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教育部發文:嚴禁學生帶電子產品入課堂,嚴禁佈置電子家庭作業,你是如何看待的?

升學數據通


近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就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管控兒童青少年電子產品使用問題作出回應。回應提到,

目前所說的電子產品的濫用,主要指電子產品的依賴和成癮,而非以學習甚至消遣為目的的使用。

因此管控時不能一概而論、一刀切,要區分具體情況,細緻鑑別哪些電子產品嚴格控制使用,哪些適度控制使用,哪些不得不用。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舉例,當前學生學習方式、內容的改變很多都要依靠科技、依靠網絡進行,而在此情境下的電子產品的使用屬於正常使用,不可能取消、甚至不一定減少。

在此基調上,不難看出,此前對電子產品在校使用的嚴格限定並不意味著禁止使用,而是合理使用。


這個不是一刀切,而是要控制,要合理適量。


現在畢竟是網絡的時代,教學也應當適當的加入一些創新元素。作為網絡的方便快捷來說,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用到的時候直接打開會很方便。


對於學生比如,在朗讀課文的時候,網上有很多不錯的朗讀,學生可以模仿。在教學一篇課文的時候,可以直接網絡上搜索視頻給學生看。這是教師教學中可以給學生提供便利的。


作為老師來說,不用在偏居一隅,坐井觀天了。網上有很多優秀的教學設計,很多有創意的教學環節,這些都是可以給教師用來學習交流的。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這是網絡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我們不能否認。


可是網絡再好,它也不能完全的取代傳統的教學形式,孩子們也不能完全的依賴網絡,依賴電子產品。


現在很多的孩子才上一二年級,眼睛就開始近視的厲害,一問,在家裡總是抱著手機電腦不撒手,時間久了,眼睛看得清楚才怪。


還有的孩子,直接在電子產品上輸入作業,答案就全部都有了。對於自律性不強的孩子來說,電子產品“幫助”他們更快更好的完成了作業。可是你說這是好事嗎?


老師們用電子產品和家長溝通,作業也留在微信群裡面。很多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父母的手機,有的是真的看作業,有的是藉著看作業的名義偷偷的玩一會兒。家長們,也不得不每天翻看群裡的信息,很多孩子都不抄作業條了,因為回家媽媽的手機上可以直接看,誰還費功夫抄作業條呢?


有時候老師會在留一些電子作業,孩子們看著手機,在手機APP上答題真的很費眼睛的。甚至有的孩子手機操作不熟練,做題就愈加的痛苦。家長們也不滿意,因為孩子拿手機做題的時候家長就不能使用手機,有的孩子根本不做題,只是在專心的玩手機。


至於高中生等,更是拿著手機聊天,玩遊戲。一個手機在身邊,哪裡還有 心思學習。


個人認為,教育部嚴禁電子產品進入課堂,禁止佈置電子作業是對的。


電子產品有利有弊,所以教學中適當的使用,不要過分依賴。對於孩子們來說也是如此。


獨立疏籬趣味濃


作為一名職業學校教師,面對的都是一些中考成績不好,沒有升學壓力,年齡平均在15-16歲,正處於叛逆期的學生!以手機為例,我來談談一下比較現實的案例和現象,大家也幫忙看看如何教育管理學生!

大概在2013年前後,學生中出現了智能手機,這個時候我們老師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去網吧上網的越來越少了,越來越多的學生都在宿舍裡面玩手機上網了,打遊戲!不在擔心學生偷偷去包夜上網了,但是學生遲到的現象越來越多,上課睡覺的越來越多,為什麼?晚上玩手機,熬夜了!這個現象怎麼辦?你不能看著他們睡著了,你再走!

你給他們教育,說打遊戲不好,但是他們反過來問你,比如今年雅加達運動會,中國電子競技獲得冠軍,拿到一枚金牌;前段時間那個IG奪得世界WCG冠軍,你說打這個遊戲有錯嗎?怎麼回答!都是為國爭光呀!

2017年我不知道大家在網上看到過,因為老師收學生的手機,導致學生想不開跳樓;孩子的爸爸把孩子手中正在玩遊戲的手機扔下樓,導致小孩也跟著跳樓的事件等類似的事件沒有!有一次,我在上課的時候,也遇到過一個學生正在玩手機,好像是王者榮耀,看者挺老實聽話的一個孩子,我去制止他的時候,他的眼神都能殺人,看這情形,我叫他出去玩完再進來,他一開始不理你,嘴上還說“快了,快了,老師你在給我幾分鐘”,其它同學哈哈大笑,怎麼辦?最後,我只能這樣說:“你出去玩,等玩完再進來”,他一邊玩著一邊走到外面,事後我和他談話,他說:“老師,課間玩的,沒結束,我中途不能退,不然別人會罵我!”他也承認錯誤,但是這件事真是苦笑不得!

