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哪些行為最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66的娃娃


不要以為孩子就不需要顧及他們的自尊心,其實他們的自尊心很強,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去用心呵護。

我認為家長的以下行為最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1、否定孩子的成績,對孩子不信任。

孩子有時候取得了成績或者某方面的提高,是非常渴望孩子得到父母的認可和表揚的,如果父母忽視對孩子的鼓勵或者反而否定孩子,懷疑孩子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這時是非常傷害孩子自尊心的。

2、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較。

別人家的孩子,一直是孩子們的夢魘,孩子特別不喜歡爸爸媽媽拿自己和別人做比較,尤其是說“你看看誰誰多好,不讓父母操心,誰誰學習好,誰誰聽話,拿獎了什麼的。”這樣的比較是非常孩子自尊的。

3、當眾教育孩子。

家長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很沒面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在有外人的時候說孩子的不是,有問題一定單獨和孩子溝通。

4、不和孩子商量,強迫孩子做某些事情,不尊重孩子的意願。

比如報興趣班,或者報比賽,要先徵求孩子的意見,孩子如果不同意不要強迫他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迫不僅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而且讓孩子對父母疏遠。

5、隨隨便便就打罵孩子。

不尊重孩子,無論打錯小錯,不瞭解下孩子的感受和原委,伸手就打,張口就罵,對孩子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孩子會因此變得膽小,自卑,不自信。家長要先弄清楚孩子犯錯的原因,引導孩子認識到錯誤並幫助他改正,要把孩子當成一個個體去尊重,而不是當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任憑自己的意願處置。

6、翻孩子的東西,偷看孩子的日記、信件。

這種侵犯孩子隱私的行為,是非常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孩子不想給你看,是因為他覺得還沒想好要不要給父母看,或者是自己的一些小秘密,家長不應該認為孩子在自己面前就應該沒有秘密,孩子小的時候可以,但是等他大一些,知道害羞和自尊心強的時候,他會有一些只屬於自己的秘密,家長不要過於關注,反而給孩子製造壓力,尤其不要翻孩子的東西、日記之類的,如果家長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和關心,孩子會主動和家長一些他的小秘密的。

總之,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有起碼的尊嚴,家長不要總是以老子自居,有事情多和孩子溝通,給孩子一些自由和尊嚴,對孩子多包容多理解,才能建立平等良好的親子關係。


玥靈兒


大人有自尊心,孩子同樣也有。孩子也需要別人的尊重,尤其需要來自父母的尊重。自尊心對一個人人格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可以說,培養孩子的自尊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但是,日常生活中家長無意間傷害到孩子自尊心的事會經常發生。並且,在孩子的心裡父母是最尊敬的人,當傷害自尊的話從父母嘴裡說出,會帶給孩子更深的傷害。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家長無意間傷了孩子的自尊,卻往往沒有發現。有的孩子既好奇又調皮,總覺得大人做的一切都新鮮。孩子喜歡在爸爸不在的時候,拿他的鋼筆做功課;喜歡趁媽媽不在的時候,偷偷穿媽媽的高跟鞋。這些小事發生多了,就會在父母的頭腦裡產生一種條件反射,只要有什麼東西一時找不到了,馬上就認為是孩子拿了。孩子說沒拿,家長不信,反而說孩子是撒謊,這實質上是對孩子人格的一種侮辱,孩子心裡自然會十分痛苦。然而主觀武斷的家長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無意間對孩子心靈上的傷害,還以為自己是正確的。

還有一種無意的傷害,那就是父母總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懂事,無論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主。最常見的情形是,同學來找孩子出去玩,家長也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就代替孩子回答:“需要看書學習,不去。”這種行為會讓孩子在同學面前很沒面子。孩子進入小學後,就會有自己的生活圈,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世界。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有時孩子甚至會故意不聽話。在孩子的朋友面前指責孩子,這對孩子社會性的發展非常不利。

