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是大佬,馬雲總喜歡在外拋頭露面,而馬化騰卻不常出現在公眾面前?

emptymalei


關注我,獲取更多深度解讀


這也沒啥,馬化騰不吆喝,也不妨礙騰訊市值飆升,大賺特賺,馬雲吆喝,也沒影響他的退休計劃,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性格。


性格使然

馬雲是文科生,比較感性,當過幾年老師,喜歡和外國友人交流,馬雲12歲就和外國人用英語交談了,據這段經歷,影響了他的一生。

後來創業,嗯,可以說十八羅漢都是靠馬雲的演講才能和個人魅力說服的。阿里賬上沒錢,關鍵性的幾筆投資,背後都有馬雲演講才能的一份功勞。

馬化騰是工科生,能擼起袖子寫代碼,跟馬雲讓全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麼感性的初衷不同,理工男小馬哥跟所有技術創業者一樣,一直是悶頭寫代碼,做產品的……所以都說運營驅動的阿里和產品驅動的騰訊。

這屆烏鎮互聯網大會不是又有大佬爆料了麼,說馬化騰現在還在盯產品bug,平時給他發微信都不回覆,一說有bug就秒回,這很理工男。當年3Q大戰,出了那篇震驚業界的文章《狗X的騰訊》,當時小馬哥緊急召集公司高管開會,據說現場沒人敢說話,小馬哥憋了半天,蹦出一句:“他們怎麼能罵人呢。”這性格也是很好了。

後來騰訊去融資,投資人問小馬哥QQ怎麼賺錢,小馬哥說:“我也不知道……”這要換馬雲,絕對不是這種回答,種種跡象都顯示,小馬哥性格比較實在。


成長環境使然

此外,馬雲爸爸,馬來法是浙江省曲藝家協會第四、五屆主席,耳濡目染,家學淵源,估計馬雲小時候也沒少給親戚表演,馬雲長大後,表演技藝越發精湛……每年阿里年會都有精彩表演,會玩敢玩,拍電影、發單曲不算什麼,馬雲已經帶著阿里進行剁手文化輸出……雙十一全球狂歡,外國人的手也別放過……

小馬哥爸爸馬陳術感覺是比較嚴肅的人,小馬哥童年經歷肯定沒有馬雲那麼文藝範。馬雲跟爸爸學會了藝術表演,但小馬哥的爸爸馬陳術曾擔任交通部海南八所港務局會計、統計員、計劃科科長、副局長等職位,所以小馬哥跟著爸爸學會了……炒股,據說創業第一桶金就是炒股賺的。


企業發展的不同需求

還是由創始人性格註定的,馬雲創建阿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他要讓商家入駐阿里,入駐淘寶,早年那些商家哪知道他是誰,阿里是啥,淘寶是啥,所以在網絡上,馬雲要親自出來不停吆喝,在線下,阿里要不斷去線下跟商家談。久而久之,就造就了阿里強大的公關能力。

但是阿里還是缺流量啊,所以還得馬雲站出來不停表演,用這種方式,給阿里帶流量。

而騰訊,一開始做QQ本來就是歪打正著,後來流量越來越大,也根本不需要馬化騰去吆喝。再後來騰訊找到盈利方式,通過流量推遊戲平臺,推會員,推各種顏色的鑽……然後就開始悶聲發大財……

更重要的是,騰訊發現這套模式可以複製,反正自己多的是流量,後來做電商拍拍網,做騰訊管家,啥都做,反正都能通過流量做起來……

直到3Q大戰,騰訊一下子成為全民公敵,被打得措手不及,後來騰訊走開放路線。

騰訊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都不怎麼出來吆喝,默默做各種產品……這很Pony。現在騰訊也不怎麼吆喝,去年有人寫了《騰訊沒有夢想》,馬化騰直到今年烏鎮互聯網大會上才公開回應,說數據保護優先於數據打通,不能隨便打通。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因為聽過兩位大佬的多次演講,因此我想結合自己能整合的資料分析下是什麼導致二人的差異。

1)教育背景不同

馬雲是師範大學背景,而馬化騰是讀計算機的。因此他們二位一畢業後也是一個做老師,另外一個當了工程師,這是二人差異比較重要的原因。身為老師的馬雲需要給很多學生授課,為了確保自己的教育水平他不僅需要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也需要提升自己的營銷自己的能力。而馬化騰則不需要這樣,他只需要專注他的代碼就好了。

2)性格不同

馬雲明顯的是外向型的人,從小就喜歡和別人打交道,12歲就對英語產生興趣並開始和外國人交流。不僅如此,他還很好動,13歲時因為打架被記過還被迫轉過學;
馬化騰則顯得安靜得多,除了天文學的愛好外,畢業前的信息基本網上都找不到太多。

