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徵收補償標準是不一樣的

導讀: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屬於兩種不同性質的土地,因此其徵收程序,補償標準也是不同的。具體有哪些不同?被拆遷人又會面臨怎樣的風險?

很多被拆遷人並不清楚自己土地的性質,其實很好判斷:農村的宅基地、耕地一般都屬於集體土地性質,而處於城市中的房屋、商鋪一般都屬於國有土地。最簡單的方法,拿出自己的土地證件即可判斷。

留心!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徵收補償標準是不一樣的

對自己的土地性質進行初步判斷後,被徵收人可以通過閱讀當地拆遷部門下發的拆遷公告,看公告上是按照什麼土地的程序進行補償的,看看該補償方式與自己的土地性質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則拆遷方拆遷的拆遷程序、補償標準存在違法,被拆遷人應當儘快維權避免進一步損失。

一般來說,補償標準混亂的情形常見於城中村改造中。基於歷史原因產生的城中區片區中,既有國有土地上的房屋,也有集體土地上的房屋。而國有土地上房屋與集體土地房屋的補償不同,且在徵收程序和所適用的法律等方面存在明顯區別。很多地方的拆遷部門只採用一種程序,既徵收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又徵收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此行為應屬於違法。因為同樣都為房屋,集體土地上的房屋與國有土地上的房屋,由於土地性質的不同,導致房屋拆遷的原因、適用的法律、批准的部門、實施的部門、強制執行的程序均不同。

留心!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徵收補償標準是不一樣的

進一步細說補償標準的區別,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所給予的補償以房屋評估價值為依據,而評估價值必須由有資質的評估公司依據房屋的市場價值確定。除考慮房屋構造、面積、建造的時間外,房屋所在的地理位置、用途等因素對房屋價值的影響更大。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的補償費用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權的補償和房屋本身的補償。對房屋的補償一般僅以重置成本為標準,與國有土地上房屋相比,補償數額遠低於國有土地上的補償標準

留心!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徵收補償標準是不一樣的

因此,如果被拆遷人遇到類似情況,應當依法維權,讓被徵收人按照法律規定的補償標準給予被徵收人合理的補償。但切勿拖延,拖延的時間越久,證據滅失的越多,被拆遷人可能因為舉證不能而無法獲得賠償。

留心!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徵收補償標準是不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