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近現代陸地擴張的國家,大部分領土得以保存,而海外擴張的國家最後卻近乎失去全部海外領土?

田長松


這個問題有點扯淡,畢竟奧斯曼帝國已經哭暈在廁所。

在世界的近現代史上,很多國家都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但是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有的國家保留了大部分的殖民地,而有的國家則幾乎喪失了所有的擴張領土。

不過,在這些國家中,陸地擴張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大有人在,例如奧斯曼帝國;而在海外擴張中保留大部分海外殖民地的也不是沒有,例如美國。

所以所謂的陸地擴張國家能保留大部分領土,而海外擴張的國家則幾乎失去所有海外領地的說法,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事實上從近現代以來,實施陸上或海上擴張的國家屈指可數,他們的發展軌跡,並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因此無法進行全面的概括,就比如美國既保留了陸上的領土,也保留了海外的領地,但是他們擴張的軌跡卻有著一定程度的共性。

簡單說來,以英法為代表的西歐國家,在擴張過程中幾乎都曾獲得了面積廣大的海外領地,但是在近現代的發展中,這些海外領地幾乎全部喪失。

而除西歐國家之外的其他地區國家,例如俄羅斯、美國等國,它們的擴張則主要在陸地上進行,而且他們在發展過程中也保留了大面積的陸上領土。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管理成本天差地別

毫無疑問,管理海外領地的成本要遠遠高於管理陸上領土。

以1983年馬島戰爭為例,雖然英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是英國卻幾乎是集全國之力漂洋過海,跨越大半個地球來到了戰場,其代價不可謂不大。而1899年的布爾戰爭,更是直接將大英帝國推上了衰落的不歸路。

相比之下,俄羅斯管理陸上殖民地成本就低了很多,雖然西伯利亞大鐵路對沙俄帝國也是傷筋動骨,但是比起維繫龐大的海外領地,俄羅斯的投入可謂少之又少。

這種管理成本的差異,在和平時代,特別是帝國強盛時期可能不明顯。但是一旦經歷了傷筋動骨,特別是類似於兩次世界大戰這樣的毀滅性災難,兩種維繫殖民地成本的差異就會立刻顯現。

例如一戰之後,傷筋動骨的大英帝國再也無力維持其海外領地,不得不推出《威斯敏斯特法案》成立英聯邦。而雖然沙俄經歷了十月革命後也是內憂外患,但是其遠東仍然被其牢牢控制著。

2、殖民地性質大相徑庭

以英法為代表的西歐國家在擴張的過程中,基本瞄準了中低緯度地區,例如拉丁美洲,例如印度。

這些地區的特點是緯度低,氣候適宜,因此人口密度大,管理成本非常高昂。特別是像印度這樣板塊較大且人口較多的地區,英國只能採取籠絡印度土邦上層並分而治之的政策。

而沙俄則不同,首先沙俄擴張的遠東地區以及阿拉斯加地區,因為屬於中高緯度地區,所以氣候較為惡劣,人口稀少,這使得他們能夠在擴張的過程中野蠻地採用驅逐和屠殺當地土著居民,並大舉向當地移民的措施,來實現殖民地的人種換血。

這種做法,美國在向西部擴張的過程中也大量使用。隨著印第安人因為天花等傳染病大量死去,白人逐漸成為美國大陸的主要人種。

因為兩者殖民地性質的不同,這導致西歐各國擴張的中低緯度殖民地,不可能採取像沙俄這樣人種換血的措施,所以他們的統治基礎必然不牢固。殖民者始終是佔據社會上層的少數派,一旦殖民地出現了民族覺醒,那麼殖民者在當地的殖民統治就變得岌岌可危。

