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銀企命運共同體”理念!黃潤中:共創新時代農商行服務實體經濟新局面

深化“银企命运共同体”理念!黄润中:共创新时代农商行服务实体经济新局面

深化“银企命运共同体”理念!黄润中:共创新时代农商行服务实体经济新局面

導讀

11月30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農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合委)組織的大型農商行業務交流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委員、秘書長黃潤中出席會議並講話。會上,黃潤中秘書長在講話中詳細分析了農商行當前面臨的新的環境、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並給出助推農商行行穩致遠發展的幾點思考。

11月30日,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委員、秘書長黃潤中出席由中國銀行業協會農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合委)組織的大型農商行業務交流座談會,並作了題為《練好內功 迎難而上 共創新時代農商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新局面》的重要講話。

在講話中,黃潤中秘書長詳細分析了農商行當前面臨的新的環境、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

一是當前我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但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經濟運行中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

二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民企小微和“三農”的發展,出臺多項緩解民企小微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的政策舉措,並將如何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提到了歷史和時代的高度。

三是隨著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相繼落地,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目前正在徵求意見,一系列強監管嚴監管措施的出臺,標誌著嚴監管、強監管的態勢基本形成

四是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和大數據等金融科技前沿技術正在重塑金融行業生態,農商行面臨著在守住風險底線的前提下調整業務結構和風險偏好的緊迫壓力

他指出,作為中國金融系統中分佈範圍最廣、服務群體最分散、服務條件最艱苦的金融機構,農商行最大的優勢就是點多面廣的地緣、人緣優勢,和民企小微、三農天然親近、骨肉相連

他強調,農商行要充分認識和把握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理性面對當前發展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一步

深化“銀企命運共同體”理念,把服務民企作為主攻方向,切實落實好監管新規的要求,心無旁騖地做精做細、做優做深主業,久久為功,共同發展。

最後,他給出助推農商行行穩致遠發展的幾點思考:

一是跟蹤調查分析,堅守支農支小定位,精準服務客群,服務“小散頻急”需求;


二是持續學習提升,根據需要和可能原則,合適的運用金融科技進行轉型升級;


三是貫徹落實監管要求,加快建立特色化、差異化、符合農商行法人特點的公司治理機制;


四是注重實效,多措並舉,防控各類存量和新增風險;


五是善用農合委、協會等平臺,做好人員培訓、政策解讀、業務交流、調研課題等各項服務好農商行共同訴求的工作,抱團取暖,合作共贏。

以下為黃潤中秘書長演講全文:

深化“银企命运共同体”理念!黄润中:共创新时代农商行服务实体经济新局面

尊敬的金山主任,各位農商行同仁:

大家上午好!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非常高興參加大型農商銀行業務交流座談會議,一起學習領會中央精神和監管政策新規、分析研判經濟形勢、總結分享農商行在風險防範、經營發展、服務“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很及時且很有必要。

首先,請允許我受潘會長委託,代表中國銀行業協會對銀保監會農村中小機構監管部、創新業務監管部的領導和各位農商行的同仁們不遠千里撥冗參會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對金山主任代表農合委作的報告和取得的成績表示敬意!對本次會議承辦方北京農商銀行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由衷的謝意!

一會兒兩位處長還要給我們做政策解讀和輔導,請大家認真學習並做好貫徹落實。藉此機會,我淺談三點體會和認識,拋磚引玉,供大家批評指正。

農商行面臨的

新情況、新形勢和新要求

當前,我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

但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宏觀的內外形勢給我們承擔的壓力越來越大。

(一)以中美貿易摩擦為代表的外部不確定性增加,使得中國經濟金融體系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

自從2018年3月以來,中美兩國關於貿易問題產生爭端,逐漸在經濟政治乃至軍事等多方面均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摩擦。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影響和威脅全球金融穩定的風險因素在增加,對全球及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構成負面影響。

同時,隨著我國經濟金融體系中多年累積的週期性、體制機制性矛盾和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暴露,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經濟運行中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

