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是指什麼?

葉魚


是什麼?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1月2日,國務院公佈了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總要求

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怎麼幹

一、文化為魂

近年,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來臨,鄉村旅遊從最初的1.0觀光型到現階段所熱捧的3.0度假型產品,伴隨著大眾對旅遊的文化內涵個性化的需求以及國際旅遊巨頭入駐中國的挑戰,有個性、稀缺的旅遊產品正在超越同質化、流水線的鄉村旅遊產品,鄉村旅遊業進入內容為王的時代,意味著未來鄉村旅遊產品間的競爭,將不再是價格戰而是品牌戰,“人性化”、“人格化”的鄉村旅遊產品將在旅遊業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而“人性化”、“人格化”的鄉村旅遊產品無不有著獨特的文化IP,因此為獨特的IP制定鼓勵和保護的標準也迫在眉睫。

1、聚焦IP

鄉村旅遊資源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類,有些資源是顯而易見的,而有些資源則是內在的、隱藏在事物的深處,需要探索、反覆求取、鑽研、創造性地挖掘和轉化,並鎖定現實市場與潛在市場目標客群,思考和梳理出項目地的業務和產品,並做出取捨,不再是僅僅尋找一個傳播概念,而是找到共通的情感及文化認同感,通過一種普遍的認知感覺,抵達、構建出隱藏在資源裡的靈魂、個性、精神,聚焦出最具有發展潛力、最有核心吸引力的旅遊產品IP,形成IP引爆源。

2、塑造IP

在有旅遊的村落,塑造IP就是建築、景觀、田園、旅遊項目等上面加上核心文化的符號、標籤,使其變得生動、有個性。而對於純產業發展的鄉村,則可用文化包裝村落佈局、建築、景觀、田園等。使得美麗鄉村“一村一品”,而不是”千村一面”。

3、延伸IP

“旅遊+”戰略的提出有助於推進融合發展,豐富旅遊供給,形成綜合新動能,旅遊+第一產業帶動鄉村扶貧,旅遊+第二產業引領鄉村加工業轉型,旅遊+第三產業點亮創意升級;整合旅遊資源,以旅遊產品IP為核心,實現旅遊產品融合,促進旅遊新業態形成;推動旅遊產業加速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拓展旅遊產業面,延伸旅遊產品IP產業鏈,提升旅遊產品IP價值鏈!

4、運營IP

IP是獨一無二的,具有獨特的魅力吸引客流,是自帶流量的,內容包括常規的主題定位、產業植入、項目體系、旅遊形象、宣傳口號等,範圍較廣、維度多,而且是互根互生、互證互化的,彼此交流、四通八達的。要想成為周邊或省內外居民常來常往的第二生活、休閒、娛樂、度假等空間,就要對IP產品進行精細化運營,提升IP價值,拉近與遊客之間的情感紐帶距離,傳播、構建文化認同感,讓消費遊客與品牌之間產生“黏性”,讓IP持續爆發、生成、演化其價值。

二、產業為體

1、鄉村振興邏輯關係圖

2、鄉村振興產業七種兵器

(1)旅遊產業+旅遊村落

須滿足以下條件:有優勢旅遊資源;或在核心城市休閒外溢區內;或有優勢景區可依託。

(2)特色農產業+加工業+旅遊

形成獨特的農業種植或養殖產業,在此基礎上進行產業延伸,橫向延伸加工業,縱向延伸旅遊產業。

(3)特色天然資源+旅遊度假養生

這裡的特色天然資源指的是避暑、避霾、避寒資源,和森林、海灘、溫泉、中草藥等資源。

(4)特色歷史人文+傳統工藝+旅遊

所謂特色歷史人文指的是獨具區域特色的民俗、風情、建築風貌、景觀風貌等。

(5)特色加工製造+旅遊

由特色加工業引起的產業集聚,並加上旅遊引導,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

(6)特色服務業+旅遊

本村落居民從事趨同的行業,或者歷史形成的服務業等。

(7)無中生有+旅遊

這裡的無中生指的是透徹研究市場後,根據本地實際發展的旅遊核心產品或核心產業。

三、用地唯實

1、土地利用規劃、城市規劃、鄉村規劃關係

土地利用規劃關於土地的分類標準是為解決土地性質問題,包括農用地、一般農田、基本農田、林地、荒地、宅基地等一系列的用地性質。城鄉規劃關於土地的分類標準是針對土地上附著建築物的性質。

一般鄉村規劃須按照城市規劃的用地分類標準來做,並遵從上位的土地利用規劃。

2、鄉村旅遊規劃用地分類標準

2015年11 月25日,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聯合出臺了《關於支持旅遊業發展用地政策的意見》。但旅遊規劃需要落地實施,首先是土地利用規劃的可實施。而《旅遊規劃通則》(GB/T18971-2003)對旅遊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卻未詳細列出。勇先創景認為:旅遊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可參照《風景名勝區規劃規範》來制定,便於與土地利用規劃與城鄉規劃等進行有效的銜接。

3、用地的禁忌

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等旅遊資源開發,建設項目用地供應和使用管理應同時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及其他相關區域保護髮展建設等規劃,不符合的,不得批准用地和供地。而涉及到基本農田、公益林、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風景名勝區的一級保護區等的用地,一定要慎之又慎!

