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孫武、孫臏是同一個人嗎?

昆客2014


總的一句話,孫子就是孫武,是東周春秋時期的人,是《孫子兵法》的作者,被稱為兵聖,是武廟十哲之一,孫臏是孫武的後代,是孫武的後代,是武廟六十四將之一,我們分別來介紹。

孫武祖上姓田,是陳完(田完)的後代,田氏代齊者就是田完的後代,田書在公元前521年,為齊國伐莒有功,被封為孫氏,所以田書就成了孫書,孫書就是孫武的爺爺。

公元前512年,在伍子胥的推薦之下,吳王闔閭接見了孫武,孫武就帶著《孫子兵法》來見吳王,吳王看了之後,十分欣賞孫武的才能,就任命孫武為大將。

公元前508年十月,吳軍在豫章打敗了楚軍,攻下了巢,並且活捉了楚國公子繁。公元前506年,孫武率領吳軍,多次打敗楚軍,並且攻下了楚都郢城。公元前494年,越王攻打吳國,孫武率領吳軍打敗了越軍,越王勾踐向吳國求和。伍子胥被吳王夫差殺死後,孫武就隱居鄉間,大約在公元前480年去世。

孫臏是齊國人,與龐涓是同學,都是鬼谷子的弟子,龐涓在魏國當大將,龐涓十分嫉妒孫臏的才能,就將孫臏也請到魏國,然後加害於他,孫臏受了臏刑,孫臏遇到了齊國使者,被送回了齊國。

田忌十分欣賞孫臏,待孫臏為上賓,孫臏讓田忌的上等馬對齊王的中等馬,用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用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最終贏得了賽馬,這個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田忌賽馬。

田忌向孫臏推薦給了齊威王,齊威王就任命田忌做為主將,而孫臏擔任田忌的軍師。公元前354年,因為趙國攻打了衛國,而衛國是魏國的盟國,魏國就出兵包圍了趙國都邯鄲。

田忌、孫臏率軍假裝要攻打魏國都大梁,龐涓趕緊回救,孫臏在桂陵設伏,大敗魏軍,並且俘虜了龐涓,邯鄲之圍也解了,這個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

公元前341年,魏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孫臏再次用了圍魏救韓的辦法,還使用了減灶之法,設伏於馬陵,大敗魏軍,龐涓兵敗自刎。


歷史簡單說


孫子名武,所以孫子就是孫武。齊國人。孫武精通兵法,寫了13篇兵法,因此被吳王闔廬接見。闔廬問孫武,兵法對女子管不管用。孫武說,沒問題的,借大王宮裡的美女一用,我來給大王演示一下。於是闔廬就叫來了180人。孫武把這些人分成兩隊,選了兩個闔廬的寵妃當隊長,然後問這些人,左右前後都知道嗎?這些回答說,知道。孫武接下來還是很詳細的給這些講了規則,比如,向右轉就是往右手方向轉,向左轉就是往左手方向轉。然後問這些人,還有沒有問題,都明白嗎?這些人都回答說,沒問題。孫武說,既然都知道,接下來就要聽我指令。

(孫武)

孫武開始命令美女們轉方向,結果這些都哈哈大笑,沒有人幾個照做的。孫武說,大家對規則和號令都不熟,這是將帥的錯,不怪你們。於是又把規則重複了幾遍。再命令美女們轉方向的時候,她們還是不聽話照做,個個嬉皮笑臉的。這次孫武說,規則和號令都沒有問題,士兵還是不服從就是隊長的問題了。於是就下令把那兩個寵妃隊長給殺了。闔廬當然不捨得,便求情不要殺。孫武會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堅持殺了兩個隊長。

孫武重新任命了兩個隊長,然後再發號施令,這一次,所有人都照做不誤。吳王看孫武善於用兵,便任用他為將軍。

孫臏是孫武的後代,也很精通兵法。孫臏和龐涓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們兩人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不過龐涓內心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後來,龐涓去魏國當了將軍,心裡還是很忌憚孫臏,所以私下召見孫臏時,就找了一個藉口,對孫臏動力私行,砍了孫臏的兩隻腳,還在他臉上刻字。

這時,恰逢有齊國使者到魏國,孫臏聽說之後,便偷偷見了使者,並說服使者把自己帶到齊國去。就這樣孫臏逃到了齊國。齊國的將領田忌知道後,對孫臏禮遇有加。有一次,田忌和齊王以及齊國貴族賭馬的時候,孫臏給田忌出了一計謀,贏了齊王,這就是著名的“田忌賽馬”的故事。

