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很多人在银行存定期吗?都是哪些人?网友:都是聪明人

网友一:

第一、我国居民爱存款是有传统的,不管互联网怎么冲击,一些行为习惯还是难以改变。

第二、对于老年人来说,将钱放入支付宝和微信的人还是少数。月末发工资的日子,你到银行可以看到好多老年人都在排队办理业务。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连银行卡都不使用,都是使用纸质的存折。存折上面的交易记录和手里面的现金才会让他们感到踏实。

第三、从银行存款人群的年龄比例的统计数据来看,40岁是存款人群的分水岭。40岁以上,家庭和事业基本都稳定了,花销小了,财富当然越积累越多。

这时候的财富有很大一部分是考虑以后儿女教育经费和养老看病的钱。这部分钱不太敢进行投资,多数还是觉得银行存款和国债比较稳当,所以这部分人的存款当然多。

第四、中国目前的投资环境不是特别理想,特别是针对普通老百姓投资产品不仅稀缺而风险还特别巨大。房地产投资门槛过高,房价已经到达顶峰,随时可能套牢。

P2P投资理财,收益高风险大血本无归。股市更是“一熊到底,跌跌不休”。黄金、外汇、期货、比特币更是坑你没商量。手里有点闲钱还是存个定期心理踏实。

不说了,我股票亏剩的那点钱赶紧清仓了拿去存银行了,再不存就亏光了。

现在还有很多人在银行存定期吗?都是哪些人?网友:都是聪明人

网友二:

我就是在银行上班,还是有人愿意存定期的,当然主要是以中老年人为主,通常是1-2年期限,3年期时间太长,存的人比较少。

那么为啥在目前投资渠道这么宽的背景下,还有这么多人存定期存款的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1、由于现在各种理财产品都打破了刚性兑付,那么相对于存定期存款投资价值也就上升了。过去不愿意存银行的资金,也有部分返回,作为资产配置,这是分散风险的一部分。

2、随着房地产市场兴旺发达,还有医疗、教育、养老的市场化,广大民众总要存点钱,放在比较安全可靠的地方,以备不时之需。存钱在银行只是一个积聚的过程,准备以后要办重要大事。

3、现在股市不好,房地产市场又不好,把钱放在P2P、信托等地方又不安全,余额宝又限制10万元存款上限,而在资产泡沫破灭之时,现金为王也是比较好的选择。

一方面,万一发生经济危机,有现金可以买到日常生活用品,总比房产和股票要实惠的多;

另一方面,手里握着大量的资金有利于投资,以后只要在股市、楼市见底时买入,这样可以炒到历史大底。

所以存款未必是真要存多少钱,还是要等以后拿这笔钱等待更好的投资机会。

网友三:

作为一个60%的钱都存银行定期的我来说几句,实际上,现在在银行存定期存款的人远比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的人要多得多。毕竟,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还是受到了更多人的信任。

现在虽然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让大家手里的钱放在哪更加的有选择性,但也提高了很多的风险。比如说今年的P2P,虽然看似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很有可能让你倾家荡产。今年的P2P雷暴就应证了这一切。

再而言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虽然现在很发达了,但都体现在了一二线城市上,三四线城市还并不普及。

还有就是,理财相对来说只是一二线城市中产的一种行为。上下两极都会选择银行定期存款来保管自己的财富。

实际上为了竞争用户现在银行也在提高自己的存款利率来吸引用户。对于高端用户,银行更是提供了高收益的大额存单等一系列服务,而相对于互联网理财,这些服务也丝毫不占劣势。

现在还有很多人在银行存定期吗?都是哪些人?网友:都是聪明人

网友四:

银行最大的优势是让人既安心又省心啊,存进去之后记住大约什么时候到期就可以了,利息约定好的,到期的时候连本带利一起给你,不会多给你,也不会少给你,有时年年银行还会送你本挂历,对联啥的。,这都是中老年人的最爱。

另一点,银行现在的利率也较高啊,特别一些地方的小银行推出定期存款一年3%的利率,定期存款三年4%的利率,定期存款五年5%的利率。比银行或网上推出一些理财的预期收益还高,也比货币基金的收益高,还是很吸引一些储户的,毕竟现在炒股炒房都不太靠谱。

比如我们家的老人,从来不买什么理财、保险,也不懂什么宝宝,每年给了他们钱,就只考虑存在银行,而且是五年的死期——我们那儿管存定期,叫存死期,就是存了五年,五年之内都不会取出来用,很形象的说法。

现在还有很多人在银行存定期吗?都是哪些人?网友:都是聪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