈:“為嚴肅軍紀,決定將兩名紅軍戰士處決。”

……

紅軍到來之前,國民黨反面宣傳讓很多老百姓躲了起來。但紅三軍在巫溪5天,卻讓他們從害怕轉變成了擁護。

“一字一橫長,紅軍美名揚;兵強馬又壯,回回打勝仗……八字兩邊分,我們愛紅軍;打富又濟貧,喜愛窮百姓……”紅軍離開後,在巫溪通城、徐家等地,一首《十字紅軍歌》流傳開來,至今還在老百姓中傳唱。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2018年11月02日第7版, 作者:彭瑜,原文標題:《紅軍標語背後的魚水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