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項羽為何會輸給劉邦?

D-wish


項羽最後輸給劉邦主要因為:

1、項羽雖有謀士范增卻不能知人善用,比如鴻門宴上范增勸項羽殺掉劉邦,好機會項羽卻未能把握。

反觀劉邦就不同了,對張良言聽計從,比如韓信打下齊地後請封假齊王,劉邦初時大怒,經張良暗中踢劉邦一腳,劉邦立時醒悟並說要做就做真齊王,何必要做假王。而且對部下都能信任並善用,韓信開始在別處不得意,到了劉邦處,劉邦能封壇拜將,部下告陳平貪賄,經陳平解釋後也能信任,對陳平的計謀也能善用。

2、項羽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抓住劉邦家人卻不能以此威脅劉邦,反被劉邦片言化解,如果在劉邦老爹身上做點文章,在以孝道當先的先秦時代還是很夠劉邦頭疼的。

看劉邦就臉皮厚多了也無情多了,.項羽揚言要殺死劉邦的父親煮成羹.劉邦說他和項羽曾經結為兄弟,他的父親就是項羽的父親.既然項羽要把自己的父親殺掉燉湯喝,那不妨也分他一口。在兵敗逃命的路上為了馬車跑得更快數次把漢惠帝和魯元公主從車上扔下去。

3、項羽入關中後大肆搶掠,劉邦能約法三章。

4、項羽吝嗇封賞部下,每有封賞,項羽都捏著大印摩挲很久。劉邦就大氣也奸詐多了,和兩國約定:假如戰勝楚國,睢陽以北到各城的土地,都分封給彭相國為王;從陳以東的沿海地區,分封給齊王韓信。

5、有個儒者韓生,主動投靠項羽,建議說:“關中土地肥沃,山河險阻,是稱霸的基業之地,建議以後駐紮在這裡,行秦國之故事,內斂自強,吞併四方,再成帝王之業。項羽答了一句:“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聽了項羽的話,韓生對人說:“都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不錯。”項羽知道後怒不可遏,立即把韓生抓來放在大鍋裡活活煮死了。

劉邦開始也瞧不起儒生,開始召見酈食其還據床而洗,後面一番談話後就態度大變了。

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比如項伯通風報信,用現在話說就是間諜。等等,所以項羽空有霸王之勇卻留下了烏江自刎的遺憾。


初始111


對於歷史的研究方法,要蒐集典籍、文物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加工。中國歷史上的戰爭通常是由北向南搜掠,很少有打過長江的,傳說中的炎黃之戰就是南北之戰;還有東西之爭,西邊的民族向東部較發達部落發動戰爭,西周武王滅商、秦滅六國就是東西之爭。

古時戰爭要獲勝,除了兵力、裝備、糧草、謀略必須佔優外,制衡軍隊的方法也很重要。軍士冒死血戰的動力往往是功名利祿,一旦取得軍功,就有享不盡的金銀珠寶、榮華富貴。幾次勝仗後,不免驕奢放縱、軍心渙散,造成戰鬥力下降。

項羽以八千江東子弟兵起事,一二年間滅掉秦朝 ,筆者按:項羽後來的都城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淮夷之地,淮夷民族是一個好戰的民族,民風強悍,人人可以一戰,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花了好大力氣才得以平定。春秋吳滅楚、越滅吳就是很好的例證。

項羽不都長安而衣錦還鄉,放棄函谷關,把潼關以西的糧草拱手讓給劉邦,其實也不是劉邦有多大遠見,真實原因是項羽當時把秦都城一把火燒光了,滿目瘡痍,一片狼藉,加上項羽孤軍深入,糧草不繼,只好班師回江東。

項羽與劉邦的楚漢戰爭,初期項羽在局勢上是領先的,劉邦被動挨打,不敢越過成皋。以後項羽猛攻,拿下了成皋這個中原戰略要地後,對劉邦沒有窮追猛打,反而急著把槍頭轉向北邊的齊王韓信。為什麼?因為項羽已經不把殘兵敗將的劉邦放在眼裡了。