3)經歷不同

馬雲高考考了三次都還沒考上本科,第三次還是因為英語好被杭州師範破格錄取;工作後還因為身材、長相處處碰壁,好在通過英語的特長馬雲找到了自己的路子,通過翻譯的本事為自己創業奠定了基礎,當然主要還是靠臉皮才借到創建阿里巴巴的準備金;
馬化騰在大學時就深受實用主義影響,畢業後更是和朋友開發了產品股霸卡賺了不少錢,同時他還在不斷為朋友進行需求開發,為後續建立騰訊奠定了資金基礎;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們隊二位大佬的經歷和性格就有了一定的認知。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馬雲不斷地出現在人們眼前,在國內外都擁有不小的人氣;而馬化騰則一直保持自己的低調與實用主義,因此也不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歡迎大家關注拾書小記頭條號,我會持續在頭條以及悟空問答上更新科技相關的內容,主攻方向為電子閱讀,當然還會包括閱讀技巧、設備選擇、App推薦等,期待相遇。

拾書小記


這就是性格差異啊。

馬雲性格外向,擅長演講,畢竟當過老師,從小都跟外國人溝通。

馬化騰從小喜歡天文,性格內向,但是喜歡鑽研。

雙馬絕對是這個時代的絕代雙驕,驕字去掉喬,就是絕代雙馬了,沒毛病啊。

兩個人都為這個社會做了很大的貢獻,相應的,社會也沒有虧待他們,如今兩馬已經是中國富豪榜前三名了。

馬雲比馬化騰大7歲,他最開始的貢獻,是對中國外貿所做的貢獻,當年依靠一幫地推鐵軍,馬雲生生的把阿里巴巴做成了外貿商不可或缺的工具。靠著B2B,馬雲賺到了第一桶金。

說實話,這個東西在當時是相當有創新性的,模式創新,同時對社會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後來的淘寶,支付寶,天貓,都極大的方便了中國人的購物,改變了中國人的習慣,可謂前無古人。

馬化騰的第一桶金,靠的是QQ,這個東西當時起源於抄襲國外的ICQ,後來還打了官司,原來QQ叫OICQ,後來因為打官司,改名為QQ。依靠著模仿和借鑑,馬化騰成功的把 QQ做成了中國即時通訊的老大,把MSN趕出中國。

(當時QQ還是OICQ)

靠著強大的學習能力,馬化騰為QQ注入了更多的功能,QQ秀為公司賺了不少錢,到後來是遊戲,現在靠微信,QQ上的廣告,馬化騰每年都能賺幾百億,只要用戶不離開騰訊的產品,廣告費就可以一直收下去。

當然,馬雲現在基本上也是靠廣告費賺錢,賺的是在淘寶天貓上商家的推廣費,服務費。

最後來看看兩家公司最新的財報數據

2017年上半年,騰訊總收入為人民幣1061.58億元(156.7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7%;按非通用會計準則,期內盈利為人民幣308.59億元(45.5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3%。

北京時間8月17日,阿里巴巴集團公佈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注:阿里財年與自然年不同步,從每年的4月1日開始,至第二年的3月31日結束。)

2018財年第一財季,阿里巴巴集團營收為501.84億元人民幣(約合74.03億美元),同比增長56%,預期為71.9億美元。淨利潤為140.31億元人民幣(約合20.70億美元),同比增長96%。按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計,阿里巴巴在第一財季的淨利潤為200.19億元人民幣(約合29.53億美元),同比增長67%。經調整的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251.24億元(約合37.06億美元)。

阿里一個季度營收500億,騰訊半年營收1000多億,兩家真的是不相上下。目前兩個公司市值也相差無幾。

可以說,兩馬現在是旗鼓相當,不相上下,難分伯仲。

希望兩者可以惺惺相惜,而非“既生瑜何生亮”的你死我活。


趙冰峰財經


轉眼間馬雲已經從一名鄉村教師變成了勵志金句馬爸爸,而馬化騰這另一位爸爸卻還是那個低調憨笑沉迷買買買的滅霸爸爸。

除去早年的成長背景與性格造就了兩個人行事風格的不同之外,也和阿里爸爸與騰訊本質上的商業模式有著密切相關,最終歸根結底,還得跟著公關需求走。

1. 性格與學歷背景不同:文科男與理工男

馬雲畢業於師範大學,高考考了三次都還沒考上本科,第三次還是因為英語好被杭州師範破格錄取。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創辦阿里巴巴之前曾有擔任英語老師的背景,典型的文科背景、不算太順暢的學業經歷加上外向的性格,讓演講成為馬雲的優勢之一。

