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孫子女,男方父母提出要求:養孫子女的花費女方父母必須出一半,大家覺得合理嗎?

午後陽光175753857


有了孫子女,男方父母提出要求:養孫子女的花費女方父母必須出一半,這個問題怎麼看。

從世俗觀念來看,即不合理,又不合情。

自古以來,孫子女都是男方父母及夫妻撫養。

因為那是你們的血脈和傳承,男方父母提出讓女之文母出一半花費是不應該的。

從人情的角度說,孫子女爺爺奶奶是親人,外婆,外公也是親人,如果條件允許拿點花費也無可非議。

從世俗來說,孫子女是自己的血脈,應該父母,公婆撫養。





用戶zmj情感嘚啵嘚


剛看到問題,筆者就忍不住笑了出來,真是吃飽撐的,沒事過來找罵呢?不過仔細想想,“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比這更奇葩的事都有,所以有這麼樣的人,也不奇怪!

既然男方父母提此要求,筆者想問,女方父母把女兒培養成人,花了那麼多心血,現在嫁到你家,你家是不是也要分擔一半的費用啊?

再說,人是嫁到你家了,你兒子只不過在瀟灑快樂時,付出了那麼丁點的液體,而人家女方,為了給你家生個孩子,懷胎十月,忍受著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不怕變醜,不怕皮膚鬆弛,現在孩子生下了,還要人家女方父母出一半的撫養費,這樣的話怎麼好意思開口的?真是得了便宜又賣乖!

作為女方父母,如果男方家真的這樣提要求,那麼完全可以懟回去,給錢可以,先把這些年來女兒的撫養費先給一半,然後再讓孩子跟著媽媽姓,否則一切免談!

無論是法律規定,還是人世傳統,撫養孩子都是父母的責任,祖父母、外祖父母可以給點錢,也可以幫助照看孩子,但是絕對沒有撫養的義務。作為男方的父母,你願意承擔責任,那是你的事情,不要把人家女方父母也拖下水!

不過如果讓你兒子做個上門女婿,這樣的提議我看還行!


打虎拍蠅


我認識的一家跟這家一樣的,婚前買房全款,男方家要求女方家一半,女方家同意,房子買好後,要辦婚禮了,男方家不想出錢,女婿就找丈母孃說了,有了孩子隨女方姓,男方家就不出錢了,(男家和女方家是一個姓)丈母孃說行,但是要隨我的姓,女婿聽了,灰溜溜的走了,再也不提姓氏的事了。


悠悠閒閒68


其實我覺得這個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的事多,有這樣的公婆,我公婆當初就是這樣到目前為止,還是這樣的人死不悔改,所以我直接跟婆婆說我孃家沒錢我有,第一結婚我沒要你家彩禮一分,第二我陪嫁的被子為什麼要送給你一床,你兒子見過了你連床鍋碗瓢盆都沒有給賠一份,第三我沒有要你用買婚房,第四孩子我沒有指望你帶一天,第五孩子跟你家姓,我每個週末照樣高高興興的帶孩子去你們,第六你嫁過來的時候不是也就一個皮箱子,你給婆婆送了一床被子沒有,第六我每年過節過年給你們公婆買衣服,你跟你公婆買了沒有,你沒有每年奶奶紅包是我跟我老公給的,我媽媽為何還要替我帶孩子,第七你孃家給你帶孩子沒有 沒有據我所知你兩個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大的,你跟你孃家同在一個城市,你父母至今健在,你不要說照顧給錢,你平時看都不看他們一眼,每年去一次做個飯還是我們做子女幫忙一起做,你不是一個孝順女兒也不是一個孝順的媳婦,你為人父母也不慈祥,你不值我尊重,從此以後我也沒把這公婆當回事,他們到處講我不好,這樣的人他們之所以可以提不要臉的要求,因為他們就是一對混賬東西,兒子應該是一個慫貨,這家媳婦也沒必要跟他們來往了,孩子也讓他們少接觸,會帶壞孩子,我只能說不要說不合理簡直不要臉


小精靈永潔


大實話:婆婆幫忙帶孩子是應該感恩,但是報恩不應該由親家來報。

現實生活中,公婆幫忙帶孩子,替兒子和兒媳婦兒分擔生活壓力這是很平常的事情,一般來說,只要公婆還年輕,只要身體還行,那麼一般都會去帶孩子,一方面來說分擔了兒子和兒媳婦兒的壓力,另一方面來說自己帶孫子玩兒也開心。

不過,最近卻有網友給我發來這麼一件事情,故事說的是小李和丈夫結婚後生了一個男孩兒,但是因為小兩口工作比較忙,然後公婆確實也在家沒什麼事,所以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就把孩子交給了公婆來帶,剛開始婆婆還挺高興。不過,後來卻三天兩頭找事情,後來小李才知道,原來是婆婆感覺自己只有自己養孫子、帶孫子太虧了,所以就希望媳婦兒的孃家人拿出來一半的帶孫子費用。而當事情挑明以後,婆婆表示,如果親家不願意拿一半費用,那麼這個孫子他們也就不帶了。