項羽沒有在成皋解決劉邦,犯了戰略上最大的錯誤, 導致劉邦以裂土封王為誘餌聯合北部的齊王韓信,南部的楚王英布,形成了對項羽的戰略合圍,接下來的局勢,就不是項羽僅憑孔武之力能夠扭轉的了。

以上就是項羽兵敗的大致原因。




有狐體育


項羽稱西楚霸王后,分封諸侯,自己不都關中,而都彭城。這兩大政治舉措,使他失去中央集權的優勢和失去關中的有利戰略要地。犯了兩項策略上的嚴重錯誤。三個月後就有劉邦就乘田榮起兵反楚的有利時機,決策東進,爆發了楚漢戰爭。

當時僻處巴蜀的劉邦乘項羽無暇西顧之際﹐聽從韓信等人的計議﹐於八月出故道﹐擊降章邯﹑司馬欣和董翳﹐迅速還定三秦﹐繼續東進。

漢二年八月至次年十月﹐韓信接連平定魏﹑代﹑趙﹑燕﹐矛頭直指齊地﹐逐漸形成包圍西楚的態勢。當時項羽主力雖然在漢三年夏四月﹑六月再度攻克滎陽﹑成皋﹐但由於劉邦採取了“高壘深塹勿與戰”的戰術﹐不僅保存了漢軍的實力﹐而且牽制了楚軍的主力。使項羽更進一步陷入兩線作戰﹐首尾不能相顧的困境。特別是項羽不能用人﹐不但韓信﹑陳平等人棄楚投漢﹐連他的重要謀士范增也得不到信用﹐這更使他在政治上﹑軍事上連連失策﹐使劉邦得以調兵遣將完成對項羽的戰略包圍。漢三年五月﹐劉邦命彭越率兵渡過睢水﹐襲殺楚將薛公﹐直接威脅彭城。八月﹐劉賈﹑盧綰將卒兩萬渡河﹐進入楚地。彭越在漢軍的協助下攻徇梁地﹐連克睢陽﹑外黃等十七城﹐完全截斷了滎陽﹐成皋一線楚軍主力的後勤補給線。於是﹐項羽不得不於九月命大司馬曹咎固守成皋﹐親自回師救援﹐奪回陳留﹑睢陽﹑外黃等十餘城。但是﹐漢四年十月﹐劉邦乘機誘使曹咎出擊﹐大破楚軍﹐收復成皋。與此同時﹐韓信也襲破齊歷下軍﹐進據臨淄﹐並於十一月在濰水消滅了楚將龍且率領援齊﹑號稱二十萬的楚軍﹐盡定齊地。項羽在正面和側翼戰場上接連遭到重大失敗﹐有生力量喪失殆盡﹐腹背受敵﹐進退失據﹐陷於漢軍的戰略包圍之中。

成皋之戰後﹐楚漢戰爭進入了最後階段。項羽日益孤立﹐糧秣得不到補充﹐韓信又繼續進兵西楚。漢四年八月﹐項羽向劉邦提出議和,楚漢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九月,項羽率兵東歸,而劉邦則採納張良﹑陳平的計策,乘機追擊楚軍於固陵;並且調令韓信﹑彭越等人率兵圍殲項羽,命劉賈渡淮包圍壽春,誘使楚大司馬周殷畔楚。次年十二月,項羽被圍困於垓下,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士無鬥志;項羽率少數騎兵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楚漢戰爭最後以劉邦奪取天下,建立漢王朝而告終。

總體來說,項羽失敗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項羽攻破咸陽後,分封諸侯,導致失去中央集權的優勢,且失去原來關內秦地百姓的信任與支持;

2、分封諸侯後,自己不以居關中,而以彭城為都,失去了重要戰略之地的優勢;

3、分封過程,使部分諸侯心中不服,暗藏伺機而動的反楚勢力;

