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扶貧送老婆”,這不是“佳話”是自黑

近日,網上出現所謂“扶貧送老婆”的新聞和議論。

我查了一下,信息源頭應該是《桂林日報》的一篇報道《幫扶幹部幫助解決了終身大事,一年後這家又添喜事》,而且這個報道是一個續集。故事開始於去年,《桂林日報》2017年4月11日刊發報道《扶貧幹部給他“送”來了老婆》。

原來周應雄是廣西桂林的一名貧困戶,因為照顧先後生病的爺爺奶奶和父親,不僅誤了終身大事,家裡也是一貧如洗。他家的幫扶聯繫人是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的一名幹部,把本醫院的一名綠化工人介紹給了周應雄。兩人於去年4月結婚,今年“又添喜事”是指生了孩子。

只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就會發現壓根不是什麼“扶貧送老婆”,只不過媒人碰巧是扶貧幹部罷了。如果這叫“扶貧送老婆”,同事介紹對象就可以說成“上班送老婆”,跟同學談戀愛、結婚也成了“上學送老婆”。延伸一下便可發覺此事的荒謬之處。

歸根結底,本來是一件好事,但當地媒體的宣傳走了味。原報道明確用了“成就了‘扶貧送老婆’的一段佳話”,不能怪網友斷章取義。

這讓人想起去年的“扶貧女幹部閃婚貧困戶”事件。那原本也是一起普通的愛情故事,在傳播過程中變味,成了對扶貧事業的高級黑。

在扶貧工作中,大量的扶貧幹部下到基層,他們與貧困群體有著密切的生活接觸,促成或者發生一些美好的故事在情理之中。但是感情故事哪怕再動人,也不應該與扶貧工作混為一談,更不應該當做扶貧的政績來宣傳。

在現代社會的語境中,“送老婆”絕對不是討巧的說法,而只會引起人們的反感。男女平等、婚戀自由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送老婆”是把女性當成一件禮物來描述,不僅容易遭到輿論的詬病,而且對當事人也不尊重。所以說,如果跟不上社會觀念水位的進步,“佳話”也會成為自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