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懋功戰功卓著,是唐朝頂級名將,為何凌煙閣排名倒數第二?

1王亞坤


徐懋功就是李績,很長一段時間,李績都是小字輩,一直在外圍,並非朝廷重臣。

凌煙閣二十四人都是國公、郡王,大多三品以上。排序是按當時爵位、官位、資歷、親厚程度排序,和之後的功績無關。 各方面差不多的,按李世民繼位時的功勞和官位計算。

凌煙閣是李世民在貞觀十七年二月設立的。那時,二十四功臣已經沒了不少,魏徵剛剛去世一個月,估計是魏徵的去世觸動了李世民。

李績當時是兵部尚書,正部級,兩年前貞觀十五年才任職,李世民繼位時是幷州都督。雖然李淵時期李績在武德二年就是國公、正三品大將軍,但後來投降竇建德清零,迴歸唐朝後雖然恢復爵位官位,但沒參加玄武門之變,之後鎮守山西十幾年,一直沒作為主帥出征,多少受到些影響。

凌煙閣排名幾個月後李承乾事發,李績被任命為太子詹事、加位特進(宰相虛職)時,這時凌煙閣排位已經排定了。如果凌煙閣晚設幾十年,考慮後來李績滅薛延陀、高句麗的大功,他能排在前面。


當時和李績差不多的七個人,分別是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

張亮是貞觀五年的國公,十四年的工部尚書,李世民鐵桿,李淵嚴刑拷打都沒出賣李世民;

侯君集是貞觀十一年的國公,四年的吏部尚書,玄武門之變大功臣;

張公瑾是貞觀四年的國公,去世的早,只是個都督,玄武門之變大功臣;

程咬金是武德二年的國公,當時只是個刺史,玄武門之變大功臣;

這四位沒法爭,是從龍之臣。


虞世南是追贈的禮部尚書,爵位是縣公,五年前去世,文人,文章拍李世民很舒服;

劉政會是武德二年的刑部尚書,國公,貞觀九年去世,李淵鐵桿;

唐儉那時在世,早在李淵武德三年就是禮部尚書、莒國公,後來任民部尚書。凌煙閣排名的時候,唐儉官位下降了,是個副部級的光祿大夫,但爵位沒變,在李績之前,而且資歷太老了,排在李績前面無話可說。

這三位也沒法爭,都是朝廷重臣,資歷都很老,不是李績這個後來投靠的邊疆守將能比的。


秦瓊在李績之後,是武德四年的國公,貞觀十二年去世,追贈徐州都督。秦瓊按理說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可以往前排,但後期因為傷病一直不能辦公,估計因此排名最後。

同級這些人,有的死了,有的是李世民近臣,有的資歷老得多,李績真沒法再往前排了。


再之前的人物,大多是起家就追隨李淵和李世民的人物,且大多故去,死後追贈官位,都是一二品三公、宰相級別。像長孫無忌、房玄齡、李靖等這些活著的,都已經是一二品的高官,和他們幾個不是一個數量級。

其實,凌煙閣功臣最聰明的一個反而是大老粗尉遲敬德,貞觀十七年二月尉遲申請退休回家養老,二十五日被任命為開府儀同三司,二十八日凌煙閣設立,尉遲排名第七,武將僅在宗室李孝恭之後,武將活著的第一。沒死就享受死後待遇,還追求什麼。。。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理工男讀歷史


徐懋功戰功卓著,是唐朝的頂級名將,這句話說的沒錯,但把他放在643年之前,則不妥當。在唐初的眾多武將中,其實李勣並不是那麼突出,他不是猛將,但有將帥之才,而將帥之才在大唐平定天下的過程中是沒有什麼大用處的,因為將帥只能由李唐宗室來做,比如李建成、李世民、李孝恭、李神通等。而且,在貞觀時期,還有名將李靖的存在。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李勣的戰功就弱了很多。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李勣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李勣人生的巔峰是在唐高宗李治時期,那時候李勣是真正的軍方大佬。

