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話題》1期:時代機遇降臨 大數據+AI推進第四次工業革命

現如今,金融與大數據結合的更加緊密,越來越多創新科技在金融領域廣泛應用,比如基金網絡銷售、網上購物、移動支付、手機銀行等。基於互聯網創新,大數據正深入貫穿互聯網金融每個環節,其中風控體系、服務體系、營銷體系最為突出。

我認為,在科技創新的影響下,未來的金融行業正醞釀鉅變,進而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創新科技改造服務,改造用戶體驗,改造服務效率,這是未來金融大趨勢,也是時代賦予的新機遇。

大數據是互聯網金融的核心之一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三大要素包括大數據的豐富度、信用體系、基於大數據的風控體系。其中,大數據是互聯網金融的核心之一。

《財富話題》1期:時代機遇降臨 大數據+AI推進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一,大數據深入貫穿互聯網金融每個環節,而且非常豐富。從一個人去商超刷卡,到商戶通過不同終端進貨,其數據被不同平臺所蒐集。數據的維度越來越多,計算成本越來越低,大數據越來越豐富。

第二,大數據來自不同個體或者企業,尤其是金融行業,已形成完整的信用體系。過去,信用體系是國家近百年來通過刷卡來實現的。現在,通過大數據,可快速建立個人徵信體系與企業信用評級體系。

第三,政府對於金融資產,尤其對個人消費信貸提出了明確的監管需求。無論是數據源頭企業做風控,還是國家通過國家行為構建支付體系,都意味著金融正在建立基於大數據的風控體系,而不是基於IT技術的風控體系。

《財富話題》1期:時代機遇降臨 大數據+AI推進第四次工業革命


總之,數據的應用貫穿到金融很多環節。每個人的行為數據、地域數據、交易數據,都能通過不同終端採集,再利用IT技術進行數據計算,最後構建出完整的金融體系和應用場景。

大數據在金融行業的實踐與應用

現階段,大數據深入貫穿金融行業每個環節。其中,在風控體系、服務體系、營銷體系三方面尤為明顯。

過去,傳統風控對資產、個人的控制,在方式上有很多問題。第一,數據很少;第二,數據相互驗證沒有對比度,而且很多信息都是缺失的,數據的覆蓋面既有道德風險,也有信用風險。

《財富話題》1期:時代機遇降臨 大數據+AI推進第四次工業革命


現如今,整個行業都具備很強的數據應用能力,研發了自己的方法。首先,在個人層面,有十幾個不同渠道採集數據。其次,對數據進行清洗,通過深度的模型對企業融資行為及個人資質進行評級。最後,用自有辦法判斷企業或者個人資質,建立起基於數據的風控系統,與線下風控系統相互結合對風險進行把控。

除在風控體系的應用外,數據還在服務體系進行廣泛運用,例如根據用戶交易信息做決策,引導用戶做產品託管,高效匹配產品和服務等。

營銷系統方面,通過不斷獲取客戶數據,建立用戶畫像,進一步提高用戶轉化率。甚至,還可以通過數據更精準地挖掘用戶需求,開發個性化產品以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幫助企業實現差異化競爭。

大數據融入金融行業形成新業態

無論構建應用場景,還是風險控制體系,每家金融企業都應將自有數據充分利用。儘管傳統銀行的數據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但像阿里、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其數據十分豐富,且具備強大的數據輸出能力,現已形成新業態。

《財富話題》1期:時代機遇降臨 大數據+AI推進第四次工業革命


首先,大數據能提升平臺整體運營能力,從而有效區別互聯網金融公司與小型擔保公司或銀行。比如通過大數據對前中後臺的設計可以實現精準營銷,精準預估投資風險,構建更完善的CRM系統,建立投資風險模型,開發定製化產品等,從而提升平臺整體效能。

其次,通過數據應用打通泛金融共享生態系統。一方面,數據應用基於傳統金融提供基礎服務,包括理財、貸款、保險、資管等;另一方面,為企業提供更廣泛的泛金融服務,包括提供孵化、熔化、投資服務的眾創空間,滿足企業傳播需求的媒體業務,售賣企業股權的眾籌服務等。

不同產品和服務產生不同消費行為,在累計過程中,有普通消費者貸款服務,有對企業股權融資的服務,甚至有媒體的習慣,交友習慣,而這些行為都能在後臺形成數據,反過來再作用於共享生態系統。

最後,大數據可升級泛金融生態業務體系,包括理財、保險、投資、券商等服務。未來,所有用戶都能形成數據,從而實現金融共享。第一,通過用戶挖掘,建立數據模型,提供定製化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第二,大數據可實現企業之間資源共享,通過用戶連接,比如跟銀行可以對接更多P2P公司。第三,利用數據為業務進行畫像,同時還可以輸出數據給到第三方平臺甚至銀行。