類似的事情,在不少家庭中都經常發生,而且常常被父母忽視。這種無意間的傷害,不僅給孩子幼小心靈造成創傷,也很容易造成父母與孩子感情上的隔閡。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壹父母


童話大王鄭淵潔在《鄭淵潔家庭教育課》一書中這樣寫到:人性的本質是渴望欣賞,孩子尤其渴望欣賞。欣賞能讓孩子長成參天大樹,貶低能讓孩子枯萎畸形。如果你想毀掉一個孩子,你就去貶低他,讓他失去自信,失去自尊。


以下7種行為是最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我們一定要去避免:


1、總是批評,很少鼓勵。讓孩子覺得在爸爸媽媽眼裡他什麼都不行,什麼都做不好。他很笨,他很懶,他很粗心,他很馬虎,他很拖拉,他學習成績不好,他寫字不好,他膽子小,他很調皮,他讓家人很煩……

2、經常拿孩子跟別人做比較。你看人家某某,怎麼怎麼樣,你看看你自己怎麼怎麼樣。經常把這類話常掛在嘴邊,所有的比較都是有害的,這類的話最具打擊力和摧毀力

3、把自己塑造成為孩子犧牲者的形象,讓孩子產生負罪感。但凡遇到點事情,但凡遇到點不順,就抱怨孩子,就告訴孩子如果不是他,你就不用這麼辛苦,如果不是他你就不用這麼操心,如果不是他你應該會比現在更好,如果不是他……


4、總是用命令式的口吻跟孩子說話,而且聲音大。有時候還口不擇言,再來點貶義詞,冷嘲諷。

5、由你來決定孩子的一切,不給他獨立自主的機會和權利。還密切的關注他的一言一行,包括偷看他的日記,查看他的手機等

6、當眾出孩子的醜。當著外人的面,批評他,教育他,責罵他,批評他,懲罰他,讓他無地自容。當著外人的面揭孩子的短,說他的糗事兒,反覆的說。公眾出醜,是最傷自尊的。

身為父母,我們必須清楚的知道,自尊和自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如果失去了這個基礎,孩子根本無法健康的成長。


小晗晗愛閱讀


你減掉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



孩子的自信心是如何被家長摧毀的?家長摧毀了孩子的自信心,還不自知,一副我為你好,發出你怎麼就不爭氣的哀嘆。這八條,你中了幾條?

1、要求過高,苛求孩子完美。

讓孩子做超出他能力很多的事情,比方說,讓一個6歲孩子專注寫作業兩個小時。

建議:根據孩子的年齡佈置任務,根據孩子的能力佈置任務。如果孩子覺得難,就降低期望和要求一步步來,一點點進步。



2、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好。

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個性,每個孩子也存在不同的生長節奏。在孩子不開竅的階段,死命教育,不達目的不罷休,只能吃力不討好,揠苗助長。

建議:發掘孩子的閃光點,積極關注孩子的優勢。有時候家長嫌孩子不爭氣,其實是自己自卑感很重,所以家長需要檢視一下自己。自信的家長,才會養出自信的孩子。



3、脾氣暴躁,常情緒失控,遷怒孩子。

情緒暴躁的家長,會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孩子也不會處理情緒。這樣的家長也常常很內疚,發個火,覺得自己對不住孩子,又控制不住自己,很自責又沒辦法。

建議:家長需要學會宣洩情緒,負面情緒不可怕,壓抑負面情緒才可怕。不要怕自己有情緒,有了情緒可以朝紙杯撒,可以運動,可以k歌,可以做家務,找出合適的宣洩情緒的出口就好了。



