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魔芋能否做成大產業

玉溪魔芋能否做成大產業

眼下價格昂貴的魔芋種

玉溪魔芋能否做成大產業

雲南睦群農業綜合開發公司琳琅滿目的魔芋加工產品

玉溪魔芋能否做成大產業

核桃樹下套種的魔芋

在玉溪,魔芋產業化發展曾經歷過坎坷,當新的商機來臨時,那些在困頓中一直默默堅守的人,是否真正迎來屬於他們的春天?

魔芋種植熱悄然而至

陽春時節,吳裡發在自己位於通海縣河西鎮改水溝村小團田小組一個山坳裡的養殖基地附近,種下了20多畝魔芋。

2004年,吳裡發創辦了河原石蛙養殖基地,歷經10餘年的發展,養殖基地有了100多個石蛙養殖池,年收入超過30萬元。特色養殖順風順水,吳裡發為何要另起爐灶?吳裡發告訴記者,4年前,到外地銷售自己養殖的石蛙時,獲得了這樣一個信息:魔芋種植效益可觀,且特別適宜在山區種植。於是,從2017年起,吳裡發和兒子吳俊利先後嘗試在玉米和四季豆的種植地裡套種魔芋,並獲得了成功。

“剛開始種魔芋,說有收益還談不上,但也不是一無所獲。”吳裡發說,一方面,通過小規模的試種,基本摸清了魔芋生長習性,探索出了一些種植經驗;另一方面,攢下了一批種芋,今年種植的20多畝魔芋,如果種芋全靠買,要花費10多萬元。

同華寧縣魔芋種植戶相比,吳裡發只算得上是後起之秀。13年前,李志學開始了自己的魔芋種植之路,從不被人所看好,到用看得見的業績證明,魔芋種植也能發家致富。如今,李志學是當地聲名遠揚的土專家。2019年11月,在華寧縣舉辦的魔芋種植培訓班上,李志學從選地、購苗、防病、除草等方面入手,向縣內200多名前來取經的農民分享了自己的種植經驗。他牽頭成立的華寧誌喜魔芋種植合作社目前已發展社員30多戶。

春和景明時節,在核桃林中,在荔枝和杧果樹下,在香蕉和玉米地裡,各地種植戶紛紛開始種植魔芋,新一輪魔芋種植熱在我市悄然興起。

今年春節過後,華寧縣掀起了一波魔芋種植的小高潮。從2019年12月到今年春節前,李志學為入社的種植戶從楚雄購入魔芋種200餘噸,目前,這些種芋基本已種到地裡。

據市農科院研究員馬文彬介紹,2019年,我市魔芋種植面積超過4500畝,其中華寧縣1970畝、新平縣1387畝、易門縣540畝、峨山縣近300畝、江川區196畝、通海縣156畝。“如果不是受制於種芋的數量,相信種植面積還要增加。”馬文彬告訴記者,目前魔芋種價格昂貴,每畝需要5000元以上,讓普通農戶甚至一些種植大戶都望而卻步。

魔芋種植在各地受到越來越多的種植戶青睞,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魔芋種植效益好。李志學告訴記者,近年來,鮮魔芋銷售價格節節升高,2010年,雲南鮮魔芋銷售價格為每公斤2.5元左右,2017年超過5元,近兩年均價在7元左右。華寧誌喜魔芋種植合作社社員因種植水平有高低,畝收入為5000元至15000元。2019年12月,市農科院對新平縣套種在玉米地和核桃林中的魔芋繁育示範區進行了測產驗收,畝產值均超過1萬元,在山地種植魔芋用工不多,這樣的收入,大多數種植戶還是心滿意足的。

其次,企業示範推動有影響。落戶於新平縣的雲南睦群農業綜合開發公司是我市唯一一家專業從事魔芋深加工的本土企業,2014年10月建成投產,年可深加工鮮魔芋1.2萬噸、魔芋精粉1千噸,然而,2017年實際加工鮮魔芋300噸、魔芋精粉30噸,產能利用率不足5%。為解決企業無米下鍋的窘境,雲南睦群農業綜合開發公司著力在各縣(區)推進生產和銷售兩個獎勵體系建設,開展魔芋種植示範推廣。

當然,眼下這一小波魔芋種植熱只是一個起步。以峨山縣來說,從2007年開始引種魔芋,到2013年,種植面積曾達到近40000畝,雖然後來因為沒有加工企業的支持和鮮魔芋市場價格走低沒能持續性發展,但近40000畝的種植規模,卻是玉溪魔芋產業需要不短的時間發展才能企及的目標。