而美國和沙俄因為人種和殖民者同宗同源,因此即使國家衰落,也不會出現殖民地分離的問題。

3、戰爭結果推波助瀾

列強喪失對殖民地控制的最根本原因是國家實力的衰落,而導致國家衰落的一個重要推手就是戰爭。

在殖民擴張早期,各國尤其是西班牙葡萄牙海外殖民領地的失去,就是因為後起之秀如英國法國的強力挑戰。英國正是在佛羅里達擊敗西班牙,才取得了該地的殖民權。

所以說戰爭是導致各國失去海外以及陸上領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這種作用在兩次世界大戰,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高潮。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作為戰敗國,其海外殖民地全部被戰勝國如英國、日本等國瓜分。

而到了二戰時期,不光是戰敗國,比如日本全部喪失了在我國以及朝鮮半島的殖民地,就連作為戰勝國的英國和法國,也幾乎喪失了全部的海外領土。而導致這一切出現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國家實力的衰落。

雖然美國和蘇聯也是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特別是蘇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因為蘇聯是戰勝國和二戰中的中流砥柱,使得蘇聯得以和美國一道,成為二戰中最大的贏家。所以無論他們陸地還是海洋上的領地,都得到了基本的保留,甚至還有所擴大。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題主可能是覺得英國、法國把海外殖民地全部丟失了,到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而俄羅斯、美國侵佔的土地都保留下來成為領土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這個觀點對也不對,比如俄羅斯保住了東亞侵佔的土地,但在核心區的歐洲和中亞地區,俄羅斯幾代沙皇吞進去的土地又都吐出來了,可以說俄羅斯是把大部分侵佔的土地又丟失了。

那英國為什麼會丟失幾乎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呢?其實大家可以想一下,人類為什麼要往城市遷徙、往城市聚集?因為城市可以更好的進行產業分工,大家從事不同的行業,不是所有人都幹同一件事,大家都有錢賺,於是就形成了規模化效應,所以往往越發達的地方城市規模越大,比如紐約,上海。

那麼以前最快速的連接方式就是火車運輸,火車可以把各個地方的人口和資源連接起來,這就像形成了一個大城市,於是就形成了規模化效應,誰也離不開誰,就像城市既需要高級人才,也需要低端人才,誰也離不開誰。所以美國、俄羅斯就通過火車把國土的各個地方連接起來,形成了規模化效應。

而英國的殖民地,都非常的遠,飛機還不能全球航行,就算能,成本也非常的高,而海運的距離又太遠、太慢了,所以就無法形成規模化效應,也就無法形成緊密的結合體,分裂就非常的容易。

還有一點就是英國無法把殖民地人民當做公民,也就是無法給殖民地人民選舉權。大家想一下,如果現在美國是英國領土,選出來的英國首相一定是出自美洲大陸(也就是現在的美國),這就等於殖民地把宗主國英國給吞併了。

大家都知道聖基茨和尼維斯,是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是前英國殖民地,聖基茨要求英國給他國民地位,頒發英國護照,有了英國護照,就可以到英國生活,但英國不同意,只同意頒發英國海外領土護照,於是聖基茨就獨立了。

所以英國人口太小、國土太小,容納消化不了那麼多殖民地人口。


解憂時間


陸地擴張和海外擴張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以攫取利益為目的。如果陸地上有足夠的擴張空間,我相信沒有哪個國家願意搞海外殖民。西班牙、英國、法國這些老牌殖民帝國在瓜分全世界的同時,也積極的在歐洲本土進行陸地擴張。西班牙和法國在歐洲也沒少欺負周邊的國家,英格蘭也把臨近的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全部吞併。

這表明,英、法兩國在海外擴張的同時,同樣也在搞陸地擴張。

這種歐洲大陸的擴張戰爭,在拿破崙時期達到了頂點。但同時,拿破崙戰爭也是英、法歐陸擴張政策的轉折點。



滑鐵盧戰役後,歐洲國家有一種共識:歐陸大國之間這麼費勁的擴張,其實什麼好處也沒有撈到。因為當時的歐洲各國都不是善茬!隨便發動一場戰爭,都會讓雙方脫三層皮。

世界那麼大,何必執著於歐洲一隅?至此,英、法對殖民地的重視,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布爾戰爭。