4、總抱怨犧牲過多,讓孩子有罪惡感。

這樣的家長付出多,但是回報少。回報少是因為覺得自己不重要,不給孩子回報自己的機會,或者不會主動要別人安撫。

建議:這樣的家長常常更多的心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會照顧自己。所以,辣媽俏爸不會有抱怨,因為懂得愛自己,因為懂得要求孩子愛自己。很簡單,就是捨得為自己打點,捨得為自己花錢,即使是讓孩子捶捶背,做做家務等等,也是讓孩子分擔,也是愛自己的表現。



5、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打罵孩子。

經常會看到家長在我的文章下面留言,“……,打一頓就好了。”“……,餓他幾次就好了。”這樣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實在令人汗顏,而且一副固執己見,“你能咋地”的態度。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看起來省事,其實就是暴君行為-惟我獨尊。簡單粗暴,容易出現冤假錯案,埋下親子疏離的種子。

建議:遇事,與孩子多溝通,做判斷前先了解情況,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孩子。



6、不給孩子質疑空間,要求絕對服從。

這一條跟上一條猶如孿生子。擁有簡單粗暴的教育行為的家長也會要求孩子絕對服從,不給孩子辯解的機會。孩子雖然吃喝拉撒睡依賴父母,可是如果沒有人格的獨立,就不能稱其為一個完整的人,要麼孩子會形成叛逆性格,要麼沒性格,事事沒主意,小時只會聽從父母,大了會聽別人的,就是沒有自己意見。

建議:尊重孩子人格,鼓勵孩子說話,辯白,幫助孩子形成獨立自主做事的習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家長的控制感要減弱,而且要善於發現孩子是有能力的,ok的,而不是事事不行的。家長要避免和孩子比高下,而善於給孩子機會鍛鍊和發展自己的能力。



7、凡事包辦替代,剝奪了孩子獨立的機會。

這樣的家長,是不給孩子成長的機會。孩子慢慢長大了,可是家長沒有意識到,或者不想意識到,忽略了孩子成長的需要,沒有給他鍛鍊機會。但是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該鍛鍊的時候不鍛鍊他,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真得不行,形成對家長過於依賴的習慣。凡事包辦替代的父母,會養出無能,自卑感強的孩子。

建議:給孩子成長的空間,甚至創造條件讓孩子成長,例如,兒童夏令營,過過獨立的集體生活。

8、在外人面前讓孩子出醜。

孩子也有自尊心,孩子有強烈的想長大的願望。像尊重成人一樣,尊重孩子,會給孩子成人感和自尊自愛的意識。在外人面前讓孩子出醜,數落孩子,抬高了大人的自尊心,踐踏了孩子的尊嚴。這是家長自尊心不強的表現。

建議:提升孩子的自尊心,先要提升家長的自尊心,家長需要做功課,做自我成長。



在路上的Nancy


大家給了很多語言暴力領域的回答。我不重複,都是對的。補充以下,影響面面,最終都是傷自尊!


1. 你很忙,當寶寶呼喚你的時候,顧不上寶寶。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家長比較忙,或者自己正沉浸在自己的事情的時候,無意的忽視寶寶的呼喚,有的乾脆就是對寶寶不耐煩,故意裝作不存在。

不良後果:寶寶受到忽視,會採用黏人,淘氣和破壞性行為吸引家長的注意,或者放棄獲得父母的關注,親子關係走向疏遠。

秘笈:當你很忙,或者已經不耐煩的時候,寶寶呼喚你,也請你做出及時響應,哪怕是這樣回應:爸爸/媽媽現在有點忙,稍後來陪你,好嗎?爸爸/媽媽有點手頭的急事,稍微等我一下,可以嗎?

