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A6allroad quattro和大眾蔚攬哪個車好?

弓長204365105


跨級別比好壞意義不大,價錢也在那兒擺著呢。我作為蔚攬車主,可以明確告訴題主,A6 Allroad的綜合產品力比蔚攬高了一大截,尤其是NVH方面、空氣懸掛、底盤硬件基礎和V6發動機充分彰顯了級別的差距。它最多就是舒適性配置不如中高配蔚攬多,但這不是車的問題,而是旅行車比較小眾,廠家做了市場調研決定只提供一個車型配置可選。

A6 Allroad車身尺寸4948*1898*1479mm,軸距2914mm,標準的C級車尺寸。另外車身高度比普通旅行版高了20mm,同時增加了塑料包圍,凸顯越野風。蔚攬車身尺寸4767*1832*1491mm,軸距2791mm,標準的B級車尺寸。


全LED大燈配置很高,帶全天候車燈和隨動轉向功能。


255/45 R19輪胎,就是輪轂樣式比較平庸


這代A6中期改款後尾燈造型至今不過時


前排座椅12向電動調節,但和蔚攬比缺少了2向腿託調節,就連2.0T Avant版本都有


畢竟是標軸尺寸,後排腿部空間肯定是比不上A6L,而且即便和低一個級別的蔚攬比也沒什麼優勢。不過得益於旅行車造型,頭部空間比三廂A6L更寬裕。


後排扶手設計得比蔚攬用心多了


作為12年的設計,A6的內飾確實顯老了,也就是摺疊中控屏還能勉強撐著點科技感


個人觀點:排擋杆樣式顯得特別掉價


四區獨立空調好評,依舊重視後排體驗


作為跨界旅行車,後備箱絕對是A6 Allroad的強項。標稱容積565L,後排支持4:2:4放倒,擴展後能達到1680L。不過備胎空間比較小,只能放非全尺寸備胎了。



動力也是A6 Allroad的亮點:3.0T V6機械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333馬力,峰值扭矩440Nm,配7速溼式雙離合+quattro全時四驅。

動態體驗方面,很遺憾,我沒有開過A6 Allroad,

姑且用試駕低功率版A6L 45TFSI的體驗供大家參考吧。

印象最深的是,3.0L V6機械增壓+全時四驅的動力之強,用潤物細無聲來形容更準確,而不是狂躁。

  1. 紅綠燈起步,1/3油門深度,加速過程氣定神閒,大約只要10秒出頭就加速到70km/h的城市道路限速,實際加速能力明顯強於主觀感受。相比之下,蔚攬的加速顯得比較狂躁。

  2. 進入高速從60-130km/h中途急加速,動力強大而且綿綿不絕,而且沒有渦輪增壓那種扭矩暴增被人猛踹一腳的感覺;

  3. 掛上S檔,油門異常靈敏,發動機出力就比較生猛了,變速箱響應很快,5000轉以上沒有渦輪機那種明顯的扭矩衰減;

  4. 大排量機械增壓的特性、255mm的胎寬再加上四驅系統的幫忙,前後輪動力分配合理,地板油起步又快又穩,沒有輪胎打滑和變速箱闖動。對比我自己的蔚攬2.0T是低配215mm輪胎,前驅,手動2檔急加速驅動輪依然打滑,引起ASR介入。

如今的民用汽車發動機都屬於四衝程內燃機,活塞兩上兩下依次完成吸氣-壓縮-做功-排氣過程。六缸發動機有做功衝程疊加效應,震動和噪音方面確實有著四缸機無法比擬的物理優勢,點火啟動明顯比四缸機動靜小得多。高轉聲浪也比較細膩耐聽,沒有四缸機那麼強的顆粒感。


同樣是雙離合變速箱,在A6上的匹配水平確實比大眾品牌高一籌。作為兩臺大眾的車主,我作為大眾車主,對DSG的經典頓挫可是深有體會,這次有意把試駕車往頓挫工況上逼,雖然全程路況不太順暢,速度也是加加減減,也有暴力提速,但8公里的試駕路程(包括大段城市道路和小段高速)下來一直沒有得逞。

觀察轉速錶發現,變速箱在D檔模式下升檔積極,而且不愛降檔,大致有這麼幾點感受:

  1. 原地起步松剎車的瞬間感覺不到半聯動的抖動和頓挫(蔚攬的雙離合就做不到這一點)。

  2. 只要不把車剎停,基本都是2檔起步。

  3. 減速過程中(不管是滑行減速還是剎車減速),基本都在前一個檔位轉速跌到1000轉以下才降擋,因此降擋後的轉速往往不超過1300轉,也就規避了頓挫。

  4. D檔油門不超過1/3的狀態減速後再加速,變速箱更喜歡從1100轉硬往上拔,但這個過程既不抖也不肉,沒有拖檔感,發動機出力依然是平順從容,估計是大排量機械增壓的功勞。而掛大眾標的DSG車型這麼幹就會有明顯的抖動和噪音傳到車內,動力也比較拖沓。

  5. 手動模式升檔操作有大概0.5-1秒的延遲,換擋速度也比較慢。

  6. 排擋杆握感沒有顏值那麼不堪,但入檔手感生澀,需要多用點勁兒。

轉向手感方面,中高速的阻尼增益中規中矩,還算線性;低速時相當輕快,這本身是個好事,對女士也比較友好,但回正力度也小就讓人有點彆扭了,尤其調頭之後車輪不太願意自動回正,需要手上加點勁兒往回打才能比較從容地擺正車身。