4、項羽在楚漢戰中面臨多條戰線的侵擾,主力軍陷入首位難顧的困境;

5、項羽在楚漢戰爭初期階段,以東面戰線為主,戰線防線失誤,給了劉邦向東推進提供了良好的戰局優勢,使得劉邦東進一路順風。

6、項羽自視功高,天下無敵,不停諫言,使得陳平、韓信等重要人物投靠劉邦,而連范增夜得不到充分的信任,這就在軍事策略上輸掉了人脈。

7、項羽被逼吳江後,本可以渡江東山再起,人兒因為其性格原因,認為無顏在見江東父老,而自刎於烏江,失去東山再起的機會。

8、劉邦卻充分信任韓信,東進破楚的全盤戰略指揮權交給了最會打仗的將軍,身邊還有一幫沛縣的生死兄弟及陳平、張良等重要謀士相助;軍事上有各諸侯對項羽的牽制而消耗項羽的實力。

9、項羽與劉邦的政治眼光不一樣(志向差異),項羽的政治目的,僅在於推翻秦朝統制,恢復楚國,彰顯楚國(更多的是自己軍隊)的戰鬥實力;而劉邦的志向卻在一步步的擴張,在進去關中,攻破咸陽後,心中志向已變為要圖霸天下,所以才不爭那個楚懷王許下的關中王。

10、民心方面,項羽多次坑殺降卒,攻城後屠城,造成百姓對項羽的情感比暴秦還差。而劉邦由於是窮苦出生,對待老百姓也更加愛護,要求自己的士兵不得危害百姓,曾因雍齒與民婦私通,而差點殺掉雍齒,以維護在老百姓心中的愛民形象!

綜上因數,導致項羽必敗,劉邦必勝。





浩中一內



楚漢爭雄,西楚霸王項羽為何最後敗給漢中王劉邦?

鄙人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

一、項羽屠城殺降失去人心。

項羽對秦軍屠城殺降。反而能提高在諸侯中的威望。但對反叛他的義軍也屠城殺降,就大失民心。最典型的是項羽平定齊地叛亂,屠城殺降。

二、項羽沒有政治頭腦。最典型的,是出賣曹無傷。

三、項羽沒有劉邦的無恥。劉邦戰敗逃命時。為了減輕車的負重,數次把親生兒女推下車。人——不能無恥到劉邦的地步。

推翻秦朝後,項羽有40萬大軍。劉邦只有10萬。並且楚軍戰鬥力遠遠強於漢軍。【彭城之戰3萬楚軍把50萬漢軍打的滿地找牙】

在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項羽兵敗身死。項羽不是被劉邦打敗的。而是被他自己打敗的。


楊朱學派


楚漢爭戰,劉邦一個流氓,痞子出身完勝了大英雄項羽。楚漢傳奇的精典大戲就此劇終。只留下一首悲慷的詩。

生當做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先說霸王分封諸候。鉅鹿一戰,秦兵大敗,主力盡失。秦主將章韓投降項羽。隨項羽與各路反王進兵關中。秦子嬰先降書劉邦。後二子遞降表與項羽。羽殺子嬰。秦亡。

項羽此時實力最強,分封諸候。當時就有關中智者力主項羽在關建都,輻射全國。項羽答曰:壯士當以衣錦還鄉,要不同(錦衣夜行)有何分別!這是項羽失策最要的原因之一。

大家先看看劉邦Pk項羽各人武力值。武力值,劉邦遠是項羽對手。軍事領導能力,劉邦👎。

但是劉邦能反弱為勝。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智囊集團。劉邦有大量的人才,韓信,蕭和,張良,陳平,等。

項羽集團,謀士只七十高齡的范增老頭,剩下的只有江東一幫武將,如,龍且,季布,鍾離昧,虞子期等武力值很高的勇士。

人才方面劉幫勝。

2地域方面看。項羽榮歸故里,回到楚國舊地盤,以彭城為都城。這犯了兵家大忌,彭城是現在的江蘇徐州。此處是平原,無險可守,一旦遭敵進功,城破國亡。

劉邦先是被項羽冊封漢王。佔有巴蜀之險,幾年後,劉幫派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奪取了關中。

