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這個鎮有一半的人姓周!

周姓是中華民族的十大姓氏之一。自古公直父率姬姓部落為避狄、戎之亂而遷至陝西岐山,建立周國,這便孕育了泱泱之大姓——周姓,是以古公直父被尊為周氏之始祖。

周姓自先秦時期得姓以後,便開始了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以後又因不同原因而遷徙到全國各地,並在當地形成了相當影響的世家望族。先後出現了汝南、沛國、陳留、尋陽、臨川、河間、華陰、清河、昭州、武功、泅水、紹興等著名的郡望。而在潮汕地區,周姓的著名郡望,當推峽山之周姓,素有“峽山周”之譽。

潮汕這個鎮有一半的人姓周!



在潮汕地區,周姓最多的要數潮陽,而在潮陽,周姓最多的則是峽山,約佔潮陽周姓人口的二分之一。

潮汕這個鎮有一半的人姓周!



周姓傳人潮汕,主要有兩支:一支是湖南道州的周敦頤派系;一支則是福建漳州的周匡物派系。在這兩支派系中,影響最大的是湖南道州的周敦頤派系。


潮汕這個鎮有一半的人姓周!


(周敦頤)


周敦頤(1017至1073),北宋哲學家、理學家和文學家,湖南道州營道人(今湖南道縣),是中國理學的創始人。公元1071年任廣東轉運判宮,曾一度旅居潮陽。周敦頤的第七代裔孫周梅叟(1211至1265)於淳右三年(1243)知潮州,至寶右四年(1256)秋升任廣南東路提點刑獄、轉運判官,歷時十四年。十幾年的潮汕生涯,給這位外地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他心目中,潮汕乃天府之國。他離開潮汕之後,仍念念不忘潮汕,於景定五年(1264)偕三位胞弟定居於潮陽新興鄉之泗港(即今峽山鎮之橋東),在這裡生兒育女,繁衍後代。現在潮陽和惠來的周姓大多出自周宣道及周梅叟之後,是以潮陽及惠來的不少周姓,皆視峽山為周氏之濫觴,並奉周梅叟之祖父周宣道為其始祖,周梅叟為三世祖。

自周宣道及周梅叟在峽山創祖之後,經過近千年的發展壯大,周姓逐步成為頗有影響的潮汕姓氏之一,人才輩出。

周東墅,是周宣道的第六代裔孫,後由峽山的東宅遷至臚崗的溪尾,並在那裡建房置業,安家落戶,成為富甲一方的富戶人家。現在在潮陽臚崗鎮溪尾村內,善存有周東墅創建的儲藏商品的“大塗庫”。其牆高5米,牆厚0.4至0.7米,塗庫寨牆周圍長數百米。在塗庫的東、西、北面各開有庫門,門頂建有碉樓,碉樓上有槍眼、箭眼和了望臺,做防盜防襲之用。塗庫內建有10座“下山虎”和8座厝包及2眼水井。這座大塗庫建於明初,其儲藏容量為一千多石,是現存潮汕地區最早最完善的大塗庫。其曾在兵亂天災時發揮過重要作用,這對研究潮汕地區早期商品的貯藏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潮汕這個鎮有一半的人姓周!


(周光鎬)

周光鎬(1536 1616),明黃隴都桃溪(今峽山桃溪村)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舉人,隆慶五年(1571)進士,並授浙江寧波府推官兼任象山縣知縣。萬曆三年(1575)升任南京戶部主事,後任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吏。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秋致仕歸家。歸家後在峽山築建農明草堂,講學授徒。其著述有《明農山堂集》、《正俗會約》、《出峽草》、《武經考注》、《兵政集訓》、《韓子選抄》及《周氏宗乘》等。

在近現代,峽山周姓出現一批著名的畫家、學者和實業家,更活躍在中外的社會舞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