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鄉愁把根留住,80歲農村老人為400年古樹“過生日”15年


農曆逢五排十,在山東鄒平西董辦事處段家村,這裡便是一幅清明上河圖的熱鬧景象,就是我們俗稱的北方農村大集,賣吃的、賣菜的,熱鬧非凡。這裡還有一株400年以上樹齡的大毛白楊樹高大威武,離著幾里地就能看到。

大毛白楊其胸徑330釐米,樹高15米,幹形通直,樹皮青色,有樹瘤3個,長勢旺盛,讓觀者稱奇。一般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大樹即為古樹;而那些樹種稀有、名貴或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則可稱為名木。古樹的樹冠通常較大,在製造氧氣、調節溫度和空氣溼度、阻滯塵埃、降低噪音等方面有較明顯的生態價值。

北面有一相傳,明末年間,村裡忽來一白髮老人,自稱來自京城。捎來紋銀百兩和家書一封,信封上註明:交“於茲山下段家村楊樹人平安家信。”信中再三叮囑家裡人給他做雙鞋襪。但經一再查找,村中竟無此人。事後,村裡人們發現灣南大毛白楊樹,經連年激流沖刷,不少樹根裸露在外面。人們恍然大悟,便齊心合力,推土的推土,打夯的打夯,護起了土臺,砌上了石堰。從此,毛白楊樹本固枝榮,日趨繁茂。這雖是傳說,但在村中卻流傳至今。


大毛白楊古樹蔚然壯觀,保護古樹也變成了段家村民的自覺行為。

段家村村民宋希鵬生意興隆,家運享通,為了保護古樹慷慨解囊,為白楊樹砌起了紅磚花牆,在每年的六月初一為大毛白楊樹“過生日”已經15年了,目的是為了引導村民們更好地保護名木古樹、傳承民間文化。圖為村民宋希鵬,如今他已經80歲。

而在這大毛白楊樹下,大集的時候村裡民在這裡剃頭。兩位剃頭匠都帶上各自的一把椅子、一個鏡子、一盆水,再帶上剪頭工具。他們從來都是和諧的擺在一起,因為他們的手藝都很好,刮臉是特色。

如今,這樣的剃頭匠已經在城市裡慢慢要消失了,只有偏僻的鄉村才偶爾會出現。

一直以來,5塊錢,因為方便又價格便宜,受到村民的喜愛。

拍完照片後沒多久,我再次到這裡,剃頭匠不見了,村民告訴我,這兩位剃頭匠有一位已經去世,另一位師傅已經不幹這個行當了。沒有了剃頭的,村民真不習慣。大毛白楊邊多了一份淒涼,但村民依舊保護著它,經常給它澆水。保護古樹,把根留住,把鄉愁留住。現在農村還有很多古樹,讓人想起小時候,你們村裡有古樹名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