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大街小巷到處是藥店?

1771371


醫改催生了藥店的遍地開花。

這個時間點在2009年,那是新醫改的元年。

參保比例的大幅上升,使得醫保資金基數倍數的增加,同時寬進寬出的醫保使用,給了藥店除了無數賣藥之外的另外一種生財的門路,其結果就是本來用來救命錢的醫保資金的流矢,成為了藥店的蛋糕。更有甚者,藥店只是個幌子,這才是主業。

當然還有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比如,需求,人口,城鎮化等等,但是回過頭來看,這些增加的藥店,沒有如市場法則的優勝劣汰,也沒有出現競爭導致的價格迴歸,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三聯六段


要問中國的大街小巷為什麼到處是藥店,對於這個淺顯的問題,從表現分析作答就是:大多數人時常買藥吃,藥店銷量大,開藥店贏利大,能發吃藥人的橫財!

中國內銷商品中,消費量大,含金量高,而且家家戶戶都必需的,是房和藥。房地產開發商都是富豪,開藥店的都成了富翁!

市場經濟的特點是競爭,商家的經營在贏銷過程中申縮性很大,樓從一平方米幾千元,可現在賣幾萬元,藥從幾角錢賣到幾十元,這是市場經濟允許的。要想掙錢快開藥店,誰會不幹呢?

而且從國家層面到各個地方的經濟發展,製藥業也是財政收入的支柱。無商不富,沒有這些商家去賣,製出的藥如何變成貨幣呢?

現在的問題是雖藥店多,買藥方便,但藥價越賣越漲,甚至漲的離譜,老百姓有點買不起啊!這是國家在拉動內需,擴大消費中,應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



中國的藥店很多,真的是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2015年11月,《藥品經營許可證》持證企業466,546家。其中,零售單體藥店243,162家,佔經營企業數量的52.1%,零售連鎖企業和門店數量209,876家,佔45.0%,法人、非法人批發企業13,508家,佔2.9%。

2017年11月,《藥品經營許可證》持證企業47.2萬家,其中批發企業1.3萬家;零售連鎖企業5409家,零售連鎖企業門店22.9萬家;零售藥店22.5萬家。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公開數據,2006~2014年零售藥店的統計:

這個數據是很驚人的!

因為藥店數量太多,甚至有些省市出臺了“開店限距”的政策。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放寬了原來的 300 米開店距離要求。海南省限制更大,舊標準中規定海口、三亞等市的開店限距為100米,儋州、 文昌、瓊海等市的開店限距為200米。

眾多的藥店,到底服務了多少人?

據統計,上海每家零售藥店平均服務常住人口 6412 人,而全國每家藥店平均服務約 3000 人。也就是每家藥店的服務人群大概是3000人,就是藥店所在區域的3000人可能會去消費。但實上,中心城區藥店密度較高、大型醫療機構和商業中心周邊藥店密度較高,郊區藥店密度較低。這也不難理解,只有人多的地方,潛在消費者才多,畢竟藥品是特殊的商品,在大型醫院周圍的藥店尤其多。

藥店多的原因在哪?

1.本小利大,風險小。這是大多人的第一想法,但是藥品的開辦要求還是很高的,要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就得費一番功夫,但是經營成本確實低,不少藥企會主動上門推銷,那麼進貨渠道不成問題。而且,只要經營得好,患者自然會去買藥,可謂是坐等收錢!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出現安全問題,除非昧著良心幹傷天害理的事~

2.部分患者認為醫院開具的藥品價格太高,喜歡選擇外面的藥店。殊不知,藥品的價格是和質量掛鉤的,真的是一分價錢一分貨,況且現在實行藥品“零差價”政策,這個方面會大大改善!

3.平常的小病,去藥店買點藥就能好,去醫院費時費力,還得排隊掛號。其實,這也是非處方藥的價值所在。

但是,藥店多了真的好嗎?