2. 你正在生寶寶的氣的時候,寶寶呼喚你的時候,你不想理他,想給他點顏色看看。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寶寶淘氣,犯錯後,爸爸媽媽怒氣未消的時候,這個時候,很多父母選擇故意拒絕應答寶寶,以示懲罰。

不良後果:寶寶可能意識不到爸爸媽媽冷淡的原因跟自己的錯誤行為有關,無法有效反思自己的錯誤,但是由於父母的冷漠行為產生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影響親子關係。

秘笈:看著寶寶的安靜,平靜的對寶寶說,因為你剛才的錯誤,我很生氣,需要自己冷靜一會兒。

3.當你因為婚姻矛盾和工作困難心情沮喪時,帶著自己的冷漠情緒與寶寶相處,對於寶寶提出的建議響應不熱情或者乾脆拒絕。

不良後果:寶寶無從瞭解你消極情緒背後的原因,他們會歸結於自己的原因,或者父母不愛自己,從而缺乏自信,對自己產生負面評價和內疚的感覺,影響寶寶的身心健康。

秘笈:忘記其他與寶寶無關的不良情緒,珍惜與寶寶相處的美好時光,全情投入到與寶寶的活動中,表現出興趣和熱情,並且及時讚揚寶寶的奇思妙想。

4.表面與寶寶玩耍,陪伴寶寶,其實心猿意馬,心不在焉

不良影響:寶寶會模仿這種心猿意馬的做事方式,導致專注力下降,影響學習,並且會模仿這種與人相處的行為模式,從而形成不良的社交習慣,長大後會用這種模式對待自己的寶寶和家人。

秘笈:要麼不陪寶寶,如果陪伴就一定要高質量的,全身心的陪伴。如果確實暫時不能陪伴寶寶,那麼就告訴寶寶現在有點事情,稍後來陪他。


育兒賈說之Jack


以下10點是家長教育孩子過程容易做錯的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行為。著名教育家李彥芳指出,如果不對這些行為加以避免,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1.父母為孩子包辦一切

太多的中國家長,對孩子的飲食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為孩子的課餘時間安排眾多的學習項目,音樂、繪畫、舞蹈、外語……家長們希望孩子將來有遠大前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這種越俎代庖的方法,會使孩子在生活上產生依賴性,在學習上產生被動,消極的情緒。孩子必須獨立承擔他生命裡的責任。父母的過度保護是對孩子創造力的無情扼殺。一個孩子什麼事沒做過,只是學習絕不可能成為天才。恰恰相反,如果從小到大家長什麼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後,在群體中會感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自信,根本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2.父母行為輕浮

正如詹姆斯鮑德溫所說:“孩子們從不擅長聽長輩們的話,但是從來不會不模仿他們的行為。”

家長的行為是孩子活生生的教材。家長如果自己行為上諸多不檢點處,平時出言不遜,言語粗俗,習慣於搬弄是非,孩子就會認為人和人之間沒有尊重是正常的。即使,他道理講得再生動,孩子也不會學會尊重。

3.忽略孩子的存在

如果家長在孩子生命早期不聽孩子說話、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會以為這是正常的行為,是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係狀態,這樣的孩子就無法樹立自尊心。孩子生來就有被關注、被愛的需求,如果孩子感覺被忽略,不被重視,就會感覺到自尊心受到傷害,而且越聰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傷害越深。

所以,如果孩子表現得不尊重別人,無法安靜下來聽人說話,我們就可以據此測定,和孩子最親近的人平時沒有專注地聽孩子講話,沒有儘可能時時滿足他的願望,無意中造成了孩子自尊心的傷害。

4.破壞性批評孩子

破壞性批評是對孩子自尊心無情剝奪。當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希望通過批評來使孩子改掉缺點,我們把他批評孩子的行為看作一個作用力。當這個作用力打在孩子的行為上,即你的批評針對是他的行為,孩子會朝你希望的方向去發展的。反之,這個作用力打在孩子的人格價值上,即你攻擊的是孩子作為人的價值,將使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尊嚴沒有價值,逐漸真的喪失自尊和價值。

如果你的孩子有逆反心理表明,他還有自尊心,你傷害他的自尊,他就拿起這塊盾牌來和你對抗。當孩子一旦放棄了對抗,說明自尊心已經被傷透了,徹底破罐破摔。沒有了自尊心的孩子你已經無法透過語言的方式來校正他的行為。我們看到有多少父母,他們“辛辛苦苦”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壞掉,然後又怨天尤人:“他怎麼就成了這樣的人呢?”難道這樣還不足以引起家長們的警示嗎!

