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看來被逼急眼:剛嚴厲警告美國,波斯灣的產油國成了“人質”

伊朗看來被逼急眼:剛嚴厲警告美國,波斯灣的產油國成了“人質”

12月4日,中國經濟網援引伊朗半官方邁赫爾通訊社消息稱,伊朗總統魯哈尼當天在伊朗塞姆南省發表講話時指出,美國必須知道的是,伊朗仍在出口自己的石油,並將繼續,美國無法阻止伊朗的石油出口。

魯哈尼在一次公開講話中表示,“美國聲稱將切斷伊朗的石油出口以及商業往來,以孤立伊朗,但美國無法得逞,美國無法切斷伊朗與地區國家的關係”。隨即,魯哈尼還對美國警告稱,如果伊朗的石油出口被阻止,那麼波斯灣任何國家的石油都別想順利出口。

魯哈尼此言的分量無疑相當重,很有將中東其他產油國“綁架”的意味。就波斯灣的經濟及戰略地位而言,該海域可以說是中東石油出口的必經之路,諸如美國在中東的盟友沙特、卡塔爾、阿聯酋等國的油輪,基本上都得從波斯灣通往世界各地。而這片海域緊靠伊朗西南部,就伊朗的軍事實力來說,完全有能力以武力控制。因此,魯哈尼剛剛作出的威脅言論還真不是虛言恫嚇。

今年以來,伊朗已經好幾次表示能對波斯灣進行武力控制了。如7月下旬,當兩艘沙特巨型油輪在阿拉伯海的曼德海峽規定航道通過時,就遭到也門胡塞武裝的導彈襲擊。幸運的是,兩艘油輪沒有受到多大損毀。

眾所周知,胡塞武裝一直與伊朗保持一致。儘管曼德海峽不在波斯灣,但也相隔較近,因此胡塞武裝能在曼德海峽用武,也從側面說明了伊朗的軍事影響力之大。何況相比于波斯灣,曼德海峽與伊朗距離還要更遠,更不方便控制。

伊朗看來被逼急眼:剛嚴厲警告美國,波斯灣的產油國成了“人質”

胡塞武裝對沙特油輪的攻擊,並非只是出於對沙特的仇恨,更多的是在表明伊朗通過自己之手便能危及世界石油安全。伊朗也曾展示過,其完全有能力掌控波斯灣。如今年8月初,伊朗就曾集結超過100艘艦船齊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並在此展開了一場大規模海上軍演,一度令美國極為緊張。顯而易見,這是伊朗故意在波斯灣顯示武力,以此表明自己有能力掌控這片海域。

波斯灣或保持和平,或發生戰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伊朗。伊朗是中東地區什葉派國家的領袖,儘管深受美國及西方制裁多年,但軍事實力仍不可小覷,尤其是該國還擁有足以令美國忌憚的導彈庫。此外,伊朗的海軍實力也不俗。近日有消息稱,伊朗自行研製的一款導彈驅逐艦“薩拉米”號已經正式入役,可謂如虎添翼。

近期以來,伊朗方面作出的強硬表態已經不止一次。12月3日,伊朗軍方發言人阿波爾法茲准將就對美國喊話,稱伊朗將繼續試射導彈,而且不會就此徵求他國的許可。很明顯,這一言論的針對方其實就是美國,說是對美國的挑戰都不為過。

從美伊兩國目前勢不兩立的雙邊關係來看,這既是對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的回擊,也是對美國製裁伊朗的一種報復性回應。

其實美國退出伊核協議與美國對伊制裁是一體之兩面。今年5月8日,特朗普宣佈美國正式退出伊朗核協議,並同時提出重啟對伊制裁。這一制裁分為兩個階段,現如今伊朗就正處於最為嚴厲的第二階段制裁之中。該階段從11月5日起開始生效,伊朗石油出口、航空、金融結算等方面都遭到美國限制,特朗普甚至還叫囂要將伊朗的石油貿易額降低至零,連跟伊朗有貿易往來的其他國家都將遭到美國的次級制裁。

眾所周知,石油出口就是伊朗的支柱產業,是伊朗所必須力保的。因此,被逼急眼的伊朗不得不對美國提出嚴厲警告,不惜將其他中東產油國當成了“人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