就在上週,班級學生上課玩手機,被任課教師把手機收繳上來,放在學生管理辦公室,一般情況,學生都會先寫個檢討書,保證書,然後再去學生管理辦公室,認錯,老師教育一遍後,會把手機在還給學生。

你知道下面是什麼情況嗎?晚上10點多,學生家長給我打電話,問我,他的孩子怎麼了?出什麼事了?電話打不通?,後來落實,我問學生你怎麼不去學生管理辦公室去拿手機或者告訴我,他說“他有兩個手機”,他家長還埋怨我們處理不當,憑什麼可以沒收學生的手機,那條法律規定的了等等,我也想借著這個話題說下,我們不是沒收,而是在教育,一種教育手段!如果這個時候國家有這樣的一條法規,我們在執行上也許就不那麼被動些!

綜上所述,我覺得有這樣的政策,對學校對,基層的教育管理者也是一件好事,有法規支持了,但是在執行時,更需要家長的支持!如果家長不支持,你說怎麼辦?


zny850210數控


我舉雙手雙腳表示贊同。

說一下我自己的真實例子,我曾經是那個高中帶手機的孩子,從小學習數一數二,各種競賽拿獎,還沒中考就被我們市裡最好的兩所高中看中,其中一所還提出給免三年學費的照顧,但是我還是選擇了另外一所名氣比較大的。高中家裡給買了手機,我也以為我自制能力比較強,結果我錯了。下晚自習回去看人人網,玩各種空間種菜遊戲,看小說,學習成績一次比一次下滑,由班裡前幾名下滑到中游,最不好的時候還是中下游,慶幸的的是底子比較好,只是結果由原來穩穩當當的考國內那幾所一流大學變成了只考上個二流大學。我們宿舍裡玩手機的沒有一個學習好的,我還是下了晚自習以後趴被窩裡學習一會再玩的,一玩就到12點了,第二天會很困,坐著聽課眼睛一閉就能睡著。

還好,上大學業餘學習了不少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現在工作啥的都挺得心應手的。如果我上大學更放鬆自己,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因為大學要求很低,不像高中初中,我的還是正經本科要求都很鬆,只要考試不低於60就及格了,也就是說你隨便聽點課就能及格,就這麼點要求。不及格的也沒事,可以補考,補考水分很大,反正大學對大部分人來說,只要你進了門就等於畢業了。所以說如果我上大學還繼續那麼啥都不學,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即使畢業了也什麼都不會。奉勸各位家長想考好大學,高中可以讓孩子帶手機,但是隻能帶不能上網的老人機,甚至只帶個能打電話發短信的手錶就行。我相信絕大部分孩子的自制力都沒有到守著個智能機卻不玩的程度。

另外!重中之重!零花錢千萬不要給太多。因為我們學校要求一到學校就要交手機,所以每次我都把家裡給買的手機交上去,玩我自己用零花錢買的手機!媽賣批啊,千萬不能讓我家人看到(他們到現在也不知道)所以啊,有些家長一直以為自己孩子沒手機,實際上……

還有一次,有次公交車上看到一個小孩放學了,估計也就四五年級吧,在車上打王者榮耀。我看了一路,這個遊戲我是吃完晚飯每天都要打幾把的,我的段位不低,但是看到這個小孩玩的,我很服,他能把這個英雄玩到紅色熟練度,那僅僅這一個英雄就至少是玩了幾百把的,穿著168塊錢的皮膚,那操作,換裝,意識,真看不出來是個小學生玩的,對面三個人抓都抓不死,而且能看出來他對出裝以及換裝絕對是經過仔細研究的,很有針對性。從小學就開始這麼沉迷遊戲的,真可怕,而且估計他的父母還不知道,所以才這麼爭分奪秒的回家的路上都一直在玩(回家應該不敢光明正大的玩了),能玩成這樣,對學習沒有影響是不可能的。






看看這些圖片,要是把這些功夫用到學習上,哪有學不好的?

