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看嘉興|城鄉一體“化”出百姓幸福生活

2018-12-07 07:2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鬱馨怡 通訊員 鄧建華 徐小丹

40年,彈指一揮間。

改革開放,給嘉興大地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也留下了日久彌新的故事。

站上新的起點,我們選擇了十個人、十件事、十本賬、十座地標。

回望這些人、這些事、這些地標,曾在嘉興大地上留下怎樣堅實的印記。

人是萬物的尺度。在我們的報道里,這些人既傑出又平凡,這些事既宏偉又細微,這些歲月既絢爛又日常。

其實,每個人都是改革開放的同行者、見證者、受益者。願我們的筆尖和鏡頭,能帶給你回望的溫暖和前行的力量。

近日起,浙江新聞客戶端嘉興頻道推出《波瀾壯闊40年 改革開放看嘉興》欄目,敬請垂注。

改革开放看嘉兴|城乡一体“化”出百姓幸福生活

嘉興鄉村風貌 胡百華 攝

物換星移,歲月如歌。

改革開放40年來,嘉興城鄉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何處是城,哪裡是鄉,許多人初到嘉興,總是分不清楚城鄉。這得益於嘉興貫徹落實“八八戰略”,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

綱舉目張。早在2004年,嘉興就率先制定了《嘉興市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是全國第一個制訂出臺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地級市。

2008年,嘉興被列為浙江省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經過多年的改革實踐,嘉興逐步走出了一條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路子。

城鄉一體,正“化”出嘉興百姓幸福生活。

城鄉居民收入比全省最低

這是兩組有說服力的數據。

去年,嘉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36元,同比增長8.4%,連續14年居全省第一;城鄉居民收入比1.69:1,繼續保持全省最低。

在嘉興,農業產出佔GDP的比重並不高。那麼,農民的高收入從何而來?記者瞭解到,嘉興農村居民收入構成分主要有四部分:工資性收入佔比63.6%、經營淨收入佔比25.8%、財產淨收入佔比3.8%、轉移淨收入佔比6.8%。

不難發現,農民變身產業工人,收入自然就高。作為浙江省城鄉統籌就業試點地區,嘉興市從2004年開始全面推行“百萬農民培訓工程”,實施城鄉“就業政策、招聘市場、服務制度、用工管理、社保體系”五個統一,消除城鄉就業的各種政策壁壘,實現城鄉平等就業。

改革开放看嘉兴|城乡一体“化”出百姓幸福生活

嘉興市首屆農民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資料圖片)

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嘉興有大量農民搬離農村,住進了城鄉一體新社區,安居的同時,“5060”人員的就業便成了難題,他們文化程度低、勞動技能缺,就業難上加難。

這道難題如何解?為提升農民就業能力,嘉興在鎮、村專門組建農村勞務專業合作社,吸收農村“5060”人員入社,合作社則將承接的勞務服務“發包”給社員,既解決了他們的就業需求,也緩解了部分企業季節性缺工難題。

匆匆扒過幾口早飯,年過六旬的陸校珍就出門“上班”去了。她上班的地點不是企業車間,而是她最熟悉的田地。“這裡上班按小時計算,可以回家接個孩子、燒個飯,很自在。”陸校珍說,成為海鹽百合美家庭農場的工人後,她主要負責照料大棚蔬菜。現在,她已是一個小團隊的負責人。

農民富起來,少不了產業支撐。以糧食生產保持穩定為前提,嘉興的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蔬菜、果品、食用菌、花卉苗木、水產等主導產業日益壯大,畜牧業加速轉型提質。值得一提的是,“旅遊+”“互聯網+”等新業態快速發展,去年全市農家樂接待遊客3600多萬人次。

各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在不斷壯大,品牌建設加快推進。繼平湖首創農業經濟開發區模式,目前嘉興已建成有1700個糧食生產功能區、78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現代農業綜合區、主導產業示範區、特色農業精品園)。2016年底以來,全市累計新創建5個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和7個省級特色農業強鎮。目前,平湖市新埭果蔬特色農業強鎮和海寧市長安花卉特色農業強鎮已通過省級驗收。

