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農村子女不贍養老人,這真的是因為窮嗎?你怎麼看?

用戶64325646


在農村裡,積穀防饑,養兒防老是大多數人的觀念。為什麼農村的思想都是這樣的呢?這就要從以前的那種苦時代講起了。在現代,很多老人家都可以靠自己所交的社會保障,或者在事業單位退休之後所得到的退休金,在兒女不贍養的情況下,能夠獨自生活。

而在那些苦時代,是沒有退休金一說的,更多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物質生活大多數靠的都是體力,而這人一老體力下降後,在那個經濟沒有今天這樣發達的社會,如果沒有體力勞動者撐起這個家庭,老人幾乎是無法好好的生活的。而今天所要講的故事,就是一個在農村裡老人的真實故事。

一位在農村的老人家已經有60多歲了,村裡都叫她阿嫻婆婆。這位婆婆在年輕時生下第5個孩子的時候,老公就因病去世了。然而這個時候孩子都很小,小叔子也還年輕,不可能幫自己撫養孩子,只能靠著自己的雙手,帶上最大的孩子種田種地,維持生活。

這個時候她有3個兒子兩個小女兒,最大的孩子只有8歲,最小的還不滿一歲。雖然要帶出這幫孩子很不容易,但是生活要繼續,就這樣今天種點地,明天借點錢,前面的哥哥年齡大點了就出外面找工作,找到錢再寄回去養家,就這樣一點一滴的將這些孩子都拉扯大了。

等到自己的孩子都成家立業了以後,這些孩子年紀大了,而他們的媽,也就是這位阿嫻婆婆的年紀更大,已經有了60歲的高齡,雖然身體還很健朗,但幾個兒子都商量著,怎麼贍養這個老母親。因為農村關係複雜的原因,誰都不想接老媽子來自己這裡住。

一來怕老媽子有點病痛全部自己負擔,二來怕其它兄弟都講老媽子跟著自己,享受老人那麼多貢獻便讓自己全部負擔。經過他們的討論,一致認為在農村裡收入並不是很多,但家家都種有不少的稻穀,給不起錢,給穀米還是可以的,便規定每一家每個月都要給50斤穀子給老媽子,到了年底的時候再合計一下給些錢老人做生活費。

第一個月大家都照辦,都給到了,到了第二個月,二兒子的媳婦在給了穀米以後,特意問了一句:三哥(三兒子)給了穀米沒有?婆婆說給了,但二兒子的媳婦不放心,又跑去問三兒子的媳婦,有沒有給穀米老媽子,這三媳婦卻說沒有給,事情便是從這裡開始嚴重了。

媳婦去質問家婆,為什麼三兒子沒有給穀子卻說給了?原來是因為三兒子的經濟很不好,媳婦在家很窮,養兩個孩子很吃力。這個婆婆看到這樣,便跟她們說生活困難就不用給了。聽到這個原因,二媳婦很生氣,她說贍養費給了就是給,沒給就是沒給,說家婆你怎麼能這樣呢?如果大家都這樣,哪還有公平可言?她在困難,給了贍養的穀米後你怎麼去幫助她我都不管,但這樣我就是不同意!


抹抹15


我來說幾句

首先我想說的是:不贍養老人的子女應該沒有城市、農村之分!

相對而言 農村子女不贍養老人的肯定多於城市,但這絕對與貧富沒任何關聯,只取決於個人的品行、道德修養!哪怕在貧窮也要善待老人,有你吃的,就不能讓老人餓著!誰人不會老?哪個都逃不過!

呼籲:請尊重、善待曾經給予 養育我們生命的老人吧……!



