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星海:持續推進符合條件的銀保機構參與國債期貨工作

證監會正在持續推進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和保險機構參與國債期貨工作,並將做好股指期貨恢復常態化交易的各項準備。

本刊記者 魏楓凌 / 文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12月1日在第14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表示,證監會正在持續推進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和保險機構參與國債期貨工作,並將做好股指期貨恢復常態化交易的各項準備。

方星海指出,近年來,期貨市場品種和制度創新有序推進,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市場運行規範穩定,服務質量和能力得到提升,已具備在更高層次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的條件。“期貨市場可以,也應該在服務實體經濟應對外部環境新挑戰,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據方星海介紹,下一步要持續擴展期貨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措施包括優化市場參與者結構,大力推動國企和各類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市場,持續推進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和保險機構參與國債期貨工作,推動外資機構通過互聯互通、QFII、RQFII等參與期貨交易。

方星海還稱,將做好股指期貨恢復常態化交易的各項準備,支持CTA商品投資,協調推出更多投資於商品的公募資管產品。

相比於商品期貨的對外開放,金融市場上股票和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時間雖然更早,但是規模有限,相應的場內衍生品市場開放程度則更低。目前對於目前推動中國國際收支再平衡來講,跨境證券投資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沖風險有利於跨境投資者長期投資。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戎志平在會上表示,完善與開放衍生品市場是優化境內股票和債券市場投資軟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資本形成、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

當前外匯市場的雙向波動加大也在提升風險管理的需求。“2014年中金所和山東當地的政府部門合作做了一個調研,當時山東10億元以上收入的外貿企業,有2/3是可以從銀行做外匯遠期進行風險管理的;但10億元以下收入的外貿企業,只有14%能得到銀行的服務,大多數的貿易公司得不到銀行的服務。對小企業來說,‘避險難、避險貴’是非常現實問題。”戎志平說。

戎志平認為,期貨市場可以彌補外匯市場風險管理的這個短板,為廣大中小企業進行匯率風險管理,提供更好的、成本更低、更加方便的交易工具。

在金融期貨對外開放方面,除了抓緊做好恢復常態化交易的準備、推進符合條件的銀保機構參與國債期貨等制度瓶頸有待突破以外,還有一些技術瓶頸也在研究解決。據戎志平透露,對境外投資者非常關心的合格中央對手方的問題,中金所做了評估,爭取能儘快得到認證。此外,在交易機制上,境外投資者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對機構的慣常用的交易機制頗為關注。“比如說大宗交易、期轉現等交易機制,都是在研究,我們會盡快的推出。”

方星海還在會上表示,證監會將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不斷推動品種創新,持續開展紅棗、生豬、辣椒等期貨品種的研發上市,積極推動棉花、玉米、天然橡膠等農產品期權上市。證監會還將在更多品種與合約上引入做市商制度,著力解決活躍合約不連續問題。

新的開放形勢對監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方星海透露,下一步,證監會將進一步補齊制度短板,提升監管效率,確保監管能力與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相適應。加快推動期貨法立法,夯實開放環境下的期貨市場法制基礎。修訂完善《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研究出臺期貨公司子公司及分支機構相關管理辦法。推動期貨公司境內外上市,增加資本實力,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