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臨終前說了什麼?

羽評郡主


光緒駕崩後的第二天,1908年11月15日,慈禧照例六點起床,先召見了軍機大臣,後又和光緒遺孀隆裕皇后、監國攝政王及其福晉榮祿之女交談多時。

之後,慈禧以年幼新帝的名義下了一道諭旨,尊封太后為太皇太后,皇后為太后。

按計劃,諭旨頒下後,當天將舉行莊嚴隆重的受封大典,並正式宣佈攝政王載灃監國。

但中午突然出現了不測,慈禧在用午膳時突然昏厥,並且持續了很長時間,情況十分危急。

此種情景讓在場的所有人意識到,太皇太后的大限到了。

慈禧本人也是這個感覺,所以艱難醒來後,她緊急召來了皇太后、攝政王以及軍機大臣。

關於慈禧臨終前說了什麼?

比想象的要複雜一些,多一些。

首先,慈禧當著皇太后、攝政王以及軍機大臣的面頒佈了一道諭旨,諭旨的內容很有名——

奉太皇太后懿旨,昨已降諭,以醇親王為監國攝政王,稟承予之訓示,處理國事。現予病勢危急,自知不起,此後國事,即完全交付監國攝政王,若有重要之事,必須稟詢皇太后者,即由監國攝政王稟詢裁奪。

這份諭旨的語氣一如往日臨朝,十分地清晰平和。但就在這平和的語氣下,一句“若有重要之事,必須稟詢皇太后者”則讓這道諭旨顯出了它的分量。

有這句話下,監國攝政王本質上還是傀儡,還是擺設,大清的最終權柄還是操縱在葉赫那拉家族的手裡。

彌留之際,慈禧的權欲私心是暴露無遺,她希望自己的侄女隆裕太后能成為另一個自己。

可惜往後不是從前,隆裕也難成慈禧,這樣的諭旨只能是將亡人的一廂情願。

此道諭旨是交代朝政,接下來慈禧就該起草給自己蓋棺定論的遺詔了。此時軍機大臣在場,主要的任務就是幹這個。

按照慈禧的大意,將遺詔草擬出來後,慈禧還有些氣力,不僅審閱了,還口述修改了好幾處。由於慈禧遺詔的內容稍微長了點,在此就不錄了。

大意是這樣的:在回顧自己一生的同時,慈禧強調了一點,自己垂簾聽政實為不可推卸的責任使然,是迫於形勢,雖不止一次,但絕不是貪戀權力,而是為大清國的福祉做出的犧牲。

不知情者以及後世不該誤解她。

在遺囑的最後,慈禧憂傷地抒了一下情,她說此生無遺憾,只可惜不能再為大清盡忠。

遺詔這麼塵埃落定後,接下來的一幕有些感人,慈禧情詞懇切地和自己的侍從和宮女們集體道別。

這一刻,慈禧充滿了人情味,據說在場者無不傷心落淚。

情緒如此波動後,慈禧是一會兒清醒,一會兒昏迷。一次次,每當所有人都認為太后已經賓天時,她又總能醒過來。

也就是在這過程中,慈禧留下了最終的彌留之語,這幾句話既像她的臨終懺悔,也像她的臨終忠告。

她說,再不能允許女人掌權,女子干政違背祖宗家法,應嚴厲禁止。也決不允許太監擾亂朝綱,明朝就是這樣亡的——

說完,慈禧太后終於薨了。

幾個時辰前剛把真正的權柄固定在另一個女人手裡,死前卻又說再不能允許女人掌權?

該怎麼理解慈禧的心境呢?

也許在最後一刻,她遲疑了,後悔了。

就像她玩弄權柄的一生,始終變幻莫測。

據說,慈禧太后駕崩的時候,口張而不閉,按老的說法,她的魂靈不願離開她的體魄,她不願啟程歸於九泉。


黑句本


光緒駕崩了,這是慈禧盼望已久的事兒,她終於拔掉了眼中釘肉中刺。

國不可一日無君,得趕緊弄個皇帝上來。

其實有沒有也無所謂,有慈禧在,皇帝就是傀儡,弄個皇帝上來只是換個傀儡而已!

慈禧害死光緒的想法由來已久,所以新皇帝讓誰當她早就想好了,那就是三歲的溥儀。



為什麼是溥儀呢?

第一,溥儀是同治和光緒的下一輩,過繼過來繼任光緒的皇位,也是繼任同治的皇位,咸豐的後代沒有絕,而且皇位世世代代將傳承下去。這就是慈禧對咸豐的忠誠,其用心之良苦,可見一斑。

第二,溥儀還小,才三歲,她可以繼續垂簾聽政。慈禧是十分自信的,放眼看去,整個愛新覺羅家族中,她是最有能力的,作為大清朝的掌權人沒有比她更適合的。雖然這些天她身體欠佳,拉肚子。不過沒問題。整天吃山珍海味,喝人奶,一大堆保健醫生為自己服務,這點小病無大礙,她對自己身體也很自信,活不了百歲,也能活過87歲。為啥是87歲?超過乾隆,拿個大清朝掌權者長壽冠軍唄。那樣73歲的慈禧,垂簾聽政時間至少還有14年,到那時,溥儀17歲,親政正合適。



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天中午,慈禧突然昏厥了,隨即便進入彌留之際。昨天還夢想著未來,今天就不行了,突如其來的打擊把慈禧這個政治老手給打蒙了,慈禧思想沒轉過灣來。

