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的隔代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哪些影響?

hujun敏豬520


感謝你的問題

現在農村很多年輕人們種地沒多少收入,都選擇了外出打工在,而孩子選擇給爸爸媽媽帶,這時候種種問題就出來了。


最大的也是最頭疼的就是教育問題,這爺爺看孫子,那比看兒子還要親呢,孫子要什麼給什麼,都快騎到脖子上了,這樣的教育是溺愛孩子。


記得我看過一個視頻,這個視頻當時在網上流傳很快,當時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手裡拿著菜刀要砍他爺爺奶奶,他爺爺奶奶也是手裡拿著棍子一直往後躲,是什麼原因這樣呢?就是父母常年在外,留孩子和父母在家,他們給買手機玩,結果玩遊戲上癮了,需要花錢升級,每天和爺爺奶奶要錢,終於有一天沒錢了,但還是繼續要,就出現視頻中的這一幕。

所以雖然錢很重要,但孩子還是很重要的,希望我們能好好陪孩子。

以上是個人觀點,如果你有其他好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謝謝。請關注《胖翻譯英語課堂》


胖翻譯英語課堂


隔代教育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個人認為隔代教育會對孩子產生以下的影響:

一、孩子學習的影響。在農村,父輩並沒接受過太多的教育,很多人並沒有辦法輔導孩子的學業,孩子在家遇到學習的問題,就自己解決了。

二、對孩子行為的影響,孩子跟誰,很多行為都是從身邊的那個人學來的,經常有這樣的視頻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和奶奶一起跳廣場舞,我覺得這個視頻最能說明孩子的行為受到影響,讓孩子跟父輩一起,父輩言行舉止,處事風格,對待生活的態度,都會潛移默化的投影到這個孩子身上。

三、對孩子心理有影響,隔代教育,孩子對父母的愛是缺失的,得不到父母的愛,不利於孩子性格的形成,容易導致孩子孤僻,心理存在的一定的問題。

孩子,還是要自己教育的好,父輩沒有年輕那麼多精力去教育一個孩子,父輩的一些思想並不適合現在的教育。


細說教育那些事


隔代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學習能力,他有一些興趣愛好。因為本身農村的父母他們校的教育程度不是很高,然後孩子的話一般情況下隔代的話都是比較輕的,她捨不得打捨不得罵,然後也不會教他們一些規矩,孩子說要什麼就給他們什麼,所以說孩子會養成一種嬌縱的習慣,而且和父母的話不是很親密,如果說讓父母父被蓄養的話,孩子以後的話,父母在自己管教的話會出現很大的教育上的一個觀念的一個隔閡。孩子不認同父母的想法,久而久之等到孩子到了叛逆期的話,孩子就不會聽父母的話,孩子就會形成一種孤僻,拒絕交流,不喜歡和他人交流的一種習慣。跟父母的話基本上就沒什麼語言,但是如果說孩子沒有在正確的人生觀和對社會事物的一些認知的話,很容易就會被一些人把觀念給帶跑偏了。往嚴重的說就會造成犯罪呀。往輕的說就是跟父母無法交流,為人處事的話也比較自私。


南惹村大兵


都不用說農村,隔代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思想上。

父母帶出來的孩子不說孩子多麼新潮,起碼說思想是跟父母能畫上等號的,而老人帶出來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顯得有一些老態,我見過一個四歲的孩子,整天唉聲嘆氣,裝聾作啞,其實這都是跟隔代教育有關。

而農村的留守兒童問題則更大,老人大多不特別關注孩子的教育,在老一代人的思想裡,可能吃得上飯就已經是幸福了。然而在當代這個互聯網的時代裡,競爭如此的大,以至於三天不關注新聞,就已經被淘汰了。

而農村的留守兒童,信息比較閉塞,觀念如果一旦養成再改,則難如登天。

父母帶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都比較陽光樂觀,而隔代帶出來的孩子,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以及與同齡人不同的地方,這些對於孩子的未來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學鋼琴的那些事


在現代這個社會,父母為了掙錢沒辦法只能把孩子交給老人來看。老人只能照顧生活,教育只能依靠老師。我在家時,曾給小侄女去開過家人會,很多都是爺爺奶奶來開。老師曾經說過,你看孩子性格就能知道是誰帶大的。還有就是現在幼兒園現在老師都用微信佈置作業,也可以用智能手機通過監控看孩子的情況。老人有的不認識字,更不會玩智能手機。這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是很大的。

掙錢和帶孩子之間是媽媽們兩難選擇,在家就不能給孩子好的條件,去掙錢又顧不了孩子.如果寶媽們有能在家掙錢的方法就可以兩全了



帶著寶寶去打工


首先,留守兒童和隔代教育是我國現在農村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同時也是萬千父母迫於生計的艱難抉擇。

作為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的我,深刻的體會到這個問題對於一個孩子成長帶來的影響。

一、孩子成長 健康問題

很多老一輩的父母,飲食不講究,親身體會,自己的爺爺奶奶在家做的菜吃不完能熱很多遍。接著吃。在這裡不是詆譭勤儉節約,只是感覺確實會影響健康。有時候孩子生病了,不知道怎麼處理,或者使用土方子等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健康問題,這樣的報道屢見不鮮。

二、孩子的 教育問題

這裡以我叔家的孩子為例,兩個孩子一個十幾歲了,一個四五歲了。父母在外工作,兩個孩子爺爺奶奶帶著,大孩子學習注意力集中不了、每門成績都不理想卻沒有人輔導,小孩子上幼兒園以前基本上不怎麼說話,也接觸不到什麼知識性東西。老一輩的人知識面並沒有現在的父母廣,在處理問題、輔導作業、培養孩子的思維、等等諸多教育問題上是遠遠不夠的。