說真的,攤上這麼一個如此“理性”的婆婆,只能說是給兒子和兒媳婦兒添堵,別的還這沒什麼用。

首先,從理性一點的角度來說,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是沒有責任和義務去帶孫子的,他們把自己的兒女養大成人,那麼就應該享受兒女的贍養,這個權利不會因為帶不帶孫子而發生改變。總不能說,父母不幫忙帶孩子,然後子女就不養老的,這也是說不過去的。但是,帶孩子這事就是個人自願的事情,你願意帶就帶,不願意帶就不帶,因為是親人,所以才需要相互無償幫助,這是正常的。你說你帶了,然後感覺親家沒出力,所以就想著讓親家承擔一半費用,那肯定是說不過去的。畢竟,人家也是沒有強制性的責任和義務去帶孩子的。

然後,從現實角度來說,就算是公婆感覺帶孫子自己虧了,想要要錢,那也是應該問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婦兒要錢,而不是去問自己的親家要錢。畢竟,兒子和兒媳才是孩子的父母,才是最應該並且也有責任和義務支付孩子撫養費用的人。說難聽一點,就單單從以後的帶孩子回報上來說,那還是爺爺奶奶和孫子的感情更親密一點,畢竟,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生活的,要是這事讓孩子的外公外婆承擔一半費用,那孫子長大後連一點感覺都沒有,等於說是外公外婆就成了冤大頭了。

所以,總的來說,讓兒媳的父母承擔一半帶孩子的費用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得到支持的。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上來就罵的人絕逼都是兒媳婦,男方父母要求女方父母也拿錢養外孫外孫女,那肯定是兒子和兒媳婦要求她養孫子和孫女了,這真不公平,一樣都是自己孩子的孩子,憑什麼只要奶奶出錢?好欺負嗎?再說了孫子孫女也不是雙方老人的責任,自己往身上攬什麼呀?


亍灝悅亍榮芮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什麼時候養育孫子孫女成為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的責任了。


有人說,有了孫子女,男方父母提出要求:養孫子女的花費女方父母必須出一半,問大家合理嗎?


有書君可以肯定地回答:不合理。為什麼呢,原因如下:


1、爺爺奶奶喧賓奪主


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一個怪現象,許多年輕的父母生完孩子就丟給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覺得生完孩子就沒事了。


有書君大學老師和師母近60歲,有一個兩歲的小孫女,兒子和兒媳基本不管自己的女兒,小孫女吃飯睡覺都跟著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完全替代了孩子父母的角色。


老師讓兒子生二胎,先打了60萬在兒子賬上,兒子和兒媳才同意生二胎。

爺爺奶奶越俎代庖,一來自己累,二來無形中削減了年輕父母對自己孩子的責任。


生活中有爺爺奶奶越位的,有姥爺姥姥越位的,但年輕的父母一定要知道,養育子女不是老人的責任,不可全部依賴老人。


為父母者,須盡好自己對上一輩老人的孝心和對下一輩孩子的養育責任。養育子女的第一責任人,切不可輕易代之。



2、養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


我國的婚姻法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和教育的義務。


所以作為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願意幫忙帶孩子的,先要弄清自己的角色,你們養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已經完成,現在只是幫忙而已。


老人高興了、有空了,自己身體好的條件下可以適當幫忙,帶孫子孫女不是老人的責任,是孩子父母的責任,更談不上要老人這一輩來承擔孫子孫女的撫養費用。


3、老人應該從隔代育兒中解脫出來


老人應該有自己的晚年生活,養育了一代人,責任已經完成。



再說隔代教育孩子利大於弊,從尊重老人和愛護孩子的角度來說,父母親養育兒女的責任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經由父母親承擔。


隔代育兒容易引起家庭教育觀念不同的矛盾,容易給孩子造成溺愛、孩子容易叛逆、衝動等等。所以父母盡好責,讓老人的晚年生活輕鬆、愉快,讓孩子健康成長。


生兒育女是一個恆久的話題,事關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雖然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一代人做好一代人的事,盡好一代人的責任。


分清家庭責任與義務,營造好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幼有所育的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有益於家庭的健康、和諧發展。


有書知道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分家孫子和外孫子。我外公在世時,只批評教育我舅家的孩子。我媽不理解,外公說,別人家的樹不好修剪。我外公認為外孫子是外人,也是客人。批評會結仇怨的。我表弟妹們不明就裡,卻嫉妒外公對我們比對他們好。