先是說讓載灃當監國攝政王,處理一切日常事務,遇到大事由隆裕太后定奪。隆裕太后是慈禧的親侄女,這決定是讓隆裕代替慈禧垂簾聽政。

慈禧說這話時還算比較清醒,只是時間緊迫她沒有來得及認真思考。

之後慈禧時而昏迷時而清醒,清醒時她反思自己的一生,也考慮了大清的未來。

她說,自己一生為大清朝鞠躬盡瘁,垂簾聽政是逼不得已。這是她對自己的真實評價。她就是這麼認為的。

她還說,今後大清朝,一是女人不得干政,二是防止太監誤國。



慈禧的這句遺言叫人難以理解,大清朝女人不許干政早有祖訓,她干政了,太監最高四品,她破例給李蓮英二品,而且她寵信安德海、李蓮英、小德張好幾個太監。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其實不是。

當她做出讓隆裕太后繼續垂簾聽政的決定時,慈禧自私的本性暴露無遺。

然而,之後她回憶一生經歷,想到自己為大清朝鞠躬盡瘁時,她被自己的“偉大”說服了,她要繼續“偉大”下去,首先就是要拋去自私。不能讓隆裕再垂簾聽政了,她不行,沒那兩下子。也不能讓李蓮英有機會專權,那樣國家也會玩完。讓載灃掌握大清政權,溥儀是他兒子,他不會奪兒子的權。這才是慈禧深思熟慮的結果,也是最好的結果。這樣才最有利於大清王朝。

為了咸豐家族的延續,犧牲了葉赫那拉家族的利益,臨終的慈禧覺得自己非常偉大。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豫有得


公元1908年,已經統治了中國四十七年的慈禧太后自然身體康健,這個清朝老寡婦對於自己治下的帝國仍然很滿意,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出色的統治者,不遜於帝國之前的任何男性君主。

然而,剛剛過完七十三歲生日的慈禧太后突然得了痢疾,不停下瀉,連服鴉片也沒有止住,此時,已經被慈禧太后囚禁了十年的三十八歲的光緒帝突然駕崩,慈禧也已經病勢沉重,但是她仍然堅信自己身體很好,更沒想到自己會死。所以,她故伎重演,依舊選擇了為三歲的孩子作為皇帝,這就是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

溥儀繼承同治皇帝的皇位,兼繼光緒皇帝的皇位,這就是所謂的“繼承同治,兼祧光緒”,由於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早已去世,所以作為光緒帝遺孀的隆裕太后就成了溥儀法理上的母親。光緒帝去世後的第二天,事實上也就是20多個小時後,慈禧太后病危,她預感自己行將就木,最終留下遺旨,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意思:



一、女人不可預聞國政,這是本朝的祖訓,當年文宗駕崩時的情況你們是知道的,我不得已垂簾聽政,是我破壞了這條祖制,從今以後,這條還要恢復起來。

二、所有軍國大事交由攝政王全權處理,遇到重大事件,仍要請示皇太后(隆裕太后)裁決。攝政王畢竟是臣,而太后是君。

三、不得重用太監。國家多事之秋,皇帝幼小,太后年輕,攝政王資歷尚淺,要防止宦官弄權,明朝的宦官專權之事一定要引以為戒。

說完這些話,這位一生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五朝、三度垂簾聽政,擁立三位皇帝、統治中國四十七年的太皇太后慈禧就嚥氣了,在宗親個群臣一片痛哭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歷史課課代表


慈禧,統治中國半個多世紀的女人。她一生把權力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上,架空同治帝,害死光緒帝。在她的統治之下,給大清帶來沉重的影響,使清朝一直處於腐朽的社會,國家任人宰割。

就這樣一個女人,臨死之前還不忘把光緒給逼死。1908年11月14日,慈禧得知自己要即將要死去了,可她心中對這個光緒帝不放心,想要他以前陪同自己去死。於是當天夜裡派人用砒霜把光緒皇帝毒死了,自己次日就死了。慈禧死之前留下了三句話,可這三句話看起來十分可笑和矛盾。

第一句,後宮女子不得干預朝政。自己本人已經干預朝政這麼多年,一直把權力玩弄在手掌之中。怎麼臨死前就想明白了,是覺得自己在統治期間沒扭轉逆局,反而清朝更加衰敗,才覺得女子干政不利吧。

第二句,太監不得弄權。估計當時李蓮英在現場聽到的話,肯定會嚇得半死。自己經常把祖訓掛在嘴上,要求別人不能這樣,會威脅到大清的統治。早在雍正期間就規定太監不能超過四品,而慈禧卻違背祖規,寵信李蓮英,居然把他升到二品的位置。慈禧說這句話時估計當時大家都笑崩了。

第三句,立載灃的兒子溥儀為帝,這一遺言更加不靠譜了。這時溥儀才三歲,而且當時清朝大把的優秀成年皇室可以作為繼承人繼承皇位,然而偏偏選了一個三歲的溥儀來當皇上,著實可笑。慈禧莫非是想女子繼續幹政,走路的路。

因此,慈禧臨死之前的三句話著實可笑和矛盾,讓人無法理解。如果慈禧沒逼死光緒的話,興許光緒會力挽狂瀾,積極變法;或者慈禧選一個成年的優秀皇室成員當皇帝,大清或許不會那麼快走向滅亡。但這一切都是如果,誰叫慈禧選個三歲小孩當皇帝,大清不滅也就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