(二)服務好民營企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企業在穩增長、促就業、增稅收、活躍市場和維護國家穩定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進入調整轉型期,黨中央將如何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提到了歷史和時代的高度,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央行和監管部門積極推動引領,出臺多項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政策舉措,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小微企業貸款,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工具,提供增信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11月1日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再次重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基本方針,強調一定要打破“捲簾門”“玻璃門”“旋轉門”等隱形壁壘,解決好為民營企業做好服務,特別是中小企業融不到資的問題。

農商行與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骨肉相連”,截至2017年末,農商行股權結構中民營資本佔比已經超過80%。與此同時,農商行多年來扎扎紮紮實實推進業務本地化和下沉業務重心,在規模、影響力以及發展速度上均位居當地銀行業前列,甚至成為行業“翹楚”。

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我國農村銀行(含農商行和農合行)總數達1319家,資產總額25.8萬億元,負債總額23.7萬億元,分別較年初增3.89%和3.47%,在農合機構中佔比分別為78.9%和78.6%,實現淨利潤1832.7億元,資產利潤率12.5%,資本利潤率0.97%。其中涉農貸款7.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2%,農戶貸款戶數2485.1萬戶,同比增加147萬戶;小微企業貸款餘額6.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3%;單戶授信1000萬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2.5萬億,比年初增加3009.1億元,貸款戶數478.5萬戶,比年初增加60.9萬戶,發放扶貧小額信貸達到1099.1億元。

(三)嚴監管、強監管態勢已基本形成。

隨著資管業務的發展,農商行資金業務已從傳統的轉貼現、同業存放、票據業務、債券買賣發展到理財、同業存單、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業務,交易策略由資產配置為主、資產交易為輔轉變發展為資產配置和資產交易並重,在為客戶提供多元化財富管理服務的同時,增加了農商行資金業務收入,提升了盈利能力和水平。

目前,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相繼落地,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目前正在徵求意見,一系列強監管嚴監管措施的出臺,壓縮了監管套利空間,擠出了過去外延式發展的水份,迫使農商行面臨著在守住風險底線的前提下調整業務結構和風險偏好的緊迫壓力,產品淨值化管理、打破剛兌將成為過渡期後農商行理財業務發展的主題,均衡發展資金業務是大勢所趨。

(四)以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和大數據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前沿技術正在重塑金融行業生態。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隨著全球科技和創新進入拐點式爆發,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正在重塑金融業。

商業銀行積極主動擁抱金融科技,運用金融科技重新定義金融資產的數字化處理規則、創新服務流程、降低風險控制成本,促進了自身轉型升級和產品創新,相關產品和服務更為豐富、便捷、易達,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結構升級衍生出來的金融服務新需求,拓展了金融服務的時空邊界,推動解決金融服務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未來有可能進一步推動銀行業的商業模式、運營模式、服務模式,甚至是組織架構和企業文化的改變。

準確分析農商行當前面臨的

優勢和機遇、劣勢和挑戰

農商行是中國金融系統中分佈範圍最廣、服務群體最分散、服務條件最艱苦的金融機構。農商行長期以來立足農村金融市場,歷史存續長,網點下沉深,人員本土化程度高,與縣域經濟最近,與民企小微、“三農”最親,是最接地氣的地方銀行,被稱為是“離大地最近的銀行”。它的優勢主要有兩個:

(一)本地化優勢。在農村金融市場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帶有鮮明的機構地方性、分佈社區性色彩,與所在區域的聯繫比其他金融機構更多、更廣,密切聯繫群眾,具有廣泛的人緣地緣優勢,這是其他機構所沒有的。


(二)決策鏈條短,信息獲取效率優勢。農商行管理層次少,決策鏈條短,經營方式靈活。同時,機遇農商行的地緣優勢,對已知和潛在的客戶都積累了大量的信用信息知識,能對客戶需求具有快速的決策能力和靈活的處置能力,從而及時滿足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在與其他商業銀行爭奪市場時取得先人一步的優勢。

當然,在看到優勢和機遇的同時,受外部環境、地域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和經營管理水平等多種因素影響,尤其是金融亂象整治工作的深入推進,農商銀行發展中也面臨著內外兩方面的嚴峻的挑戰。

