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城市人才大戰”之後,長沙互聯網人才需求已超廣州

自從去年爆發“城市人才大戰”以來,城市人口話題就格外受到關注。

在這個“流量時代”,人口就是衡量一個城市流量的指標。大量的人口不僅可能為城市發展提供大量的人才,同時還能通過消費助力城市的發展。

並且,當前中國經濟整體的發展格局正在發生轉變,包括製造業等傳統產業,正在由東部沿海省市向內陸中部省市轉移。這也是為何最近幾年,中部的城市,諸如長沙、重慶、西安、成都等城市先後崛起。長沙更是在2017年成功擠進“萬億GDP城市俱樂部”。

中部經濟崛起帶動人才迴流

中部經濟的崛起,帶來的必然是人才的迴流。這從下面圖表統計的19個城市2017年常住人口的流入情況,就可以看出。

如圖所示,在19個城市中,北京、上海和天津在2017年的常住人口上都是負增長(當然也與人為的控制人口有關),而常住人口仍然能保持較大淨流入量的,主要是廣東的深圳、廣州,浙江的杭州,和中部的重慶、長沙和西安等城市。

这波“城市人才大战”之后,长沙互联网人才需求已超广州

圖 1:19個城市常住人口的流入情況

從上面的統計來看,我們也可以發現這樣一個趨勢,就是人口整體的流向,是在向南方和中部轉移。

南方的深圳、廣州保持人口的高淨流入量是過去形態的繼續,而重慶、長沙和西安等中部城市,則是中國經濟發展格局的變化導致,也就是中部經濟的崛起,引發人才的迴流。

那麼這些中部城市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崗位和薪資,又能否藉助這股人才迴流的東風,加速智慧城市建設呢?下面,我們就通過對2018年10月份互聯網、軟件及IT技術類招聘崗位(以下統一簡稱“互聯網技術類”) 數據進行分析,解答這些問題。

科技已是城市可持續競爭力的關鍵

但為什麼選擇互聯網技術類崗位作為分析對象呢?

首先,簡單來說,當前城市的建設是以智慧城市為建設方向的,而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新一代數字技術。因此相關人才的需求量,既能代表當前城市對相關人才的渴望程度,也能反映城市建設的傾向性。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無論是從國內或是全球的企業市值排名上看,排名靠前的企業,比如前十名中,多是科技類公司。而科技類企業多的城市,往往它的創新能力也很強。可以這麼說,科技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競爭力的關鍵。

因此,一個城市提供的互聯網技術崗位越多,說明這個城市在此方面的需求比較旺盛,那麼無論是智慧城市建設或是競爭力,都是有可能比較好的。

那現在我們就一起看看,這幾個一線城市和人口仍然保持高淨流入量(超過20萬)的城市,在互聯網技術類崗位上,有怎麼樣的不同。

長沙、西安互聯網技術類崗位需求超過廣州

從招聘互聯網領域技術類崗位的總量上看,北上深三城佔據著前三名,但北京在總量上要遠遠多於上海和深圳兩地。在後面的五個城市中,西安則令人意外地超越廣州,名列第五,雖然兩者數量相差不大,但卻意味著某種趨勢正在發生,尤其是再看看其數量比例,這種趨勢就更加明顯了。

这波“城市人才大战”之后,长沙互联网人才需求已超广州

圖 2:八大城市提供的互聯網技術崗位數量

從互聯網技術崗位數佔整體招聘崗位數量的比例上看,深圳則超越上海,長沙則超越西安、廣州。在整體數量上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可以看出不同城市行業發展的傾向性。所以,長沙能在2017年躋身萬億GDP城市、並且有可能成為全國首個自動駕駛之城,並非沒有理由。

