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焦慮,身體哪裡不舒服就以為得了不好的病了,這是怎麼回事?

檸檬243320651


在門診經常碰到這樣的患者,身體檢查未見異常或者問題不大,但是總感覺自己患有某種疾病,情緒上比較焦慮,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出現這種情況可分為一下幾種原因:

1、患者以前有過某種疾病,以我所見到消化門診的患者為例,很多胃腸疾病患者因為長時間受到病痛的折磨導致思想比較緊張,易焦慮,加之患者本人“心眼小”,總是總愛胡思亂想,在疾病治癒之後只要身體稍微一不舒服,就懷疑自己又得病了。

2、體質差異。有個別患者對疼痛或者疾病的耐受能力比正常人差,正常人感覺不是什麼大事的異常感覺出現在這部分人身上則會讓他們異常難受。不是因為這部分人嬌氣,而是他們疼痛中樞比較敏感。

3、精神處於焦慮抑鬱狀態。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加使很多人精神上比較緊張,很多人處在焦慮抑鬱的狀態之中,旁人可以清晰的感覺到其焦慮抑鬱,但是患者本人卻從不承認。總是懷疑自己得病了,各種檢查卻沒有異常的提示。這種情況下則需要及時採取心理或者藥物治療。

生活上可以通過一些活動來改善這種情況:

1、多從事一些勞動,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這樣能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使之不要過分的關注自身感覺。在門診碰到這樣的患者我們也是建議她多幹活,讓自己忙碌起來,問題就迎刃而解。

2、適當的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對於退休在家的老人因為突然的閒了下來總是會有不同程度的不適應,閒下來了總愛胡思亂想,問題就會隨之而來。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如下棋、跳舞、養花和動物等都有助於注意力的分散。

3、家人給予足夠的關心,多開導患者,儘量不要激惹他們。

4、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人無完人,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過苛刻,試著去享受生活。

5、如果處在焦慮抑鬱狀態比較嚴重的患者,一定要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耐心治療。

本期答主:宋豔琦,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杏花島


看到這個問題,我們似乎看到這樣的一個情景:題主焦慮不堪、胡思亂想,然後懷疑自己身體有病,而且是不好病——我猜題主想說的是,一種挺糟糕的病。於是我們看到:一個長期焦慮不堪、胡思亂想,這會影響身體的健康,比如:心慌、胸悶、胃部不適、頭疼等。這些身體的不適又繼續影響著情緒狀態,而情緒糟糕又加深了軀體的不適。於是這就構成了一個封閉的循環。那題主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其實在他出現身體的症狀之前,就很可能出現了一些令他難以處理好的問題,陷入了長期的嚴重的焦慮情緒之中了。

原因有很多:心理發展的不完善、自我概念不清晰、認知能力不夠、能力和技巧欠缺等。這些現實的問題沒有得到積極的解決和應對,甚至試圖迴避他們,壓抑情緒,而情緒並沒有因為他這樣做而消失,反而以身體的症狀反饋給他。題主因為一個偶然的原因,開始懷疑自己患有某一種嚴重的疾病,他們內心的焦慮便開始明朗化,身體不適的原因也得到了解釋。而在求治的過程中,因為不必再面對自己一直想逃避的責任和環境,他們的內心衝突也會因此減輕。於是,對現實問題的忽視,就轉移成了對身體症狀的憂慮。或者換句話說,題主潛意識中,用身體的症狀掩蓋著現實中存在的未解決的問題。所以,身體的症狀不是真正的問題,它只是一個用來提醒你的警報:有問題需要你正視和麵對了,不要總是一味地逃避和閃躲了,自我的成長和進步已經迫在眉睫。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劉瑾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這種狀況其實並不是很罕見,個人也曾經有過相似的體驗,可以說是感同身受了。
首先,建議你先回憶一下,這種情況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有沒有某個明確的事件作為導火索呢?比如有些人在生活中經歷了一些變故,或處在逆境當中時,就很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
其次要知道,長期焦慮的情緒確實也是可以引起一些身體上的非特異性不適症狀的,諸如疲勞感、胸悶、心悸、消耗不良、頭痛等等。這種時候一方面要注意休息調整生活狀態(相當於對症治療),另一方面要嘗試著去解決引發焦慮的問題(相當於對因治療)。如果依靠個人的力量難以走出來,一定要尋求他人的幫助,無論是親朋好友的陪伴,還是心理諮詢師的專業診療,都會有較大的改善作用。