這裡重點講一下關中地勢。

關中四塞之地。北有長城隘口。西有大散關,南有秦嶺塞。東有黃河天然屏障,東出函谷關,中原一馬平Ill即可得天下。關中平原八百里秦川是糧食,草料,馬匹主要產地,得關中者得天下,秦就此成霸業。

3再說政治形式,項羽楚國邊境並不安全。北有齊國,起兵反楚。西有劉幫強大的關中為根據地軍事力量。

4最後兵敗。齊趙地均比韓信佔領。最致命的一點是,彭越和九江王英布的反叛,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草。亞父范增受陳平的反間計,被逼走,死於回故里的路上。而項羽四面受敵,糧道已斷,軍中無糧草接濟,自然死路一條。

項羽十萬對陣劉幫,韓信,彭越,英布八十多萬大軍圍攻不敗已不由人。英雄未路,垓下一戰霸王別姬,男兒淚。自刎烏江英雄氣斷腸!



初心未改38


用現在話來說,兩人不是一個層次上的!

項羽力能扛鼎,衝鋒陷陣,絕對是個英雄。剛開始被人崇拜也吸引人才來投奔。比如韓信,但是你不重用人家有什麼用呢?不是你是個英雄就能領導或者會領導一個國家一個勢力的!

劉邦呢,衝鋒陷陣打仗可能不如項羽,但是他能領導能用肯用會衝鋒陷陣打仗的人吶,比如:韓信、張良、蕭何

說白了就是項羽目光短淺,不會用人,不知道讓別人發揮作用出來。比如范增,還有鴻門宴上如果一刀打劉邦咔嚓了,後面也沒他什麼事了!

劉邦呢,不但會用人,收買人心,而且臉皮還比較厚。

有次項羽把劉邦的父親捉到了,威脅劉邦說我要把你爹剁吧剁吧煮粥喝,劉邦呢,就說了我和你以前就像親兄弟一樣,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要把你爹煮成粥,那給我也來一碗吧!

攻進咸陽城的時候,項羽是燒殺搶掠,一把火把皇宮都燒了。連想登基的地方都沒有,最後又跑回老家!

而劉邦呢,不動一分一毫,約法三章,深得人心。最後項羽來了,行,你來我退還不行嗎。

總體來說,項羽英雄無敵,個人能力非常突出。劉邦呢,綜合能力強,善於用人,有點二流子性質,或許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以至於吸引各種人才投奔!

個人見解 不喜勿噴


皖北郭大俠


按照史書對於楚漢相爭的記載看,劉邦親口說過,打理後勤,財政稅收,籌措軍需,我不如蕭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連百萬之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我不如韓信。這三人當世豪傑而能為我所用,項羽唯有一范增卻不能善用,所以必敗於我!其實豈止是這三人,後來當了丞相的剷除呂氏拯救了劉氏的陳平,原來就是項羽部下,投奔劉邦初期,總有人要說服劉邦,說陳平受賄品質不好和嫂子私通,劉邦就不以為然。韓信最初也在項羽手下執戟,屢次勸諫不聽,才跑到劉邦這裡,沒想到劉邦開頭也不重視,多虧了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從善如流,為人大氣磅礴,張良每次說兵法只有劉邦能聽懂他還沒學過。當初富豪呂公到劉邦家鄉,縣令請客,劉邦身無分文竟然敢上場合,並虛報鉅額禮金,可見劉邦出身雖低但天分超高!反觀項羽,楚國貴族出身,萬人難敵,戰神級人物,鉅鹿大戰八千子弟兵橫掃強秦數十萬,仁愛百姓,救危扶困。這是完美的舊時代英雄形象!但韓信一語說破了他的弱點,就是落後於時代,所謂“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對於關鍵點的部下大將和各路諸侯,策略上致命失誤,打下疆土捨不得獎勵有功,大印的稜角磨平了都捨不得給,舊貴族已經沒有生命力還勉力維持開歷史倒車。

兩個人的階級出身和眼界格局決定了楚漢相爭的勝敗,劉邦的政治軍事勝利是必然的,當然了,項羽也是種勝利,他的人情味,他的貴族風範,他的英雄氣概,長存千古!


