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目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哪方面問題最嚴重?

小島綠洲780


社會教育最嚴重。在學習型社會的教育需求與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影響下,青少年社會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熱潮,人們開始認識到社會教育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戰略舉措,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社會教育一直處於邊緣化的境地,如何走出邊緣化的藩籬,急需深入研究當前青少年社會教育存在的問題,並進行及時的治理,以順應時代發展對教育的需求。

一存在的問題

1、社會教育意識淡薄

社會教育意識的淡薄,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相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學生的“禁錮”是導致社會教育參與度低的重要原因。2012年共青團廣東省委成立全國青少年社會教育的研究課題,調查結果表明:青少年參與和使用社會教育載體參與度較低,其中,少年宮、科技館、博物館、美術館和紀念館“一次沒有去過”的比例高達50%以上,有的甚至超過60%,這充分反映了青少年社會教育載體資源的利用率較低,從調研數據中青少年參與社會活動的時間看,青少年每週用於課外活動的時間不超過10小時的佔74.9%。充分說明青少年課外活動時間較少,從參與課外活動的時間和對青少年社會載體的利用頻率看,青少年社會教育形勢不容樂觀,需要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家長社會教育意識的淡薄,導致了青少年社會教育載體使用頻率較低,家長要改變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家庭教育目的觀,家庭教育應該從封閉的靜態教育系統轉向開放的動態的教育系統;學校教育以應試教育為主,學生學業負擔沉重,無效顧及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要改變傳統的“以學業為唯一”的單一評價體系,轉向倡導多元評價,綜合素質評價,將其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情況納入學校教育評價指標體系之中並賦予一定的權重,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此外,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宣傳青少年社會教育對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形成全社會支持青少年社會教育的輿論氛圍。

2、社會教育隊伍缺乏

青少年社會教育是社會工作和教育學的交叉學科,具有特殊性,急需大量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專業人才,為此,建立一種規模適當具有專業水準的社會教育工作者隊伍,是當前我國青少年社會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通過調研發現,當前全國青少年社會工作者隊伍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隊伍總量不足,城市與郊區的社會教育反差大,尤其是縣級以下的基礎地區,社會教育工作者存在嚴重的不穩定現象,現行更多是社會工作者與社會志願者兼職從事青少年社會教育的佔較大比重,在專業性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欠缺,很少有年輕教師把青少年社會教育作為專職工作。第二,分佈不均衡。區域和城鄉之間青少年社會教育工作隊伍分佈非常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市教師隊伍相對薄弱,農村青少年基本上談不上接受社會教育服務。第三,培養機制不完善。社會教育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培訓還沒有建立,全國青少年社會教育教師專業職務評聘辦法還沒有制定,青少年社會教育培養機制處於無序的狀態,人才匱乏,大量缺乏身兼理論與實務的融通者,缺乏完整的青少年社會教育的培養體系。

3、社會管理機制紊亂

青少年開社會教育隊伍來源較為複雜,政出多門,社會管理機構和組織機構較為混亂,缺乏專門負責青少年社會教育的行政部門,教育系統、共青團系統、文化系統、司法系統都各有自己的青少年社會教育資源,與青少年社會教育密切相關的社會工作、志願者服務、社區教育和青少年活動基地等行業與領域,都屬於不同的社會組織,缺乏統一的考核標準、評估體系和認同機制,容易導致了青少年社會教育工作的專業認同危機和資源的浪費,不利於統籌管理。再加上全國青少年社會教育社會組織良莠不齊,社會教育載體不完善,區域發展不均衡,服務意識不規範與服務能力不足,政府管理的缺位,導致行業缺乏部門監管和有效治理,導致青少年社會教育投訴現象較多,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社會教育的成效,為此,要加強社會管理機制的力度,加強對青少年社會教育組織的統籌和治理力度。