不能錯過的機遇

魔芋在我市各地曾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和廣泛的分佈,“魔芋豆腐”廣為人知,但把魔芋作為一種產業以及下游工業產品,普通人卻所知不多。

據馬文彬介紹,魔芋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作物,其富含大量可溶性高膳食纖維和魔芋多糖,魔芋精粉被廣泛應用於食品、醫藥、化工等領域,享有“工業味精”的美譽。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食品的追求也在逐漸提高,魔芋以“三少一多”(少鹽、少油、少糖,多膳食纖維)成為健康食品消費領域的新寵。

雲南睦群農業綜合開發公司總經理張乙勝與魔芋結緣已有10餘個年頭。談及魔芋產業,張乙勝如數家珍。

“現在的魔芋市場同10年前比已然大不相同。”張乙勝告訴記者,隨著健康產業的迅速興起與快速發展,全球對魔芋初級加工產品魔芋精粉的需求持續增長,近年來,全球魔芋精粉年需求量在8萬噸以上,目前魔芋精粉產量僅為2.5萬噸,其中國內魔芋精粉產量為1.5萬噸。中國作為主要種植國,適宜的種植區主要集中於雲南、貴州、四川、重慶、陝西、湖南、湖北。

張乙勝認為,玉溪發展魔芋產業不愁沒有市場。

從2016年開始,民革玉溪市委一直在關注魔芋產業的發展,在市政協副主席、民革玉溪市委會主委李少華主持下,經過連續三年調研成果形成的《關於加大玉溪市魔芋產業發展力度的建議》,對玉溪魔芋產業發展潛力進行了深入分析。

一是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種植環境和區位優勢。玉溪立體氣候明顯,高海拔冷涼山區、半山區可發展花魔芋品種和黃魔芋品種,中海拔可發展白魔芋品種,低海拔乾熱河谷區域可發展珠芽魔芋品種。而玉溪作為魔芋規模化種植的新區,病害發生率比楚雄、曲靖富源等魔芋種植老區要低。同時,玉溪作為魔芋種植新區,境內幾乎沒有土法烘烤魔芋乾片的傳統,因此可從產品源頭控制乾片加工生產。

二是有豐富的土地資源。魔芋為喜陰作物,整個生長期都可在林下生長。近年來,我市致力於木本油料和經濟林果的大力發展,使魔芋產業有了廣闊的林下套種模式空間。全市閒置並可利用的林下套種和間作魔芋的土地資源約364萬畝,其中山地玉米83萬畝,中高海拔髮展核桃林183萬畝、板栗林11萬畝,中低海拔髮展竹林66萬畝,低海拔香蕉地2.96萬畝、荔枝林1.16萬畝、杧果林15.46萬畝。

三是有強有力的種植技術支撐。2016年,市農科院成立魔芋項目課題組,同雲南睦群農業綜合開發公司合作,先後制定了魔芋種芋繁育基地建設及林下魔芋種植技術研究與示範實施方案,並開展魔芋新品種的引進及篩選、林下魔芋種植模式、魔芋抗病栽培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一整套適宜玉溪林下魔芋種植的技術規範。同時,由市農科院牽頭,聯合市林草局、林產業工作站以及各縣(區)農業技術推广部門,建立基層種植技術指導和服務體系。

四是有帶動力強的龍頭加工企業。雲南睦群農業綜合開發公司為省級“雙龍頭”企業。從2018年起,企業對產品加工結構性進行了調整,研發出“魔芋姑娘”系列產品,包括魔芋大米、魔芋麵條、魔芋米線、魔芋素食、魔芋膳食纖維粉、魔芋暖紅茶等產品。

通過深入的分析,得出初步的結論:玉溪具有發展魔芋產業的綜合比較優勢,完全有條件、有可能打造一流的魔芋產業發展新高地,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從經濟效益分析,通過我市試驗示範,魔芋林下種植平均畝產1.5噸,2018年,鮮芋價每噸7千元,每畝可實現農業產值1.05萬元;每畝鮮芋產量可深加工出魔芋精粉150公斤,2018年,魔芋精粉市場價每公斤100元,每畝可實現工業產值1.5萬元;每畝的總產值合計為2.55萬元。若規劃出10%的林下套種和玉米間作土地面積,36萬畝的總產值即為91.8億元。

市農科院院長張鍾告訴記者,在玉溪,發展任何種植和養殖產業,都難免會遇上土地制約的問題。魔芋野生或半野生的習性,使栽種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旦被廣大農戶所認可,其潛力是非常巨大的。