這僅僅是手機的問題,現在很多學習機自帶遊戲,我妹回家就抱個ipad玩遊戲……不得不說電子產品對學生的誘惑力真的太大了


皮膚護理小甜心


我是做兒童注意力培訓的,講一講因電子產品而導致的一些嚴重問題:

1.一個五歲的小女孩母親找我求助,孩子閱讀跳行,抄寫漏字。我去她家觀察了以下,孩子特別喜歡玩ipad等平板和手機。

平板電腦和手機遊戲畫面很跳躍踢,孩子眼球跟著五顏六色的畫面飛速轉來轉去,再加上音樂刺激,孩子很亢奮。

我讓這位母親平時不要玩手機,孩子也不讓玩,多閱讀多做遊戲,很快孩子跳字漏子的問題就沒了。

2.一個女孩戀愛了,母親很擔憂,畢竟年齡這麼小,最讓她苦惱的是戀愛對象女孩也未曾謀面,還給對方轉了不少錢……網絡上的騙子不比現實中的少,所以社交軟件讓孩子處於一個危險的環境。

3.一位男孩母親,孩子處在青春期,老師反應孩子在學校宿舍通過手機觀看不良視頻,此課她明白了孩子成績急速下講的原因。互聯網上不良信息太多……

所以我支持教育部的新規,讓我們一起努力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李爾談教育


我是一名老師,也曾請求家長們安裝一些APP、完成一些調查問卷和網絡作業。我也不想這樣做,但是我很無奈,同時心裡也很憋屈,因為這些都是上級要求完成的,即使跟教育教學沒有關係,我們也不得不執行,而且還得費心費力想盡辦法去完成,甚至還因此影響了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句話吧,弱勢的教師,悲哀的教育,教育負擔了太多本不應該屬於教育的任務!

再提醒你們一個問題吧,推廣校園電子產品的利潤應該是很大的,但這並不關學校和老師的事。學校和老師都只是這些電子產品的使用者而已。那些被大力推廣的電子產品花大錢購買安裝了以後,當然要美其名曰提高使用率了,誰來用?你們懂的!所以呀,請你們別罵老師了。


開心8413534411838


作為孩子的父親和曾經的教育工作者,我覺得要從三個方面看:

第一,電子產品入課堂和佈置電子家庭作業,是時代的潮流,不可抵擋,更不可逆轉,不以哪一級的文件為轉移。這就像古代人,不能因為原來用的是竹簡,就不允許紙張材料的書籍進課堂。

第二,電子產品在青少年中使用,的確會有諸多負面問題,主要是傷害視力和出現玩遊戲等現象,想得更遠一點還有造成教育不公的問題(有的地方用不起)。這些問題,我們要想辦法逐步去解決,比如對電子產品影響視力的方面,是不是可以有專門的技術標準?

第三,教育系統要重點研究的,是如何合理發揮電子產品在教學中的作用。應當在有節制使用的前提下,讓電子產品為學生所用。

希望關心教育的人們多做實事,多做好事,全社會都來努力,很多問題就會更快解決。


沉默的投資者


嚴禁學生事電子產品入課堂,讓我想起前幾天我在一所幼兒園聽課的情景,內容是認識二維碼,二維碼現在已經走進我們生活當中各個角落,無處不在,上街不用帶一分錢,掃一掃二維碼全部搞定,幼兒園的小朋友在這節課當中,瞭解了二維碼帶給我們生活中的便利,孩子人手一個ipad ,也學會用ipad製作了自已專屬的二維碼 ,幼兒園的孩子學會使用了電子產品瞭解他們生活當中最熟悉的二維碼,瞭解充滿現代信息的這個社會環境,這樣貼近幼兒生活的教學,有什麼不可以呢?

我覺得這個事情不能一棒子打死,我記得信息技術剛剛走進課堂的時候,備受老師推崇的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還是慕課以及各種教學軟件的應用,讓教師逐漸脫離了黑板,彷彿不用上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就是落伍的教學。

現在忽然嚴禁學生帶電子產品入課堂,事情做到極端就沒有利只有弊了,不可否認電子產品帶給教師和學生利的一面,也不可否認電子產品帶給教師弊的一面。關鍵你怎麼去應用電子產品,教師和學生不能成為電子產品的奴隸。

什麼是好的課堂教學?適合學生的教學就是好的課堂教學,有的教學是需要電子信息技術做為支撐的,有的教學是不需要,教師自己要把握好。問題出現是要解決的,而不是今天流行這個,全都用,明天流行那個,就否定今天的。我們需要的不是躲避問題,電子產品本身沒有問題,關鍵是如何使用它,讓它成為教師和學生工作和學習的助力器。


我是月亮姐姐Nancy,碼字很辛苦,如果您認同我的回答,請您點個贊,如果您也有話說,請您留個言,如果您能關注我,我舉雙手錶示感謝!如果您想噴或想踩,我也歡迎!呵呵~(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月亮姐姐Nancy


關於這個話題,我們先來看個圖,2018年在線教育未來獨角獸top100.

按照其中的分類,

主要是作業輔導類,如作業幫,學霸君,阿凡提等。

在線作業類:如作業盒子,

在線輔導類:海風教育,網龍,三好網,猿輔導等

英語學習:因為這個比較多,51talk,滬江集團,大大dada,說課英語,好外教等等

視頻學習類,如洋蔥數學,樂樂課堂。

成人學習app的就不統計了。

從這麼多輔助學習的app來看,這也是學習的一種趨勢,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利用。

首先學生嚴禁帶電子產品入課堂,這點其實是有歧義的,能不能帶到學校呢,帶到學校,放在宿舍裡面?