馬化騰曾在深圳大學主修計算機及應用,在創辦騰訊之前,曾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10多年經驗,是一位典型的實用主義工程師。潛心鑽研技術,深信技術改變世界,通過技術來解決現有的需求。典型的理工科背景、偏向實用主義的經歷加上對技術的鑽研,讓馬化騰對公共場合的高談闊論不抱有太大的興趣。

2.商業模式本質不同:華約模式VS北約模式

曾經有人比喻阿里是華約模式,騰訊是北約模式。簡單來說,阿里作為以電商為主的企業,無論是初期成長,還是如今不斷鞏固自己的電商帝國,核心依賴的是流量與溝通,關注點在外部;騰訊作為以社交和娛樂為主的生態發展模式,本質上強調產品經理的文化,強調產品創新和業務閉環,需要向內發展力量。

同樣的也體現在兩家的企業文化上,阿里創造的雙十一、雙十二電商節,都需要跟全體的合作伙伴進行溝通,傳遞阿里的戰略思路,讓合作伙伴們持續的跟阿里玩下去。而騰訊則更多依靠一個個獨立的產品口碑,積累自己的粘性。

3.凡事沒有絕對,還得看公關需求

當成為企業大佬之後,一切除了與自身相關之外,更多還是取決於公關層面的需求。

最明顯的就是,馬化騰明顯在公眾面前的曝光增加了很多,無論是提出“互聯網+”的戰略,還是最近因為短視頻之火與今日頭條撕的轟轟烈烈,明顯因為商業需求在增加媒體和公眾面前的曝光,怒刷存在感。


毛琳Michael


兩個大佬都是“互聯網”骨灰級玩家,接觸互聯網的時間節點相近,但接觸的時機卻大有不同,背後的故事都很有趣;馬化騰相比於馬雲出現公眾面前的次數確實會少一些,我想有以下幾點原因:

1、教育背景不同:好多人知道馬雲是教師出身,對他的故事不是很瞭解,這裡簡單嘮嘮,馬雲這個人還是很“有趣”的一個人,馬雲在1982年第一次參加高考,落榜(數學只有1分),次年“二戰”高考,再次落榜(數學提高到19分);第三年繼續高考,未達線(離本科還差5分、但這次數學考了89分),重點來啦,那時的馬雲有一強項,英語優秀,後來就進入到了杭州師範學院,大學期間擔任學生會主席,以及還擔任過學聯主席。

畢業後,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大學,擔任英文即國際貿易講師,這就是馬雲的優勢點,英文讓其在杭州翻譯界積累了大量人氣,1992年,馬雲自己成立“海博翻譯社”,由於接觸的是翻譯行業,才有了接觸外教,出國參觀的機會,觸及到互聯網,於是決定“下海創業”,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熟就不贅述啦~ ~ ~

馬化騰:就讀於深圳大學計算機系,1993年畢業之後先是去一家深圳企業工作,專注尋呼機的開發,期間啟發了馬化騰,應該去開發“實用軟件”;

2、職業習慣不同:馬雲是教師,小馬哥是技術出身,更願意把時間放到技術層面上;

3、年齡不同:馬雲是1964年出生,60後,小馬哥1971年出生,70後,各個年齡段的男人“心性”也有所不同了;

4、企業基因不同:騰訊一直以專注做“產品”在業內聞名,阿里更偏重於“運營”,相比之下就可以看到背後操盤人的差異了;

5、出現場合不同:馬雲經常出現在公眾面前,感覺更接近“地氣”一些,馬化騰更多出席學術論壇,行業頂尖峰會更多一些。

智聯校園 學生支明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比較馬雲和馬化騰兩個人的不同發展歷程就會發現,馬雲自從出道以來就處在激烈的競爭中,多次的沉浮讓其鍛鍊了堅強的性格,也擁有了面對失敗的勇氣,甚至找到了如何從失敗中重新崛起的秘訣。反觀馬化騰,創立騰訊以後就一路順風順水,二十多年來基本沒有遭遇多少挫折,始終處在溫柔鄉中,沒有對手也沒有過失敗,從來的成功造就的是無法平靜的面對最強大的對手的出現的心理狀態。

在馬雲和馬化騰先後出席在廣州的財富論壇,面對主持人“如何看待與對方的競爭”該同一問題,馬雲表示,騰訊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能夠靠創新發展,令人敬佩。“我會和他們競爭,但我們不恨他們,而是要尊重競爭對手。可謂花式誇了騰訊三分鐘。