難題該如何突破

“陽春三月好時節,魔芋種植正當時。”春節過後,紅塔區春和街道黃草壩一位李姓農民一邊忙著種植魔芋,一邊哼著花燈,他隨口而出的這兩句花燈唱詞,道出了當地眾多魔芋種植者對豐收的企盼。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農民無不希望自己播下的一顆顆種子,來年有個好收成。而對參與和關注魔芋產業發展的人來說,他們更關心的問題是玉溪如何抓住機遇,把魔芋產業做大做強。

而做大做強魔芋產業,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有一系列的難題需要突破。

“農村有種說法,魔芋十分好栽,切一片埋進土裡就可以等著吃魔芋豆腐了。”市農技推廣站副站長範桂萍在擔任峨山縣植保站站長時,曾對魔芋種植進行了持續近10年的研究,她深有感觸地說,魔芋零星種植沒有問題,在實施規模化種植後各種問題便會接踵而來,哪怕規模只是一畝,病害的防治、產品銷售之類的麻煩事就會不期而至。

記者調查發現,玉溪要做大做強魔芋產業,面臨著三方面的突出問題。

首先,昂貴的種芋價格,抑制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種植一畝,需要一代種芋150公斤左右,每公斤35元到40元,或者二代種芋250公斤,每公斤20元,這意味著僅僅種芋方面的花費,每畝就達5000元以上。昂貴的種芋價格,讓許多有種植意願的農民只能望而興嘆。

其次,沒有相應的技術支撐,讓農戶不敢輕易涉足。我市魔芋種多為零星從外地引種,品種混雜,病害較重。部分農戶在利益驅動下,隨意到外地引種、盲目追求速度和擴大種植面積、過度集中化種植,用推廣傳統作物的方式種植魔芋,結果失敗率高。尤其是魔芋的軟腐病,被稱“魔芋癌症”,目前全世界對軟腐病的防治幾乎沒有有效的方法,規模化連片種植,容易導致病害威脅加重。

最後,魔芋產業的發展如何避免重蹈一哄而上、一潰即崩的窠臼。一旦鮮魔芋價格走低,農戶便改弦易轍種植其他作物。馬文彬告訴記者,同其他種植品種不同,農民從事魔芋種植有一定的規避市場風險的空間,原因在於魔芋可以一年挖,也可兩年挖,甚至可以三年才挖,價格不好時,就讓魔芋存在地裡,還能夠繼續成長。

至於魔芋種價過高的問題,在市農科院的種植體系設計中,將通過引導農戶小規模種植,用二至三年時間攢種的方式來加以解決。

“經過10多年風風雨雨的洗禮,我們在總結和借鑑本地和外地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玉溪魔芋產業進行了重新規劃。可以說,玉溪魔芋產業雖然起步晚,但起點高。”張乙勝說,2016年和2017年,雲南睦群農業綜合開發公司將更多的精力用於品種引進、篩選和種植技術規程、栽培方式的探索,在奠定好這個基礎以後,從2018年開始,主推兩個體系建設,即魔芋標準化種植獎勵體系和鮮魔芋產品的供銷體系建設,前者通過與村委會合作,公司按照每畝200元的標準直接獎補給村委會,由村委會負責組織生產,同時選拔一名類似烤煙輔導員的技術人員,全程把關和服務;後者則把魔芋收購往前推進了1公里,讓種植戶把產品直接送到加工廠,改變以往種植戶從地裡經收購商再到加工企業的路徑,避免種植戶收入減少的現象發生,為此,雲南睦群農業綜合開發公司把收購站建在了村委會,只要按照公司兩個標準種植,每噸給予200元的補貼,種植戶就不用跑到很遠的地方送貨,只要交到村委會,公司再到村委會統一收購。

在張乙勝看來,通過兩個體系建設,可以解決種植、生產和加工的一系列問題;公司與農戶是魚與水的關係,只要企業有品質合格、數量充足的加工原料,魔芋價格就會有保障。

張乙勝告訴記者,對玉溪魔芋產業的未來,自己有五個夢,一是有魔芋研究機構,研究玉溪自有知識產權的魔芋品種、技術、創新等;二是有省市的一流、國內領先的魔芋種苗人工植物育苗工廠,年產3000萬苗育苗規模,可滿足每年1萬畝魔芋種植的種苗需求;三是有一個專門為全市魔芋生產和收購的統籌機構;四是打造“滇中魔芋之都”,以新平為運營和深加工中心,在全市再擴建3個初級加工廠,帶動發展種植面積36萬畝,產出鮮芋54萬噸,精粉加工5.4萬噸,實現總產值91.8億元目標;五是把玉溪魔芋產業帶到資本市場去,吸引更多的資本注入。

審核:李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