5.“人前教子”

如果想摧毀一個孩子的自尊心,你只要當面批評他的缺點,讓他沒有反駁的機會,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太多的時候,孩子不聽話,在人前屢屢“造次”,我們家長感覺傷了自尊,就大聲呵斥孩子。我們傳統的教育理念認為這是正常的。殊不知,當眾批評只能讓孩子暫時懾於壓力,不敢抵抗。更重要是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每個家長必須明白,即使再幼小的心靈也會非常敏感。在這個問題上,很多家長都存在一個誤區,他們遵循“人前教子,人後教妻”古訓。認為在外人面前,在家庭的公開場合,可以直接教育訓斥孩子,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有記性,才能印象深刻從而改掉毛病。這些錯誤做法導致的結果和家長希望的恰恰相反——這樣的孩子在人群中表現得行為粗魯、粗暴無禮、輕率、目無尊長。

所以,家長要時刻銘記: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體。孩子生來就有權利得到尊重。請你像尊重自己,尊重領導、同事、朋友一樣尊重你的孩子,在教育過程中要絕對避免當眾批評孩子。

6.不信任孩子

不信任孩子是中國家長普遍存在的教育誤區。太多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對一個人能力的不信任是對人尊嚴無情的挑戰。當家長怕孩子撒謊,對孩子的話進行挑剔、進行判斷、進行質疑,就在孩子心中栽下了一顆被懷疑的種子。

家長對孩子的不信任還表現在對兩性感情的認識能力上,我們一廂情願的認為孩子一定沒有能力分辨純真的情感和骯髒的情感。真實的情況是,孩子對性和與之相關的各種事物的感覺,與看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樣是非常自然的,青少年產生不良性傾向的情況,大多是由父母的反強化造成的不良影響。

7.拿別的孩子比較

這裡說的比較是指家長拿別人的孩子的優點和自己孩子的缺點來比較。同齡的孩子中,本就有比較心理。這樣做不但百分之百無法達到他向優秀者學習的目的,反而和家長希望的結果正相反,會給孩子留下自卑的負面陰影。這種不適當的比較,對攻擊性較強的孩子可能激起逆反的行為;對攻擊性較弱的孩子,則會在心中留下一個陰影,“我不如別人的孩子好,他是有價值的,我是沒有價值的……”孩子覺得在人前抬不起頭。

我們家長需要掌握的真正的方法是:教育孩子跟他自己比較,跟自己的昨天比較。“不錯,你這次的成績比上次進步了!”

8.懲罰孩子的方式不恰當

很多家長動輒對孩子拳打腳踢,要知道,打罵孩子是對孩子自尊心最直接的傷害。作為成年人,你可以用體罰和責罵的強力來改變孩子的行為,但這並不能改變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行為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如果家長不去了解孩子行為的根源,只是根據自己的看法簡單加以判斷,孩子不過懾於你的強大壓力,心中並不信服。如果家庭教育中,家長一味的懲罰打罵只能使孩子感覺孤立無助,毫無尊嚴。

一些過激的懲罰行為,甚至會在孩子的心裡滋生怨恨的種子,在成年後仍留著負面陰影。

9.強迫孩子做他不願做的事

孩子是和成年人一樣的人格獨立的主體,他不是你的高級玩具,家長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如果因為你是孩子的食物供給者,所以你獲得支配孩子意志的權力,讓他做什麼他就得做什麼的話,你就是奴隸主,孩子成了你的奴隸!強迫孩子做不願做的事,等於漠視孩子尊嚴,這是家庭教育上家長必須時刻留心注意的“高壓線”!