當年美國獨立時,英國征討了八年,最終放棄了。因為當時英國認為殖民地不重要,為了幾塊殖民地犧牲人力和財力,不值得。但是到布爾戰爭時,英國對殖民地的態度轉變了。布爾戰爭也打了三年,這一次英國說什麼都不放棄了,甚至不惜被輿論攻擊,在南非大搞三光政策。最終把布爾人徹底打服,吞併了南非。

布爾戰爭同時也證明,殖民地遠離本土,並不等於天高皇帝遠。只要宗主國有實力,殖民地想脫離宗主國,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一直到二戰前,英、法的這種海外殖民的策略都是非常成功的。因為只要歐洲國家之間不內耗,世界的中心就在歐洲。

但是最粗攪屎棍德國出現了,一戰和二戰把所有歐洲國家都打的傷筋動骨。宗主國的整體實力的衰弱,中央政府對領土和殖民地的控制力自然就削弱了。歐洲衰落後,美國和蘇聯主導了世界格局。而美蘇兩國,恰恰就是陸地擴張的代表。它們為了主導世界,首先就要肢解英法這兩個老牌殖民帝國。

但是不是陸地擴張的國家,就不會像英、法這樣喪失統治領土呢?

並不是!對比一下沙俄帝國和現在的俄羅斯就一目瞭然了。


鼎盛時期的沙俄帝國,領土面積高達2280萬平方公里;而現在的俄羅斯聯邦,領土面積只有1710萬平方公里。面積縮水了25%!

老毛子領土縮水的現象,和英、法殖民帝國的解體,本質上一樣的。中央政府的統治力被削弱,邊緣地區勢必會獨立。要想維持統治,必須要有一個強勢的中央政府。現在的俄羅斯聯邦,統治力也並不強。只不過是現代的國際秩序讓它還能維持統治。但是還能維持多久,老毛子自己都沒有信心。

美國也一樣,南北戰爭時南方要獨立,最後還是憑藉聯邦政府的絕對實力,搞定了南方的獨立份子。假設當年美國獨立,英、法全力支持南方獨立,估計也就沒有現在的美國了。



所以說,一個大帝國能不能維持統治,主要取決於中央政府的實力。至於說陸地擴張和海外擴張差異性,有差異!但這種差異不是導致帝國瓦解的關鍵。

當年英、法稱霸世界的殖民時代,沒有任何人懷疑過海外擴張的合理性。反倒是當時的陸權大國都是一副孬像,比如大清、土耳其、沙皇俄國,沒有一個是一流強國。而英法殖民帝國的瓦解,是自己作死的結果。當殖民主義已經不適用於當代國際形式的時候,它倆沒有及時的轉變統治方式。最終導致帝國瓦解。


Mer86


針對評論區的熱心觀眾,七師弟回覆不然豈不是顯得我很拿不起這個V?

1、美墨戰爭是1846年,美國南北戰爭1860年,請問?那個時候的加州與新墨西哥州的領土擴張?算美國的嗎?嚴格意義算個諸國紛爭還不錯,算哪個美國的領土擴張?

2、莫斯科公國結束的時間,都不在近現代史當中,請問這可以進入討論範圍嗎?

3、我為看官的結構感到捉急

——————————————————————————————


························原答案————————————————————————

謝瑤。七師弟看題目時覺得很有意思,但是題主在題目描述當中的舉例,直接把題設擊垮了。

首先俄羅斯,俄羅斯當前的領土,比起沙皇封建統治時期相較當前是要大很多的。

出了當前的中亞多國以外,還有現在的整個蒙古。如果題主說的是十月革命之後之至冷戰時期的蘇聯,那麼也不存在所謂的保住了大部分領土,蘇聯之解體帶來的領土丟失簡直如同雪崩,是一副超級的縮水版圖,所以不知舉例的俄羅斯保住領土是從何而來。