四、人才為本

圍繞“1+6”展開規劃,即政府和金融機構、開發企業、新型農民、返鄉農民、留守農民、創業創新人才的關係。

常規的路徑是:創新財稅、金融、用地、用電、科技、信息、人才、社會保障等配套政策措施,構建全鏈條優惠政策體系,吸引創業創新人員及企業;建立國際鄉村人才交流平臺;構建多元化培訓體系;整合具有區域特色的合作社、農業種植基地、生態農業園區等,成立返鄉下鄉人員創新創業基地;對返鄉農民技術指導和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等方式,制定獎補政策,支持鄉村就業創業項目;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市場準入,完善政府政策諮詢、市場信息等公共服務,激活市場、要素和主體活力。

另外,政府基層工作人員是政府工作能否做到位的關鍵,加強政府基層工作的培訓、監督、管理是至關重要的。

五、規劃種類

鄉村振興規劃涉及到的規劃——以縣域為例

1、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深度要求:解決縣域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定位、佈局、核心產業、支撐體系等。

2、鄉鎮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

基本遵從城市規劃或旅遊規劃規範要求。

3、田園綜合體總體規劃

深度要求:符合總體規劃要求,並達到修建性詳細規劃初稿的深度。

4、村莊修建性詳細規劃和鄉村振興重點項目修建性詳細規劃

深度要求:總體平面設計方案,功能分區;村莊建築風貌和景觀風貌的改造,重要項目的設計效果圖、平面、立面圖,以及尺寸和材質;村莊及重點項目的管網、管線、標識;整體鳥瞰圖等。

更多鄉村振興戰略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勇先創景旅遊規劃

勇先創景旅遊規劃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在鄉村扶貧,經常與農民朋友接觸。

自從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廣大群眾從廣播電視上聽到看到鄉村振興戰略這個名詞,他們非常關心並經常討論這個話題,那麼,鄉村振興戰略具體內容是什麼呢?

一,鄉村振興戰略具體內容。

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明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二,實施原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三,“三步走”時間表:

2017年12月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黨中央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

——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四、實現路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怎麼走?黨中央提出了七條“之路”:

——必須重塑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必須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

——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

——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五,總要求。

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石。

生態宜居是提高鄉村發展質量的保證。

鄉風文明是鄉村建設的靈魂。

治理有效是鄉村善治的核心。

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目標。


暢敏


鄉村振興戰略是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戰略計劃說明了對農村的重視和農村的重要性。農村目前的問題很多,留守老人兒童婦女,勞動力的缺失都是很大的問題都要解決。但是如何解決呢,年輕人去了大城市,農村成了一個個的空村,農村資源的浪費怎麼辦,應該有效合理的整合這些,就得好的政策出臺和實施。
以後農村將是發展的主要目標,市場很大希望越來越好,新農村建設也越來越好


農村你王大姐


鄉村振興是最近最熱的話題之一。理解上,個人認為,其核心原因源自國家基本矛盾的轉變——變成了不平衡、不充分,而城鄉間的不平衡不充分又是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所以要鄉村振興,要脫貧致富。。

鄉村振興是國家目前最重要的戰略之一,歸納起來,有一些具體方面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國家也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方面,給予了強調,提出了具體的路徑。

那麼應該如何理解鄉村振興,怎麼做鄉村振興工作?首先是謀劃,分析清楚,做好定位,落實項目和工程;其次要有計劃,確立目標,找到差距,分別指標,並落實到人事時間。當然,很重要的是執行推進。

產業是核心,不過人、環境也都很重要,鄉村振興也從單純的農業現代化變成了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在鄉村振興戰略之下,鄉村的機會會更多,鄉村也會更好。


東海秦二聊旅遊


鄉村振興應該是圍繞鄉村的農業農民農村農產品農資等衣食住行消費生態的綜合體的搭建。該振興工程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促進鄉村思想,文化,教育,就業,金融,科技,生產……各方面的問題統籌解決。可以以村為單位組建綜合性的股份公司,有利於土地規模化經營,農業生產機械化,農產品品牌化,農民職業化,社會分工更加專業化,讓每個農民兄弟都有一技之長,都有尊嚴的生活下去,住的起房,生的起病,孝順父母,撫養孩子。只有高瞻遠矚,統籌協調發展,現在各行業在城市的發展在城市遇到飽和,只有振興鄉村才能解決城市過剩產能。



