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茅藥酒獲評優秀民企,標準是什麼?

鸿茅药酒获评优秀民企,标准是什么?

圖片來自新京報微博截圖。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優秀民營企業擬表彰名單在媒體公示,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52家擬表彰企業中,曾深陷輿論旋渦的鴻茅國藥股份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今年年初,廣州醫生譚秦東撰寫《中國神酒“鴻茅藥酒”,來自天堂的毒藥》一文後,被內蒙古涼城縣公安局辦案人員跨省抓捕,引發輿論關注。儘管譚醫生最終取保候審,但鴻茅藥酒也因此引發民眾質疑,現在不到一年,它就搖身一變,入圍內蒙古優秀民營企業名單,如此快速的風評轉換未免讓人有些驚訝。

按照公示信息,此次評選是為了“樹立和宣傳新時代優秀民營企業典型”,但至少從過去的表現來看,鴻茅藥酒進入榜單,確實很難讓人信服。

一直以來,在廣告策略上,鴻茅藥酒存在虛假宣傳、誇大療效、誤導消費者的嫌疑,而媒體統計顯示,過去十年間,鴻茅藥酒廣告被25個省市級食藥監部門通報違法共計2630次。

一邊是,平均每月被通報違法22次,公眾眼中劣跡斑斑的“問題企業”;一邊是納稅大戶,在財政收入只有十億出頭的涼城縣,每年能貢獻兩三千萬的稅收,提供上千個就業崗位。

鸿茅药酒获评优秀民企,标准是什么?

某超市的鴻茅藥酒銷售廣告。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雖然,不知道當地將其列入“優秀民營企業典型”名單到底依據何種標準,但是,從常識來看,鴻茅藥酒對當地而言在經濟上的重要性,或是關鍵因素。

事實上,鴻茅藥酒之所以敢靠著“每天兩口,健康長壽”的口號忽悠消費者,在宣傳上屢次違規,除了醫療保健行業的廣告監管不嚴外,過於功利的地方保護主義邏輯,或是重要原因。

在跨省抓捕風波中,當地疑似偏袒企業的姿態,曾飽受質疑,政府形象連帶受損,基於此更該吸取教訓。這次在外界還沒有看到鴻茅藥酒實質性的悔改前,當地推薦鴻茅藥酒入圍優秀民企名單的操作,無疑會再次將自己推入爭議的旋渦。

此次鴻茅藥酒入圍優秀民企名單引發爭議,說明在地方政府層面,在看待企業成長時,企業風評和社會責任感也理應成為重要選項。

既然是優秀名企評選,目標是促進民企高質量發展,在企業貢獻之外,也該公平公正,兼顧輿論風評。如果連口碑有爭議的企業也能輕易入選,那麼一方面,評選的公信力會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還會對企業形成負面的激勵示範。

目前這份名單還處在公示期,沒有最終敲定,依然有糾錯的餘地。不論如何,希望當地這次能謹慎考慮,面對質疑,進一步解釋評選標準,回應民眾關切。

□熊志(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