(一)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帶來的挑戰。

一是今年以來監管部門便接連出臺新監管規則。在金融風險形勢複雜嚴峻的背景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更是處於風險的易高發期,很多風險和短板開始“水落石出”,對不良資產處置、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及同業理財等業務方面,監管強調要將整體防控與重點整治相結合,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更高的監管要求,勢必會給農商行的業務發展帶來嚴峻的考驗。同時,由於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以及地域經營限制等因素的影響,以及受資產規模及銀行監管評級的限制,農商行在業務拓展、獲取優質資產和客戶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困難,雖然近年來通過大力推廣電子銀行、直銷銀行以及手機銀行客戶端等方式打破了經營上的地域限制,但農商銀行劣勢地位依然未變,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自身的長遠穩定發展。

二是隨著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波動及國家政策有利引導,大中型銀行加速業務下沉,紛紛重返縣域市場。相繼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並加大對縣域地區網點佈設的力度,利用總行資金集中、科技集中和產品多樣化的天然優勢,不斷搶佔縣域金融市場。目前,國有大型銀行已在總行層面和全部185家一級分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股份制銀行設有5000餘家紮根基層、服務小微的社區支行、小微支行以及普惠金融服務中心,資源和成本優勢明顯,在普惠金融融資成本、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等方面給農商行帶來極大挑戰。當然,除了來自銀行之間的同業競爭,農商行的經營環境更是隨著金融主體的多元化而日益艱難。

是互聯網金融業態加速向縣域和農村地區延伸滲透。現代科技與金融快速融合發展,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了金融服務的輻射半徑,憑藉其大數據和平臺的優勢,促進了金融服務的線上化、平臺化、場景化轉型,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方式拓展了農戶和社區居民等長尾客戶,分流了農金機構的基礎客戶群體。其“無網點”“全天候”服務模式的普及,也在不斷削弱農商行的傳統比較優勢。比如正在佈局農村電商的如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巨頭,通過構建農村金融物流體系,加速了對農村地區的金融滲透。和支付寶等金融科技企業快速發展比較,應用場景被其日益佔據,客戶數和應用頻率日益喪失是農商銀行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戰。

(二)內部機制建設和經營發展方面的問題。

一是近年來,農金系統改革發展步伐加快,但量增而質不提的現象普遍存在,農商行在改革發展中,看起來雖然都搭建了股份制的公司治理架構,但大多“形似而神不似”,高速發展下依然還是低水平的治理,股東遴選質量不高、股權管理配套機制跟不上,股東越位缺位、內部人控制現象還比較普遍。尤其是隨著金融亂象整治工作的深入推進,農商行在同業、理財、投資和授信等領域出現的各種風險問題,歸根到底都與公司治理架構不健全、機制不完善有關,顯示出在股東股權管理、內控合規建設、全面風險管理和激勵約束機制等多方面均存在著較為嚴重和突出的問題。因此,農商行要下大力氣深化治理機制建設,有效保護好改革的成果。

二是改制後的農商行仍有些舊經營理念、舊管理方式、舊體制的殘留,經營管理仍有些“粗獷”,片面追求發展規模和速度,形成了一種不把質量、效益和效率放在優先位置的“擴張式”發展,並未形成精細化的經營。舉例來說,近三年農商行資產規模累計增長約30.67%,但同期淨利潤僅增長了約12.56%,資產利潤率由1.04%到0.87%,盈利能力不升反降。與此同時,部分農商行不良率上升以及監管機構對違規農商行的處罰力度加強等消息頻頻爆出,影響農商行聲譽的負面報道逐年上升,農商行的聲譽壓力驟升。最主要的就是未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沒有在規範化經營、精細化管理、差異化服務上下功夫。

三是在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與時俱進創新的高質量服務方面相對不足,金融服務產品不夠豐富,缺乏有創新力及競爭力的“品牌化”產品和服務模式。大多數農商行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品種匱乏,仍然十分依賴存貸款、實結算和代理業務等傳統業務,為數不多的創新還存在著簡單模仿同業、形式重於實質的問題,甚至還有脫離實體經濟、規避監管的“偽創新”。例如,在現如今信用卡普遍使用的背景下,有些農商行信用卡業務才剛剛首發,有的還尚未開通網銀業務,貸記卡、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繳費一卡通等一些在國有銀行推出多年的業務,在農商行仍未普及,農村金融服務手段落後,業務品種單一。

