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未來城市之間的競爭將怎樣進行?哪些中國城市更有發展潛力?

同剪西窗燭


未來城市競爭決不是單個城市經濟體的比拼,而是看城市的影響力、輻射的範圍、帶動區域發展的能力和突出的中心地位,這需要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教育、交通、醫療等全方位的實力。這些既是評判發達地區的標準,又是國家中心城市的要求。

目前地位最高的十大城市,九個是之前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四個直轄市不必說,其餘五個廣州、成都、西安、鄭州、武漢,都是副省級省會城市,在各自區域可以說是鶴立雞群,影響範圍很廣,在不斷增強自身實力的同時,帶動區域發展。

南京排第十,也是副省級省會城市,近期傳達的“關於提高南京首位度積極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的決議”精神,要求儘快實現‘’寧鎮揚一體化‘’,推進南京經濟圈跨區域建設,帶動鎮、揚、淮、滁、蕪、馬、宣等七城市的發展,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國家明確南京的作用是跨越省際的,要發揮城市群核心組織作用,串聯長江經濟帶。





漂飄12


毋庸置疑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肯定是第一梯隊。至於其他城市根據今年上半年各大城市經濟總量排行榜顯示,前十強城市除北上廣深之外,剩下的前十城市分別為,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以及杭州。而在此值得一提是南京,雖說去年南京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十一位,但其綜合實力與其他六座城市相差無幾。

言歸正傳,我個人認為未來城市發展的主要引擎在於“科研”與“教育”。在前十強城市除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當中,科研教育最完善的應該就是成都、武漢、杭州和南京。武漢、南京不用說,都是老牌的教育科研基地,特別是武漢不僅有教育基礎,這幾年教育質量發展也很快很不錯,其市內的武漢大學以及華中科技大學均位列全國前十名。而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應該是成都和杭州,成都和杭州最出名的都不是自身教育,但其教育實力也不不可小覷,特別是杭州其市內的浙江大學綜合實力能進全國前三。

此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就是黑馬城市安徽省省會“合肥”。可以說合肥這座城市在十年前並不起眼,但現在回過頭一看,合肥儼然已經成為“華東長三角城市群”乃至整個中西部地區炙手可熱的發達省會城市之一。當然其科研教育實力也非常雄厚,雖說在高等大學數量上與武漢、南京等省會城市還有差距,但其隨著這幾年“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已經是讓武漢、南京兩座有著豐富科研教育基礎的省會城市自愧不如。

其實就我個人而言,除以上城市外,我國還有類似於西安、鄭州這樣的“國家中心城市”,以及長沙、瀋陽、貴陽、濟南等較發達省會城市潛力巨大。而在此值得一提的特別是鄭州和西安兩座城市。首先來說鄭州,鄭州相比較其他城市只是後起之秀,但作為後起之秀的鄭州去年經濟總量已經高達九千億,距離萬億俱樂部也僅只有半步之遙。且今年上半年鄭州經濟增速進一步加快,高達百分之八,而年底則有希望成為中部第三座邁入萬億俱樂部的省會城市。

至於西安就不用多說,作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十三朝古都”之一的“西安”,擁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雖然說去年西安的經濟總量只有七千餘億,但好在其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名義增速已經高達百分之十六,這樣的成績在整個中西部地區都可謂首屈一指。再加上今年初西安“國家中心城市”成立以及“網紅城市”的建設,吸引大批遊客慕名前來,其未來城市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以上幾座城市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未來我希望這幾座城市都能夠攜手共進、互幫互助,為地區經濟繁榮穩定發展作出屬於自己的一份貢獻。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未來第一梯隊1.北,上,廣+深

短時間內杭州為1.5梯隊

未來第二梯隊2.天津,重慶,蘇州,武漢,成都,南京,鄭州,西安頂級區域第二,大區第一的城市。

未來第三梯隊3.長沙,合肥,青島,濟南寧波,濟南,無錫,佛山,東莞,福州,廈門,南通小區域內第一的城市

未來第四梯隊4常州,煙臺,泉州,徐州,太原,南昌,蘭州...