1.許多藥店紛紛打“價格戰”,以低價位吸引顧客,低價就有可能在質量上打折扣,因為藥企的利潤是不會變的,這就是藥店自己損失利益了,藥店會這樣幹嗎?

2.買藥極大方便。出門就能找著藥店,有個小病小痛的,也不用老遠地跑到醫院去掛號了,省了不少事。而且,還有24小時藥店更是方便。

3.處方藥的銷售不合規範!

藥店數量不斷增加,這就要求藥監部門要不斷加強綜合監管、加大假劣藥品查處力度、不定期開展藥品抽查送檢以及GSP認證工作,從進貨到售後實施全程監控,確保藥品質量,讓老百姓真 正受益。


問之之問


我也奇怪這個問題老長時間,藥店比糧店多,比超市多,而且現在的醫藥行業也出現了壟斷現象,有的醫藥公司為了霸佔市場,可以說是步步為營。以我的經歷得知,50歲以後的人,每月的日常用藥費用遠遠高於吃飯的費用。一是藥價太好,以前常用的土黴素、四環素、感冒通等等常用藥又便宜又管用,可現在藥店幾乎沒有銷售,全部換成高價藥。二是身體狀況不好,特別是幼兒及中老年人群身體素質太差。再看看製藥廠,大大小小的城市,製藥廠數不勝數,這也許意味著社會進步了,溫飽問題解決了之後大家開始解決健康問題吧?!醫藥行業可能存在暴利,否則不會吸引那麼多投資者,我個人認為不是什麼好現象。


蒲公英4844457907030


為什麼大街小巷到處都是藥店?答:那是最賺錢的行業!昧了良心的店主,他們藥價總要高出原來價幾倍或10多倍,內行人總會知道。舉個倒:同著一個藥方子,有的店20多元,拿到另一個店40多元。有一種叫:《利肺片》同一個廠出,同著包裝,商號,有的店15元,有的店36元,頭胞拉定膠襄,有的店1毛錢一粒,有的店2毛錢一粒,最髙者1元1粒!等等不一一舉倒。此種買賣前所未有!


青松1468688


因為需要的人多。

醫院看不起,只能吃點藥,找個心裡安慰。

環境,空氣汙染,能不得病嗎?

吃的有毒,假劣食品,能不得病嗎?下崗失業,還得打工交保險,生活費都無保障,能不得病嗎?

同是納稅人,社會福利上下有別,八千與80能不心梗嗎?

工作無貴賤,都是為社會做貢獻,退休雙軌制能平心嗎?

老人養不起老,說什麼子女要孝順,這不是道德綁架嗎?老人不是納稅人嗎?年輕人的壓力得多大?

孩子去託兒所,去學校都讓人放不下心,這社會怎麼就這麼不讓人省心啊?

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不得病?可能嗎?當然如果我們是鋼鐵煉成的就好了。

但我們的心是活的,沒辦法和鐵人相比。

所以為了生存得吃藥,為了延續生命。感謝社會能有這麼多藥店。


欣情3833


首先,是經濟效益驅使,如果沒有好的收入是不會開藥店的。

其次,是有市場。由於我們是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看病花費基本上不能報銷,城鄉居民醫保更是如此。有些藥醫院不一定有或者醫生處方藥可能不如藥店便宜。

第三,是方便。許多慢性病老年人或急需買藥的人,能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問題。

第四,是亂用藥。椐有的專家分析說,我國人口壽命確實比過去增長了不少,但體質還是不如發達國家。在醫療保健、食品衛生、醫藥監管、環境保護等方面 有較大差距。患病的人多,自己給自己看病買藥。不能隨便使用的抗生素及負作用大的藥,在大城市必須有醫生處方才能買到的藥,在中小以下城鎮藥店沒處方也可以買到。

第五,藥店競爭激烈。為了自己藥店的生存和效益,多招攬客戶,各自使出營銷招數。有節假日搞大型促銷活動的,有平日裡優惠卡積分兌領獎品的,也有臨時促銷買15元藥給3個雞蛋的,手段多種多樣。參於活動的老年人稍多一些。



