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阜和郭德綱的相聲水平差多少?

oo八戒他哥


有一點必須說明,我聽苗阜的相聲比聽郭德綱的要少很多,因此在做判斷的時候難免會有些偏頗,不好意思。

最早仔細聽苗阜的相聲就是《滿腹經綸》。從內容來說,對文字和閱讀有興趣的我比較喜歡。春晚上還能表演這樣的可能不太討巧的文哏節目,而且現場效果還那麼火爆,可見苗阜和搭檔王聲功夫不一般。

春晚這種熱鬧的演出場面,表演一般會比較溫的文哏節目很多時候會吃虧,但苗阜選擇了這樣的節目而且大獲成功。苗阜和王聲的學歷都比較高,表演起此類節目比較自信。相聲不但需要俗,也需要雅,最高境界是雅俗共賞,在這方面兩人把握得比較到位。

不過從基本條件來看,苗阜的聲音有些發啞,嗓子沒有郭德綱那麼亮,論說學逗唱裡的學和唱,功夫上稍微差了一些。在俗雅問題的把握上,郭德綱由於學歷不算高,從小在曲藝江湖摸爬滾打,論曲藝基本功非常紮實,但也由於這些經歷和性格因素,在雅俗的掌控上經常出現問題,在贏得一部分粉絲的同時也總是遭遇各種爭論。

兩人都經營著自己的相聲團體,而且在全國相聲園子中都算是佼佼者。不過從近年的發展情況看,郭德綱和苗阜已經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郭德綱從開辦相聲大會開始就堅持走民間道路,個人也自稱非著名相聲演員,自始至終不再與主流相聲圈為伍,日子過得隨性自由。而苗阜在經營相聲園子的同時,並不捨棄主流相聲圈,目前已經是陝西省曲協的副主席。

咱不說誰好誰不好,道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只要這條路更適合自己,自身能夠自洽,別人也沒有什麼可說。


鄭捕頭


兩個人的相聲我都聽過,看了一些回答,感覺大部分人實在太不客觀了,藝術領域根本就沒有絕對的標準,他們兩雖然都是相聲演員,但所專長的領域並不相同。郭德綱有比苗阜強的地方,苗阜也一定有超過郭德綱的所在。

從相聲四門基本功來看,郭德綱說學逗唱比較平均,沒有特別的短板,但也沒有一門是可以超過歷史上所有相聲藝人的。而苗阜就不一樣了,說學逗唱之中,他最擅長拍上級馬屁,特別是加入曲協之後,這門功課尤其日益精進,領導指哪裡打哪兒,永遠站在反三俗第一線和郭德綱戰鬥,雖然每次反三俗,都會被挖出一大堆黑材料反殺,但仍然堅持不懈,渾身是血也要博姜主席莞爾一笑。

從自我標榜來說,郭德綱自稱說相聲的小學生,苗阜則是通天徹地的萬博士,差距一目瞭然。

從社會地位來說,郭德綱也就一個民間社團的管理人,而苗阜則是統管天下文藝工作者的曲協幹部,姜主席的得力愛將,我國曆史上排名一億以內的藝術大家。



綜上,在社會地位方面,郭德綱差苗阜一個姜;在相聲領域,苗阜只差郭德綱一個郭德綱而已。


鹹魚茶館



苗阜要是參加德雲社學員班的話,應該是被淘汰的那一批中的一個,因為口齒不清,過不了高峰那一關,參考李寅飛。


要說現在李寅飛雖然仍有口齒不清的毛病,但最起碼他說的比苗阜清楚一點,不要字幕還大概齊能聽個八九不離十,苗阜那嘴巴沒有字幕估計一般都聽不懂。李寅飛當初好歹在德雲社學習了三年,最後高峰實在看不上他,他一氣之下自己退學的。苗阜這種口齒估計入學考試都通不過,更沒有機會進入德雲社學習。


當然了,苗阜現在火了,但是靠的是電視上播的相聲《滿腹經綸》,字幕配的好好的,如果讓他一直在小劇場演,估計很難達到今天的成就,可以說是電視成就了苗阜,所以現在對電視相聲集大成者姜昆非常推崇,非常有可能成為姜昆的接班人。


苗阜除了口齒不清以外,說學逗唱四門基本功也比較一般,你看他很少表演繞口令、貫口這類的節目,也很少表演《黃鶴樓》《歪唱》《竇公訓女》《汾河灣》這些需要唱的節目,因為其在說、學和唱方面都不擅長。


所以是,拿苗阜和郭德綱相比這本身就極不公平,如果說郭德綱是博士後的水平,苗阜就是高中生水平吧,而且還是偏科特別嚴重的那種;二人之間差著雲和鶴至少!


相聲演義


苗阜的相聲走入了怪圈,逗哏的故意說錯詞彙,捧哏的再糾正,翻來覆去都是這個套路。




片山警事


苗阜和郭德綱差多遠,打比方這麼說吧,拿根繩子,把岳雲鵬、張鶴倫、欒雲平、張雲雷、李雲傑、孔雲龍、孟鶴堂、燒餅、曹鶴陽、張九齡、楊九郎等等,這些人,外加上曹雲金,綁在一起,大概就差這麼多;因為這些人是郭德綱教出來的,我覺得哪個也不比苗阜差;苗阜是個有特點的演員,但是離觀眾認可的大師還差得遠,還需要精益求精……這麼年輕就想著跟人家平起平坐,那可有點太急功近利了;郭德綱有些包袱是俗,人家也有好的,人家唱戲唱太平歌詞的基本功都很紮實,這個苗阜差很遠,再者,郭德綱重新讓人們開始走進小劇場聽相聲,給了相聲表演者找到了活路,並培養了一大批後起之秀,這些都對於相聲這門曲藝藝術來說,是不能抹去的實實在在的成績;