而接下來,馬化騰則以“去中心化賦能”為主題,結結實實的懟了阿里三分鐘。馬化騰說,騰訊和阿里可能在十多個地方有競爭,好處是正常合理的競爭可以促進發展、激發企業潛能和鬥志。他同時也笑言,不好的地方就是競爭的地方太多。可以說,兩個人的不同表態呈現了不同的性格,也是不同的戰略格局導致的必然結果。

在互聯網大會上,馬雲表示,競爭是正常的,和馬化騰關係很好,經常在一起做公益,並把他拉進了大自然保護協會。但是馬化騰卻只是回應稱,他與馬雲認識很多年,那時候阿里、騰訊還處於第二、第三梯隊,在各自的領域不斷競爭、去贏得市場。馬雲多次在公開場合講與馬化騰關係很好,但卻幾乎從來沒有從馬化騰嘴裡說出過同樣的話,由此可見,心態的差異。

互聯網大會上的椅子位置顯示的是不同的企業家在社會上的地位,這種東西不僅僅來自企業規模大小,還來自對社會的貢獻以及世界性的領導力、影響力。一家偉大的企業應該是對社會貢獻了巨大進步價值,而不僅僅是賺到了最多的錢,一個偉大的企業家應該是胸懷寬廣心繫天下傳播正能量成社會開模時代先鋒,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出個人的奉獻,不應該是處處想著整死對手為了利益無所不用其極的資本家。


馬繼華


同樣是大佬,馬雲總喜歡在外拋頭露面,而馬化騰卻不常出現在公眾面前,和他們不同的性格和能力有關係!

相比馬化騰,馬雲性格更外向,這也是阿里巴巴在電商等方面能夠迅速做大的原因。馬雲的確是營銷方面的天才。再加上馬雲的較強的英語口語能力,所以使他能夠在不同的場合都能應對自如。不斷的參與這樣的場面,使得馬雲駕輕就熟,從而口才也越練越好,甚至有人都開始背誦所謂的馬雲語錄了。從而也使馬雲成為阿里巴巴的營銷代表。

馬化騰,不僅性格上沒有馬雲外向,口才方面也不如馬雲。但是,由於他看準了網絡社交、遊戲等方面的前景。因此,在上世紀末就開始積極進行互聯網創業,使得QQ這樣一個網絡即時通訊工具成為了中國人最重要的互聯網軟件。此後馬化騰和他的團隊又打造出了微信這樣一個更簡潔方便的網絡通訊工具,甚至使得很多老爺爺老奶奶也成為網民。

所以,這二位互聯網大佬在業務拓展方面各有所長,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可見外向和內向都能成就一番事業!


地震博士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這是性格的差異吧

馬雲表示過演講是他自己的天賦之一。想當年,馬雲在剛開始的創業的時候就說過自己靠一張嘴把這些能人都說過來一起創業的,你們可以想想馬雲的演講能力有多強。當年的蔡崇信在美國已經領幾十萬美元的年薪,最後他也放棄了,然後跟馬雲一起創業,回來領幾百塊的工資。你想想馬雲是怎麼把他忽悠回來的。

馬雲外向的性格和超強的演講能力,大家可以從他拍電影、在公眾面前唱歌可以看得到。同時,馬雲也是英語專業出身的,在哈佛大學脫稿全英演講。這種能力在以技術出身為主的互聯網大boss群體中真的不多見。

性格外向,演講能力也超群,同時也身位國內互聯網行業數一數二的大佬,他的一舉一動當然是備受關注啦,新聞自然也多。

馬化騰就不一樣了。馬化騰本身就是出身於中產階級,家庭教育非常好。他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出來之後也是當一個技術員的。他更加擅長跟技術大角度。本身就比較沉靜的馬化騰話就不多。

同時,成為大佬之後,說的每一句話都需要小心,多少媒體和吃瓜群眾都盯著他看。他說的每一句話都很容易掀起非常大的影響。就是這樣的原因,他就更加少在公開場合說話了。這才是明智的選擇,沒有必要貪圖一時的口快,而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畢竟馬化騰本身就怎麼擅長演講,有一些話說錯了是挽回不了的,倒不如不說。


太平洋電腦網


首先是兩個人出身不同。

馬化騰的父親是國企深圳鹽田港的重要幹部,母親和姐姐都是國企的員工。

因為有國企文化的氛圍,加上是家中的獨子,很受家人的寵愛,所以馬化騰從小性格內向,喜歡科學,尤其是天文。最喜歡的事就是一個人在窗口用天文望遠鏡遙望星空,反正他們家也不差錢。