10.有條件的愛

一個人有條件地付出愛,就等於把自己的情感折價處理。家長有條件的愛孩子最直接的惡果是,將導致孩子終生不可能學會認真去愛別人和被別人愛。家長做出愛的表示是以孩子必須作出相應的行為為前提條件的,這就使孩子從小認識到“愛是可計算的,可以交換的”。所以他不會無條件地付出真愛。

所以,教育專家李彥芳建議執握“愛”的權杖的家長大人們,不要濫施你權力,如果孩子不懂得對別人無條件地付出愛,將是孩子一生的悲劇。


七媽咪育兒經


還記得那個高考後自殺的小斯嗎?

他在網上發佈的遺書,字字句句都是自己最深處的心聲,記得以前看時看哭了。

孩子的內心裡有多少苦悶,當最親近的人都無法給予他後盾和安全感時,他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看得作者內心真的很難過。

他的爸爸媽媽不愛他嗎?每個孩子生出來時不都被父母捧在手心裡寵愛嗎?


片段:1:

從小我爺爺奶奶說的,考一次100分或者得一次A+就獎勵一塊錢,然後作業本上滿滿的A+,後來雖然沒有給了。我從學習成績好做一個學霸中找到了優越感,差不多就從這時候起,就被打上了學霸的標籤。

解讀:這是遺書通篇裡最快樂的事情了,小學時他是學霸,爺爺奶奶沒有別的獎勵方法,考好了就獎勵1元錢。


片段2:

我還是想當一個好學生的,但是呢自從我爸把我接到福建過後,怎麼說呢,我就覺得他這人因為從小吃了很多苦,心理有點問題,脾氣不好,小的時候我有一次因為一直吵著說要喝他帶回來的花生牛奶,他當時心情不好,一巴掌把我鼻血都打出來了
在福州這邊也是有點什麼事情就打,媽的考98分都被罵,吃飯打隔一耳光打過來,夾菜姿勢不對也一耳光打過來,麻痺的自己小時候生活不好非要對我要求嚴格。當然也可以說是什麼對我的愛啊,但抱歉我情商低,感覺不到,雖然我懂這個道理,但從心理非常不認同。

解讀:不尊重孩子,隨意打孩子,隨意罵孩子

自己不順心就隨手給孩子一巴掌;成績沒達到滿分就被罵,這些以愛為名對孩子的各種傷害,在孩子心中卻是深深的傷痕。

小斯自嘲地說,自己情商低,這個情商低難道不是父母造成的嗎?


片段3

而且有的時候他的教育方式太過可笑,吃飯的時候,我說菜是苦的,他說不苦從哪裡來,然後擺出一副說教的樣子。說白了,套路太老,套路不深,我並不吃這一套。

解讀:不接納孩子的情緒,擺出說教的樣子

孩子說菜是苦的,可能只是孩子在說明這件事情本身,但是父母隨即擺出說教的口吻說,沒有苦哪有甜,孩子在內心裡不知道有多失望,多不屑。


片段4

第一次月考全校73名,打電話的時候很我媽說了,我媽說才73名,呵呵,我在電話另一邊都快氣哭了。
達外競爭多激烈,其他同學考到前600家長都有獎,而我呢?不要把我和哪些非常努力學瘋了的那種人比,我不是多麼有志氣,多麼高尚的人,我只是遵循我的心,做一個我想做的人。然後說好我得了一等獎學金就給我買電腦,然後?我全校第五(初一下學期)——數學滿分,政治滿分,地理滿分,英語99,其他也都是90幾。
我爸:英語學懂了嗎?我說學懂了——娃兒不要驕傲自滿,半灌水響叮噹。我說沒有學懂——那你這一學期學了些啥子麻批。電腦也說什麼現在買了影響學習(我一週回去一次),說上網會上癮什麼的。