三、孩子的親情和思想問題

父母每年回家那麼幾天被孩子不敢相認的問題每個不得不拋下孩子外出工作的父母應該都感同身受吧。留守兒童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和親情。而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思想,想法等問題很少關注,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孤僻的性格。甚至是更嚴重的問題。

可憐天下父母心,留守兒童是每個父母都不願做出的選擇。但外出又是為了讓孩子能在以後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好在現代網絡發達,能夠給這個矛盾的問題一絲絲慰藉。




小孫趣味科學


家庭教育、集體教育、社會教育,構成一項系統工程。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這項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父母的陪伴對孩子未來擁有健全的性格,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更是心理性格健全的主要決定因素。

一、父母在孩子早期教育中是不可替代的: 一般來說,幼兒時期是三歲前,早期教育階段是三至六歲,這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期是人的許多基本能力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性格雛形等逐步形成階段。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父母在這個階段實施良好的啟蒙教育,對孩子早期智力發育非常關鍵。但是,普遍的農村老人的教育素養可否擔此重任?很多老人都不懂是怎麼回事,怎麼能起到良好啟蒙教育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這是孩子未來輸在起跑線上的關鍵因素。

二、長期缺失父母陪伴,會導致兒童心靈之門閉鎖,埋下性格缺陷的種子: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天然的血緣、親緣關係(這種血緣親緣的天然性,作為長輩是不可能替代的),使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強烈的感染作用,這是心靈無距離的基礎。孩子與父母間往往能心領神會,以情通情,孩子的心靈之門是處於打開的,這樣對孩子心理性格的培養、完善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長期缺失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的心靈之門不再打開,甚至永久關閉,易於抑鬱、反叛,有可能成為成人後的性格缺陷的種子。

三、隔代老人無法替代 基於天然的血緣、親緣關係下的家庭教育權威性: 基於天然的血緣、親緣關係下的家庭教育權威性,是指父母在孩子身上所體現出的權力和威力。在完整健康的家庭裡,父母子女間的血緣關係、撫養關係、情感關係,基本倫理道德關係等都是比較明確的;但如果缺失父母的長期陪伴,會導致上述關係的抽象化、空心化併產生迷茫和混亂;特別是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是孩子自降生起最先面臨的最重要的社會關係,幾乎體現了社會人倫道德的各個方面,這種關係如果形成斷層或缺陷,孩子日後走向社會,在各種人際關係中就會反映出來,多少有些另類和畸形的影子。

四、長期缺失父母陪伴,實際上是割斷了家庭教育的連續性 :孩子出生後,從小到大在家庭中的時光幾乎是2/3,都在潛移默化地接受著父母的教育和薰陶。這種教育,不管是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教育,都是父母以其自身的言行舉止隨時隨地的影響著孩子的生活習慣、談吐舉止、道德品行、價值觀等,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著人的一生。如果缺失這一環,老人能給予兒童的就是其縮影。

五、長期缺失父母陪伴,導致家、校教育聯動性缺失:在孩子進入集體教育階段後,其所接受的諸方面的教育培養,都是需要家庭教育來配合、鞏固的;父母同樣需要對孩子在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及教會孩子如何學“做人”等方面進行的持續的言傳身教。但農村老人普遍缺乏這些方面的教育能力,況且,老人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在心理上是不對等的,易導致孩子處於放養狀態,自然會出現系列問題。


田園貝多芬


方方面面都有影響!

學習上:農村老一輩很多的文化水平有限,沒辦法進行課外的指導,檢查作業、陪孩子讀課外書、問題解答等,這樣孩子除了在課堂上學習外,沒有其他途徑再學習,短時間內不會有什麼變化,時間長後,孩子的成績得不到全方位的提高,很容易偏課!

能力上: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老一輩很寵愛小孩們,捨不得教訓,捨不得使喚,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獨立能力得不到培養!

性格上:容易極端,沒有家長陪著,很容易內向,再加上長輩的寵愛,也容易無法無天!

其他的諸如健康方面、衣著方面、愛好習慣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青山有禮


隔代教育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學習能力,他有一些興趣愛好。因為本身農村的父母他們校的教育程度不是很高,然後孩子的話一般情況下隔代的話都是比較親,她捨不得打捨不得罵,孩子說要什麼就給他們什麼,所以說孩子會養成一種嬌縱的習慣,而且和父母的話不是很親密,,父母在自己管教的話會出現很大的教育上的一個觀念的一個隔閡。孩子不認同父母的想法,久而久之等到孩子到了叛逆期的話,孩子就不會聽父母的話,孩子就會形成一種孤僻,拒絕交流,不喜歡和他人交流的一種習慣。跟父母的話基本上就沒什麼語言,但是如果說孩子沒有在正確的人生觀和對社會事物的一些認知的話,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很容易就會被一些人把觀念給帶跑偏了。往嚴重的說就會造成犯罪呀。往輕的說就是跟父母無法交流,為人處事的話也比較自私,所以我還是希望父母多關心孩子。


老王在村裡


隔代教育存在很多不良因素。

我的兩個孩子就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說實話,爺爺奶奶帶孩子確實是盡心盡力,首先要說一聲:謝謝!

但是,爺爺奶奶帶孩子很多都是過於疼愛孩子,不會嚴肅對待,孩子的要求,不管合理與否,都一概滿足,讓孩子們從小就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惰思想。

奉勸天下父母,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自己帶孩子,嚴格要求孩子,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