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選擇十二功臣配享太廟,百年之後,嘉靖為何抗旨添二減一?

朱元璋時期配享太廟共有十二人,分別是六位死後追封的異姓王、六位公侯。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岐陽王李文忠、寧河王鄧愈、東甌王湯和、黔寧王沐英;虢國公俞通海、蔡國公張德勝、越國公胡大海、梁國公趙德勝、泗國公耿再成、永義侯桑世傑。

朱元璋選擇十二功臣配享太廟,百年之後,嘉靖為何抗旨添二減一?

朱元璋

朱棣時期,對自己的岳父、中山王徐達特增一份殊榮,允許每年的春節正旦、清明、中元、冬至等節日,由太常寺的官員前往徐氏的家廟當中獻祭。

朱元璋選擇十二功臣配享太廟,百年之後,嘉靖為何抗旨添二減一?

朱棣

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將河間王張玉、東平王硃能、寧國公王真、榮國公姚廣孝等四人的神主供入太廟,配享太宗朱棣,並由四人的兒子各自祭祀他們的父親。四人都是朱棣潛邸時期的人員,對朱棣稱帝有擁立之功。

朱元璋選擇十二功臣配享太廟,百年之後,嘉靖為何抗旨添二減一?

朱高熾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是興獻王朱佑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他是以藩王的身份繼承皇位的,就極力要讓自己顯得正統,所以要在祀典上做一些改動,藉機夾帶私貨(追封自己老子興獻王朱佑杬為興獻帝,後又加封為獻皇帝,到最後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並配享太廟)。

朱元璋選擇十二功臣配享太廟,百年之後,嘉靖為何抗旨添二減一?

朱厚熜

話說: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駕崩。明武宗沒有子嗣,在其彌留之際,首輔楊廷和預料到之後的繼承人問題,他援引《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在武宗逝世前五天以皇帝的名義頒佈敕令,令朱厚熜縮短為其父服喪時間,並承襲興王爵位。武宗駕崩後的當天,楊廷和讓司禮監請太后懿旨,正式宣佈朱厚熜為皇帝繼承人。4月22日,由司禮監、皇室和朝廷代表組成的使團前往安陸,迎接興王朱厚熜到京登基,可當朱厚熜及使團到達京城外的良鄉時,雙方發生了第一輪衝突。根據楊廷和的安排,要禮部用太子的禮儀迎接朱厚熜,即由東華門入,居文華殿。但朱厚熜認為“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雙方互不妥協,最後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箋勸進,朱厚熜在郊外受箋,從大明門入,隨即在奉天殿即位。

即位不久後,嘉靖帝與楊廷和、毛澄為首的武宗舊臣們之間關於以誰為嘉靖帝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親),以及嘉靖帝生父尊號的皇統問題發生了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嘉靖帝不顧朝臣反對,追尊生父為興獻帝后又加封為獻皇帝、生母為興國皇太后,改稱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

嘉靖九年,明世宗朱厚熜從太廟移去姚廣孝,添加了誠意伯劉基和武定侯郭英,並對一些功臣的位置也做了調整。

之所以移去姚廣孝,嘉靖認為姚廣孝輔佐太宗朱棣有功,但在他生前,朱棣已經給了他顯貴的身份,給了他許多賞賜,這些已經足夠了。作為一名出家的僧人,把他和各位功臣並列在太廟當中,“恐不足尊敬祖宗。”作為補償,把姚廣孝的神主移到大興隆寺,由太常寺的官員春秋獻祭。

移去一個姚廣孝之後,又先後添加了誠意伯劉基和武定侯郭英,並對一些功臣的位置也做了調整。在這些變動的同時,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朱厚熜追尊自己生父興獻帝朱佑杬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並將興獻帝朱佑杬的牌位升袝太廟,排序在武宗之上,這其實才是他最想做的。

此後,一直到明亡,太廟中的功臣再沒有什麼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