解讀:對於孩子永遠是打擊的口吻,沒有看到孩子的努力,承諾孩子的事情隨意應付

第一名只有一個,要求孩子永遠是第一名,父母是第一名的父母嗎?在公司裡在社會上自己都是第一名嗎?不認可孩子的努力,只看到孩子的不足,孩子在努力的同時得不到一絲鼓勵與讚賞。


片段5

玩遊戲,一個人玩是沒什麼意思的,玩個遊戲不求別的,就為了裝逼。
說白了我就是想刷存在感,我爸說我驕傲,真是可笑,我一直很自卑,個子矮,穿的衣服不好,聽他們說的事,我一件都沒聽過。反正我越來越自閉,心裡越來越。。。說不出來的感覺。反正我覺得我自己很不好,除了成績。


解讀:從來沒有孩子的內心對話,孩子的內心越來越封閉,總被貶低的孩子內心多自卑

很多孩子玩遊戲,並不是從中得到什麼快感,更多的因為父母的從來不陪伴,記得有個帖子留言說,如果有父母陪伴,我才不願意玩那些無聊的遊戲呢。

當孩子越來越自卑,封閉時,成績好又如何?


有一部電影裡說,這個世界,父母一生都在等著孩子說謝謝,孩子一生都在等著父母說抱歉,這中間到底錯在哪?


我是jason媽咪有辦法,第20期優質問答答主,喜詩詞,愛旅遊,做靈魂有香氣媽咪。 原創不易,碼字不易,如果方便請關注我,會把自己的育兒心得都分享給大家。


jason媽咪有辦法


孩子也有很強烈的自尊心,如果遇到問題,家長只會吼叫、打罵,就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父親的哪些行為會對孩子的自尊心有傷害呢?

一、當眾打罵

生活中當眾打罵孩子的行為很常見,家長以為這樣做可以改變孩子的行為,卻不知道當眾打罵孩子,會使孩子產生強烈的羞恥感,導致孩子自卑,甚至厭世,只打罵不教育這種方法是最不可取的。


二、跟別人家孩子進行比較

從小就有一種陰影,那就是別人家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別人家孩子”陰影裡面,會嚴重打擊孩子自信心,認為自己永遠都比不過別人。

三、對孩子要求太高

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期望很高,但是不切實際的要求,會使孩子壓力過大,而且一但達不到,就會被認為沒出息。

我們家長應該給孩子設置適度的目標,一但孩子完成,要及時誇獎孩子,使孩子體會到成功的自豪感,從而增長自信心。

四、嘲笑孩子

孩子經常被嘲笑,會使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害怕被嘲笑而無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五、經常強調孩子缺點

如果孩子不聰明,做為家長不能給孩子正確的鼓勵,而是經常對孩子說“你真笨”,孩子就會產生自我懷疑,覺得我真的好笨,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六、對待孩子太嚴厲

有些父母對待孩子,認為我說話就是對的,要孩子嚴格執行,不但達不到要求,就對孩子進行指責或者處罰。這樣做會使孩子認為父母不愛自己,自己怎麼做都不對,影響孩子的自尊心。



希望各位家長可以正確的處理與孩子之間的關係,用正確的方式與孩子相處,讓孩子健康、快樂、自信的成長。


吾家有兒


孩子日常的無奈

好爸媽計劃,共同打造消除代溝的教育理念,我們每一句話都是來自你們孩子的內心獨白。

說說我父母吧。 說好我考前五名就帶我出去玩,然後那天可能他打麻將輸了錢心情不好,不帶我去,我吵著說不行,然後換來一頓罵。

不必要又尷尬的炫耀。小時候大概五六歲那會,覺得爸媽工作很辛苦,然後跟他們說等我以後賺錢全給他們,不讓他們那麼辛苦,爸媽笑著說:寶寶長大了,懂事了,爸媽很開心啊。然後第二天就添油加醋在別人面前炫耀,那一刻我覺得我像個沒有隱私任人耍的猴子。