田忌藉機向齊王推薦了孫臏,齊王和孫臏討論兵法時,發現孫臏太厲害了,把孫臏當老師一樣對待。

後面,孫臏“圍魏救趙”的策略,救了趙國,使得齊國大勝。13年後魏趙聯手打韓國的時候,孫臏還是用同樣的策略,讓田忌直接攻打魏國,此時魏國的將領龐涓聽到消息之後,立馬撤回魏國防守。孫臏聽說龐涓已經班師回國,就使了一招“減灶示弱”的策略,迷惑龐涓。讓龐涓以為齊軍每天都有大量逃兵。簡單來說,就是故意在進入魏國境內後,第一天建10萬人的伙食爐灶,第二天建5萬人的,第三天建3萬人的。龐涓認為齊軍膽小,就信以為真,只帶著少量的兵力追逐齊軍。而孫臏這邊算準了龐涓的心理和行程,於是提前在地勢險峻的馬陵做好了埋伏,坐等魚上鉤,龐涓果然不負孫臏所望,到了馬陵,最後自刎。


齊軍乘勝出擊,最終打敗了魏國。孫臏也因為這次勝利名揚天下。


密斯時


這個問題其實在不同的時代回答的答案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在1973年之前,很多人就認為孫武就是孫臏。比如著名的國學大師錢穆就公開的說過,孫武就是孫臏。還有人認為孫臏就是孫武。很多人甚至公開質疑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中對孫臏的記載是錯誤的。

原因很簡單,《孫子兵法》流傳於世,但是《孫臏兵法》失傳了。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古人是沒有看過《孫臏兵法》的,同時再加上孫武是春秋末期的人。孫臏是戰國初期的人。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所以歷史上對於孫臏的記載並不多。

但是太史公說得很明白,孫武死後,過了一百多年又有孫臏。孫臏出生在阿城、鄄城一帶,是孫武的後代子孫。可是歷史上由於孫臏兵法失傳,再加上年代久遠,缺乏充足的證據證明孫臏確實存在。

所以錢穆先生才會認為孫武就是孫臏,原因是因為《孫臏兵法》只是傳說,同時古人把孫武和孫臏都稱為孫子。

但是1973年,銀雀山漢墓竹簡發現於1972年4月,由山東博物館和臨沂文物組組織發掘。近五千枚漢簡寫於公元前140至公元前118年(西漢文景時期至武帝初期),此外還有一些殘片。漢簡內容包括《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元光元年曆譜》《地典》等古籍及古佚書,其中尤以兵書為大宗。

《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同時出土。這就證明了,歷史上孫武跟孫臏其實是兩個人。

由於孫武又被稱為“吳孫子”,孫臏被稱為“齊孫子”,但其實是兩個人,子是古人對男性的尊稱,類似的還有老子,孔子和鬼谷子等。

所以孫武和孫臏都被稱為孫子是沒問題的,但是孫武和孫臏確實是兩個人。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孫子和孫武是同一個人,他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孫武(約公元前545—約公元前470),目前掌握的史料記載,孫武字長卿,齊國樂安(大約在今山東省北部濱州等一帶)人 。他曾經參與過吳國進攻楚國的軍事行動,在出仕吳國之前也曾經在當時吳國國都吳(今江蘇省蘇州市)郊外的穹窿山隱居撰寫了有《孫子兵法》(也被稱為《孫武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吳孫子兵法》等,它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因為他在軍事學領域的開創性的貢獻,被後人被尊稱為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吳孫子。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記載:

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臏生阿、鄄之間,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

這裡的紀錄很明顯,孫臏是另外一個人,生活的時代晚於孫武(孫子)100多年。

但是,後世有學者認為孫臏和孫武是同一個人,比如錢穆先生就在《先秦諸子系年考辨》裡就這麼說“孫臏之稱,以其臏腳而無名,則武殆即臏名耳”、“世遂莫能辨,而史公亦誤分以為二人也”,錢穆在這裡的主要意思就是說孫臏的“臏”是指膝蓋被砍斷,只是一個外號,孫臏類似“孫瘸子”(不是對殘障人士歧視性稱呼,只是為了便於理解),其實他和孫武是一個人,錢穆言之鑿鑿地說大家不能分辨,連史學家地泰山北斗太史公司馬遷都搞錯了,誤以為孫臏和孫武是兩個人。