沂蒙wuni


跟窮一點關係都沒有。父母從小養而不教是該子不孝的原因。如果有個白眼狼兒女,說明父母當的不合格。等老了才想著讓孩子孝順,簡直是緣木求魚,自做自受。所以大家不要說大道理了,什麼人都有老,什麼你不孝順,兒女也會學著不孝順等!沒用!人家不孝順,兒女照樣孝順!怎麼,你不服?誰讓你腦袋進水不去從小教育孩子的?一些老人哭訴孩子小時候如何愛孩子,如何捨不得吃喝,把一切都留給孩子,結果孩子大了,娶了媳婦兒亡了娘……!問題是你教會孩子做人了嗎?所以大夥還是洗洗睡吧!有不孝的家庭,才能顯得有孝的家庭珍貴。否則都一樣,那不是太無趣了?


永福680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女兒的觀念是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贍養父母是兒子的責任區。

這個觀念的形成,與當時的物質生活條件較差有關。兒子是要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是家庭財產的繼承者,所以千方百計,傾其所有的培養兒子,讓兒子讀書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等等。可是對於女兒呢,因為女兒是要嫁出去,成為別人家裡人的,所以就不重視對女兒的教育培養,也沒指望要女兒承擔贍養自己。

然而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倡導的是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樣政策,父母在對女子女的教育培養上也捨得花錢讓女兒讀書學習,儘量培養,解放後出生的女的大多數都識字,享受至到了和兒子一樣的待遇,這樣一來,當父母老了,女兒和兒子一樣,都有贍養父母的責任。

話是這樣說,在農村還是有很多女的沒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原因是有哥哥或弟弟,他們承擔了贍養父母,可繼承了父母的財產,自己沒有繼承父母的財產,所以不用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沒有兄弟或者兄弟的經濟條件不好,那麼作為女兒要自覺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


燈下夜話品生活


個別子女不贍養孝敬老人不是因為窮而是幻想自己一輩子沒有老的那一天!父母有生育教育撫養子女的責任,而子女等父母老了有贍養孝敬的義務,這是每個做子女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然而個別子女以各種理由拒絕贍養父母都是違法和有違社會公德行為的,會令大家所不恥的。前幾天我看到過一個視頻,一位九十六歲老媽媽照顧癱瘓六十歲兒子六十年,看視頻時我哭了,聯想到自己村裡一位六十多歲兒子不願贍養九十多歲老嬸子的。看看這一切,人和人怎麼差別這麼大啊?不管什麼理由不贍養自己高齡父母就是錯誤的和喪失做人基本準則的,難道這些人的良心讓狗吃了?因為你也有老去那一天,難道你不怕自己子女效仿你現在對待他們爺爺奶奶的態度嗎???醒醒吧,朋友!



西北孤獨郎


這個窮一點關係都沒有,古代也有很多孝敬父母,贍養老人的案例,有些人為了不讓父母捱餓都會割下自己的肉來讓母親充飢,這種例子太多了,何況在現在社會當中,社會主義國家這麼好,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大家基本上都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即便是偏遠的農村,部分家庭還沒有過上小康生活,但是早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你說因為窮而不去贍養老人,這純屬藉口,豬狗都不如,“烏鴉尚能反哺”何況人呢?大家認為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轉變41


可能窮是一部分人、但是窮不是不贍養老人的藉口,農村因為有多個子女,比如有兩個兒子,就有兩個兒媳婦,兩個兒媳婦就有4個爸媽、問題來了,一個家庭贍養幾個老人、贍養男方家父母、女方家怎麼辦、人都是自私的,還有自己贍養了父母,就過的很辛苦。只有為孩子操碎心的父母,很少有子女為父母操碎心的。現在有養老保險、就是為了人老了贍養難。


子葉說事


城市裡也有不贍養老人的,不要只拿農村說事。農村不贍養老人的,只是個例。


秋雨的快樂時光


農村孩子多不善養老人,一般都是他看他,他看他。老盼老二,老二盼老三,老三盼老大。就這樣,推來推去的。到最後沒人贍養了。再就是父母年輕的時候給看孩子的問題,對那家好了,對這家不好了。都有一點關係吧。總的來說還是父母沒錢。


只想火一下


養老人!與窮與富無關係。看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了,有句老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沒有我們父母那有今天的我們呢!知恩圖報是我們做人的宗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