下階段農商行高質量發展的幾點思考

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

農商行要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科學認識中央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整體判斷和決策部署,充分認識理解金融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的關係

,進一步深化“銀企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支持民企小微和三農發展戰略和資管新規及配套細則的各項要求,順應政策變化和市場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與服務實體經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人緣、地緣優勢,搶抓發展機遇,以需求為導向,以市場為依託,精準發力,在為服務實體經濟、鄉村振興戰略、普惠金融發展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時,實現自身安全穩健發展。

幾點建議供參考指正:

(一)跟蹤調查分析,精準定位服務客群。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強調要推動農村金融機構迴歸本源。縱觀農商行十幾年的發展歷程,凡是致力於服務“三農”小微、服務城鄉,堅持“做農做小做散”、支持當地特色產業的農商行,風險都相對可控,在有力支持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業務的穩步增長。堅守支農支小定位、服務“小散頻急”需求,是農商行發展的初心,也是當下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優化金融體系結構和加強自身防範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更是今後農商行的發展方向。

一是把更多的資金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以“端盤子”精神下沉服務,做深、做實、做精、做細、做透本土市場。


二是緊跟農村改革發展步伐,根據地方發展特色和區域經濟需求,深入研究地方金融消費的需求和感受,穩步推進特色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建立健全支農支小信貸工作機制,積極助力農村創新創業,提升金融服務的便利度和覆蓋面,使金融服務紅利更加普遍地惠及百姓。


三是充分發揮點多面廣、覆蓋城鄉的地緣人緣優勢,大力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用好“蘭考經驗”和“盧氏模式”,把支農支小與發展普惠金融、做好精準扶貧結合起來。

(二)持續學習提升,合適的運用金融科技。近年來,銀行業的數字化進程日新月異,傳統的銀行業態發生了顯著的改變,呈現了服務智能化、業務場景化、渠道一體化和融合深度化“四化”趨勢。金融科技正是在數字化時代的大背景下,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重塑傳統金融產品、服務與組織結構的創新金融活動。數字化新時代,銀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前所未有,根據需要與可能原則,順應數字化發展大勢,主動將數字化轉型上升為全行戰略,是農商行轉型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一是以數字化手段為依託,將大數據技術運用到產品創新中,開發符合民企小微和三農融資短、小、頻、急特點的業務和產品模式,切實提升農商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效率。


二是利用金融科技使金融服務突破時空限制,將業務延伸至物理網點不能服務的區域和無法覆蓋的時間,提升服務可得性和便捷性


三是借用數據科學、行為分析等手段深層次挖掘金融需求,實現個性化風險定價,實現精準畫像、精準服務、精準營銷,將服務覆蓋到傳統銀行想做不敢做的長尾客戶,其中大部分是缺乏有效擔保抵押的民營和中小客戶,實現金融資源的精準化配置


四是運用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基於對日常交易數據流、信息流的分析,商業銀行可以有效判斷客戶的信用等級與信用水平,顯著提高風險識別能力和授信審批效率

,從而提升客戶的服務效率,降低銀行運營成本,為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創造更大空間。

(三)貫徹落實監管要求,加快建立特色化、差異化、符合農商行法人特點的公司治理機制。良好的公司治理對於農商行改革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農商行能否有效鞏固改革成果、維持穩健經營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與核心。今年是農商行強化公司治理年,郭樹清主席在“中小銀行及保險公司公司治理培訓座談會”上對中小銀行公司治理提出了“要把中小銀行公司治理作為推進金融機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變體制機制的重要著力點”的要求。

