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費用雙承壓,開拓外埠市場能否助力燕塘乳業突破產能瓶頸?

​12月6日,燕塘乳業(002732)在全景網投資者關係互動平臺回應公司在福建市場的拓展情況時表示,近年來公司一直在穩步開拓外埠市場,目前包括福建在內的周邊省市均有鋪貨。

燕塘乳業指出,公司一直堅持“深耕廣東,放眼華南,邁向全國”的發展戰略。隨著公司新工廠產能的逐步釋放,公司在深挖省內特別是薄弱地區市場潛能外,已加快從周邊省市入手。

公開資料顯示,燕塘乳業成立於1956年,是廣東第一家一體化全產業鏈乳製品上市公司、華南首家且唯一一家D20企業。2014年12月在深圳A股成功掛牌上市,正式登陸資本市場。

公司主營乳製品和含乳飲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生產銷售各種口味的新鮮純奶、酸奶、花式奶以及各種各樣乳製品飲料,擁有兩個現代化乳品加工基地。

但在競爭較為激烈的一線城市廣州,燕塘相較龍頭企業處於劣勢。公司作為一家體量較小的區域性乳業公司,在廣告營銷上無法和伊利、蒙牛等巨頭硬碰硬,因此公司不斷積極找尋自身優勢,希望可以建設新的項目幫助公司發展。


成本費用雙承壓,開拓外埠市場能否助力燕塘乳業突破產能瓶頸?


在具體策略上,公司主打產品差異化,公司特色花式奶為果汁和牛奶組合的常溫飲料產品,並集合廣東當地的傳統養生文化打造膳食養生概念,想借此引起本地人共鳴,形成地區優勢。公司2018年新推出的甜小酸飲料口味獨特,旨在引起年輕人的關注。


成本費用雙承壓,開拓外埠市場能否助力燕塘乳業突破產能瓶頸?


但對於燕塘乳業來說,2018年的日子卻並不好過。先是今年一季度燕塘乳業淨利潤950.6億元,同比下滑21.0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2270.5萬元,同比下滑2917.6%。

據東方財富研報表示,該公司一季度業績下降主要是因為:1.主營產品的成本提升,對利潤有較大影響;2.受到新工廠投產影響,期間費用都有所增加。

首先是成本費用雙增加;其次,公司的新品並未引起廣大關注。據瞭解,整個燕塘產品線沒有銷量超過5億~10億元的大單品企業,而龍頭伊利在前幾天已經出現了第2個百億大單品。


成本費用雙承壓,開拓外埠市場能否助力燕塘乳業突破產能瓶頸?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從市場方面來看,近兩年,燕塘乳業依託於整個市場,在低位巴氏奶方面有一定發展,但燕塘區域型乳企的發展壓力很大,一方面小而美的公司受到歡迎,比如:簡愛;另一方面大品牌又加快佈局市場,如伊利、蒙牛等。


成本費用雙承壓,開拓外埠市場能否助力燕塘乳業突破產能瓶頸?


朱丹蓬補充:“雖然近年出了燕塘乳業推出了一些新品,但也並沒有在市場上形成特色。因此,對僅僅依託於廣東市場的燕塘乳業而言,個人對其後續發展並不看好。

緊接著,7月11日,燕塘乳業發佈了《關於對廣東燕塘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公告要求燕塘乳業就子公司陸豐市新澳良種奶牛養殖有限公司在建設過程中佔用基本農田一事的詳細情況進行補充說明。

業內人士表示,若新澳牧場佔用基本農田情況屬實,不僅僅要停止建設,退回耕地紅線以外,還會受到國家相關政策的嚴厲懲處,面臨鉅額罰金。

燕塘乳業對新澳牧場投入頗豐。資料顯示,新澳牧場於2014年成立。截至2017年底,燕塘乳業已向其投資4000萬元。2009年9月、2010年11月,燕塘乳業與關聯方廣東省紅五月農場簽訂系列土地承包協議,約定向紅五月農場承包土地280畝,承包使用時間從2009年9月9日至2039年9月9日止共30年,約定支付土地補償款180.51萬元。

因這一系列的高投入公司業績顯現頹勢。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總營業收入9.65億元,同比增長5.53%;歸屬淨利潤6470萬元,同比減少38.97%。燕塘乳業同時預計,其2018年全年淨利為7246.07萬元—1.33億元,變動區間為-40.00%-10%。

對於前三季度業績下滑原因,燕塘乳業曾在半年報業績預測時歸因於新工廠投產帶來的資產折舊、管理費用增加影響凸顯。而其全年業績下滑同樣歸因於此。

為了募集資金,燕塘乳業近期進行了多次增發新股。這甚至引來了低價增發涉嫌國有資產賤賣的質疑。

今年3月份的時候,燕塘乳業定增獲得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當時,東方財富證券對此很看好。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該定增批文卻因公司股票發行逾期而失效。

在乳業專家宋亮看來,“任何乳企的快速發展一定是建立在低價穩定、供應穩定的奶源之上。但目前整個燕塘面臨著很大挑戰,這是由於國家對養殖的限制,加上環保的要求,南方奶牛養殖數量在減少。南方奶原料短缺,燕塘的奶源價高、供應不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