我外公是上世紀初的人,重男輕女思想十分嚴重,對待孫子的態度內外有別。我父親那一代多少上過學,見過世面,已不太講究那些,壓歲錢一樣多,既幫兒子帶孩子,也帶外孫子。我們待公公婆婆和孃家父母也是一樣的。平時身體好時領上旅遊,住院了交費伺候。

到了我們這一代,大多數獨生子女。更不在乎男女,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就好了。但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人認為照孫子是義務,照外孫子是人情。大家覺得爺爺奶奶帶孫子天經地義。我身邊還有男女雙方家長搶著照孫子的。因為照了孫子好像就爭到了更多話語權。

題目中的爺爺奶奶讓外公外婆出辛苦費不合理,也沒有法律依據。有的朋友建議,如果讓外公外婆帶孫子或者出保姆費,就要讓孩子隨女方姓。這也沒依據,更沒必要。不管孩子姓什名誰,血緣關係是確定的。

我的建議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本著“有力出力,有錢出錢”的原則,量力而行。費用原則是孩子的父母出。兩親家綜合一下身體狀況,工作情況,選擇有時間性格細心的一方來帶孩子。另外一方積極配合,打好下手。把孫子照好,解決兒女的後顧之憂。

兒子和媳婦也要學會感恩,畢竟孩子是自己生的。夫妻雙方才是第一監護人,有撫養教育孩子的義務。週末放假多陪陪孩子和老人。如果老人經濟不寬裕,主動接濟。尤其是媳婦,一定在行動上感激婆婆,讓婆婆出了力落個全人情。

總之,不結親是兩家,結了親是一家。不論是家孫子還是外孫子,都一樣看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孩子們度過難關。


驛夫


我想,如果你要求公公婆婆要出一半的話,那我想男方父母要求你的父母出一半我認為可以合乎邏輯。為什麼說是合乎邏輯而不是直接說合理呢?這是因為畢竟還是父權社會,在傳統主流價值觀上,女性對男性還是有依從性。比如孩子姓夫姓,女性跟著男性走,嫁到男方等。

在我們傳統觀念中,難免是孫子是自己的,外孫是別人的。其實無論是孫子還是外孫從血緣上都一樣,四分之一的血統關係。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只是因為題主再說孫子,背後隱藏的是中國人傳統的思維特點。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觀念都已經在悄然改變,本來現在很多就是獨生子女,已經是無法兒女區別對待了,所謂孫子和外孫只是一個稱呼而已,兩家家庭只有這麼一對子女,孫子和外孫有什麼區別呢?所以題主沒必要強調男女方的不同傳統文化。其次生養孩子是小夫妻的事,怎麼花費要雙方父母開支呢?說出去也不感到慚愧嗎?無論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對你們小夫妻的孩子並沒有撫養的義務。幫著照料是基於親子關係情感下的關愛,自顧自尋找自己的晚年生活也無可非議。小夫妻不能有這種想當然的心理,在法律上只有在孩子年幼父母雙亡時,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才有撫育孩子成長的義務。當然,要是把家庭倫理上升到法律層面來說,就有傷情感了。只是,我們年輕人真的要明白這一點,雖然雙方父母願意體貼子女,幫助一起撫養孫輩,我們要懂得的是感恩,而不是想當然地索取。所以我說當女方提出這一要求時,那男方父母的要求也是合乎邏輯的。

總之,小夫妻要懂得自己承擔,撫養孩子僅僅是你們夫妻的法定義務,別不負責任地把這擔子往雙方父母那扔。老人們幫你們,你要感謝上天對你的厚愛,不施加任何援手,你也無話可說。


鵜鶘心理


現在知道為什麼那麼多的女生不結婚了嗎?也知道為什麼現在那麼多的丁克族了嗎?只能說提這個問題的家庭,永遠不要結婚,永遠不要生小孩,永遠不要娶媳婦,或者嫁女兒,女方嫁女兒去男方家,說真的,現在只要嫁人了,就是一心為了男方的家庭了,為了男方生兒育女,女方養了幾十年的女兒,就這樣送到男方家了,那些說娶回去當女皇的,你也自己要點臉,家裡洗衣服做飯生孩子都是你媽做的,還是你做的?錢是你賺的供著女生花銷?還是女生也有自己的工作!一起養著這個家庭?只要家務是女生做的,女生還要賺錢,還要生孩子,你就憑什麼噴女生現在娶回家是女皇?再者,把自己老婆當女皇的人,自己也是皇上!把自己老婆當僕人的,自己就是下人!如果有噴子非要站在道德的最高點來噴,說什麼男女平等了,那麼就公平點,孩子兩個,一家姓一個,以後你給父母養老,也要給女方父母養老!不然別扯什麼公平,要不你就上門,上門了孩子和女方姓,你爸媽出一半孩子的扶養費!這樣說很多人就不接受了,那麼憑什麼女方嫁男方家,就要接受女方家裡還要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