然而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裡出土竹簡7500條,其中有《孫子兵法》,同時也有《孫臏兵法》,這個考古發現充分說明孫武和孫臏是兩個人,太史公一點也沒有錯。

孫臏的生卒年不詳,但是他參與的軍事活動在公元前350年代和340年代,和孫武的活動年代確實相差百年以上,換句話說,孫臏活動的時間已經在戰國時期。

孫臏在農藥中是一個輔助類英雄,遊戲中有關的故事設定當然是虛構的。

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目前至少談古論金個人相信太史公和銀雀山漢簡表述傳達的信息。

總結,孫子是對孫武地尊稱,一般是專有名詞,即使尊敬孫臏也不稱呼他做孫子,孫子和孫武自然是一個人,而孫武和孫臏是兩個人不是一個人。


談古論金


這個問題我也曾經糾結了很久,原來不只是我自己搞不清呀。

孫子,又名孫武,是著名的軍事家,所著《孫子兵法》對後世影響深遠。相傳孫臏是孫子的後代,但是史書對於他們倆的生卒年月沒有記載,所以也無從考究了,但是他們不是一個是這是肯定的。

孫臏師從鬼谷子,鬼谷子精通權謀策略、還通曉命理玄學,是春秋時期的奇才。孫臏得到鬼谷子傳授的《孫子兵法》後融會貫通,完成了《孫臏兵法》,也是非常著名的兵法典籍,僅次於《孫子兵法》排在第二位。

說起孫臏很多人都會想起我們上學時就學過的田忌賽馬、圍魏救趙的故事。而他和龐涓的故事也被拍成了影視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被我們大家所熟悉。鬥志鬥勇的精彩情節,身有殘而胸懷大志的精神也是我們從孫臏身上學到的精髓。


幼兒成長那些事兒


孫子、孫武、孫臏不是同一個人,孫子就是孫武,《孫子兵法》的作者就是孫武。孫臏是孫武的後代,《孫臏兵法》的作者就是孫臏。為了讓你好區分二人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兩位兵法大師。


孫武春秋時期齊國人,祖上還是齊國貴族,家裡面的人世代從軍,所以孫武從小就具有軍事頭腦打仗特別厲害。最後由於齊國內亂,孫武怕自己染上叛亂就去了吳國隱居,《孫子兵法》一書就是在他隱居期間寫成的。這是正好伍子胥也因為叛亂的事從楚國跑到了祖國,還和孫武做了鄰居,後來伍子胥發達了做了吳國的大官,就把孫武引薦給了吳王,吳王非常看重孫武的才能就讓他當將軍,然後舉兵攻打楚國,一路打到楚國國都為伍子胥報了大仇。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攻打吳國,被孫武打的屁滾料流,越國差點亡了國,勾踐也成了吳王夫差的俘虜。孫武50多歲的時候好朋友伍子胥被吳王殺害,孫武也看清吳王不在為吳國效力,歸隱山林結束了自己傳奇的軍旅生涯。孫武一生未嘗敗績,用兵如神,其軍事思想“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我專敵分、兵貴神速、出奇制勝、避實擊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軍事思想至今還影響著世人。


孫臏戰國時期齊國人,孫武的後代,師從中國古代最神秘的人鬼谷子先生。孫臏畢業後決定去魏國他師兄龐涓哪裡找份工作,結果龐涓十分嫉妒他的才能,非但沒有向魏王引薦他,反而陷害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臏刑:挖膝蓋,黥刑:臉上刺字),孫臏被折磨成一個殘疾人,還好齊國使者慧眼識英雄將他救下,孫臏來到齊國後能力受到田忌賞識,成了田忌的門客(田忌賽馬的故事就是孫臏出的主意),公元前354年魏國攻打趙國齊國派兵相助,田忌為主將,孫臏為參謀,結果孫臏以“圍魏救趙”的兵法大勝。公元前341年魏國攻打韓國,齊國派兵相助,仍由田忌為主將,孫臏為參謀,孫臏仍進軍魏都大梁,用“減灶之計”,讓魏軍大將龐涓輕敵深入,結果龐涓被殺,齊國大勝。孫臏一生傳奇無數,著有《孫臏兵法》。