新農業人劉深圳


非常感謝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不管是鄉村振興也好,還是詢問農業發展也好,首先,我們確定一點,農業發展單一靠農業,那是不可能有前途的。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仲在兩千多年前都列下了的道理,到今天仍然是很正確。農業很重要。

記得幾年前,有很多的學者討論將國家的農民土地轉變為流動的房產用地,以平衡房價。當問起吃飯怎麼解決,回答說:向國外購買。 有點無語,要知道這個所謂的專家要不就是歷史盲,要不就是譁眾取寵。 當國外的糧價都已經高高在上的時候,我們國家的糧食還是處在低位的價格,要知道,除了國家的控制之外,有很多很多的農民在背後的辛苦。

中興公司給了我們實實在在的教訓。

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多數都是由農業而造成的。人口增多,但是糧食沒有增加,造成了很多次的農民起義,從而消弱了國家的基礎。從漢朝到明朝,每次都以農民起義造成的國家動盪,但是清朝卻很少。清朝主要是邪教的動亂,天平天國,白蓮教,義和拳。 清朝農民起義少的原因是玉米的大面積種植和稅收的改制:由傳統的農業稅收,改動為多方位的收稅方式。明朝後期東林黨阻擋收受商業稅,造成農民起義,崇禎說的“讓吾民再累一年”的時候,是否很痛心,很無奈。讓這個東林黨表面很是正義的歷史名詞,卻變得十分齷齪。

一個清風明月的世界是很難以出現的。民眾往往都是盲目的,不可理喻的,甚至是暴力的,不理性的。黑格爾說過,文明總是敵不過野蠻,這就是歷史的邏輯。 在現在還是將來,衣食總是人活下去的根本。農業的重要性總是清風明月的基石。

瑞士軍事理論家約米尼曾有一句名言:“假使在一個國家裡面,那些犧牲生命健康幸福去保衛國家的勇士們,其社會地位,反而不如大腹便便的商賈,那麼這個國家的滅亡,就一點都不冤枉。” 反看一個思路,如果一個國家,農民收入趕不上其他普通的收入人群,那麼國家的沒落也是很正常的。

我們國家的農業發展非常難,因為人均二字,大家算一下成本就可以非常的明晰這個問題,20億畝土地,7億農民,平均3畝不到,要達到我們基礎開支,那麼需要的錢肯定不夠。

所以,農業不管怎麼說,想單純從農業口子上能夠解決溫飽,解決致富還是一個空話。北方鼓勵兼併土地,集中經營,從合作社入手,逐步讓大量農民從土地中出來,南方,主要鼓勵田園經濟。西南方面,主要鼓勵特異產品,比如花卉,這樣就可以做到農業上的佈局。

剩下的,實際上是工業發展問題了,這麼多人口從農業出來,幹什麼的問題,就不在今天的討論裡面了,大家認為呢,如果有任何農業上的問題,可以一起交流。


柯員之家美女帥哥說


鄉村振興到底要振興什麼?社員網認為這要從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上看。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連續十五次一號文件次次都會重點強調三農問題,因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三農問題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全局。而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正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關鍵,也是鄉村振興的根本目標。

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去年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社會矛盾論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其實我國當前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這一判斷不是社員網一家之言,而是社會各界共同認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2017年12月,中央農村經濟會議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中央農村經濟會議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

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兩會期間,習大大提出“五個振興”的科學論斷,即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他特別指出:“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偉大航程中,廣袤的鄉村是破浪穩行的壓艙石。全面小康,最艱鉅的任務在農村,最雄厚的基礎也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還在農村。”

社員網專家研究發現,鄉村振興的時間表不但與小康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的節拍緊密融合,也與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穩步推進無縫對接,更與中國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迭代步步相貼,是凝聚全社會力量和希望的一場三農發展大戰。接下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出臺,各級政府領取任務,鄉村振興必將迎來飛躍式推進。

無論從哪個維度看,鄉村振興就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就是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而對於三農領域從業者和服務者來說,鄉村振興就是更好的農業,更好的農村,更好的生活。


社員網


鄉村振興戰略是指:

1.人才振興。

2.科技振興。

3.文化振興。

5.教育振興。

6.金融振興。

7.旅遊振興。

8.建設振興。

……


鄂農言農


鄉村振興戰略就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健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經濟體系,產業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強農村基層工作,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使農村更美,農業更強,農民更富全面實現。


張玉林5817生活多快樂


鄉村振興戰略涵蓋範圍非常廣,要作答的話,感覺沒有幾萬字的論文是說不清的。

主要包含這五個個方面20個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治理有序

具體就不展開來講了,相關文件在網上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