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涼山彝州自治州簡介(2018年12月更新)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幅員面積6.04萬平方公里,轄17個縣市,其中木裡縣為全國僅有的兩個藏族自治縣之一。境內有彝、漢、藏、回、蒙等14個世居民族,總人口521萬,其中彝族人口275.7萬、佔52.89%,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四川省民族類別最多、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也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州府西昌是一座歷史名城,明清古城保存完好,享有“中國十大最美古城”的美譽。城區海拔1510m,年均氣溫16.9℃,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經年常青之樹,四時不敗之花,是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也是聞名中外的“航天城”。

四川省涼山彝州自治州簡介(2018年12月更新)

涼山彝族風情濃郁。這是火把節中的朵樂荷表演 劉英 攝

歷史展現了大涼山的深度。這裡自古以來就是通往祖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通道、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如西漢司馬遷、蜀漢諸葛亮、元世祖忽必烈、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馬可.波羅等曾有在涼山遊歷、活動的記載。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過涼山,巧渡金沙江、召開會理會議、舉行彝海結盟,在黨史、軍史、革命史上寫下光輝一頁。涼山1950年解放,1952年成立彝族自治州,1956年實行民主改革,由奴隸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邁入新的發展時期。

四川省涼山彝州自治州簡介(2018年12月更新)

涼山是中國彝族的最大聚居區 趙洪雁 攝

四川省涼山彝州自治州簡介(2018年12月更新)

邛海溼地 郭建良攝

資源展現了大涼山的厚度。這裡資源富集度高、組合性好、開發潛力巨大。清潔能源富甲天下。水能資源可開發量達6924萬千瓦,佔全國水電開發的15%,全省的57%。金沙江上的白鶴灘、溪洛渡、烏東德水電站是全世界已建和在建的水電站分別排名第二、第四、第七。風電、太陽能分別達1500萬千瓦、500萬千瓦。生態旅遊資源絢麗多彩。地處“大香格里拉旅遊環線”腹心地帶,邛海—瀘山、瀘沽湖、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螺髻山等景區聞名中外,西昌邛海是首批17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一。綠色農業資源豐富多樣。涼山是發展綠色特色農業的最適宜區,已建成全國最大的馬鈴薯、苦蕎麥、石榴等生產基地,被授予“中國繭絲之都”“中國苦蕎之都”等稱號。民族文化資源獨具魅力。彝族歌舞服飾、藏鄉風情、摩梭母系文化等多民族文化交相輝映,享有“東方狂歡節”之稱的彝族火把節被推薦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礦產資源得天獨厚。輕稀土氧化物、有色金屬、釩鈦磁鐵礦豐富,被譽為“中國的烏拉爾”。

四川省涼山彝州自治州簡介(2018年12月更新)

仙境 劉英 攝

發展創造了大涼山的速度。近年來,涼山立足多民族聚居區、資源富集區、集中連片特困區“三大特殊州情”,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探索走出具有涼山特點的民族地區跨越發展之路。2017年,全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80.9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4.6億元,均居全國30個民族自治州前列。

四川省涼山彝州自治州簡介(2018年12月更新)

西昌邛海溼地國際馬拉松賽已經舉辦多年-李小平攝

四川省涼山彝州自治州簡介(2018年12月更新)

西昌衛星發射基地 郭建良

未來展現了大涼山的高度。涼山州委、州政府將認真落實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推進產業強州、生態立州、開放興州“三大戰略”,聚焦轉型跨越“第一要務”、決戰貧困“頭等大事”,傾力打造世界級清潔能源基地、稀土釩鈦戰略資源創新應用基地、國際陽光康養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全國重要的特色優質農產品基地和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加快創建全國同步全面小康示範州、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建成美麗幸福文明和諧新涼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