二、治理策略

加快青少年社會教育的立法進程,治理亂象

法律法規是順利開展青少年社會教育的重要保障,世界範圍內的青少年社會教育法律較高的國家都形成了健全的社會教育法律法規,日本政府在1949年頒佈了《社會教育法》在1950年頒佈了《圖書館法》,在1951年頒佈了《博物館法》等一系列與社會教育相關的法律,韓國,在1982年頒佈了《社會教育法》明確了社會教育的任務,肯定了社會教育的地位,保障了韓國社會教育的發展。雖然青少年社會教育雖然歷史較久,但是國內關於教育的法律如《教育法》、《義務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涉及的都是學校教育,尚缺乏相應的青少年社會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社會教育被邊緣化,為此,我國青少年社會教育有必要加快法制進程和提高立法層次,啟動《社會教育法》的立法工作,確立社會教育合理的社會地位,通過立法來規範青少年社會教育,建立青少年社會教育法律體系,充分發揮社會教育和服務功能,服務和保障廣大青少年群體的權益。在此基礎上,政府部門還應該在教育行政部門設立專門的“社會教育處”等主管機構,建立監督考核評價機制,規範青少年社會組織行為,對全國範圍內的青少年社會教育進行統籌、規劃與治理,儘快改變青少年社會工作政出多門、責任不實、協調不力、組織混亂、良莠不齊等各種亂象。

樹立大的教育觀,構建青少年社會教育體系

青少年的教育,它不僅僅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各類學校的責任和使命,更是整個社會的責任與使命。大教育觀認為,教育是一個開放、多元、綜合的大系統,是社會各方面對人的思想、情感、品質、智力、能力和體力等綜合素質形成的有意義的教育影響。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全社會應該摒棄傳統的狹隘功利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觀,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大教育觀”,社會教育不是一個獨立的教育體系,而是和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緊密相連的,對於青少年的身心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學生的影響更為深遠,不應該把青少年的社會教育獨立或者隔離開來,應該以青少年的健康發展為目的,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起來,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做到“協同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充分發揮社會教育的有效功能,深入挖掘社區資源、街道資源,整合人力資源,使青少年社會教育資源成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以及民間社會團體的作用,加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機構的聯繫,使優質的社會資源可以依託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此外,還應該自覺地把青少年社會教育工作放到國家教育事業整體格局中去謀劃,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大的教育觀,使得青少年社會教育科學化、理論化,從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青少年社會教育系統。

堅持多元化發展,引導多元主體參與的格局

青少年社會教育應該堅持多樣化發展方向,堅持多元文化共生,引導政府、學校和社會介入青少年社會教育工作,形成“政府主導、學校主體和社會介入”多元主體參與的新格局。政府的主導是關鍵,一方面可以推動青少年社會教育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大對青少年社會教育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在時間、經費等方面為學生利用這些場所創造條件,對各種紊亂的社會組織機構進行有效的治理。學校主體,學生是青少年社會教育的主體,學校教育要堅持全人發展理念,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思維,積極主動整合教育資源參與到社會教育中去,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全面發展。社會組織作為第三部門,在人才、資金、信息和體制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參與青少年社會教育的積極性,發揮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參與青少年社會教育,使得青少年社會教育成為社會支持、全民參與式的普及性教育。在青少年社會教育的實踐過程中,要聘請青少年社會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給予指導,加大社會教育專職教師的培養,推動社會工作者與志願者的介入,形成“專家參與引領”、“專職教師主導”和“社會工作與志願者有效介入”的多元新格局,實現對青少年社會教育工作的善治。

