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的低生育率是就業、教育和住房壓力造成的,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峰值豐富


我認為中國的低生育率造成的原因主要有:

一、以往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延續影響造成的。

我國於1971年就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

1982年把計劃生育確定為基本國策並寫入憲法。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把計劃生育確定為基本國策,同年12月寫入憲法。  

1991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決定》,明確貫徹現行生育政策,嚴格控制人口增長。

2002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施行。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 

2015年12月27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將於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雖然現在全面放開了全面二孩政策,但由於具備生育年齡的人口基數中70後年齡偏大,雖有生育意願強,但再生育風險加大;80後,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上有雙老的養老責任壓力大,下有子女教育成本高,生活負債高,生育意願並不大,90後,傳統的生育倫理逐漸被拋棄,每個人的追求個性化,追求生活高質量,本身工作收入比較低,再加上房貸,車貸,年輕化一代具備實際主動生育基數並不大。

二、住房價格的過快增長也導致生育壓力加大。

最近十年的房地產價格瘋漲,而具備生育年齡的人群工資的上漲,跟不上房地產的過快上漲。現實中多數生育人群揹負沉重的房貸,車貸等債務,生活成本的快速上漲,再生育一個孩子,意味著增加家庭的支出,亞歷山大,所以不願生。房子的價格過快上漲間接導致生育人群不願生育。

三、教育成本的上漲也抑制生育。

不口否認的是現在的教育,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那一個年齡段的教育費用都不菲,據一些權威機構的測算,大約學要幾十萬,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再生育一個孩子意味著家庭要面臨一大筆巨大的費用,在巨大的花費面前,一些人為了生活質量,自願放棄了生育。這是一個現實問題,誰都無法迴避。

綜述,不願意生孩子是以上三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計劃生育政策遺留影響導致具備再生育人群結構的不合理,房子的過快上漲導致具備再生育人群收入亞歷山大,教育費用的加大降低了生育的意願,三者相互作用,在追求生活質量的今天,再生育率降低,不可避免。唯有出臺鼓勵生育的配套政策,抑制房價的上漲,降低教育收費,讓教育均衡發展,提高生育人群的收入,才可以逐漸提高生育率。

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歡迎交流探討,謝謝。


臥散人


這問題還用說嗎?中國人民推翻了舊的三座大山,又來了新的三座大山,~住房,醫療,教育。在中國現行的社會保障體系下,有多少是敢生的呢?


心靈越獄wf


不敢多生的主要問題是:新“三座大山”的重壓,1,高房價,2,高教育費,3,高醫療費。


黃金吉祥橋


生育能力不斷降低是國家危機!可是領導層並不是很急迫!什麼延遲退休!生二胎!盡做一些不通不癢的事情!倒是愛做面子工程!做政績!搞開發!往國外花錢!就是無心解決民生問題:醫療免費?教育免費?住房免費?讓老百姓做夢去吧?官僚大把大把拼命搶權撈金爭色?


CHW2


這就叫民不了生



哥本草根——


這幾年可以肯定的說受此影響,三代人活的感覺太累了,生不起娃,上不起學,買不起房,看不起病,連死都死不起,買個墓地都幾萬甚至幾十萬,誰敢生?


衛月紅1


這個題目就是鼓譟煽動全面放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用心險惡。當前是否真的出現低生育率暫且不論,難道中國人口總量已達14億,出現低生育率不好嗎?不出現低生育率,人口總量怎麼人道地降下來?


杞人憂天86


其實大家都知道、高房價,看病難且貴得出奇,教育(九年義務本來是好,但各種校外輔導班反而加重了家長對孩子教育成本……),而這三大行業,恰恰是民生最關健的,以此三大行業大肆斂財,財富向少數人集中,有良知的搞點慈善,更有斂財轉移資產,甚至祖籍,國籍都不要了,如些等等,國有資產外流,而絕大多數沒有資源,只能靠自己雙手勤勞的人民越來越承受不了快速飛漲的物價,如遇家裡有點病災或其他變故,便負債累累,大意大得,……。


坦然9246


生個孩子,教育,醫療,房產下來不得至少100W+?小年輕剛畢業也有20+歲了工作到30歲也未必有自己的房,自己還沒房了就得想著給孩子弄這些?想穩定生活在生孩子那還不得四五十歲才能生?現在不像以前,所有土地都國家化了,不能像以前一樣隨便蓋房了,只有買房這一途徑,但是現在的物價水平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這難道不是生育率低下的原因?


全新的空氣


這話說得很對還需加一項即醫療,而且是抓住了目前中國低生育率的關鍵所在。中國從80年代初設施嚴厲的計劃生育政策至今快四十年了,在這數十年時間正好與國家經濟改革開放政策相併行,特別是90年代以後市場經濟改革不斷深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改革精神深入百姓心中。從而使50、60、70年代的人們也逐漸逐漸的體會“只生一胎”的好處,同時也感覺到市場經濟改革開放的繁榮給廣大民眾帶耒的實惠。95年隨著醫療改革開始和不斷深入及教育的改革,至使醫療、教育與民眾切身相關的社會保障機構逐漸“市場化”了,到醫院診治、到學校讀書等教要交比率不菲的金額。再說98年後大學精英教育改為普惠教育不在由政府提供免費及畢業分配就業,而是全額收費和自謀職業。醫療、教育、就業等一系列關乎孩子的切身前途利益都在不同程度收費並且每個家庭的家長必須面對現實,同時也給每個家庭帶耒一系列經濟負擔,必須精打細算過日子。目前生育率低是綜合性問題,廣大育齡夫婦都是依照自家實計狀況綜合考慮生育胎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