駿馬洪濤


項羽輸給劉邦,原因很多。試分析如下;

一,政治方面。劉邦懂政治,並且重視政治。項羽不懂政治,也不重視政治。

項羽和劉邦起事,共奉楚懷王為義帝,奉楚懷王命攻秦,約好,先入關中者為王。後來,劉邦先入關中,存秦王子嬰,封存秦宮室府庫,與秦民約法三章。得到秦地人民的熱烈歡迎,都盼望劉邦做秦地王。

項羽到關中,殺秦王子嬰,劫掠秦財物,焚燒秦宮室,坑殺二十萬秦軍已降的士兵,大失人心。

人民渴望統一。可項羽卻分封諸侯,使天下重新進入分裂戰爭狀態。又背約,把劉邦分配到偏僻的巴蜀地區。

之後,又殺害了楚懷王。

以上種種作為表明,項羽已經先從政治上輸給了劉邦。

二,用人方面。劉邦善於得人,也善於用人。文如蕭何,張良,武如樊噲,曹參,周勃等,皆一時人傑,都樂為其用。有些原為項羽手下的人,如韓信,陳平,黥布等,也投靠了劉邦。劉邦的勢力越來越大。

項羽剛愎自用,不善得人,也不善用人。他的軍師範增,精通謀略,對項羽的成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項羽卻輕信謠言,猜疑范增,把范增氣得病死。范增之死,是項羽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

三,軍事方面。最初,有人建議項羽都關中,但項羽沒有采納,因戀故土而都彭城。這是重大失策。因為關中自古就是戰略勝地,進可攻,退可守,秦,漢都倚之而得天下。項羽舍關中,戰略上已處下風。

在之後的搏弈中,項羽恃勇而躁,雖屢敗劉邦,而終不能克。劉邦以智謀戰項羽。令項羽無可奈何,乃至於議和,劃鴻溝為界。項羽傻乎乎地真撤兵,而劉邦卻反身殺回,終將項羽圍在垓下而聚殲之。

歡迎點評。


WM曉奇


古語有云,大霸不過三小霸不過五。由此可見,項羽的志向與劉邦不同,他只在乎別人的關注。也就是,怎麼拉風,怎麼來。

反觀劉邦,大風歌明明就告訴我們,他是想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與霸王的格局與高下立判。

同時,項羽到處分封異姓王侯。造成諸侯王實力與日俱增,比如漢王劉邦。結果導致最後的慘敗。

而劉邦,早早就看透了異姓封王的弊端。乃至後來有了與諸位大臣的約定,非劉姓不得封王的約定。

最後,項羽雖然勇冠三軍,但是缺乏作為帝王的鐵石心腸,放不下面子與虛名,放虎歸山的讓劉邦離開鴻門宴。

反觀劉邦,拋妻棄子,即是老父親被,項羽拿住,還大言不慚的說過,你要是把我爹煮了,別忘了分給我一點嚐嚐。

看來,武功再狠,也狠不過心腸狠。

所以,劉邦比項羽更狠,就成功了!


海晏河清


年齡是一個合格政治家的基石,資源累計,謀略 知識儲備,中國自古講究薑還是老的辣。項羽死的時候才30歲,赫赫有名的鉅鹿之戰,項羽僅24歲,就已經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了,相對項羽劉邦要大他24歲,劉邦起義46歲了。

出生環境優越而立之年的項羽經歷的人間冷暖和人心險惡,遠不如布衣起家的劉邦體會的更加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