这波“城市人才大战”之后,长沙互联网人才需求已超广州

圖 3:八大城市提供的互聯網與非互聯網技術崗位數量比例分佈

除了提供的崗位多少之外,大家最關心的,當然還是薪資水平如何。

雖然這8個城市提供的技術崗位,在數量佔比上差別不算大,但在提供的薪酬上差別可就懸殊了。

这波“城市人才大战”之后,长沙互联网人才需求已超广州

圖 4:八大城市提供的互聯網技術類崗位月薪水平對比

北深上杭四城,提供的薪酬比較誘人。薪酬在10K以上,其崗位數量佔總體崗位數的60%以上,廣州在50%左右,而長沙、西安在30%-40%之間,重慶則不足30%。如果進一步提升至月薪25K以上,北京、深圳、上海和杭州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北京相關崗位的佔比數接近19%,長沙、重慶等城市則不足2%。

这波“城市人才大战”之后,长沙互联网人才需求已超广州

圖 5:八大城市房價工資比排名

當然,如果考慮到當地的房價工資比,這樣的薪酬分佈大致也算合理。如上圖所示,從房價工資比的排名順序來看,除了杭州、廣州位置顛倒了一下之外,其他城市的排名順序與圖4的排序保持一致。

西安對人才學歷的要求高於同類城市

工作機遇多、薪酬不錯,自然會受到人才的歡迎。不過企業對學歷、工作經驗的要求,這些城市又是怎樣一番光景呢?

这波“城市人才大战”之后,长沙互联网人才需求已超广州

圖 6:八城市互聯網技術類工作對學歷要求的對比

從數據統計的結果來看,北京對互聯網技術類崗位的學歷要求明顯高於其它城市,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崗位數佔比,超過70%,而上海、西安、杭州、深圳均在50%-60%之間;其中令人意外的是西安,其崗位要求竟然與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相近。從上面的數據可知,西安提供的高薪酬崗位數低於這些城市,甚至比廣州、長沙兩城均少。這在某種意義上說明,當地的人才相對充裕,因此企業的要求也就相應地提高。

这波“城市人才大战”之后,长沙互联网人才需求已超广州

圖 7:八大城市互聯網技術類工作對工作年限要求的對比

至於工作經驗,這8個城市之間的差別則不大。北京、上海與深圳,對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要求大致相同,而剩下的城市則處於另一個大致相同的水準上。

這樣看來,在這8個城市中,學歷要求的差異性比工作經驗的差異更大。城市間對人才的“級別”做了自動的分級——哪些人才更適合傳統一線城市,哪些人才更適合崛起中的中部城市,也就清晰了。

这波“城市人才大战”之后,长沙互联网人才需求已超广州

圖 8:八大城市提供互聯網技術類崗位的企業規模對比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在這些城市中,到底是哪些企業在提供互聯網技術類崗位。從企業性質來看,各城市之間相差不大,主要是民營企業為主,提供了50%-70%的工作崗位。從企業規模上看,多數城市也均以100-499人和20-99人規模的企業為主,也就是中小企業為主。其中,長沙在這方面更為明顯。在多數城市中,中小企業提供的崗位數比例在60-70%之間,而長沙則達到80%,大幅度地超越其他城市的比例。

人才競爭雖激烈,但差異化空間仍然巨大

所以,雖然城市間進行了相當激烈的人才大戰,但從上述不同城市提供就業崗位的數量、要求和薪酬水平來看,彼此間要形成差異化區別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因此,不同地方的政府不妨看看,自己到底需要怎樣的人才,能夠提供怎樣的條件,這樣才能從與北上深這樣的大城市的“人才夾擊”中,獲得自己需要的人才;又如何根據自己當地的企業特點,推出相應的政策,鼓勵企業提供有競爭力的條件,“收割”各地的人才儲備。

畢竟,對於中部等城市,當前正處於承接東部製造業等產業轉移的當口,加之新一代數字技術浪潮的來臨,中部城市完全具備後發優勢,在實現產業轉移對接的同時,升級產業形態,直接實現經濟躍遷,從而實現對東部或南部發達省市的追趕。

鄭偉彬(新京報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林維 實習生:張曉旭 校對: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