其次是美國。

美國就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國家領土擴張,美國的成長就如同是拼積木和樂高玩具,是源源不斷到來的移民,先建立了一個市又一個市,一個州又一個州,然後這些州最終一起簽了協議聚在一起成了一個合眾國,確實不存在國家領土擴張行為,如果非要較真說領土擴張,那麼就是美國建立之後買來的德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可人家是真金白銀買來的,當然丟不了。

近現代陸地擴張的幾個國家,典型的案例無非就是奧斯曼帝國,納粹德國,蘇聯,可是在歷史的進程中,奧斯曼帝國是徹徹底底地被瓦解,只剩下其原本核心土耳其;納粹德國一度一道閃電拿下波蘭奧地利,半年內推倒法國,在非洲更是所向睥睨,最終不僅僅沒有保住領土,自己本國領土還被一分為二成為東西兩德知道柏林牆的倒塌才重新統一;而蘇聯的解體更是和美國相反的拆積木式領土丟失,只剩下原本的核心民族俄羅斯所成立的國家,那麼七師弟想問的就是,這些所謂的陸地擴張的國家,有的甚至練國家自己都已經不復存在了,又哪裡來的所擴張領土得以保存呢?

那麼就談談海外擴張的國家為何丟失領土,其實近現代最重要的軌跡,不僅僅是民族獨立浪潮,人權意識的覺醒,更核心的,是科技的發展。英國,西班牙,日本等海洋文明國家,依託強大的海上實力和科技的領先使得領土之擴張數倍於本國自身領土,他們所侵略並殖民的戰爭基本上是靠長槍大炮對彎刀戰馬所打下來的,然而科技的發展使得第一次工業革命和人類自我意識得到了飛速發展,一方面這些老牌殖民國家一時難以適應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關係轉型,國力逐漸落後於本土資源更加豐富的國家,國力和財富力自然下降,與此同時,掌握了科技力量的歐洲本土人,逐漸從神性中解放出來,萌發了追逐自由,人人平等的自我意識,並將這種意識散播到了世界各地,於是引發了世界範圍內的民族獨立浪潮,這一浪潮,是任何刀槍所難以抵擋的,英國,日本,法國,西班牙等國的殖民統治時代,如同一片幼林中旺盛的野藤蔓和木棉,憑藉其旺盛的生長速度和本質特徵,藤蔓能夠很快纏繞住小樹苗,但是藤蔓畢竟是藤蔓,樹苗也終有自我不斷成長茁壯的一天。


七師弟


這不能一概而論,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交通所限。

近代陸地擴張的國家,最典型的就是俄羅斯帝國。

但是,假如沒有西伯利亞大鐵路貫穿整個西伯利亞,假如沒有縱橫西伯利亞的公路。那麼到一戰結束後,遠東地區的數百萬沙俄就臣民多半會和歐洲部分分道揚鑣,形成一個面積數百萬平方公里的獨立國家。

因為沒有良好的交通,莫斯科將會對遠東地區鞭長莫及,從而失去對這一地區的控制。

(西伯利亞鐵路線路)

(西伯利亞鐵路穿過叢林和群山,把遠東和莫斯科連接到一起)

  • 再看海外擴張的強國

近代向海外擴張的強國主要是歐洲列強,歐洲面積狹小,只有1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裡人口卻非常多,其人口密度和亞洲地區的人口密度相差無幾。所以,他們在地理大發現之後,就逐漸有了向海外遷移人口緩解國內人口壓力的想法。於是崛起的強國一方面受海外利益的驅使,大規模對外擴張領土。另一方面,將本土人口外遷。

不過,歐洲大規模向海外移民也是進入19世紀之後才發生的,

因為之前除了信仰問題離開歐洲本土,遠赴新大陸的之外,其實絕大多數歐洲人和當時的亞洲人一樣,有著安土重遷的習慣。如果不是因為生活所迫,是不會坐著海船在海上漂泊幾個月,到大陸的另一頭討生活的。