就包括馬化騰的太太也是早年在網上認識的,也算是網戀吧。為了見女友,馬化騰還經常專程從深圳趕到北京去。

有一年騰訊開年會,有一位女員工要求擁抱馬化騰一下,他遲疑了一下,還是答應了,但臉卻先開始紅了。

和到處高談論闊相比,馬化騰更喜歡以用戶的身份,體驗自己公司的產品,用產品來打動用戶。

馬雲則是另外一類人。

馬雲的父親是杭州曲藝協會的會長,馬雲能說會道是有天分和遺傳的。

馬雲從小就比較調皮,是一個不安分的孩子。

因為不適應傳統的應試教育,馬雲上學時的成績一直都不太好,所以高考考了幾次才勉強上了杭州師範學校。在學校時是風雲人物,當了學生會主席,口才自然是一流的,他老婆也是那個時候被他騙到手的。

畢業後馬雲當了英語老師,進一步鍛鍊了馬雲的口才和社交能力。

後來馬雲開翻譯公司,搞電話黃頁,最後創辦阿里公司,都是不安分引領市場風氣的表現。

阿里業務穩定後,馬雲就更加不務正業,整天喜歡到處演講,當起了青年人生導師,還有中國新經濟先行者的角色,開辦了湖畔大學。

最近還當起了主演,找了李連杰、甄子丹、吳京給他當配角,拍了微電影攻守道。

他好像對任何事物都有興趣,都想嘗試一下,當然他有錢,有這個條件和可能。

再者是兩家公司的基因不同。

阿里是銷售驅動型的公司,而騰訊是產品驅動型的公司。

阿里的發展需要吸納大量的商戶進來,然後靠為商戶公司提供服務來賺取自己的利潤。這就要需要阿里的地推銷售團隊要非常有狼性精神,有戰鬥力。公司也倡導狼文化,拼搏文化,有許多雞湯性質。

相對於公司要做好品牌推廣和市場推廣,作為公司老大的馬雲,自然是公司品牌的第一推動人。表面上看馬雲是在到處宣傳自己,不如說是馬雲要宣傳阿里,在為阿里的品牌和營銷背書。

作為產品驅動型公司,騰訊則是工程師文化,整體員工素質大致上都是文質彬彬的,講禮貌文明的。

騰訊的任務是把產品做好,推到市場上,讓用戶去用就可以了。好產品自然能為公司帶來用戶,所以騰訊始終把產品研發放在第一位,非常重視產品創新。

作為公司老闆的馬化騰,自然也會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放在產品體驗上去,騰訊員工說老闆就是最大的產品體驗師。馬化騰把大師的時間都在對自己產品的體驗上,發現問題,馬上發郵件,要求技術團隊改進。

騰訊作為產品驅動型公司,沒有必要做過多的產品宣傳。作為公司的老闆,馬化騰也沒有必要象馬雲一樣到處去奔走,以各種方式為阿里做宣傳和品牌推廣。

在這裡,要說明的是,不管哪個類型,沒有絕對對錯之分。就象人才一樣,只有適合不適合,沒有是不是人才的區別。

馬雲的到處演講,表面上看是不務正業,其實是為公司做宣傳。馬化騰的務實低調是潮汕商人的標準作風,也是企業發展特點的內在體現,沒有必要到處拋頭露面。

不能說馬化騰只是性格問題才不願意高談論闊,事實上馬化騰經過這些年的歷練口才已有了很大進步。兩個人不同的人生經歷加上公司內在的特點,決定了兩個人不同的工作風格和特點。毫無疑問可以肯定的說,兩個人都是傑出的企業家,只是不同類型的企業家和經營不同類型的企業。這中間沒有高低對錯之分,只能說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憤青談足球


目光差異!

馬雲的格局要比馬化騰不知道大出多少倍,馬雲一心創新,帶領團隊走在世界的最前線,為民生帶來源源不斷的便利和驚喜,為貧困地區帶去該有的幫助,為中小企業和商家更是幫助加扶持,為環境保護別具用心,為核心科技全力打造阿里雲。真正中國的驕傲。走向世界的千里馬!

反觀馬化騰,不思進取沒創新沒靈魂,全身心投入窩裡鬥!自己身為抄襲界的鼻祖,卻大言不慚說抄襲可恥,連連告賺數場官司獲得鉅額賠償,處處打壓排擠其他企業,從社交到遊戲到抖音短視頻到頭條都要打壓!所以他的眼界只能停在國內,並且真的是太忙太忙了,每天都有那麼多的敵人要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