東北沒排名,因為不知道東北未來會怎樣


Mr二二一


北上,自然不必多說。

廣深雖然為一線城市,但是與北上差距過大,與二線差距較小,深圳作為創客之都,依託華為,騰訊等新興科技公司,有本錢在新一輪競爭中屹立不倒,廣州今年被普遍唱衰,我不十分贊同,但也要可取之處,但廣東作為廣東省會,又有華南理工,中山大學等高等學府,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未來城市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毫無疑問。

我認為,與廣州,深圳在將來位於同一地位的,還有人才聚集大地,長三角的南京和杭州市。說到這肯定有人噴我,我說的不一定是真理,但一定比你想當然的冥頑不靈有道理。

南京和杭州,是人才集散地,這點不需要多說,無數來自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人口大省的人來到這裡,杭州不必多說,作為一個經濟活力更甚於廣州的城市(除了體量,這也是廣州面對杭州唯一的優勢),在未來可以預見,是中國前五的城市,南京是長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其大學質量是不容置疑的,中國大學第三城。

第三梯隊,將有天津,成都,武漢,重慶四座城市,天津作為北京陪都,自然可以吸引過剩人才,成都,重慶是西部的開拓者,武漢是中部的佼佼者,必將贏來好的發展。

第四梯隊,將有西安,合肥,長沙,鄭州,蘇州(蘇錫常),瀋陽(大連),青島(濟南),福州,昆明,寧波10座城市,西安是西北中心,中國大學第五城,合肥坐擁長三角,國家級科學中心,人才大省安徽省會,長沙湖南省會,三所985中國第三,鄭州是鐵路樞紐(雖然削弱),中原核心,蘇錫常背靠上海,沈大東北中心,青濟山東人才,經濟大省的雙核,福州坐擁東南,昆明四季如春,中國與西南國家交往的前哨,寧波是經濟高地,港貨運中心。

第五梯隊,將是南昌,石家莊,太原,徐州,泉州,廈門,珠海,東莞,煙臺,哈爾濱,長春,蘭州,貴陽,南寧(錫常可能在這,同理,青濟,沈大也有可能)。

剩下還有大約三個梯隊,就不多說了。


踱客


今天寫幾句不用證據不著邊際的話,二個提問揉在一起回答:

未來城市的競爭,將集中在人才方面,但區位、環境兩大因素也很重要,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西向經濟將逐步成型,中西部將迎來全面發展,將崛起一批帶頭城市,東部有的城市將會遇到瓶頸,國家經濟將漸趨平衡。

1.人才

這麼多年。東部都是依靠強大的經濟和資本對中西部實行虹吸,造成了東中西之間較大的不平衡,中西部成了東部的人才和人力輸送地,東部強大的經濟是怎樣形成的?政策!

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隨著市場要素的變化,外向型經濟逐步轉向依靠內需,國家政策也在慢慢調整,近年來東部的吸引力開始減弱,中西部一批城市開始崛起,對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增強,這種趨勢會繼續下去,雖然東部未來幾年會繼續利用經濟和資金優勢參與到人才的競爭,但這種方法是難以為繼的,自己造血能力不強只靠買血很難長期支撐。

幾年以後,東部有的城市會遇到發展瓶頸,甚至開始衰退。別以為我是危言聳聽,歷史能讓鄉村變成都市,歷史也能讓都市走向沒落。開封洛陽是怎樣讓位於鄭州的?底特律是不是面臨破產?安慶是怎樣從長江五虎中消失的?為什麼這麼說?