最後,如果身體不適感持續時間較長或進行性加重,應當到醫院就診進行一下相應檢查,以免貽誤軀體疾病的治療。

(圖片來自網絡)

李巖祺


我是朱小天,三級心理諮詢師,兒童心理學研修生在讀。

這確實是非常惱人的情況,為自己的身體狀況擔憂,焦慮不安;不知道到底是怎麼了。


首先需要做的,是去醫院檢查,確認一下身體不舒服是不是生病了。如果是的話,就按醫生的診斷來治療。一般來說,焦慮來自於不確定,不知道自己身體是不是得了什麼病,確診以後,疑慮會直接消除。

如果檢查下來身體沒有任何問題,但還是會感覺不舒服,還是會為此擔心自己的健康,那需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1、出現這種情況多久了?有沒有超過三個月?或更長?


2、自己能夠紓解情緒、擺脫這種焦慮和胡思亂想嗎?別人安慰一下,是不是就好了?還是說無論別人怎麼安慰、怎麼幫助你,你依然焦慮不安,感到非常苦惱?


3、這種焦慮的情況對你影響有多大?影響睡眠、吃飯嗎?影響上班工作或者學習嗎?有沒有因為這種焦慮苦惱,沒有心情和朋友出去玩了、和人交往了?

這樣回答一下自己,相信你對自己的情況會有一點基本瞭解了。


如果感覺自己無法擺脫這種困擾、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影響很大,那麼建議你尋求心理科或心理諮詢專業人士的幫助,進行一個專業的診斷或評估。

不清楚你的具體情況,一般來說,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潛意識提醒你,一些積壓的事件和情緒需要疏導和處理,需要你去看一看自己,照料自己的內心世界。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一點幫助。祝願你早日結束這惱人的焦慮不安的狀態。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這種情況很常見,別以為醫生會看病就不會胡思亂想,正因為醫生知道的多了一些,才經常會發現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舒服,老是胡思亂想,尤其是在剛學醫,卻又沒有十分掌握的人身上。

當年我們在大學裡,開始學習診斷的時候,每天宿舍裡面都會有人懷疑自己病了,學到內科老覺得自己心跳太快,懷疑自己是心臟病。學到婦科老覺得自己白帶多有異味,學到月經那一章,就老懷疑自己月經不調。

學到懷孕那一章,更不得了。只要是有男朋友的,月經晚了一天,都嚇得要死,哪怕本來老老實實避孕了,還總是害怕懷孕,月經晚一天,就得拿個早孕試紙測試,整天下課了就趕緊玩尿!



其實,正常情況下人有這種心態也很常見,畢竟現在人們健康意識到了,而且隨著網絡發達,多少都有點知識,雖然不一定是對的吧。不過也要正確看待這種心態,萬一整天過度焦慮,就需要看一看心理醫生,接受一下心理上的輔導了。


婦產科女司機


這種情況可能是您過度地關注了自己的軀體症狀。軀體化,是這種情況下最突出、最核心的病理症狀,軀體化是指患者,家屬,甚至醫生過度地、不恰當地關注軀體症狀。軀體化症狀可見於各種軀體形式障礙患者,比如疑病症和軀體化障礙,雖然患者一般都有心理社會方面的矛盾或衝突,他們卻傾向於不表現出焦慮,抑鬱或者難以相處,而是伴隨各種各樣的軀體不適。