下一階段,農商行要深刻領會中央精神,切實貫徹落實銀保監會黨委和郭樹清主席關於加強中小銀行公司治理的相關工作要求,認真研究,統籌規劃,積極加強組織和資源保障,制定科學的實施方案,充分認識農商行公司治理的特點和主要問題,準確把握農商行公司治理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牢固堅守戰略定位,切實加強股東股權管理,不斷健全“三會一層”組織架構,同時把黨建融入到公司治理結構中,積極探索建立特色化、差異化、符合小法人特點的公司治理架構和機制,切實提升治理主體的履職能力和水平,為打好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助力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四)注重實效,多措並舉,防控各類存量和新增風險。金融安全關乎國家安全,習總書記指出,金融安全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銀行是經營風險的特殊行業,風險管理對於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具有極端重要性,是現代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農商行在開拓創新、推動業務發展、服務地方經濟增長的同時,應加強全面風險管控體系建設,做好合規管理,樹立“適度風險和穩健經營”的發展概念和“風險防範為天職”的風險管理理念,將風險意識入腦入心,以強大的執行力將內部控制機制落實到位,確保“安全性”。

一是加強宏觀經濟和行業分析研究,密切跟蹤和研判監管趨勢,瞭解新特點,把握新趨勢,適應新變化,在這個前提下,積極研究探索建立早期經營風險預警平臺,更注重前瞻性的分析、評估與預警,全面、及時、快速地實現風險預警;


二是強化經營內控管理,加強制度約束。樹立正確的業績觀、引導員工依法合規經營,同時加大對經營防控風險人員和數據分析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經營防控風險專業人才隊伍素質;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大數據庫,打造數據中心,實施大數據戰略,以國內外先進銀行為標杆,結合自身管理現狀及業務實際需求,繼續開發和推廣應用先進的風險計量工具和方法,通過科技力量支撐農商銀行的業務發展;


四是共建合作體系、打擊失信違約行為。積極聯合司法部門和其他金融機構,加大對“失信人群”的信息披露力度,對其進行嚴厲懲罰。同時,向信用良好和客戶提供利率優惠、縮短流程、信貸直通等優質服務,讓講信用客戶有獲得感,讓不講信用客戶付出違約成本。

(五)善用農合委、協會等平臺,抱團取暖,合作共贏。作為行業自律組織,中國銀行業協會積極履行自律、維權、協調、服務職責,嚴格遵照銀保監會黨委“一加強兩服務”的要求,在爭取行業政策落實、研修培訓、調研交流、行業宣傳等方面做好服務工作。

一是不斷完善行業維權服務職能。依託中銀協法律顧問團、法律專家庫職能優勢,收集和梳理農商行積案和債權保護中各項維權訴求,協調相關機構共同發力,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實施維權行動,維護行業權益,營造農商行公平競爭的良好發展環境。


二是搭建多維度的協調服務平臺。針對新形勢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通過課題研究徵集行業訴求,例如差異化監管、財稅支持政策、市場利率形成機制參與度等方面,積極向中央有關部門爭取優惠政策,反映合理的利益訴求,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監管環境和外部發展環境。


三是搭建多形式的行業溝通交流平臺。建立健全農商行全面合作工作機制,加強農商行會員單位之間的跨區域交流溝通。圍繞“戰略轉型、信息科技、產品研發和風險防控”等主題適時組織召開農商行業務交流及專題研討會議,加強農商行跨區域對接和合作,促進機構間經驗共享、優勢互補。


四是搭建行業宣傳和研修培訓平臺。組織編寫農商銀行行業發展報告,不斷加大全國農商行中高層管理人員研修培訓力度,持續與香港金管局、港交所和哈佛大學肯尼迪商學院合作舉辦“中國銀行家資本之路研修班”“內地銀行家風險防控與轉型發展研修班”“中國銀行家經濟金融高級研修班”,並按計劃分層次組織舉辦農商行公司治理系列培訓。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回望過去,農商行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歲月,這其中有篳路藍縷,有艱難困苦,也有喜獲豐收。農商行過去、現在是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突圍的急先鋒,未來仍將是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蝶變”的引領者,是支持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

今後協會更加擔當作為,充分發揮行業引領作用,在原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聯繫各方橋樑紐帶作用,搭好平臺,共同為推動我國農商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