  • 到了19世紀的時候,歐洲大陸的海外移民規模越來越大。

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由於工業革命的原因,歐洲人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口也隨著快速增長,國內的人口壓力越來越大,所以必須要向海外移民來釋放這種壓力。這和同一時期,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向東南亞地區移民是一個道理。

第二個原因就是交通工具的革命性發展。當蒸汽船研發出來之後,新大陸變得不那麼遙遠。1838年,第一艘橫跨大西洋的“天狼星”號只用了13天就到達彼岸。假如使用帆船,需要至少1個多月的時間。

動力的改變和造船技術的日益革新,讓人們不需要乘坐那種只有幾百噸的海船在海上顛簸了,他們完全可以乘坐運行於大西洋兩岸的海上巨輪既舒服又安全的到達目的地。

以上兩個原因促使了19世紀歐洲大規模的海外移民。

說實話,這是舊大陸人佔領新大陸地區的最後機會,誰趕上了這一趟末班車誰就能讓自己民族的人口在全世界繁衍。可惜,由於當時清王朝的腐朽落後,並沒有趕上這一班向海外大規模移民的班車。雖然大清帝國的人口壓力比歐洲地區還要大,但新大陸各國在歡迎歐洲移民的時候,卻開始驅逐華人華僑。以美國為首的新大陸各國先後頒發了排華法案,導致移民到這裡的人口不升反降。

雖然海上交通工具的改善方便了人們橫渡大洋,但並沒有阻止西班牙和葡萄牙失去拉丁美洲各殖民地。因為,早在蒸汽機船技術成熟之前,遙遠的拉美已經獨立了。

第二,宗主國自身的衰落

葡萄牙和西班牙失去海外殖民地除了受到交通所限之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自身的衰落。到19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經成為歐洲邊緣國家。那個時候,代表歐洲的是英國、法國、德國等。所以,到19世紀由於造船技術的進步,這些新興殖民強國對海外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反而增加了。並且掀起了一輪輪的殖民浪潮,非洲和亞洲紛紛淪陷。

(19世紀末,大英帝國進入全盛時期,海外殖民地面積也達到最大值)

第三,殖民地民族意識的覺醒

隨著時間的推移,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識逐漸覺醒。比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雖然對英國忠心耿耿,但也在謀求獨立。於是,在一戰二戰時期,這兩個國家向海外派出了大量軍隊為英國作戰,就是想通過這個方式換取大英帝國同意他們獨立的主張。

相對於新大陸國家,西方列強在舊大陸的殖民地,卻有著另外一個不同的特點,那就是當地的土著人口,並沒有被列強們屠殺殆盡,他們一直在這片土地上佔有絕大多數。對於這樣的殖民地,西方列強是和當地的上層人士共同治理的方式來保障對這片土地控制的。二戰之後各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識也逐漸覺醒,不甘於成為列強的殖民地和被他們剝削,於是紛紛起來反抗。最典型的就是越南,二戰結束之後,面對捲土重來的法國殖民者,越南進行了長達十年的鬥爭。在法國失敗之後,代替他的美國人雖然派出了數十萬大軍,仍然沒有徵服這個頑強的民族,於是美國只好從這裡撤走。當然像這種經過浴血奮戰才獲得民族獨立的國家二戰之後倒不是很多。二戰結束後,老牌殖民國家出現衰落,在此起彼伏的獨立浪潮中只能做出妥協。