那麼這種軀體化是如何發生的呢?心理學家認為,這其中存在這樣一種循環。在抑鬱或者焦慮狀態下,對於軀體症狀產生疑病性的體驗,隨後出現對身體感覺的選擇性注意,出現對疾病的害怕,隨後不斷強化這種注意,繼發焦慮,並伴隨更多的軀體症狀,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建立這些軀體症狀,與自己情緒、感知、想法的聯繫,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對於患者自身而言,可以採用症狀日記來記錄。使用症狀日記能夠讓患者感知到自己的症狀以及對症狀的錯誤認知,比如害怕患上什麼嚴重的疾病。在症狀日記中,我們記錄下每天的症狀,發生的時間,症狀發生的情境,比方說,當感覺到胸痛時,我正在做什麼?在想什麼?記錄下當時的情緒狀態,比如是不是害怕,是不是非常緊張,是不是悲傷,是不是苦惱或是不安,並且記錄這種情緒狀態到達何種程度?可以用1到10分來標記程度。最後還需要記錄當時自己腦海中閃過的飛快的想法,例如胸痛之後是不是自己想到“我可能會心肌梗死嗎?”還是“我自己得了什麼樣的不治之症?”,這種記錄有助於幫助我們從另外的角度來理解自己的情緒和身體狀況的關聯,而不是一有症狀就出現可怕疾病的負面認知和聯想,陷入惡性循環。當然,對於難受的軀體症狀,我們也可以通過自我放鬆和生物反饋的方式來控制它們。


夯七婚戀指導


的確有時候我們會在不同的時間階段莫名地有那種心慌和焦慮的多種情緒發生,只是通常在幾天之內就會恢復正常了。要是持續時間較長,就可能要考慮是不是多疑或者是焦慮症了,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這個要看以哪種情緒為主了。是生活事件導致還是軀體障礙已發的神經衰弱?建議你不妨現在網上查看一下焦慮症、多疑和神經衰弱的相關定義,初步給自己診斷一下是否存在裡面的一些症狀,並已達到相關標準。

要是相關症狀不是很明顯,感覺自己還能控制,那我想題主首先還是要找個安靜的時間點和地方,把肢體放到你最感覺最舒適的狀態,深呼吸,把自己完全放鬆下來。然後開始聯想,需要好好回想一下這種情緒狀態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之前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導致這種狀態的逐步演變還是突發性一下子就達到這種程度?是單純針對某一方面的擔心比如是身體的焦慮還是夾雜著別的方面?到底是擔心什麼,會產生什麼後果,有什麼可以解決的方案等等。我想放鬆聯想這個方法還是比較好,之前我有段時間情緒低落期,恰遇幾件煩心事的疊加,造成心裡慌慌,莫名的焦慮感,燥得慌。後來過兩天我也是靜下心,好好梳理自己的情緒,看看自己到底在擔心什麼,最後找到答案,發現真不是什麼事。只是當時就是那種焦慮的情緒會莫名湧上心頭。

當然,如果感覺比較嚴重的話,建議你還是專門去找相關專業人士做心理諮詢了。千萬別拖著,祝你早日康復!


鵜鶘心理


這話題一看到就親切,我家娘子就是如此已經三年了!

2016年,她感覺到經常性的全身無力,有時還心動過速,早上起床時還好好的,到大約上午十點時就開始整個人提不起精神。去醫院做了檢查,抽血化驗一切正常,最後做B超說甲狀腺有個小結節,但不影響什麼,只需要定期檢查看看會不會有變大的趨勢,從此以後,海產品她一律不吃!