東部城市在未來的競爭中會面臨更加嚴酷的環境。

一是激烈的外部競爭環境,東南亞、印度等,還有將來非洲也會加入到競爭中。東部原來還有中西部支持幫助,現在中西部自己要發展了。

二是內部競爭,原來中西部為東部提供大量的廉價人才人力,支持東部參與競爭,現在不僅不能完全指望中西部,中西部反成了競爭對手,截留人才和人力。原來中西部市場幾乎都是東部的,喝珠江水,吃廣東糧,現在中西部城市也要擠市場了。

三是高房價會壓垮一部分城市。保持高房價必須保持高薪酬,高薪酬的資金從哪來?高房價意味著高地價,高人力成本,企業哪來的錢維持高薪酬?只有撤走。沒有高薪,留不住人,廈門、東莞就出現了這個苗頭。

四是有些城市會遇到發展空間的限制,任何一個城市,它的教育、醫療、交通、服務等各種資源承載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邊際的擴張。

五是有些城市的經濟體量夠大了,不可能有再象以前那樣的速度,基數大了,自然會降速,直至零增長,負增長。

六是未來東部一些城市還將面臨資本撤離,當你失去優勢,失去競爭力,資本肯定不會死守,它們會選擇向中西部轉移或者向國外轉移,還有些富人遷居,一些富二代“懶政”,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所以未來東部有些城市不會順風順水,中西部城市將會在人才競爭中逐步取得與東部的平衡,未來中西部的一批城市如重慶、武漢、成都、西安、鄭州、長沙等城市機會大於東部一些城市,中西部還會崛起一些三四線城市,如洛陽、襄陽、宜昌、岳陽、衡陽等。

2.區位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區位是錢買不走的,國家確定的九大中心城市(東北還缺一個)就是將來發展的方向。未來的人才、資金.、產業、人口等發展要素都會向這些城市聚集,因為有西向經濟(經中亞到西亞、歐洲)的巨大潛力作支撐,中西部會崛起一批世界級都市。

3.環境與氣候

簡單的說,未來氣候適宜、汙染少的城市會更能吸引人,北方城市在這點上處於劣勢。東北人口流出就與氣候環境有點關係,當然它主要是經濟發展水平和開放程度不夠引起人口流出。

但未來北方城市如不控制好環境汙染,本來就缺水,寒冷時間又長,很可能有更多人南遷。不希望人口過於集中在南方,北方如果繼續人口減少,一定是人退沙進,大量土地的荒廢,又會引起新的環境問題,再說,南方的承載量也是有限的。

總之,未來城市的競爭一定是人才的競爭,有人才才有創新和活力。一部分東部城市會遇到瓶頸,陷入衰退,中西部會崛起一批比肩東部的城市,當然區位和宜居環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不管你相不相信,該發生的總會發生,風水輪流轉,該輪到中西部城市露臉了!





無語石1


從目前趨勢看

第一梯隊:北京'上海'香港'廣州'深圳

第二梯隊:重慶 杭州 武漢 成都 天津 南京 蘇州 西安 青島 臺北 澳門 長沙

第三梯隊:大連 寧波 鄭州 無錫 瀋陽 長春 廈門 佛山 東莞 合肥 濟南

第四梯隊:貴陽 福州 昆明 南寧 南昌 烏魯木齊 哈爾濱 石家莊 蘭州


新湘顏


談城市競爭,我們會想到國家定位的九大中心,我們又會想到世界上已經形成的幾大城市群,所以不論從國際國內來看,一國的中心主要城市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實力象徵,談城市競爭涉及面廣。這裡主要從經濟角度來談談城市建設和競爭比較。

一,經濟規模與經濟質量。城市競爭有體積大小,質量高低。

1,城市形成,歷史悠久,但從消費型城市演變為生產形城市,是從工業化開始的。賦予城市產業聚集人口聚集功能的是社會化工業大生產。城市發展有了自身的動力。

2,城市經濟規模是在不斷聚集運動中形成的。由於城市的擴大,交通設施成為域內外各要素流動的重要條件。規模越大,越是有能力和必須採用先進的基礎設施,這城市越可能優先加快發展。現在GDP是經濟規模的主要統計方法。