寧靜致遠201809


古人云除了強盜就是賣藥。中國大小城鎮雨後春筍般大街小巷冒出各類藥店。門口大字提示夲店可醫保卡消費。內有衛生紙食品食用油。可稱之為藥品百貨公司。為了方式便鄉親們黑龍江的藥店開到三亞農墾醫院旁邊。可以醫療卡消費。服務到家了。西北邊遠小鎮一個按摩店的老闆開了十幾家連鎖藥店。沒有巨大利潤和深厚的背景能行嗎。國家有多少錢可以填滿這些老鼠洞。?:


善良人為什麼總是吃虧


藥店的異常火爆。是由社會需求所決定的。藥店針對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兒童,婦女和老年人。

目前我國已跨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占人口總數近三分之一,兒童的比例也差不多,還有人口數量佔比近半數的婦女。這也就是說,顧客群體的佔比相當高,有近十億人口。

一:社會制度的完善,退休有養老金,有醫保制度,讓老年人更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吃藥成本遠遠高於吃飯的成本。

二:兒童是家庭的核心,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方面,消費是盲目而不惜代價的,這也促進了藥價的一路走高。

三:婦女們先天性的生理原因,也是一個龐大的消費群。

以上三種人群,心理上普遍容易受暗示。面對藥店越來越多,門面越來越大,以及店員穿白大褂的專業性暗示,他們基本上不具備免疫力。

身體健康除外,心理上都存在對醫療及藥品的強烈依賴。

從藥廠及商家的運營角度看,製藥行業的放開,藥品生產成本抬高,讓藥廠參與到商品經營競爭之中。

需要一整套的銷售策略,包括廣告,銷售渠道,品牌戰略,各種促銷手段等等,都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從而導致藥價攀升。前幾年,聽聞某藥廠在央視的廣告費,是每天送出一輛寶馬車的天價。

醫藥行業的運營,逐漸形成規模,形成了一種銷售文化,藥企對銷售人員的苛求日益提高,沒有不專業,只有更專業。

藥店對店員的培訓,也提升到你想象不到的程度,店員培訓內容包括:藥品知識,專業服務態度,銷售技巧,積極心理學,消費心理學等等。

藥店經營門檻越來越高,單體店逐步被連鎖蠶食,資本化運營也越來越專業。

藥品監管方面的確越來越嚴格,但都是相對的,明顯的監管跟不上行業發展。

至於利潤,的確是很高,詳細內幕就不揭了,大家都懂。

限於篇幅,以上分析不是很全面,但大體上能讓大家對此行業有個大致的瞭解。



河西尋鹿


需求決定市場規模。昔日商鋪林立現狀有被藥店所擠對現象,已經是不爭的客觀事實。

曾經的藥鋪與商鋪的經營理念有著根本區別。藥鋪主人以此養家餬口的前提條件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救死扶傷是第一位的。不管良心如何,是否隱藏了虛偽的一面,起碼大面子上的做法,可以讓人接受。

今非昔比。一方面藥品商品化之後,貨幣交易現象上也公平和童叟無欺,更多的方便了患者。另一方面,藥品比其他商品的廣告鋪天蓋地的力度之巨,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其中的暴利已經無什麼秘密可言。

藥品與其他商品同樣可以採用各種營銷方式,不斷擴大銷售量而大發其財的情況下,聰明的購藥者也可以討價還價,爭取自己的支出最小化。

正規的醫院卻不可以有一分錢的價格鬆動。而且小病大治的重複檢查,極其複雜化的所謂電腦程序沒計,導致的不讓方便於患者,是人們深有感觸和最令人望而生畏的。

這種局面下,一些慢性疾病的老病號和一般的頭疼腦熱患者,去藥店買藥成為了常態,也催生了藥店遍地開花現象的發生。其實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也是個好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