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寧下拖卓村的變遷

華寧下拖卓村的變遷

說起華寧縣華溪鎮下拖卓,想必大家並不陌生,這個背靠青山,瀕臨曲江的小村莊經過多年努力,實現了從“灰頭土臉”的小山村到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的華麗蛻變。現在,下拖卓已經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上調整步伐,向著集柑橘生態種植、橘園觀光旅遊為一體的“一村一品”產業新格局邁進,助力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華寧下拖卓村的變遷

在下拖卓“四位一體”項目的施工現場,可以看到,垂釣池已初顯雛形,與此同時,沙灘露營地、親子活動區、森林木屋等項目也在加快推進,整個工程將在明年初完工,屆時,鄉村旅遊將成為下拖卓的一張靚麗名片。

華寧下拖卓村的變遷

金橘滿園,新樓一村,生態宜居好家園,這是大部份遊客走進美麗鄉村示範點——下拖卓的初識映像。這個靠種植柑橘為主要經濟來源的村莊經過多年建設,已成為華寧縣的美麗鄉村示範點。

華寧下拖卓村的變遷

今年,下拖卓種植柑橘500畝,人均收入達到了12000元,村民收入顯著提高。但下拖卓仍在不斷探索鄉村持續發展之路,努力爭取到 “四位一體”項目並於今年啟動實施,通過縣財政整合項目資金500多萬元,推動實施森林木屋片區和橘園觀光體驗區項目建設,以柑橘產業帶動鄉村旅遊,增加村民經濟收入,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下拖卓居民小組長 白雲書:

柑橘具有季節性,每年採摘期間,也就是兩三個月的時間,過了這之後,老百姓就比較得閒,我們就利用這些來做鄉村旅遊。鄉村旅遊搞活以後,老百姓也有了收入,集體經濟也有一定的提高。

近年來,不論美麗鄉村建設、還是正在推進的“四位一體”項目,黨員帶頭垂範、村民積極參與成為推動下拖卓不斷髮展的動力源。在先後實施的一系列項目中,下拖卓先後徵用村民土地40多畝,其中只對徵地較多的村民進行了少量補償,大部份則由村民無償提供。

華寧下拖卓村的變遷

村民 白朝武:

為了配合把村裡面的這些建設搞好,我們也不覺得自己吃虧。本來作為農民,土地就是個寶,大家都捨不得拿出來。在一開始做的時候還是有好多人有牴觸情緒,然後我們的村幹部,以及黨員、村民代表都給他們做工作,還是都做通了。

看著村莊逐漸在產業發展、村制管理等方面走出一條因地制宜的發展之路,同時還向著集柑橘生態種植、橘園觀光旅遊為一體的“一村一品”產業新格局邁進的好勢頭,村民也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村民 白光華:

經過這些美麗鄉村項目,還有國家政府投入進來的各種項目實施以後,我們村子的居住環境越來越美好,在柑橘種植的同時,還加上了以後的旅遊收入,我覺得我們村子裡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

華寧下拖卓村的變遷
華寧下拖卓村的變遷

濃妝山水、淡抹村莊,動人“春”色不須多。相比之下,下拖卓的產業發展和鄉村旅遊可能不算最為碩果累累,但清晰的目標定位、細緻的鄉村規劃、熱火朝天的幹勁,讓人對下拖卓依託柑橘產業,聚力發展鄉村旅遊,努力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充滿期待。

下拖卓居民小組長 白雲書:

我們將大力整治環境衛生,抓緊柑橘產業,以柑橘產業帶動鄉村旅遊,使我們這個地方變成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使老百姓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美麗鄉村美在人、鄉村振興重在行。從玉泉山到來保康再到下拖卓,記者真切感受到了我縣廣大兒女為建設美麗鄉村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付出的諸多努力。廣袤土地,湧動著改革活力;萬千村莊,述說著發展故事。站在新的起點上,我縣農村改革開放的步伐會更加鏗鏘有力,縣委、縣政府擘畫的鄉村振興之路讓人憧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