3,城市經濟質量反映在發展的效率上。資金,資源,人才,技術招引和挖掘,最終都應表現在效率上,體現在人均GDP和地均GDP上。人均GDP看上去是富裕程度,實際上與全員勞動生產率密切相關。而地均GDP與城市建成面積,和城市群中城市間綿延區非農化有關。一些地方為一體化,不管城中村,郊郭農地劃入城市,是隻有外延擴展,無內涵深化,是沒有競爭力的。

4,城市經濟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聚集輻射動態中發展的。這個過程就是生產社會化,產業規模化,分工專業化,市場的作用下自發發生的。對周邊不斷的聚集輻射其生產要素,提高配置效率。城市經濟只有滿足這樣條件,才能強化競爭力。

二,功能完善與配置優化。

城市間競爭力大小,區別最主要是城市功能完善與否,對發展要素配置效率優化與否。

1,現代化城市是在後工業化中誕生的。是以製造業為經濟主體向服務業為經濟主體演變中形成的。因為所有第三產業都是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

2,城市功能多元化,深層次發展是城市聚集輻射運動在資源優化配置的反映。大城市功能更完善。首先生產有了規模,服務功能外化於原工業企業,實現社會化運作,然後才有服務更專業化分工。而這些功能服務不僅為產業提高了效率,也為城市對周邊聚集輻射提供更大動力。

3,城市功能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對製造業降本增效,轉型升級起引領作用。比如,智能製造的設計研發對裝備製造業,物流業規模化對企業供銷週轉。特別是金融業佔據服務業頂層配置的優勢地位。對科技創新,生產投資,市場價格穩定,百姓如何獲得財產性增收,乃至於影響如何進入消費為主拉動經濟增長的社會。金融服務功能處於頂層優化配置地位,是中心城市才具有完善的主要城市功能。

城市功能為提高服務效率,也會在城市區塊相對集聚。有些功能在各城市以不同層次呈現的。城市的發展就是功能的層次深化。

4,城市功能就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內涵。外延拓展,規模擴大,必須與內涵深化,層次提高相適應,競爭力才能提高,否則適得其反。

三,城市特色與城市群。

其實任何事物有興盛,就會有衰落。一個城市在產業衰退,人口遷移,也會退去昔日光輝。城市化的過程就是城市間互相競爭過程,也會發生我盛你弱。而抗衰落的是城市特色。興盛之時,房地產開發,鋼筋水泥,高樓大廈。而我強你衰之際,雕樑畫棟,穹頂彩繪更吸引人。發展旅遊,人文景觀,除了歷史事件,不也是古今雅俗的建築設施,但有人文寓意的流傳長遠。

產業各有聚集地,生活自有風土人情。城市特色更能促進持久發展。英國的曼徹斯特,工業革命萌發興盛之都,二次世界大戰後,老工業衰退了,至80年代繼起文化創意產業,仍存過去韻味和特色。曼城旅遊看的是博物館,是過去的蒸汽機還在轉。曼聯曼城足球俱樂部就是今天城市的代表,城市的象徵。足球場內外的狂歡,就是今天:重要的產業服務。

隨著經濟全球化,城市經濟更以抱團形式參與世界的競爭。城市群,都市圈,大灣區,憑藉交通運輸,區位優勢和各具特色個體城市合力,把聚集輻射的抓手,伸向世界各方,彙集資金流,信息流,人財物,科技創新等資源,強化本區域城市經濟建設。同時也為各地提供能力所及的服務。具有群中特色城市更有競爭力。


天道即人


北京上海重慶是靠國家政策經濟扶持,深圳廣州改革開放試驗田國家給政策優先跑了十幾年 。武漢成都內陸省份靠壓榨全省發展起來,只有南京杭州帶動全省共同發展。談不上競爭。競爭是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競爭,大家都是一個起跑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