改革开放看嘉兴|城乡一体“化”出百姓幸福生活

城鄉居民共享品質生活

對老百姓來說,幸福來自生活點滴的改變。

看病不難也不貴、孩子家門口接受優質教育、工作之餘去圖書館放鬆……不必再羨慕城市居民,嘉興農村居民一樣能享受品質生活。

城鄉基礎設施互聯,品質生活才能共享。從關注人的生活,滿足人的需求出發,嘉興不斷統籌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資源在城鄉間的均衡配置,讓城鄉居民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務,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比如在交通方面,2003年以來,嘉興通過一系列改革,構建起了真正意義上完全融合的城鄉公交體系。2008年實現村村通公交;2012年實現城市公交、城鄉公交票價一體化;2015年,嘉興市本級所有鄉鎮實現夜班公交全覆蓋……如今,城鄉公交車定線路、定班次、定時間、定站點,使城鄉居民真正享受到零距離換乘。

改革开放看嘉兴|城乡一体“化”出百姓幸福生活

王江涇城鄉公交樞紐站

再如供水方面,隨著自來水管網的鋪設,嘉興城鄉一體化供水覆蓋率達到95%以上,絕大部分村民在家門口就能用上潔淨的自來水。

另外,城鄉一體社會保障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全民社保推進機制基本形成,全市社會養老保障參保覆蓋率和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均在98%以上,失業保險費率、待遇、管理實現城鄉統一,城鄉低保標準統一為796元/月。

“富”的不止是口袋。如今農村居民有什麼文娛活動,首先想到的就是文化禮堂。近日,一場題為《一席一故事》的主題講座在海鹽縣西塘橋街道八團村文化禮堂熱鬧開講,演講者結合體驗式遊戲,讓村民們積極參與,使其感知傳統文化的同時,進一步拓寬了知識面。

改革开放看嘉兴|城乡一体“化”出百姓幸福生活

海鹽縣西塘橋街道八團村文化禮堂(資料圖片)

文化禮堂敲開了農村文化傳承大門,給予了農村居民源源不斷的精神文化給養,併成為農村居民的心靈棲息之所。截至今年11底,嘉興市新增農村文化禮堂105家,完成省定重點建設任務的191%;累計建成文化禮堂664家,覆蓋87.14%的農村行政村。

江南水鄉韻味十足

潘家浜一不小心就成了“網紅”。

改革开放看嘉兴|城乡一体“化”出百姓幸福生活

每逢雙休或節假日,一撥接一撥的遊客紛紛湧進秀洲區新塍鎮潘家浜。遊走在村莊裡,遊客看千年梓村,百年古井,感受農場採摘、蠶桑文化……美麗元素,串點成線,感受江南水鄉農村的獨特魅力。

幾年前,潘家浜還是另一幅光景,全村100多戶,就有近7成村民以養豬為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養豬村”。那時,村中河道被汙染嚴重,臭味撲鼻。

2014年起,潘家浜村開始實施生豬減量提質工作,拆除違章豬棚。在治理好汙染源後,又通過對村容村貌進行潔化、綠化、亮化、美化,著重開展美麗鄉村精品旅遊線路設施改造、公共基礎服務提升和生態綠化補種等工作。與此同時,潘家浜村還通過治髒、治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全面開展生活汙水處理、沿街建築立面改造、環境景觀綜合整治,保持特色風貌。

這只是一個縮影。近幾年,嘉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推進“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著力打造“水清岸綠天藍、宜業宜居宜遊、富饒和諧幸福”的江南水鄉典範。

嘉興的水變好了。通過推進“五水共治”“五氣共治”“五廢共治”,嘉興城鄉的水、大氣和土壤等生態環境全面改善了。目前,嘉興全市73個市控以上地表水監測斷面中,四類及以上水體比重提升到97.3%,交接斷面水質考核從不合格轉變為連續優秀。

農村也越來越美。2017年,嘉興制定了《嘉興市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三年行動計劃》,在原有先進縣、先進鎮、精品村、清潔戶“四級聯創”機制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完善,提出了示範縣、示範鎮、精品線、特色精品村(景區村莊)、示範戶等新一輪系列示範創建機制,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打造全域美麗鄉村升級版。截至2017年,全市成功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鎮15個,省級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54個,省級3A級景區村莊(示範村)15個,培育了16.5萬個示範戶。

此外,嘉興還全面推進農村垃圾革命、汙水革命、廁所革命,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治理,集中開展公鐵沿線環境面貌整治。截至2017年,嘉興市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受益農戶覆蓋率達到84%,開展垃圾分類處理行政村覆蓋率達到72%,完成公鐵沿線環境整治點和整治項目24598個。

改革开放看嘉兴|城乡一体“化”出百姓幸福生活

海寧閘口村劉家山灣的閘口旅廁

未來可期。今年6月,嘉興市出臺《關於堅定不移推進城鄉一體化全面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地的意見》。接下來,嘉興要高水平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努力打造充滿江南水鄉韻味和紅色文化元素的鄉村振興示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