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裡宗慶後為何出場在舟山?

2018-12-03 20:5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李丹超 章卉

央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里宗庆后为何出场在舟山?

12月2日晚8點,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聯合制作的電視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如期開播。

這位73歲仍奮鬥在企業一線的浙江企業家獲得了無數年輕觀眾的點贊。有年輕網友不解:為什麼央視的紀錄片裡,宗慶後出場的畫面是在舟山海邊?

最美好的青春歲月,在舟山農場

央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里宗庆后为何出场在舟山?

大家印象中的宗慶後總是穿著布鞋,操著一口杭州普通話,敢說敢做的“杭鐵頭”個性,典型的杭州本土企業家。2016年,有微博網友爆料在高鐵二等座車廂偶遇宗慶後,堂堂大公司的董事長居然坐高鐵二等座。這些兩年,宗慶後經常往返於杭州和義烏,人們漸漸地知道,原來宗慶後祖籍在義烏,雖然沒有在義烏工作、生活,但一直關心著義烏。

央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里宗庆后为何出场在舟山?

而舟山之於宗慶後,又有何意義呢?這還要從他的知青歲月講起。

18歲那年,意氣奮發的宗慶後與其它知識青年一起,從杭州到舟山本島西邊的定海東海農場(又稱馬目農場)“修地球”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農場建設的擔子。宗慶後在農場一共呆了15年,其中13年在紹興農場,2年多在舟山東海農場。

央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里宗庆后为何出场在舟山?

“宗慶後是1963年5月到農場報到,1965年10月離開。”曾擔任農場人事主管的馬林莆回憶,宗慶後性格內向,埋頭苦幹,人很實惠。

東海農場是1958年開始圍墾而成的,之前就是一個鹽場,而後從事水產養殖、畜牧飼養。1963年上半,東海農場確定了以生產棉花為主,棉糧結合的建場生產方針。當時,場內勞動力嚴重不足,在上級的支持下,農場於四五月份向城市招收閒散勞動力和失學青年,宗慶後就是從杭州過來的30名新工人之一。剛剛來到農場的那一刻,宗慶後卻怎麼也開心不起來。眼前這個荒無人煙、鳥不拉屎的地方,實在是太偏僻、太荒涼了,跟想象中的那片熱土簡直相去十萬八千里!當地人都把這個農場稱作舟山的“西伯利亞”,這裡不僅人跡罕至,而且生存條件十分惡劣。

然而,宗慶後很快就把心態調整過來了。一車近千餘斤重的泥土,拉一個來回就要往返30里路,再強壯的人一趟拉下來都會累得骨頭散架,宗慶後一聲不吭。別人見到成堆的石塊就頭疼,宗慶後卻興致高昂地發動大家搞競賽、挖土坑、拉石塊、堆土方,幹得熱火朝天。2018年,73歲的宗慶後登上央視《朗讀者》舞臺時曾和主持人董卿講起這段生活經歷,他做過農活、修過大壩、挑過大糞甚至學會了殺豬。宗慶後說,這15年艱苦生活的磨練使他的鬥志更堅強,同時也能吃得起苦,練就了比較好的身體,為以後重新創業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

“小魚吃大魚”,兼併罐頭廠引發衝擊波

央視紀錄片的第一集《弄潮兒向濤頭立》就播出娃哈哈的故事,這讓娃哈哈集團遍佈全國的員工都感覺到振奮和自豪。

對於90後員工楊沚來說,娃哈哈收購兼併杭州罐頭廠那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還是第一次看到影像資料,年輕時的宗董,並不土,還挺時髦。

“吳曉波頻道”的忠實粉絲李西鵬驚訝地發現,對娃哈哈影響深遠那篇重磅報道《百日兼併》的作者就是自己的偶像吳曉波。吳曉波在《中國企業家譜系(1978—2018)》裡,將娃哈哈歸到蘇南模式,即以鄉鎮及縣市集體經濟為特徵,包括江蘇南部(蘇州、無錫、常州)和浙江東北部(杭州、寧波、紹興)的主流企業發展路徑。

1990年底,剛剛大學畢業的吳曉波奉命去漢州城東採訪一家名叫娃哈哈的校辦企業,據說它在三年時間裡成為了全國最大的兒童營養液企業。娃哈哈派車來接吳曉波,接他的人說的第一句話是,“請拽住車門,它不太牢,車子開到一半可能會打開。”在一個處於狹窄街道的廠區裡,吳曉波第一次見到了宗慶後。

央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里宗庆后为何出场在舟山?

這次央視拍攝紀錄片,宗慶後戴著安全帽重回罐頭廠故地。他一個人在禮堂徘徊了良久。

那是1991年娃哈哈兼併杭州罐頭廠首次全廠班組長會議召開的會堂。罐頭廠300多人等著看這個野心勃勃的兼併者是何方神聖?

“沒有人能夠救杭罐廠,除了你們自己,兩千多名杭罐人。”宗慶後的講話和擲地有聲的承諾贏得了杭州罐頭廠員工的心。前後僅用了18天時間,娃哈哈完成了兩廠資產重組、生產結構調整和幹部職工思想的溝通融合。

中央及省、市報刊、電臺、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紛紛對“小魚吃大魚”進行報道,引起了全省乃至華東、全國的關注。但是輿論並非一邊倒,也出現了不同聲音。兼併三個月後,事實開始說話了。新組建的娃哈哈集團比兼併前新增利潤222萬元,原“杭罐”廠終於摘掉多年虧損的帽子,首次盈餘了32萬多元。12月21日,《解放日報》頭版發表了時任新華社記者吳曉波寫的長篇通訊《百日兼併》和配發的評論《再論改革要有膽略》。

老領導沈者壽說,從兩廠的兼併可以看到,改革的阻力主要來自觀念的和利益的兩個層面,而來自舊觀念、舊思維方式的阻力,往往不亞於來自利益的阻力。事實上,在三十餘年的創業過程中,宗慶後一直在和舊觀念做抗爭。“企業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甚至會遭受一些非議,這時作為企業家你必須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迎難而上、勇敢面對。”宗慶後說。

下沙基地配料車間主任塗才龍說:“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娃哈哈也經歷了31年的發展歷程,身為娃哈哈人,我感到無比自豪,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國家富強了,公司發展了,員工也富裕了,我相信娃哈哈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海寧基地罐頭實罐車間工段長羅來清在觀看後感慨道:“這部紀錄片,勾起了我很多的回憶,我來自農村,得益於改革開放,使我能夠走出農村,走進大都市。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企業在不斷地發展壯大,我的收入也在不斷地提升,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希望國家不斷地發展壯大,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