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很多人在銀行存定期嗎?都是哪些人?網友:都是聰明人

網友一:

第一、我國居民愛存款是有傳統的,不管互聯網怎麼衝擊,一些行為習慣還是難以改變。

第二、對於老年人來說,將錢放入支付寶和微信的人還是少數。月末發工資的日子,你到銀行可以看到好多老年人都在排隊辦理業務。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連銀行卡都不使用,都是使用紙質的存摺。存摺上面的交易記錄和手裡面的現金才會讓他們感到踏實。

第三、從銀行存款人群的年齡比例的統計數據來看,40歲是存款人群的分水嶺。40歲以上,家庭和事業基本都穩定了,花銷小了,財富當然越積累越多。

這時候的財富有很大一部分是考慮以後兒女教育經費和養老看病的錢。這部分錢不太敢進行投資,多數還是覺得銀行存款和國債比較穩當,所以這部分人的存款當然多。

第四、中國目前的投資環境不是特別理想,特別是針對普通老百姓投資產品不僅稀缺而風險還特別巨大。房地產投資門檻過高,房價已經到達頂峰,隨時可能套牢。

P2P投資理財,收益高風險大血本無歸。股市更是“一熊到底,跌跌不休”。黃金、外匯、期貨、比特幣更是坑你沒商量。手裡有點閒錢還是存個定期心理踏實。

不說了,我股票虧剩的那點錢趕緊清倉了拿去存銀行了,再不存就虧光了。

現在還有很多人在銀行存定期嗎?都是哪些人?網友:都是聰明人

網友二:

我就是在銀行上班,還是有人願意存定期的,當然主要是以中老年人為主,通常是1-2年期限,3年期時間太長,存的人比較少。

那麼為啥在目前投資渠道這麼寬的背景下,還有這麼多人存定期存款的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1、由於現在各種理財產品都打破了剛性兌付,那麼相對於存定期存款投資價值也就上升了。過去不願意存銀行的資金,也有部分返回,作為資產配置,這是分散風險的一部分。

2、隨著房地產市場興旺發達,還有醫療、教育、養老的市場化,廣大民眾總要存點錢,放在比較安全可靠的地方,以備不時之需。存錢在銀行只是一個積聚的過程,準備以後要辦重要大事。

3、現在股市不好,房地產市場又不好,把錢放在P2P、信託等地方又不安全,餘額寶又限制10萬元存款上限,而在資產泡沫破滅之時,現金為王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一方面,萬一發生經濟危機,有現金可以買到日常生活用品,總比房產和股票要實惠的多;

另一方面,手裡握著大量的資金有利於投資,以後只要在股市、樓市見底時買入,這樣可以炒到歷史大底。

所以存款未必是真要存多少錢,還是要等以後拿這筆錢等待更好的投資機會。

網友三:

作為一個60%的錢都存銀行定期的我來說幾句,實際上,現在在銀行存定期存款的人遠比使用互聯網金融理財的人要多得多。畢竟,銀行作為傳統的金融機構還是受到了更多人的信任。

現在雖然移動支付和互聯網金融的崛起,讓大家手裡的錢放在哪更加的有選擇性,但也提高了很多的風險。比如說今年的P2P,雖然看似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很有可能讓你傾家蕩產。今年的P2P雷暴就應證了這一切。

再而言之,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和移動支付雖然現在很發達了,但都體現在了一二線城市上,三四線城市還並不普及。

還有就是,理財相對來說只是一二線城市中產的一種行為。上下兩極都會選擇銀行定期存款來保管自己的財富。

實際上為了競爭用戶現在銀行也在提高自己的存款利率來吸引用戶。對於高端用戶,銀行更是提供了高收益的大額存單等一系列服務,而相對於互聯網理財,這些服務也絲毫不佔劣勢。

現在還有很多人在銀行存定期嗎?都是哪些人?網友:都是聰明人

網友四:

銀行最大的優勢是讓人既安心又省心啊,存進去之後記住大約什麼時候到期就可以了,利息約定好的,到期的時候連本帶利一起給你,不會多給你,也不會少給你,有時年年銀行還會送你本掛曆,對聯啥的。,這都是中老年人的最愛。

另一點,銀行現在的利率也較高啊,特別一些地方的小銀行推出定期存款一年3%的利率,定期存款三年4%的利率,定期存款五年5%的利率。比銀行或網上推出一些理財的預期收益還高,也比貨幣基金的收益高,還是很吸引一些儲戶的,畢竟現在炒股炒房都不太靠譜。

比如我們家的老人,從來不買什麼理財、保險,也不懂什麼寶寶,每年給了他們錢,就只考慮存在銀行,而且是五年的死期——我們那兒管存定期,叫存死期,就是存了五年,五年之內都不會取出來用,很形象的說法。

現在還有很多人在銀行存定期嗎?都是哪些人?網友:都是聰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