配置方面,A6 Allroad因為只有一款車型可選,大部分該有的配置都有,但特別驚豔的配置就乏善可陳了,總體上肯定是夠用了。比如空氣懸掛、隨動LED大燈、前排12向電動座椅帶加熱、後排雙溫區獨立空調、電動尾門、四門無鑰匙進入、後視鏡加熱+電摺疊+記憶、導航、倒車影像、定速巡航等等。

新一代A6L2019年初就上市了,現在這一代A6 Allroad已經到了生命末期,再加上適逢國五末期,優惠確實巨大。北京地區在指導價的基礎上優惠22個點,裸車不到44萬。落地不到50萬買到一輛3.0L機械增壓V6 quattro C級全地形旅行車,個人覺得性價比還可以。至於蔚攬,2.0T低配裸車價只有A6 Allroad的一半,性價比也不錯,但硬件基礎、動力參數、NVH、通過性等等N多方面也有明顯差距。我個人認為,兩款車在各自級別裡都是性價比很高的存在,至於怎麼選完全就是錢的問題了。


學究又不正經的雜貨鋪


蔚攬我沒有,我的是邁騰四驅旅行車B7。雖說B8更先進了,但本質上的造車理念是品牌本身輕易不會改變的。

用料方面,奧迪當然比大眾要好,但說一些便利性的功能,我覺得大眾的配置更超前一些。 這方面我並沒有拿乞丐版奧迪VS頂配大眾,畢竟大七十多萬A6 ALLROAD,選裝件應該足夠多了吧? 但同樣都是常用的兩輛車,四十來萬的邁騰四驅旅行車換擋破片長按+可以取消手動模式,ALLROAD沒得;邁旅的ACC自適應雷達很靈敏,緊急情況剎停而ALLROAD的ACC基本不會剎停;邁旅車門手託高度合適且比ALLROAD寬了太多;邁旅關門限位器力度正合適,而ALLROAD如果沒選電吸門那就要使勁推,我不接受電吸門,見到過夾斷孩子手的新聞…… 還有呢,都叫全景天窗,B級車邁旅的會比C級車ALLROAD大出1/2你信嗎? 唯一在便利性上扳回一城的,是兒童方面。邁旅後門兒童鎖機械鑰匙,ALLROAD只需要主駕駛位置車窗鍵後面兩個按鍵!另外ALLROAD副駕駛位置也有ISOFIX。 當然,大眾舒適配置更討喜,而真功夫奧迪絕對更勝一籌,跟Quattro相比,我形容4MOTION為“假四驅”


程筱勖


看來您個人對旅行車還是頗為喜愛的,我個人也喜歡旅行車,當年大眾的R36就讓我魂牽夢繞了好一陣

迴歸正題吧,您所提到的兩款車其實並不能算是一個級別,無論從車身大小還是定價奧迪A6 allroad quattro,明顯要比大眾的蔚攬搞出一個檔次。

國內在售的A6 allroad只有3.0T機械增壓搭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一款動力組合,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333馬力,配備了奧迪的全時四驅系統,還可以根據不同路況來改變車身高度。簡單來說,在城市道路行駛感覺和奧迪A6相當,但是到了戶外,它就變成了全能型選手。

而大眾的蔚攬除了價格佔據優勢外其他方面對比全面落後,其實如果資金充裕,根本沒必要看蔚攬。


活在烏托邦


好多人說A6AR完爆蔚攬,但是我覺得並非這樣,還是以用車需求出發!

兩臺車我都開過,所以不是純粹的鍵盤黨…

蔚攬分前驅、四驅,外觀分標準版、RLine、ALLTRACK,動力總成1.4T 2.0T。

AR外觀就一種,動力總成就一種,基礎配置不高,選配加錢。

兩臺車看上去價格差距挺大,實際上,A6AR有些試駕車終端優惠下來和頂配蔚攬價格有一點重疊!

追求空間毫無疑問,選擇蔚攬!不要看車尺寸,大眾因為發動機橫置,乘坐空間充沛,後備箱空間逆天!官方數據650L(A6AR 565L,因為溜背造型影響後面空間)!實際觀感確實大,個頭小的站在後備箱位置夠不到後排座椅。至於動力,1.4夠用,2.0T充沛,關鍵2.0T配的三代EA888快被玩壞了,動力潛力到500匹都沒問題,玩姿態改避震也很容易,所以喜歡改裝蔚攬絕對是個好苗子。

追求行駛品質,內飾氛圍以及OOOO的豪華高級感,選擇A6AR。A6AR是縱置發動機佈局,前懸掛應該是雙叉臂(沒查閱檔案,沒吊起來觀察過,對這點不負責任),比蔚攬的麥弗遜理論上操控會好一些,實際上,個人卻感覺蔚攬操控好,A6AR頭太重(純粹個人主觀感受)。舒適性上,A6AR的的確確完爆蔚攬,內飾豪華質感,用料做工等等…加上6缸的行駛品質,原廠3.0增壓動力,開起來從容不迫,高架高速跑直線無懼鋼炮…適合追求個性、生活品味不喜歡折騰的家庭人士選擇!

總結:

性價比 蔚攬>A6AR,但是偶爾遇到A6AR有鉅額優惠的時候反過來

乘坐空間 蔚攬≤A6AR(基本差不多,奧迪寬一些)

後備箱空間 蔚攬>A6AR(注:A6AR後備箱甚至不如高爾夫旅行,信不信由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