發揮和完善青少年社會教育載體的教育功能

首先要豐富青少年社會教育產品,豐富青少年社會教育載體,傳統的青少年社會教育載體主要包括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美術館、紀念館、圖書館、展覽館、少年宮等,更多是靜態的參觀和閱覽,難以激發青少年的興趣,為此,可以通過“主題活動”的形式,將單一的參觀瀏覽改造為動態性的綜合社會教育基地,以滿足各地青少年的多元需求。其次,要挖掘載體的教育功能,要著眼於教育,增強青少年社會教育載體的教育意蘊,而僅僅培養孩子的娛樂性,通過不同的教育載體培養學生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精神,提高文化修養,陶冶情操。最後,要發揮青少年社會教育的品牌意識,青少年社會教育載體同樣也可以打造教育品牌,可以通過互聯網、新媒體等新型科技,整合教育資源,拓展教育主題,通過設計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項目,打造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品牌。總之青少年社會教育載體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人的創造性,挖掘社會教育載體的教育功能與教育價值,豐富青少年社會教育產品,讓更多的青少年能夠通過不同的教育載體獲得不同的體驗和感受,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教育博士看教育


現在都意識到,教育所分成的這三大塊。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這三種教育指向目的各有測重,又不可分割。


一個人才的教育最好是三種教育的合力。但是現階段,三者教育都各有各的問題。


首先:學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體。它的本質是聖賢教育。旨在 把每一名學生培育成人才。學校教育也是學生的一把保護傘 ,即,學生在犯了錯誤的時候,受《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保 護。

學校教育的問題是教育理念與實際操作的嚴重脫離。教育理念是 把人培養成“四有新人”,即要進行素質教育。在實際操作 上受中高考指揮棒的指揮。而中、高考又是相對最為公平的 人才選拔的手段,無法替代,無法取消。這就導致了學校、 教師、學生、家長四方面的矛盾重重。主要體現在城市學校受政策的制約,越來越有失教育的主體作用。


其次:家庭教育是基礎,也是教育的前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素質,也從某種成度上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有句話說的好:父母的學歷是孩子的起點。這也是從父母 的素質上談對孩子的影響的。

家庭教育的問題是在原生態家庭的保護上和農村家庭教育的重視上。

原生態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港灣,無論後天的家庭看 上去有多和睦,都是無法與原生態家庭相比的。但現在離婚 率太高,導致很多離異和單身家庭的孩子缺失了成長的先天因素。


農村家庭教育的問題非常嚴重。這跟父母要外出打工,只能 把孩子扔在家中讓隔代人撫養有關係。我國目前有6000萬的 留守兒童。他們的教育問題已然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第三:社會教育的本質是輔助教育和底線教育。即,觸碰底 線則受法律或社會道德約束。在孩子的培養上,社會教育體 現在社會力量的培訓班和輔導班。至於能學得怎樣,看的是 運氣和家長的投入。絕不能把培訓班的教育當成教育的主體 ,那就是本末倒置,最終將得不償失了。

目前社會教育的最大問題就是各類培訓班雜相叢生,優劣難 辯,無人監管。除此之外,還有安全、資質、課程內容無法 保障的問題。


最近教育部聯合四部門正在進行綜合治理。至 於效果,應該是比較長期才能體現出來的。目前還沒有效果 ,希望在一兩年內能有個變化吧。

要指出的是: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都是 為了孩子的成長而服務的。一切現象或問題,如果從結果來 看,是為孩子好,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我們就應該支持。反 之,造成了孩子的墮落、變壞,我們就應該一律反對。


這樣看來,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我是世紀晨陽,關注我的文章和問答,歡迎您評論、點贊、 收藏與轉發,隨時可以私信我,我將及時與您交流。


世紀晨陽


剛看到一個朋友說的話,可謂是一針見血。

大意是:家庭的期望最大。學校被束縛了手腳有心狂勝,無力迴天。社會上各種教育培訓魚龍混雜卻無人問津。如果讓我給打分,我給99分,那一分留給低調吧。


分析來看,要說嚴重。這三個不同情況的教育都很嚴重,他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排斥的矛盾體。

有些家庭對孩子溺愛,過分袒護,在學校裡受不得半點委屈,如果被老師批評了,有些家長會口口聲聲說老師體罰學生,要去教育局舉報,輕則任課老師被處罰,重則會被開除辭退。這樣的話老師就不敢在對學生批評之類的,讓這樣一小部分家長害了對大多數學生的管教,慢慢的形成了很不好的風氣。加上家長的嬌慣任之,老師的不敢管,孩子一定會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方向不對,走的越遠,迷失的越久。對任何一方都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