所以,要想確保這些領土

首先要保證當地民族忠於自己;其次,自身要有一定的實力;最後,良好的交通保證將軍事力量投放到當地。


歷史風暴


我們先來看看有史以來最大的帝國——大英帝國。貝殼兄所說的海上領土喪失吧!其實不只英國,西歐那班兄弟們哪個沒有海外領土,可這一切隨著二戰的結束都化為了泡影。問題兒童德意志的一通亂打亂捶,不僅自己的國土大面積縮水,連帶著一通兄弟們也損失慘重。特別是英國,德意志的磚頭主要扱到了兩個方向,一個是老毛子,另一個就是英國本土。老毛子好說,人家地面大,逃跑也能讓你追的吐血。可英國就不一樣了,就一海島,跑都沒地跑。老英國這一頓揍是硬挨下的。二戰沒打完,英國就把四百年攢下的家底全搭進去了。還是美國表弟借錢硬挺下來的。您說就這慫樣了,哪個小弟還跟著你。再加上英國的一幫所謂的人文學者老早就跑殖民地裡拆英國的臺:你們這地好啊!獨立吧!呼悠的殖民地人民心裡怪癢癢的,是啊!好好的咱幹嘛聽上萬公里外那破島子上的人的命令啊!殖民地人民獨立呼聲日益高漲。老英國自己都過不下去了,哪還有心情管殖民地的破事。於是,十幾個新鮮國家唰拉拉的站起來了,大英帝國也被瞬間打回原型。


我們再說一下另一個陸權國家領土保持比較好的,那就是俄羅斯。它爸爸叫蘇聯這大家都知道。蘇聯這國家出了名的見了土地不要命。二戰前就夥同德國瓜分了不少國家。德國出錢出力出面子,結果一算帳,丫的蘇聯比我佔的還多,德意志大怒,抽刀子砍向蘇聯,把蘇聯砍的首都差點沒了,打了三年仗,蘇聯老爺們都快打絕了。但人蘇聯還是硬挺下來。而且還在波茨坦跟美國人盤了盤道。這下蘇聯可賺大發了,不僅佔了半個波蘭,還在南邊挖了德國的牆角。雖然在九一年蘇聯受不了西方的忽悠,鬧了個大分家。現在還有後遺症。但不可否認,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還是很不錯的保持住了之前佔的土地。


說了這兩個典型,再回到問題上,為什麼海外擴張的領土全丟了,而陸地擴張的卻能維持,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海外擴張所得到的領土維持費用太大,你必須有一支不錯的海軍,而且由於路程太遠,本土很難控制海外領地的行政運作,只能讓當地自治。而一旦海外領土自治的話,那就離獨立不遠了。而陸地擴張就沒有這些麻煩。陸地擴張是依託本土逐漸殘食的,一旦被佔區有風吹草動,本土就能很快有所行動。陸軍的維持費用又低,所以陸權擴張佔領的土地,是很難獨立的


用戶59157161798


這其中其實涉及的就是吞併和殖民的區別,就比如日本在1910年吞併朝鮮,其實在這之前朝鮮就已經是日本的殖民地了。

而殖民主義是指,資本主義強國對力量弱小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壓迫、統治、奴役和剝削的政策。殖民主義的主要表現是向海外移民,海盜式搶劫,資本輸出,商品傾銷,原料掠奪等。

也就是說殖民地在一定程度上領土主權不屬於該國,只是該國在殖民地享有行政權。而且西方國家大多把殖民地當作是原料的供應地,和商品的傾銷地。

就拿英國最大的殖民地印度來說,大英帝國一直是以總督統治印度,而且對印度採取的是壓榨有剝削政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英國需要印度的市場,但是並不需要印度這個國家,因為畢竟印度對於英國來說,是一塊巨大的飛地,統治起來難度較大。

而在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後,把朝鮮當成本土來建設,在文化、教育、社會等鄰域全部實行同日本國內一樣的政策。而且讓朝鮮人全部取日本名字,說日語。所以在二戰中,居然有高達200萬朝鮮人為日本侵略而戰。而且得知日本戰敗後,朝鮮國內居然有數萬人自殺!

所以說這就是殖民與吞併的區別,一個僅僅是將他國當作是獲取利益的基地,另一個則是從制度、文化、教育方面同化,使其認為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一分子!


