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廂情願”與“兩情相悅”,劉國樑雙向選擇將面臨怎樣的尷尬?

劉國樑就任中國乒協主席之日,針對國乒教練組現狀提出了雙向選擇:“運動員之間面臨著互相競爭、新老交替,教練員層面也同樣需要優勝劣汰和推陳出新。具體來說,我設想打破原有的執教和受教模式,在教練員和運動員之間進行雙向選擇,最終根據雙方的個性特點、意願,實現優化組合以強化激活球隊的工作進而完成奧運任務。”

“一廂情願”與“兩情相悅”,劉國樑雙向選擇將面臨怎樣的尷尬?

這一點頗像江蘇衛視的一檔娛樂節目“非誠勿擾”,男女嘉賓雙向選擇,對眼了就現場牽手,然後去馬爾代夫或愛琴海免費旅遊,開始談戀愛,慢慢熟悉瞭解彼此的個性特點及綜合條件,決定是否向縱深發展,或一拍兩散或繼續往下走,進而領證結婚,組建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其實“雙向選擇”一詞人們並不陌生。早在2017年4月初鞍山競聘會結果揭曉之後,劉國樑就指出,把張繼科交給劉國正,馬龍交給馬琳,樊振東交給王皓,劉詩雯交給肖戰;丁寧繼續由陳彬帶,朱雨玲繼續由李隼帶,許昕繼續由吳敬平帶(退休返聘接著帶)等等,就是雙向選擇的結果。

“一廂情願”與“兩情相悅”,劉國樑雙向選擇將面臨怎樣的尷尬?

如果按照現在劉國樑的就職演說,對他不在的這段日子裡(2017年6月20日至2018年9月;或者到2017年11月上旬奧地利公開賽結束,因為月半剛“復出”不久所以輸球不能賴他)國乒的整體評價,上次“雙向選擇”的效果好像並不很理想。

且不說馬張樊許、丁劉朱陳八大金剛都有輸球(是不是教練的責任暫且不論),關鍵是小棗姑娘還公開“抱怨”自己一直被“散養”。人們不得不懷疑:當初把肖戰從男子組(肖戰的第一志願分明是男子組)弄到女子組,讓他去帶劉詩雯等女隊員,究竟是“雙向選擇”呢?還是劉國樑在“拉郎配”(男子組過於“擁擠”,為了給馬琳、王皓騰地方)?

“一廂情願”與“兩情相悅”,劉國樑雙向選擇將面臨怎樣的尷尬?

——很多球迷認為,馬琳帶劉詩雯也許最合適。但有一點必須澄清:馬琳去年競聘國家隊教練,大老遠跑去可不是為了給小棗當什麼主管教練,因為他的第一志願,也是唯一的志願,填的是“男一隊教練員。”

劉國樑此番再次提出“雙向選擇”,初衷當然是好的:為了“實現優化組合,以強化激活球隊的工作(競爭機制),進而完成奧運任務。”

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目前中國競技體育體制不可能有大的變更的情況下,“雙向選擇”實際操作起來難度不小。

1、選擇範圍不好界定

運動員範圍好界定,就是國家隊這批現役球員。問題是教練員範圍如何界定,除了國家隊這些現役教練,包括不包括前國家隊的教練(如馬琳、孔令輝)?或再延伸一步,包括不包括各省隊的教練?因為不排除某些隊員會認為自己地方隊的教練員做自己的主管教練最合適。

2.編制問題一時難以解決

目前男女教練組各有5名教練員,師資力量肯定不夠。這一現象存在已久,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世乒賽五個單項(或公開賽四個單項)同時開打,因世乒賽單打男女各有9個名額共18人參加,男女雙打各有三對,混雙有八對,教練因忙不過來,運動員拉過來給正攤比賽的隊友當場外指導,甚至隊醫、隊領導也臨時客串一把教練之事,也時有發生。

如今,若真正按照運動員的意願,結果選擇出來的教練員超過了5名,甚至多達10名20名,這“超編”問題如何解決?所有的國家隊都是政府出資養活的,國乒行政上歸乒羽中心(屬於政府部門)領導;而乒協只是民間社團組織,名額編制問題自身無權解決,而且“超編”之事顯然與體育總局“扁平化”改革方針不相符,更何況“牽一髮而動全身”,涉及到其他所有的國字號運動隊。

“一廂情願”與“兩情相悅”,劉國樑雙向選擇將面臨怎樣的尷尬?

3、有不少“後遺症”

真正的雙向選擇,難免會出現下列幾種情況:

一,教練甲選了隊員A,正巧隊員A也選了教練甲,兩廂情願,皆大歡喜。

二,教練乙選了隊員B,隊員B卻沒有選教練乙,而選了教練丙或其他,這屬於教練犯了“單相思”。

三,隊員C選了教練丙,教練丙卻沒有隊員C,而選了隊員A或其他,這屬於隊員“單相思”。

四,教練丁沒有隊員選,這事非常尷尬。

五,隊員D沒有教練選,這也挺尷尬的。

隊員若沒人要(選),尷尬程度相對還好些,畢竟人是夠條件夠槓才被選進國家隊的。若是教練沒人要(選),而授教水平的高低又沒有一個硬性指標可以統一衡量,往往免不了會摻雜其它一些人為的因素,最終如何處理,繼續留著還是打發走人?若留下了硬塞給誰?若攆滾蛋了怎麼與地方鏈接給予妥善安置(恰巧他曾經是位功勳教練)?由著他自生自滅還是奉行革命的人道主義?……這事那事的,總是比較麻煩。

——很可能還會出現另一種情況,教練甲與隊員A“配對”成功後,相處了三、五個月,有一方突然覺得對方並不適合自己,於是向領導彙報了,難不成領導再單獨為他倆舉行一次“雙向選擇”?

1992年,舉國上下推行企業改革“砸三鐵”(即鐵飯碗、鐵工資、鐵交椅),並提出了中層幹部(車間領導)與一線職工可以“雙向選擇”。由於車間一級領導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不可能不顧及廠領導的態度(否則自己的崗位就保不住),結果一年之內數千萬名職工(都是沒有社會背景的)被裁下崗,有的企業發放基本生活費,有的連基本生活費也不給,於是集體上訪、靜坐示威等負面現象層出不窮。這後遺症讓各級地方政府及部門整整“消化”了20年,直到前幾年才算基本消停。

當時有些地方,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也跟風搞了“雙向選擇”,及處長、或科長、或股長可以選擇辦事員;辦事員可以選擇自己的頂頭上司(誰當領導),還可以選擇“跳槽”去別的科室工作。結果可想而知,鬧騰了不到半年便告偃旗息鼓。

有數據統計,江蘇衛視“非誠勿擾”平均每期節目現場牽手成功率不到30%,最終修成正果步入婚姻殿堂的只有不到1.5%。

道理很簡單:無論帥哥還是醜男,無論西施還是東施,人嚮往著都往高處走。這世上優秀的人兒多了去了,既然是“雙向選擇”,你挑(選)我我也得挑(選)你,於是挑來挑去,選來選去,總覺得不太合適,唯恐委屈了自己,於是高不成低不就,就有了那麼多的讓父母操心犯愁的大齡剩男剩女。

而真正能夠結婚,在一起生兒育女,相濡以沫幾十年把日子平平淡淡過下去的,有七八成都是互相包容(這世上原本就沒有盡善盡美之人),彼此湊合唄。

很多道理基本上是相通的。國乒的“雙向選擇”,何嘗又不是如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