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2018年的最後一個月,註定不能風平浪靜。

就在昨天,華語電影圈爆出性侵事件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鈕承澤是誰?

侯孝賢的學徒,《艋舺》《愛》《軍中樂園》的導演。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鈕承澤是在拍攝新片《跑馬》時,涉嫌性侵女工作人員,警方接到報案,已經介入調查。

可惜……當初和他一起拍《傷心太平洋》的,如今真的要“傷心太平洋了”。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任賢齊為這部新片增重到180斤

在臺媒的報道中,透露了更多案件細節:

靠近、撫摸、強吻、襲胸,過程粗暴。鈕承澤因為無法勃起,用手指侵犯對方。導致受害者私處有撕裂傷,手臂上有淤青。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人設崩塌?

好像也不。

鈕承澤很快被扒出,素來有不尊重女性的風評。

2004年上《康熙來了》,自曝在唸書期間,會和同學孫鵬比賽“強吻女生”,當時小S聽了以後驚呼“根本是強暴犯”。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在拍攝《情非得已之生計之道》時,事前並未通知,臨場告訴女演員柯奐如要全裸上陣,拍了5個小時床戲才肯作罷。

事件曝出後,鈕承澤今天在Facebook發表聲明:“該我承擔的責任,我一定會勇於面對,絕不逃避。”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勇於面對”,這話鈕承澤不是第一次說了。

他曾說過,自己一向會在電影中暴露自己弱點。

而從電影來看,他沒有說謊。

確實暴露得不堪入目。

這就要從他那部最赤裸的電影說起——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情非得已》是鈕承澤的電影導演處女作。

在此之前,他一直是演員。

9歲就以童星出道。

1982年出演臺灣導演王童的《苦戀》,飾演少年畫家凌晨光。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1983年主演了兩部重量級電影,《小畢的故事》和《風櫃來的人》,由此成名。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在開始拍電影前,鈕承澤已經從一名演員轉型為電視劇導演。

拍到06年底,鈕承澤說自己的人生跌倒谷底。

那時候他與交往了5年的女友分手,電影資金有問題,自己用性、酒精、藥品等等麻醉自己,坦白那段期間真是“什麼都做過”。

在2007年開始,鈕承澤轉攻電影。

這部電影可不一般,鈕承澤挑明瞭這是一個mocumentary,“偽紀錄片”。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用以假亂真的紀錄片形式,拍攝劇情。

而其中又摻入了鈕承澤太多真實的“私貨”。

他不想再拍偶像劇,不顧一切地拍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這是一部近乎自傳體的電影。

鈕承澤自編自導,在電影中扮演自己本人,還放下豪言:

這是一部勇敢地揭露自己真相的戲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電影的英文名叫:What on Earth Have I Done Wrong?!

而在Sir看來,這其實更像是鈕承澤在捶地長嘆——

我他媽到底是有什麼毛病?!

一上來就自我代入,電影中的鈕承澤,也是一位想要拍電影的電視劇導演。

既然拍電影,最先解決的是錢。

鈕承澤為了拉投資,跟著大老闆出入不良場所,喝酒,吸毒,聲色犬馬。

於此同時,鈕承澤和女友馬麻(張鈞甯 飾)的感情也遇到瓶頸。

兩人一起去接受情感諮詢,女友說鈕承澤完全不顧及自己的感受,自私、策略、有目的性,愛操控。

你根本就不懂什麼是愛

你甚至不懂什麼是做愛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做愛是兩個人的事,而鈕承澤只想著用性來宣洩。

工作壓力大,就自顧自地到女友這裡尋求生理安慰。

女友覺得兩人之前的情感問題還沒解決,明確拒絕。

自尊心受到傷害,轉身就在夜店勾搭上別的女人玩車震。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第二天發現不小心被媒體拍到,他向女友撒謊說是在車裡討論劇本。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女友傷心欲絕的時候,他手足無措,又順勢跟女友閨蜜發生了關係。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看到電視裡放出女友的緋聞,妒火中燒,不經過女友同意,強行和她發生性關係。

見對方表情痛苦,草草收場。

鈕承澤只要遇到任何不順的時候,都想方設法通過性來獲得滿足感。

他自己也意識到這樣很渣,很混蛋,向女友坦白。

車震事件是真的,我真的跟她發生關係。對,還有很多其他關係,有你認識的,你不認識的。可是馬麻,我希望你知道我從來沒有從這些關係裡面得到過滿足,讓我常常後悔。我也覺得很對不起你。

可是我就是……需要吧。

常常是因為我壓力很大,有時候是酒喝多了,有的時候是因為你把我推開,有時候是因為好奇。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電影最後,鈕承澤為了拉投資,再一次跟著大老闆出入不良場所,喝酒,吸毒,聲色犬馬。

身體動著,表情痛苦。

從這部電影,到今天的醜聞,是不是看上去像一場“事先張揚的性侵事件”?