窺探我的隱私。其實那些都不是隱私了,只是到了青春期有些事兒不想跟爸媽講,因為他們並不會站在你的角度考慮,但爸媽就覺得你長大了翅膀硬了。有次借了本言情小說,擱在我一堆書的下面,被我媽翻出來了,然後當著我的面把書撕了,完全不考慮我這書是找別人借的,粗暴的解決了這一切。

動不動就威脅我。不聽話就是爸爸媽媽不要你了;頂嘴就把你趕出家門;我媽生我弟那會經常跟我說,你要是不聽話就把你丟了,反正有你弟。導致我一直都是個特別沒有安全感的人,並且潛意識覺得我是家庭多餘的那個人。小孩子很容易認真的,我那時候就是怕我媽把我拋棄。

生氣時就用過分的言語罵。我爸生氣起來各種難聽的話都說。比如有次因為睡懶覺晚一會兒去洗自己的衣服然後就開啟了戰鬥模式,什麼“你這麼懶以後嫁人了一定會被老公揍啦”“以後你被你婆婆打別回家哭”等等,我被罵懵了,一度我以為我幹了什麼殺人放火的事兒,可是我只是晚洗了幾個小時衣服啊。

雙標,永遠只講自己的道理。沒考好的時候各種批評,我說誰誰考得也不好就會罵。你怎麼只跟成績差的比,怎麼不跟考得好的比,可我兩水平一向是差不多的啊;那會朋友有一個玩具,家裡不是買不起,但是就是不給買,我說別人都有,爸媽就罵我攀比,我說這也不貴啊,為啥別人爸媽都給買啊,他們就會撂狠話,你爸媽沒本事不如人,有能耐你投胎到他們家去啊。

不聽解釋,固執且帶有偏見。成績不好的不許來往,哪怕那個朋友身上有很多閃光點統統看不見,只認成績;在他們眼裡女生就得是考師範回家當老師,因為這樣穩定,畢業了就得回家考公務員,因為這樣穩定。你要問他們為什麼,他們就會告訴你“爸媽不會害你”“爸媽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 .

...等等等等....

很多父母都覺得小孩子不懂事,沒有心,所以傷害起來毫不手軟。

我現在跟我爸媽再聊到小時候他們教育我時做的那些事兒,他們大多不承認,說根本就沒有過;到我很認真的說出具體發生在某一天、整個事情是怎麼樣發生,他們發現躲不掉的時候就開始扯皮,開始搬出不孝的旗子類似於,那麼多年你怎麼還記得!你怎麼不記著我們一點好?沒良心!

我很想和他們撕破臉去反駁去為自己辯解,但我受過的教育不允許我那麼做,我還是忍住了,然後我們的交流就此終止!我始終無法彌補我們之間的關係缺口。

歡迎評論區發表自己的觀點(文/沐子)


好爸媽計劃


我個人覺得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自尊心都很重要。在生活中有人傷到我們的自尊心,我們的心裡都會覺得很不舒服,孩子也一樣。哪些行為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心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總覺得孩子幹什麼都不行。比如學習不行,禮貌不行,幹活不行,生活習慣不好,做事馬虎,運動不行等等,讓孩子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好的地方。

二,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跟他做比較,刺激他。例如人家的孩子學習好,聽話,懂事等,這樣的話最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如人。

三,父母不要自作主張,替孩子做所有決定,不給他成長的機會。這樣會讓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受人操控的木偶,生活中他也就失去了上進心。

四,在外人面前訓斥他,損他,貶他,讓他當眾出醜,讓孩子覺得無地自容,對社會產生害怕的心裡。

五,在生活中父母遇到不順的事,會把所有的怨氣都撒到孩子身上,這樣孩子會覺得很自卑。

六,冤枉孩子,把所有的錯誤都放在孩子身上。(明明不是他的錯,非要讓他承認錯誤)。總之,在生活中我們要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給孩子一個成長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