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覺得現在農村人的外出的慾望沒有前些年強烈了?

冬語夏說


是的,現在農村外出的念頭沒有之前那麼強烈了。

第一外面的現在打工的環境不是很理想

工錢也不是很高,現在家裡的機會雖然少一點,但是工資不比外面差,而且家裡是不需要吃,不要錢住不要錢啊,所以算起來比外面更能掙錢,更能存下錢來。老公不在於你掙了多少,而在乎你存下了多少錢,這個才是一面真正的收入。

第二個現在政策支持很多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

特別是在三農方面就能創業,現在國家對三農政策的支持扶持的比較多,像什麼淘寶的網上網紅直播賣農產品啊,像今日頭條稿子的叫做是賣山貨啊,向扶貧辦公室組織的農村農業電商啊,這個等等都非常巨大的去促進了,現在惡龍啊,農村的孩子啊,走向農村,因為他覺得在農村的機會更大,發展的空間更大,權力更大。

第三點,之前在外打工的回鄉創業

現在這種情況很多,這波在外面回鄉的青年,有智慧,有一定的額資金,有一定的市場頭腦,多家下個熟悉,甚至是某個方面的銷售行家裡手,更樂意將家鄉的農副產品,土特產,通過不同的方式銷售到他們的渠道里面,而且有不少的人已經渠道非常好的經濟效益,成為農村回鄉創業的榜樣,他們就像一個個火種,可以點燃更多的農村人們,建設美好鄉村。


本文原創於《三農創業坑》,三農創業活下去,是第一位,活不下去,別談夢想和情懷了,

小故事,大教訓,少走彎路,不掉進坑裡,是我們的初衷。

親愛的三農回鄉創業的朋友們,是否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如果能給你一些幫助,給一個點贊吧,

如果覺得能夠幫助到身邊的朋友,就轉發給他哦,這也就是《三農創業坑》的最初出發點,本文章原創,請監督版權,謝謝!


三農創業坑


本人高中只讀了一年 當時16歲,因為各種原因不想讀書了

剛出社會跟我哥做點小生意 批發水果和冷飲 生意時好時壞,後面熟人介紹進了一家自來水公司 曲江水廠 上班,工作很輕鬆 06年的時候工資1200元 管吃管住 平時也不怎麼花錢 工資基本都存下來了,幹了三年 感覺太無聊了就辭職了。



後面跟著我堂妹來到了東莞的一個鞋廠 也就是我現在工作的單位,一干就是八年 ,上班就像機器人 每天重複著相同的動作,在這裡也談了幾個女朋友 也因為各種原因沒能走到一起,今年過完生日就29歲了,感覺好迷茫!










在這裡看不到任何前途 ,每個月拿著不到4000塊錢的工資,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就是為了生存,住著一個月150塊錢的房子,和家人相隔幾千公里 ,過年才能回去幾天,在這裡找不到任何的歸屬感,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 他鄉容不下靈魂,故鄉安放不了肉身,肉體和靈魂互相絞撕,

過了今年就要下定決心離開這裡了,最好的青春都浪費在這裡了 這裡有太多的回憶……


陝南小范


不僅你個人感覺農村人口。外出慾望沒那麼強烈了。(個人理解問題是指,農村人不出省,開始在本省找工作,而不是去外省省找工作)
事實上是中國外出務工人員普遍由沿海漸漸轉移到中西部了,整個中國的沿海地區人口增長都在放緩,而中西部的人口增長正在不斷上升。
為了做一個標準化,專業化的回答,找了很多的數據,
因為我確實想知道,中國的外出務工人員是否越來越想回老家發展了?
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否越來越靠向中西部了?
也算同時回答了以上問題。
第一個原因:經濟怎長,導致農民工進入城市,外出務工越來越少。
中國農民外出務工,路線大範圍的基本如下。
大量中西部人群向沿海轉移,其原因是不外乎,沿海有錢,發展好,機會多。
那麼如今中國全國常駐人口變化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數據總結:
北,上,廣,依舊程上升趨勢,而其他沿海地區,東莞,大連,等其他沿海城市的人口增長水平,遠低於全國,不是胡說八道,而是來自中國統計局的官方人口數據。
以下是數據表格:(不想看數據,的可直接跳過)
2015年至2016年各大城市人口變化與過去十年人口對比(備註:本表格至選取了部分大城市,表格中增量指的是2016年年末,常住人口減去2015年年末,常住人口,年增幅等於16年比15年常住人口增加的百分比。近10年平均年遞增率指一個城市近10年常住人口年化幾何平均增幅,以廣州為例,具體算法(1404/1005)^0.1-1=3.4%)
通過數據總結分析:
2015至2016年,全國人口年增幅為0.46%,不少大城市同期人口增幅低於全國水平。例如瀋陽、東莞、大連、蘇州、無錫、北京、上海、佛山都低於全國同期總人口增幅。
2015~2016年常住人口年增幅高於本城市過去10年的平均年增幅的大城市有:廣州、深圳、長沙、濟南、重慶、杭州、西安、南寧。人口發生了略傾向於中西部大城市的遷移。
這種轉移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沿海地區的常駐人口增長率減少了,這種減少源於,進入沿海地區農民工漸漸減少,大量的農民選擇在自己省市謀求工作,在自己省市進行工作。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呢?
以前大量農民工進入北上廣,就是因為北上廣,發展好,賺錢多,機會多。但是在最近的一篇數據,告訴我了答案。
2016年上半年中國主要城市GDP排行。