當然我這點還是非常贊同的,我在當班主任的時候也是禁止學生帶手機以及一些MP3等電子產品到學校。

但這裡存在的問題有兩點,第一,我們在教學的時候需要使用如平板這些輔助的硬件。

第二,學生在家裡面是否可以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

對於第一個問題,其實在很多有條件的學校已經開展了平板教學,並不是一個稀奇事,但是對於中學生,還很少使用學生手機來進行教學,原因其實很簡單,課堂不好控制。

對於第二個問題,學校當然無法控制的學生是否在家裡面使用手機,那麼主要是靠家長來監督。而這個問題正好可以幫助解決是否禁止佈置電子作業這樣一個問題。因為你在家裡面可以使用手機的話,那還不如讓學生使用手機的功能,變成學習的工具。這裡同樣也需要家長的監督,但問題也往往在於這個地方,家長是比較難以監督,或者不懂得如何去監督。

所以在第二個嚴禁上,我是持觀望態度。因為電子作業有電子作業的優勢,它的精細化程度,對於學生的精準分析是我們紙面作業所無法達到的。


初中數學研究


我覺得不能一棒子打死,現在這個信息社會,未來工作生活都離不開電子產品,讓孩子熟悉電腦操作系統,一些常用軟件使用方法,學校應該開設相應課程~

作業的話,除了偶爾出現一些新穎的電子作業我覺得可以接受,但如果老師經常留電子作業,對孩子眼睛什麼肯定都不好~

禁止帶電子產品這個我覺得可以再研究一個更合理的方法控制孩子在學校用手機,現在社會這麼複雜,孩子上學有時候不見得在家附近,大一點的孩子家長又不一定天天接送,所以我覺得還是有手機方便一些以防萬一~

我覺得最應該禁止的是我幼兒園小學,老師如果給一些需要打印啊,各種電腦上才能操作的作業,完全是給家長留的一樣~對孩子來說意義不大~多讓孩子畫下來手工製作等等我覺得更好~


原點文化


近日,教育部再下嚴令,嚴禁學生將電子產品帶入課堂,並且嚴禁教師佈置電子版的家庭作業。這一政策再次引發人們的熱議,對於這一政策,人們也是褒貶不一。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我們把這個問題分成兩部分,先來看第一條禁令:嚴禁學生攜帶電子產品進入課堂。對於這一政策,我是保留意見的。第一,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也都買得起手機了,甚至一年換一臺,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肯定也會有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單純的禁止攜帶並不現實。


第二,侷限性,教育部下達這個禁令,其實根本目的就是整頓課堂紀律,不讓學生們玩手機。但是要知道,如今已經是信息化、數字化時代,再想繼續像之前那些年一樣,老師在黑板上板書,學生在下面記筆記的學習模式,早就已經落伍了。如今在一些國外的大學,老師和學生們都用電腦上課。我們的學校為什麼不能沿用這一方式呢?多采用數字化教學,並且多采用線上教學呢?這樣不僅更方便教學,還能提高效率,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再看第二部分,禁止留電子版作業。這個我是支持的,或者說在大學之前的學習道路上我是支持的。眾所周知,我們現在是應試教育,學生們的壓力可以說每一天都在增加。原先還是紙質作業的時候,好歹大家心裡都有個準,但是如果一旦變成電子版,可就麻煩了。一不小心留個幾十M的作業,那學生不得哭死?

我們現在正在大力幫助孩子們減負,就是希望孩子們從書海里擺脫出來,但是如果變成電子作業,有些學校和老師為了升學率,肯定會以各形式留下一大堆電子作業,這隻能使得學生們的負擔越來越重。好不容易不用看書了,又得回去看電腦、看手機。會更早的損壞自己的眼睛。



當然在大學裡,因為管理不如之前輕鬆,可以佈置電子作業方便管理。但是在小學中學階段,還是不要實行,不要讓電子作業成為應試教育的助手。而且電子作業還有一個隱患,就是學生的自覺性。愛玩是人的天性,一臺電腦放在面前,能管住自己的畢竟只是少數,更多人還是會選擇“就玩十分鐘”的怪圈,這樣反而沒有什麼好處。

所以綜合來看,最好還是不要直接下達如此強硬的禁令。可以在中學嚴格監督,適當使用,在大學進行試點。看看效果如何,要根據不同階段的實際情況來作決定,不要直接“一棒子打死”,要給創新留下一點生存發展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