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教你如何在豆瓣選電影

想看電影,但是不知道怎麼選。——你有沒有這種「天秤座」選擇困難症時刻?

畢竟,現在大家的時間太寶貴了,刷手機、熬夜,根本忙不過來,所以會很擔心自己好不容易選看一部電影,哦豁,爛片,兩個小時就這麼被浪費了。

那應該怎麼選片,才不會踩中雷區?

關注了那麼多電影公號,看看大V們的推薦準沒錯。

或者直接去豆瓣喜提高分電影。

如果你以為選電影如此簡單,豪哥只能送你一句毛毛姐的貴州英文——

一篇文教你如何在豆瓣選電影

大多數時候,電影公號的推薦還算靠譜,因為它們基本也是按照豆瓣評分在走。

但你絕對不能排除它們推文中的兩點重要因素:

一是營銷,一是情懷。

大號也要生活,為不那麼出色的電影搞營銷在所難免,但恕豪哥直言,公號對電影票房的影響微乎其微,例子就是那啥啥紀錄片在那啥啥超級大號上連發兩文,結果上映三天票房不足百萬……

(收起你們熊熊燃燒的八卦之魂,這裡是不會點名的,畢竟豪哥也不想得罪人嘛!)

至於情懷,大號們要愛起一位導演、一個系列,絕對堪比愛情中的飛蛾撲火,但幸好大多數時候,這些情懷電影質量還是能過關的。

那好,去豆瓣直接找高分電影總沒錯?

一篇文教你如何在豆瓣選電影

當然沒錯。

畢竟,豆瓣是目前國內最權威沒有之一的電影評分網站,就連今年的金馬獎,都拿豆瓣評分說道了一下呢(主持人陶晶瑩提到《我不是藥神》豆瓣評分9.0)。

但是,高分隨便拿?低分全滾開?

事情決不如此簡單。

根據豪哥多年混跡豆瓣的經驗,就來給大家好好聊一聊豆瓣選片的那些門道。

首先是評價基數。

也就是評價人數。

當一部電影評價人數不足5000時,得警惕它的評分。

很多電影並沒上映或出資源,但總有圈內人或國外、中國港臺地區等地方的觀眾,能率先看到電影,這時豆瓣就會因為他們的評價而生成分數。

這個分數可以作為一個期待值的參考,但絕對不代表電影的真實水平。

如果是電影節電影,第一撥觀眾一般是圈內人,圈內人一般對藝術電影比較偏愛,而且都有自己銅牆鐵壁般的審美風格,所以他們的評分對藝術性及思想性比較注重,而往往忽略娛樂性與話題性。

這其實會導致電影評價的失衡。

所以你會看到一部電影在出資源之後,評分蹭蹭上漲或蹭蹭下降,因為大量普通觀眾已經湧入。

而且國外媒體的評價對第一撥觀眾的影響也非常顯著。

評價人數超過5000時,豆瓣電影的評分一般就進入冷靜期了,而不再處於小眾影迷所營造出的高燒狀態。

然後就是看評分。

對於一般類型的電影,超過8.0分,質量一般不會差,可以放心看。

但有些類型例外。

例外一,恐怖片。

恐怖片超過7.0分,就是質量很硬的作品了。因為豆瓣網友對恐怖片的要求特別嚴苛,可能總覺得恐怖片與藝術性和思想性是背道而馳的吧。

溫子仁的恐怖片,招魂系列,潛伏系列,都是7.0以上作品。

如果一部恐怖片在5000人以上評出8.0以上,等什麼?趕快去看啊,這樣的恐怖片,你一年也難遇上一部吧。

例外二,動畫片。

動畫片得超過8.5甚至8.8,才是必看作品。為什麼?因為豆瓣網友對動畫片的要求特別寬鬆。來回憶一下,你有多久沒見過7.0以下的動畫片了?

(喜洋洋這種請大家就不要考慮在內了。)

可能《大魚海棠》吧,不過這絕對是豆瓣動畫片評分的一個現象級例外,因為大家在評價這部電影時,帶了過多的道德批判色彩進去——

女主角這麼婊,不打低分怎麼對得起三觀?

另外提一下國內近年層出不窮的新導演藝術電影。這些電影的出現,可能是源於國內在電影節發行方面越來越有經驗,雖然它們在努力爭取各種點映、公映機會,這些電影也的確值得鼓勵,但豪哥又要直言了——絕大多數水平真的欠,和國外新導演電影沒法比。

這個時候,電影自媒體對這些電影其實諸多寬容,但豆瓣評分真的就是……說句有點過分的話,叫將它們打回原形。

所以想看這類電影時,一定一定參考一下豆瓣評分,什麼入圍了這個那個電影節都是不靠譜的。

其實豆瓣評分在這方面的嚴格,某種程度能督促這些新導演創作更好的作品,而真正優秀的新電影,自然能通過這種評分脫穎而出。

比如《大象席地而坐》、《八月》。

然後說一下電視劇。

基本是這樣一個標準吧——

國產劇豆瓣8.0以上的,基本不錯,可以看。

國外劇,大家時間比較少的話,就挑9.0以上的劇吧。

倒不是因為豆瓣網友對國產劇嚴格、對國外劇寬鬆,而是因為國外優秀的劇實在太多了,所以9.0以下的,很可能只是大路貨,真正的精品,至少過9.0。

當然,如果你覺得在豆瓣選片太麻煩,那還有一個簡便方法,就是——

看豪哥的推薦!

一篇文教你如何在豆瓣選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