不得不說,鈕承澤是一個擅於“懺悔和坦白”的人。

他自剖起來,下手不留情面。

鈕承澤的家族是清代赫赫有名的滿族鈕祜祿氏,祖上一共出過六位皇后,他的太外公孔繁錦則是當時有名的北洋軍閥,到了鈕承澤父親那一代,更是年紀輕輕就跟著國民黨軍隊到達臺灣。

可是在《客從何處來》裡,你猜他怎麼評說自己的身世?

滿清餘孽,軍閥後代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2014年的時候,鈕承澤為宣傳新片《愛》和華誼王中磊一起上《鏘鏘三人行》。

主持人竇文濤有一次“揣著明白裝糊塗”,說著不太動聽的“話外之音”:

豆子現在,我發現跟之前私下裡我們認識的不一樣了,現在開新聞發佈會,我看到你講了一句話,關於電影,我聽了之後有點肝顫,說愛就要負責。

鈕承澤臉色難看,但也沒有翻臉,開始表露心跡:

就是我們很容易被慾望宰制,根據下半身思考,我覺得在年輕的時候,你常常對你自己在衝動之下的行事卻沒有一個清楚的理解。所以往往當責任來臨的時候,當那些不快樂的壓力來的時候往往就想撤。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鈕承澤深知自己的劣根性。

並始終清醒地為這種劣根性揹負罪惡感。

當然,別誤會,Sir不是要為他開脫。

更不是要說什麼他即使性侵,也比其他性侵犯坦白。

我們更想知道的其實是——

鈕承澤,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情非得已》中,有一場他向心理醫生諮詢的戲。

這可能是鈕承澤的心理醫生給過他的建議,也可能是他對自己的勸誡——

- 你就是說把我所有跟她在一起之後

我對不起她的事情都告訴她?

- 是的

坦承了之後,你才可以放下這個罪惡感,豆子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作為一個下半身的囚徒。

坦白與交代,是鈕承澤的一種心理治療方式。

他在電影裡通常不說謊。

因為他是真的想放下某些心理障礙。

比如在《愛》中,鈕承澤飾演的富商不舉,只好在家裡翻箱倒櫃找尋藍色小藥丸。

沒想到家中存貨已經全部用完,一回頭才看到舒淇早已睡著,只好作罷。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不管你看電影的時候,看得懂還是看不懂,他都要說。

但是,把電影當成樹洞吐露心結,就能解決問題了嗎?

看看十年前的《情非得已》,多像是鈕承澤一封寫給未來自己的信,把今天的一切都已預言——

反正就是一團糟啊

工作也沒辦法解決

感情沒辦法解決

性的需要也沒辦法解決

我不知道怎麼辦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老實說,Sir為鈕承澤感到惋惜。

今天的局面,他擔憂過。

就像一個人在朋友圈立下flag,幾個月內必瘦多少斤,這是什麼心態?

他是想借助眾人目光的監督,克服個體人性的弱點。

鈕承澤也同樣。

他以為說出了自己害怕的事,就能讓大家一起來幫助他避免發生那樣的事。

但鈕承澤又不值得同情。

他一直有勇氣吐露出罪惡。

可是卻沒有真正的勇氣,去結束罪惡。

《情非得已》中有個細節,鈕承澤將一切弄糟,無處可逃的時候,他撲進媽媽的懷抱,哭得像個孩子。

而片中他的女友,也叫作“馬麻”。


鈕承澤,不逃避責任就夠了嗎,你為什麼知錯犯錯?


犯錯的鈕承澤還在把自己當成長不大的孩子。

“我犯了錯,就要和媽媽坦白;我只要坦白,就還是誠實的好孩子。”

這是兒童世界的規則。

可不是成人的。

你不能再約束自己的行為,就不會有人給你無償的安慰和原諒。

鈕承澤可悲,可憐,也可嘆。

他用坦白和罪惡拉鋸。

但所有坦過的白,最後卻化作罪惡的彩排。

那個下半身的囚徒。

可能會變成真正的囚徒。

微博搜索關注:毒舌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