上面說到家庭溺愛袒護,老師不敢管後。到了社會上,就不是這樣簡單了,古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在現在法制社會下,更是如此。當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孩子失去了約束力後,孩子步入社會後回變得無法無天。這個時候管教孩子的就沒有那麼仁慈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當初在家裡和學校裡的放縱,社會統統會還給你,給你另類的教育。

如果像上面的那樣,還怎麼說哪個教育嚴重不嚴重嗎?如同唇亡齒寒的道理一樣,在教育面前沒有先後,沒有孰輕孰重,只有認真的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教育是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揠苗助長,對於教育家庭學校和社會要一同擔起這個偉大的責任,給孩子們更快樂的環境去成長。

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專注教育現象問答分析


糧食價格


認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問題持平,社會教育問題最為嚴重。

因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多體現於素質層面。人之初性本善,到了社會誰管你善不善,社會大多數是逼迫你這樣去做,毫無辦法的是我們儘管知道那是不想去做的事還得就那樣做,要不然沒辦法生活。社會教育的這個“教育”應該加個引號。

但是,如何提升社會教育的正確性,這還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Vision桂林


我是一名家庭教育顧問,喜歡關於問題有不同的想法。

其實說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走到一定程度,必然三者相輔相成,不能說誰比誰重要。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說最嚴重,還不至於,不過談下急需補充的,倒是一個不錯的角度。


先說社會教育,目前為止,真正社會教育還未走入大眾眼裡,所以它的功能性、目的性等還無從談起。

學校教育,歷來被詬病已久,對其負面的評價,近幾年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學校教育相比社會一些大型培訓機構,靈活性不足,先進教育理念有一定的滯後性,這是由其自身的一些原因決定的,比如風靡於國外的適宜性教育,有獨特的理念和具體成熟的操作,但很少見於國內學校,這肯定是需要改變的。

再看我國的家庭教育,起步較早,推行確實遲了二十多年,現在專門頒佈了相關規定,希望讓,好的機會像陽光一樣,光臨到每個孩子身上。


常成成·家庭教育顧問


家庭的期望最大,學校有心無膽,社會各種明目教育膽大包天卻無人問津



徽墨子


我認為家庭教育方面問題最嚴重。這需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一、我國農村據統計有六千多萬留守孩子。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就帶有自身的缺陷:有的父母都不在家,由爺爺奶奶教育;有的父母一方不在家,家庭教育不完整;還有些留守孩子,甚至寄居在親戚家裡,家庭教育更是無從談起!

從另一個角度看,農村家長的教育理念保守、陳舊,教育方法手段簡單或粗暴,也使家庭教育效果打了折扣。

二、在城市,中高端家庭的孩子,在物質上可說是應有盡有,不吃苦不受累,從小缺乏磨鍊,會變得脆弱、任性。條件稍好的家庭,熱衷於給孩子起英文名,送孩子去國外唸書,從教育方向上,就有了一定的轉向。

以上是我的看法,歡迎友們點評!


我不愛嘻哈啦


個人認為,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為家庭教育是長期的,從小就開始的,並且貫徹整個人生的教育!有句話說的很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個老師是孩子們最開始的老師,他們對孩子的影響最大!社會上經常出現未成年人犯罪的事件,大部分都是因為家庭的原因,父母粗暴的教育方式,冷漠殘酷的家庭氛圍,都是導致這些問題的起因!所以我認為,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


大歷史小時間


家庭教育最嚴重是交叉教育。

不同代人不同代文化,向不同目的方向性引導式教育。

學校教育,為了吸引同學的學習,會不斷投學生所好,結合網絡等流行元素。不是思考的結果,不能開出思考的花。

社會教育越發現實,通常以變現為第一要務。素質反而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