小司馬遷論史


原因很簡單:制海權

地緣政治的常識。

海洋大國與海外領土只能通過海洋連接,一旦失去制海權,立刻就喪失與海外殖民地的聯繫。

陸地大國則不同,所有領土都相連,即便衰落,也只能從邊緣地區逐漸蠶食。

例如,西班牙和奧斯曼帝國。

西班牙是最早的世界帝國,“日不落帝國”最早就是指它,但是在1588年格拉沃利訥海戰中敗給英國,便失去了制海權,世界霸主地位拱手讓給了英國,衰落幾乎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而奧斯曼帝國,雖然近代以來衰落了,但也只能被逐漸蠶食,整個衰敗過程長達數百年之久。


雁去無痕ty


兩者並沒有必然聯繫!現階段唯一靠陸權擴張的國家只有俄羅斯,現在的俄羅斯雖然保留大量的領土,但是失去的領土也不少。巔峰蘇聯的國土面積是兩千多萬平方公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也失去半個多加拿大那麼大的領土。

現在的俄羅斯能夠保存自己的大量領土主要還是因為留下來的這些地方沒人。像烏克蘭地區,中亞地區,這裡原來也屬於沙俄的擴張領土,裡面也有大量的俄羅斯人。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由於人口數量龐大,在蘇聯解體以後,這些地方就全部選擇獨立了。現階段俄羅斯能夠保留下來的加盟共和國地區基本上人口都是那種幾萬幾十萬的那種。他們一旦選擇獨立,首先是打不過俄羅斯,二是離開俄羅斯的保護以後同樣會被其他國家吞併,這使得他們沒有選擇獨立的必要。

不管是陸權國還是海權國,在統治新領土的時候都是採用把原著民驅逐,然後通過移民進行殖民統治。比如,英國,在長達幾百年的殖民時間裡,英國人向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也是大量移民。現在這兩個國家依然是英國人的後裔掌權,但是這兩個國家也是選擇獨立。所以,這就是人的因素!人多自然難以統治。


優己


結論: 領土保存和是否陸地/海洋擴張沒有必然聯繫。戰勝國守得住成果,戰敗國只有吐出來。憑得都是實力。

第一: 先看陸地擴張成功後又失敗的國家。 典型的有,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德國。奧匈帝國在一戰中失敗,國家被完全肢解。帝國的兩大支柱奧地利和匈牙利。奧地利只保留了很小的領土面積,淪為徹底的小國。 匈牙利更慘, 1920年簽訂的《特里亞農條約》,匈牙利失去了72%的領土。人口由二千零八十萬大幅減至六百五十萬,絕大部分的匈牙利人變成了外國少數民族。也喪失統治了八百年的唯一海港裡耶卡(今克羅地亞海港)。匈牙利總理在簽約的第二天自殺。 不簽約, 國家都不能保存;簽約,又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恥辱。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一戰失敗後, 也被瓜分了。 要不是凱末爾,土耳其的領土只有安納托利亞高原一角。儘管如此,現代土耳其也損失了75%的領土。德國在二戰後,領土縮水很多,被蘇聯給波蘭搞了個補償方案。 波蘭把西部割讓給蘇聯, 蘇聯把德國東部割讓給波蘭作為補償。 跟當年用外蒙對付中國一樣,外蒙的北部被蘇聯佔領,讓外蒙以實際控制線跟中國劃界。所以,陸地擴張要守得住才行。 當年一戰後,布爾什維克起義,沙俄退出一戰, 當時也吐出來一些領土, 列寧還說要歸還中國領土。 後來蘇聯強大了,成了戰勝國, 哪有吐出來的道理。

第二, 海洋的擴張, 相比陸地來說, 確實聯繫不如陸地緊密, 維護成本高,需要強大的實力才行。 近代

海洋強國之所以未能成功維繫殖民地帝國, 最終還是實力不濟的原因。 西班牙是因為屢次戰敗,日不落帝國也是在二戰後實力大損,無力維繫。法國更是如此。儘管如此,他們還是為自己留下了很多遺產, 比如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現在都是白人的天下,雖然跟英國分離了。而美國在脫離英國後逐漸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維繫了西方文明的強大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