北上廣,常年位居前三暫且不說,而其餘的沿海城市廈門,福州等等,甚至不如重慶,成都等等西部城市,可以看出在國家發展中,中西部地區的城市經濟發展,漸漸超越一些沿海城市。

也就說明,大量農民工的老家省份,中西部經濟也好了起來,在自家門口能夠掙到錢,那麼何必要去更遠的外面呢?

而還有一個農民外出減少的原因,在於中國之前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預售大量國外工廠湧入中國沿海,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也就吸引了一大批農村人掙錢。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收入增長,人民幣匯率升值,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增高,導致國外大工產紛紛撤離中國。

2016年6月,蘇州紫興紙業宣佈停產解散。

2017年1月,希捷蘇州工廠也正式宣佈解散,裁員規模涉及上千人。
2017年上半年,住友電工蘇州FPC部門關閉。
2017年7月底,JDI蘇州廠宣佈計劃關閉,或裁員數千名員工。
2018年1月,偏光片龍頭日東電工蘇州廠宣佈關閉,裁員近千人。
2018年5月,友達光電關閉上海松江工廠。


沿海地區機會減少,自然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選擇回家。

以上經濟原因導致的,外出的人,越來越少,留在本省份工作的人越來越多!


我發表一下個人觀點:

作為一個四川人,呆在老家簡直是享受,週末放個假就可以回老家。

閒的沒事打麻將,泡茶館,朋友家人都在附近,為啥還願意去外省工作。

因為錢?

雖然成都地區的工資確實沒有沿海高,但是過生活還是可以的,自然也就不願意往太遠的城市走。

出去?是串串吃的不夠爽了,還是麻將打的太少了?


桔優保農業


有點覺得。

隨著國家不斷的扶持三農發展,農村經濟迎來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

一、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高度化。農村城市話進程不斷的進行,城市範圍不斷擴大,農村的範圍不斷的縮小。許多的農村的人們可以在家門口進行工作了。

二、我國三農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不斷提升,許多呢人們可以在家門口進行就業。

三、外出打工進廠的機械化工作。在外面工作一般都是流水線工作,哪裡的工作環境,還有工作範圍大大的影響了人們工作的信心。

四、外面打工長年在外,因為外出在外打工是常年在外的。只有過年才能回來幾天。家人之間的的感情降低了,對兒女,家庭等等有巨大影響。

五、常年在外面的人會產生思家的念頭。在加上進幾年外面打工的收入也不是生活的唯一的道路。所以人們就開始選擇在家裡打工創業。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有什麼三農問題、瞭解最新三農資訊就關注我,一個在三農加自媒體上有追求有夢想有情懷的不入流的潛力股。


不入流的潛力股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這是我在外面漂泊十幾年的總結。

俗話說,廣東賺錢廣東花,沒有餘錢寄回家。事實確實如此,在廣東的這些年沒有存到一分錢,大致算了一下,賺了幾十萬,也花了幾十萬,回來還是一個窮光蛋。

在城裡,天天面對的是鋼筋水泥叢林,冷冰冰的毫無生機;路上塞車塞的都懷疑人生,在路上浪費大量的時間;房租貴的讓人心疼,一年幾個月都是為房東在工作;春運的時候讓人抓狂,為了一張回家的票費盡心思,如今想想都後怕。每當孩子通電話的時候問的那一句“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我想你”,心中的愧疚感油然而生,眼淚打溼了我的眼眶。

如今我已經回來了,在家附近上班,感覺還好,工資跟廣東差不多,開支是以前的三分之一,一年還是要餘幾萬塊錢。雖然發不了財,但過點小日子還可以,最重要的是經常跟家裡人在一起,我的父母親不是留守老人,我的孩子沒有成為留守兒童,這是我最大的收穫。

回來以後再也不想去外出打工了,我很樂意在農村自由地呼吸著純淨的空氣,看著湛藍的天空,聽著鳥語聞著花香,人生追求的不就是這樣的生活嗎!


roboce


在過去,出門打工能賺得到錢,現在出門打工,要是沒有特長的話,根本就賺不到錢,而且出門在外,又要租房,個人生活又貴,一年到頭賺的錢除了個人的消費,都消費在路上了,為交通運輸部門的貢獻倒不少,剩下到家的卻寥寥無幾。

現在有好多有一技之長的年輕人,在家門口打工就能賺到錢,還省去了一些像租房一樣的不必要的開支,賺到的是百分之百的利潤。同時也能照顧到年老的父母,年幼的兒女,夫妻也不分居兩地。這樣不僅家庭富裕了,並且也穩固了夫妻的感情。