這就是兩位傳奇兵法大師的故事,還望各位喜歡。講好一段歷史,尊重一段事實。我是小良,喜歡歷史的各位可以關注我,每天給您帶來一段精彩的歷史故事。


良良侃歷史


有個成語叫“三令五申”,意思是指再三地命令和告誡。這個成語就出自於孫武。《史記》記載,孫武在吳國應吳王之邀以吳國宮女為士兵進行訓練。“乃設鐵鉞,即三令五申之。”宮女以為這是遊戲,不聽孫武號令,都哈哈大笑。這樣重複了好幾次,於是孫吳以軍令斬吳王最寵愛的兩位姬妾,剩下的就都老實了。

孫武,春秋時期客居吳國的齊國人,由伍子胥舉薦給吳王闔閭而成為吳國大將。孫武曾率吳國軍隊大敗楚軍,攻至郢都讓楚國幾乎滅亡。

除了武功赫赫之外,孫武還留下了不少論兵、論政的理論。後人將孫武的理論輯錄成書,就是《孫子兵法》,此書是孫子一派軍事思想的記錄。

“子”是春秋時期對著名學者和老師的一個尊稱。“孫子”則是對孫武的尊稱。

《孫子兵法》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兵書及古代軍理論的代表性著作。《孫子兵法》不只講到戰爭,以非常完整而全面的視角講到戰爭和政治、經濟、文化的種種關係。唐太宗李世民曾評價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孫臏,按照《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來說,孫臏是孫武的後代,曾經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後來被龐涓騙到魏國施以酷刑,“斷其兩足而黥子”。“臏”的意思就是指斷足。

孫臏逃到齊國,齊將田忌把孫臏介紹給齊威王。齊威王問孫臏兵法,孫臏講了他富國強兵的主張。孫臏及他的兵法在戰國及秦漢影響很大。


沅汰


史記雲:孫孑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吳王日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可以小試。吳王日可以試婦人麼,曰,可。出宮中美女百"十人,孫子分二隊,以王寵姬二人為隊長,皆令持戈,進行操煉,婦人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將之罪也,二次婦人均復大笑,乃欲斬二隊長,吳王日願勿斬也。孫子曰,臣已受命為將,君命有所不受,遂斬二隊長。其後婦人皆中規矩,無敢出聲,報吳王兵既齊整。吳王知孫子武能用兵卒以為將,破疆楚入郢,北威晉,顯名諸侯。

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亦孫武之後世,臏與龐涓俱學兵法於鬼谷子。鬼谷子傳孫子兵法於孫臏。


三興771


古人對那些有名望、有成就的人,往往姓後加子,以為尊稱。例,孔丘稱孔子,莊周稱莊子。

同樣,孫子也是對孫武、孫臏的尊稱。為區別,稱孫武為吳孫子,孫臏為齊孫子。孫臏是孫武的後世子孫,孫武的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存在傳承關係。

孫武,春秋齊國樂安人,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世稱兵聖。在齊國受排拆,經伍子胥引薦投奔吳王闔閭,助吳首滅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後留下自已精心所著兵法十三篇與吳王,隱退山林而去。至今兵法十三篇仍是高等軍事院校必修之課,連美國西點軍校也奉為典籍。

孫臏,生於今山東荷澤一帶,同後魏國大將龐涓同為春秋大師鬼谷子的學生。後下山隨龐涓效力魏國,為龐陷害,被施臏腳之刑。世稱孫臏。齊國密謀孫臏來齊拜為軍師,助大將田忌在桂陵、馬陵兩次大敗魏國主力,龐涓被射死在馬陵道上。

兩千年來,雖然有司馬遷史記:孫子臏腳,兵法修列的記載,但因未見孫臏的兵法著作,一直存疑,孫武孫臏是不是一個人?兵法是否就這一部兵法?

直到一九七二年,終於在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的墓中發現了散落的竹簡,經清理,竟是孫臏兵法。從此,謎團解開。


晚亭與落霞同暉


肯定不是啊。

準確的說是孫子即是孫武,跟孫臏完全是兩個人。他大約生活在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左右,是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就跟孔丘被尊稱為孔子,孟軻被尊稱為孟子一樣的道理,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享有極高的聲譽。

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後經過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的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而因此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使楚國亡國。孫斌則是中國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據說是孫武的後人。孫臏曾經與龐涓為同窗好友,因為在和龐涓共事時受龐涓迫害而遭受臏刑故名,由此身體落下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任命為軍師,並輔佐齊國大將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