創新科技深刻影響著未來金融行業格局

金融是國家最後一道防線,受制於國家體系約束,國家對金融的監管越來越嚴。不僅是民間湧現出來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還有銀行體系、保險體系,都受到了嚴格監管。從2015年開始,行業在處理融機構大數據的應用,大數據的服務體系,數據資源共享整合等問題時,就不斷釋放政策驅動金融行業發展。

《財富話題》1期:時代機遇降臨 大數據+AI推進第四次工業革命


其中,互聯網的出現對金融主基調產生巨大影響,比如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約束,發生股災,不同領域出現監管套利等。

而如此大的變化在過去十年是看不到的。其原因在於科技創新提高了變化倍數。過去,金融不是靠算法結算,而是靠賬目結算。當時,基於數據結算的系統,比如北京會票到上海就要一週的時間。現在,金融通過網上銀行匯款、轉帳結算,效率比過去高得多。

隨著互聯網創新深入,出現了很多互聯網金融的應用,包括基金網絡銷售、網上購物、移動支付、手機銀行等。此階段,人們用手機解決所有的金融問題,支付方式越來越便捷,定製化產品越來越網絡化、個性化,這些在五年前是很難享受到的。

金融行業自進入信息化時代以來,按照技術滲透的深度大致先後經歷了計算機化、網絡化、直至今日的深度科技化階段。

起初,金融行業通過計算機進行結算,建立起銀行收單系統,用PC解決交易算法的問題,包括ATM終端、電話銀行、銀聯卡,還有對普通C端金融消費者的證券交易系統等。

如今,金融越來越智慧化,但關於指紋識別,還有人體生物識別是被禁止的,存在道德風險和隱私風險。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AI是整個金融行業和金融從業者發展遇到的新機遇。金融行業能更廣泛的獲取數據,包括行為數據、企業徵信數據等。此階段,金融行業可以建立更完善的徵信系統,不斷以雲端開放數據鏈,通過線下識別技術進行數據交互。

時代機遇降臨:大數據+AI推進第四次工業革命

人類歷史上曾發生過三次工業革命,即第一次機械化革命、第二次電氣化革命和第三次信息化革命。現在,人類將迎來即以智能化為標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財富話題》1期:時代機遇降臨 大數據+AI推進第四次工業革命


與大數據、互聯網融合更緊密的金融行業更適合推進第四次工業革命。金融行業以數據為基礎,然後以生物識別技術、物理技術為輔助,最後深刻影響整體經濟和社會,比如銀行自我變革。互聯網公司在過去飛速發展,推出新產品和服務,然後不斷融合和深化,這些都在不約而同地自我改造,自我革新。

我認為,利用人工智能推動金融行業自我革新必須抓住兩點。

第一,要回到原點,技術創新必須合規,比如開發新的智能產品,在二級市場做高頻交易,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

第二,利用技術創新提升服務效率、服務體驗和服務品質。過去,技術低下,傳統金融機構比如銀行的服務比較單一,產品比較單一,銷售率比較低下,服務的體驗比較糟糕。現在,技術驅動下,服務效率更高,支付更快捷。

過去,金融是一個高度監管,高度門檻的行業。大量企業的運營、盈利、生存不是靠技術驅動,而是靠監管壁壘和服務創新。現在,行業壁壘不斷被削弱,技術創新已成為企業搶佔高峰的最大手段。如果在技術端不去革新,在數據端應用的機會就會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

比如中國幾百家農商行沒有技術能力,最後只能被大型銀行併購掉,或者用戶全部流失,這是毫無疑問的。再考慮到地理優勢和服務優勢,一旦政策鬆動,大型銀行就會搶佔先機,而它們依靠技術去改造很難,只能依附於大的平臺。

再比如互聯網金融企業,誰佔領了數據誰就擁有未來。過去,金融企業只要拿到牌照,只要對金融行業的理解很透徹,只要擁有很多資源,就能在市場立足。但當所有資源都可以共同擁有一套系統時,就必須要考慮技術應用的領先性在哪兒,必須通過創新技術鋪墊場景,通過供應鏈、智能終端,通過技術層次尋找優質資產和構建場景。

在創新科技的影響下,金融格局正在改變。正是這種格局改變,使得數據更廣泛地應用與企業之間的結算,個人支付,使中國成為無現金支付的國家。而沒有數據能力及風控能力的金融企業,在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嚴重的環境中很難有機會走到最後。


《財富話題》1期:時代機遇降臨 大數據+AI推進第四次工業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