2017年,複檢結節沒有變大,但她還是經常的全身無力,又做了一次全身體檢還是查不出問題,最後聽朋友的話還去吃了完美,吃了幾萬也沒見好轉!而且只要是腰痠背痛,腸胃不舒服她就立刻要我帶她去醫院,醫生都說了沒什麼問題,不要經常來做B超和HP測試,她也不聽!後面醫生私下和我說:叫我帶她去二院看看(我們這邊的精神方面的醫院),可能是焦慮症! 我說帶她去二院吧,她還罵我:我又沒什麼需要焦慮的事情,怎麼可能的那個病!



不過好在後面可能她自己也有意識到,雖然還是不願意去二院,但她自己在努力調整,和朋友練練瑜伽、做做美容,放鬆心情。現在比以前好了很多了,雖然還是會乏力,但去醫院的頻次減少了。

我給你幾個建議吧:1、身體真的不舒服,還是要去看醫生,不要瞎百度,百度上動不動就這裡癌、那裡癌,不焦慮都能把你弄焦慮。2、如果你自己覺得焦慮還不是特別嚴重,那麼多和朋友參加活動,舒緩舒緩心情。3、如果您能接受的了,也可以去看看精神方面的醫生!



希望對你有用!謝謝!祝你健康!


健康聯盟


你好,我是一個五年重度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康復者!

真的有一句話,去百度查真的嚇死人,很多人得了心理疾病,就去百度,不斷的去強化自己的症狀,感覺說的各種症狀自己都有,於是認為自己是什麼,不斷的強化,就是什麼!



從我得心理疾病來看,我那時候一天24小時除了睡覺的時間都是處於負面情緒當中,並且持續好多天!我是持續了五年!就可以判斷得了心理疾病了!

得了心理疾病,也不要恐慌,不要擔心,不然你去用負能量對抗負能量,只會加重你的症狀!

也不要去盲目的去醫院吃藥,電擊,住院,打針啥的!

我可以確切的說,吃藥只能控制你一直向下的負能量,而不能讓你朝著正能量,要想朝著正能量,必須從自己內心轉變!

只有從心理疾病中走出來的人才知道抑鬱症等心理疾病是怎麼回事!就是因為自身得負能量太大,和負能量相互吸引,那你就要想辦法放大自己的正能量,和正能量相吸引,改變自己錯誤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當自己所思所想所做都正能量的時候,心理疾病自然而然的就消失了!

這個大方向只要沒錯,就是對的路,但是,有的人知道方向,卻沒有正確的方法,結果帶著病度過了慘淡的一生!

我通過學習超心理學,在一個多月徹底治癒,找對方法,治療心理疾病真的不難!不需要終身服藥,也不需要長期的陪伴!

當我走出來獲得快樂之後,我就知道,我這一輩子應該追求什麼,在這個改變自己的過程中,反而強大了自己的內心,讓自己變得正能量,對宇宙人生走了正確的思想觀念!

所以,感謝抑鬱!讓我變得更強大!只要你和我一起學習,都可以徹底擺脫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獲得一個快樂健康幸福美滿的人生!

由於經常不看頭條,大家想知道方法的,可以在回覆中找聯繫方式!


正能量小倉倉


整天焦慮胡思亂想,身體哪裡不舒服就以為得不好病了,這是怎麼回事?


神經症中有一種亞型,叫疑病症,過去還叫神經官能症,也叫植物神經紊亂,就是指總擔心自己得了什麼治不好的大病,整天到處檢查,但查不出器質性病變,還是不放心,憂心忡忡,非常焦慮。原因是這樣的,有這種病的人個性敏感多疑,以前也聽說過很多關於親人、明星等猝死的新聞,某一天因為勞累、喝酒、加班、熬夜等等原因造成某些不舒服,就怕了,就懷疑自己有大病,實際這是條件反射。條件反射的核心是焦慮,只要有焦慮,就會有症狀,並且有一種暗示功能,覺得哪裡有問題,哪裡就不舒服,然後更怕,這樣惡性循環。解決疑病,首先讓患者明白自己的身體是健康的,解釋焦慮會有很多症狀,然後再用反覆的正確暗示的方法,一點點消除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