三元牛奶285


看了許多人的評論,實在有些噁心,沒有幾個能夠客觀評價的,無非就是一些垃圾人在傾倒腹中垃圾,又或者主觀非常強的在為一個根本不認識你的人捧臭腳。首先得說這個問題就有點沒事找事,有些挑撥離間的感覺。老郭常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相聲沒有誰好誰不好,就是一個口味問題,有喜歡老郭的,也有喜歡地包天的,我是倆人相聲都喜歡聽的。先說老郭,絕對是一個天才,頭腦靈活,口齒伶俐,用他自己話說就是祖師爺賞飯吃,雖然他自己說自己是一個說相聲的小學生,但是成就絕對不亞於任何一個大師(咱甭管地位,資歷還是技巧,把相聲說得這麼可樂的我認為他是第一人)。老天還給可他一副好嗓子,他能夠把傳統相聲四門功課演繹的淋漓盡致。苗阜是從《滿腹經綸》開始認識這個人的,單從這個作品來說絕對是精品,應該說不亞於老郭的任何一個作品。苗阜,王聲兩個人水平也還成,但畢竟不是打小科班出身,基本功照老郭差了不少,現場節奏有時沒有老郭拿捏的那麼準確。二人應該是以陝北地區為主要市場,網上作品夾雜著過多的當地或者地區的方言、口音,這也許就是很多人說聽不懂的原因。苗阜節目中也自黑過,他確實因為嘴部結構問題導致灌口一類的活不行,因為嗓子沙啞唱一類的不行,但不影響他擅長領域的發揮,只不過四門功課相當於有短板。另一個大不同是老郭創新比較多,表演風格各異,表演形式多樣化,怎麼聽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苗阜的相聲風格比較單一,變化少,聽多了自然有些審美疲勞,這也是他需要不斷自我超越的地方。再有老郭從底層幹起,什麼樣的場子沒演過,現場演出經驗豐富無比,相比較而言苗阜在這方面欠缺一些,火候不夠需要多加磨鍊,相信假以時日會有所突破。額外說一句,相聲需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沒必要非得爭一個熟高熟低,有意思嗎?至於誰參加了相聲大賽,誰當了曲協主席和你們有毛關係啊?每個人發展的道路是不一樣的,都是個人選擇,不管誰的相聲,你喜歡就聽,不喜歡就不聽,一天沒事兒幹人身攻擊有意思嗎?別把你沒文化,沒素質,沒家教的醜陋一面在網絡裡展示出來好嗎?對於這麼一類人我的評價就一個字,“滾”!


大日如來16


我個人觀點就是喜歡郭德綱和德雲社,我覺得目前沒有人和團體能與其相提並論,個人觀點而已!






冰獄虎


實話實說啊,如果讓苗阜和燒餅比,可能還有那麼一丟丟的可比性。

他倆風格查不到,文化差不多,說話吐字都屬於那種嘴裡含著老痰嚼饅頭的水平。但燒餅唯一可以秒殺萬莫旗的法寶就是,專業水平,會的段子多,知道感恩。地包天就這幾項的無能註定永遠只能是,主流(藝術家)手裡玩的串。看不清自己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玩主流,是需要浪費時間的。迷官場,會迷失自己浪得虛名的。如果繼續不務正業拉幫結派,最終結果,青曲社有沒有未來都是懸,玩官場?拉倒吧,就你那面相骨子裡就沒有(祿)的意思。要不就沉下心來,潛心學習相聲,提高水平。要不就學學你流氓侯哥,活出瀟灑。

和郭德綱PK,說實話,你還真不夠資格,郭德綱連看你一眼都算輸何況罵你呢



天門墩21


差的不是一點點。相聲是一門綜合的曲藝,他要柔和進許多藝術元素:評劇、各種地方戲、梆子、快板、京劇、花鼓、評書等,各種慣口、繞口令、太平歌詞是必須掌握的技能,不是隻會講笑話就成為相聲的。可惜,目前的絕大多數相聲演員僅僅停留在會講點笑話的層次上,說學逗唱的功底很薄弱。包括姜昆、馮鞏、李金斗等都只是講笑話的演員,更別提苗阜了。他會講幾點笑話,但不會說傳統相聲。勸他們別一心只為拉郭德綱下馬,而要虛心學習老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揚好它!別跟姜昆學,那麼嫉賢妒能、心胸狹窄、令人不齒!


手機用戶5853160432


最近關於相聲的爭論還真不少,尤其郭德綱主辦的《相聲有新人》之後,話題度一直不減,至於郭德綱和誰誰誰比較好,諸如此類的問題還真不少!


說到底苗阜和郭德綱誰的水平更高一籌?客觀來說他們都為相聲搏熱度,算不上誰高一籌,誰低一等。

只是要論水平高低個人覺得老郭較為高點。老郭在零幾年互聯網開始風靡之時,巧搭互聯網的順風車,直推他的相聲人生,從那開始他的德雲社也越來越壯大,其名聲大噪也開啟了他的相聲之路。而他的作品也非常多,其朗朗上口的段子也數之不盡,再說他的口才和業界口碑都有目共睹。


在說苗阜從1

4年開始他的《滿腹經綸》,能夠記住的也就只是錯口的相聲了,在接下來的幾段拿得出手的相聲中也是顛來倒去的湯不換藥類型,所以說苗阜確實有些才能,但是和老郭比還差點火候,就好比知道德雲社卻不知道青曲社是一個道理!


所以一番文字下來覺得苗阜和郭德綱水平相差有點遠啊。

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