古語云,遠走不如近爬。現在好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在意識裡已經從崇拜務虛逐漸轉變為面對現實,接受現實了。外面的世界再美好,但它永遠不屬於你,不如在家裡面務實,才切合實際。


老蔣閒言


現在的農村外出來到大城市裡謀生和發展的人依然很多,但是,也有許多農村人不再外出。原因有以下幾點。

1.農村的發展和經濟水平這些年來一直在不斷提高,尤其是一些特別靠近城市周邊的村子,相比一些偏遠的村子來說,發展的情況要好得很多。

2.國家扶持,近些年國家一直在大力扶持農村,從住房,用車,再到生產建設。還有許多非常惠民的政策,鑑於處在這樣的趨勢下,那麼就在家鄉發展確實是一種好的選擇。

3.一些在城市裡發展的農村人,日子過得很掙扎,有些農村出來的人,他們沒有學歷,視野狹隘,沒有技術,只能做些社會底層的工作,處於環境和心理的壓力,只能回到農村。

4.思鄉之情,哪裡都不如家好。

5.有的人外出打工還是拖家帶口的,或是把孩子,留在村子交給父母照顧。這帶來的問題就更多了,首先是有的老人是沒有能力照顧孫子和孫女的。甚至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迫於對家庭,也只好,留在家鄉發展。

6.有的人,在家鄉發展甚至比在城市裡的收入還要好,那麼就更沒有必要在外出務工。


農人阿Q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越來越提高,相比以前的外出務工潮,現在農村人外出務工沒有以前那麼強烈了。我總結了一下,大概就是:第一,現在外出務工的大多是年輕人,相比老一輩來說,現在的年輕人沒有老一輩那麼吃得了苦;第二,隨著我國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在家鄉辦企業的越來越多,這就導致外出務工不斷減少;第三,很多農村人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上有老下有小,外出照顧不了家庭,所以選擇不外出;第四,現在是信息時代,交通越來越方便,農村人在家就可以網上賣當地特產,節約成本,所以外出的慾望沒有那麼強烈





農村青年戶口


看到這個問題,其實這個表現已經很明顯了,這跟一代人所接觸的環境有關聯,像80後和90後父母一代他們那會兒所生活的環境比較苦,多數農村務農,這十多年來城市快速發展,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更是需要更多的人力,為此農村人外出打工慾望強,必定外出打工能掙到更多的錢,外出打工這些人也多是在工廠、工地等,以體力活居多。

而現在的農村人分三大類,一類是老一輩六十歲以上的人群,這類人基本不出去,必定年齡大了體力不支,再說兒女們也成家了也算省心了;另外一類人就是80後90後父母,他們年齡也在四五十歲左右,多數還是在外打工貼補家用,這其中是有很多人想回老家的,必定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還有一類人是年輕一代,也就是80後和90後,這一代人接受高等文化教育,這類人有的會憑藉高學歷和高收入在城市定居,不過這只是少數,多數人還是想回到自己老家發展,必定現在國家對三農關注度大,對改善農村面貌,發展城鎮化等扶持很大。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回到農村利用互聯網來掙錢,比如做自媒體、開店鋪等等,通過網絡平臺將家鄉的土特產農產品賣向全國,在農村人少、車少、夏季鳥語花香,是當下年輕人度過童年的地方,那裡有太多的美好和快樂的回憶,回到農村,陪伴父母一家人在一起過那種田園生活,想必也是很多人都向往的場景吧。


三農苑說


當今時代的發展不斷向前,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農村人在城市超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下,競爭力可想而知是非常殘酷的。要人脈沒人脈,要資源沒資源,經濟情況更不用說了!綜合各種因素就算是現在的農村年輕人在城市成功的概率都非常小。(推薦農村人去看一下一位商業銀行HR寫的文章,叫:寒門再難出貴子,不是說讓你消極的去看,而是知道人情冷暖,能夠更準的找到自己的方向)

城市很多的工作崗位在人工智能不斷髮展的將來,工作崗位會越來越少!而且要求也會越來越專業,可能一個崗位有很多的人去競爭。城市人都會非常緊張。

各式各樣的建築群是農村人務工最多的地方,但是現在的建築已經沒有以前那麼瘋狂了,聽說有個數據:現在中國人的房子夠五六十億人住,等到這幾年國家基礎建設完成後。這一工種也會大大縮減,一大部分人肯定還是要回到農村的。

當下正是農村發展之季,政策,互聯網各平臺都偏向農村,未來十年二十年農村的發展將是非常好的一個趨勢,國家對農村農業的重示,不管你在農村創業,還是回家務農都非常不錯。而且現在農村交通也是四通八達,很多城市人都開始嚮往農村,農村人也深客的明白這個道理,只是想在外面賺點錢,然後回到家鄉發展。現在機會來了,大家回到家鄉發展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