李勣原名為徐世勣,是隋末最早響應瓦崗翟讓起義的一批人,和他一起的還有同鄉單雄信。翟讓本人並沒有什麼才能,全靠底下兄弟們撐著,後來李密來到了已經規模不小的瓦崗寨,徐世勣認為李密有能力帶領瓦崗軍強大起來,遂建議翟讓讓位於李密。翟讓一把手的位子是退了,但是兩人的關係並沒有處理好,最後,李密殺死了翟讓,徐世勣也受了傷。瓦崗真正開始由李密來領導。618年,李密大敗於洛陽王世充,瓦崗軍土崩瓦解,瓦崗將領紛紛被王世充俘虜,而李密投靠了李淵,鎮守黎陽的徐世勣接管了李密原有的地盤,並在不久後以李密的名義投唐,被李淵稱讚為純臣。也因此,徐世勣被賜姓李,仍舊鎮守黎陽。

只是李世勣真正歸唐還是費了一番曲折的。當時李神通奉命攻打宇文化及,結果沒有打敗宇文化及,卻被竇建德給打敗了,李神通就逃到了黎陽,然後黎陽被竇建德攻陷,李世勣不得不投降,本想取得竇建德的信任再將其殺死,但並沒有尋找到合適的時機,最後只得率領幾十名騎兵歸唐。

之後李世勣開始跟隨李世民、李孝恭以及李神通平定天下。先後參與滅劉武周、宋金剛之戰;虎牢關之戰;平定劉黑闥叛亂,斬殺徐圓朗;討伐杜伏威的舊部輔公祏等。625年,突厥攻打併州,李世勣為行軍總管討伐突厥,在太谷將突厥趕走,自此,李世勣就開始鎮守幷州。626年的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候,李世勣人在幷州抗擊突厥,所以並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但還是在李世民登基後得到食實封900戶。

629年,李世民命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張公謹為副總管攻打東突厥。其中,李勣為通漠道行軍大總管帶領一支軍隊受李靖指揮攻打突厥,幾路大軍聯合作戰,在630年迫使頡利可汗投降。這一仗之後李勣還是駐守幷州,前後長達十六年的時間。一直到641年,李勣被召回,做了兵部尚書,接著就參與了平定薛延陀之戰。

643年,李世民設凌煙閣,用以表彰那些在平定天下、玄武門之變和治理天下的過程中功績卓著的大臣,其中就有李勣,只是李勣比較靠後,這是由當時李勣的官職所決定的。當時李勣的官職是兵部尚書(正三品)、文散官金紫光祿大夫(正三品),爵位是英國公(從一品)。排在李勣後面的只有秦叔寶。當時秦叔寶已經去世了四年多,雖然秦叔寶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戰功卓著,又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但是在貞觀時期,秦叔寶一直處於半退休狀態,並沒有任何出征記錄,所以官職在貞觀時期並沒有什麼變動。

644年,李世民決定攻打高句麗,七十多歲的李靖因為身體的原因並不能出征,李世民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從陸上進攻高句麗 ,與水上的張亮協同並進先行。第二年李世民帶兵御駕親征,這一次攻打高句麗雖然沒有滅亡高句麗,但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時間很快就到了649年,這一年,李世民病重,凌煙閣的功臣們也剩不下幾個了,李世民將李勣留給李治做輔政大臣,從此李勣才真正牛逼起來。在650年成為尚書左僕射(從二品),653年進為司空(正一品),成為軍方的大佬,並在後來廢王立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668年李勣終於攻滅了高句麗,一年之後,76歲的李勣去世。


蕭曉四姑娘


難道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是靠工作來說話的嗎?你見過你們單位最勤勞最能幹的人拿的績效是最高的嗎?

大唐也是如此啊。

你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個東西叫做團伙嗎。

李世民他們就有一個小圈子,叫關隴貴族集團。

這個集團的人最牛的叫八柱國,他們李家就是八柱國之一啊。

圍繞著八柱國形成了一個圈子叫關隴貴族集團,隋唐一開始壟斷一切的就是這個集團的人。

恰好徐茂公不是這個集團的人,徐茂公是山東造反集團的人。

倒數第一名秦瓊也是。你看隋唐演義上他們都是瓦崗寨上下來的人。

人家凌煙閣論資排輩,關隴貴族集團很重要,第二個因素就是看你在當年玄武門之變的時候,站隊怎麼站的。

所以長孫無忌是第一名,因為他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力挺自己的妹夫。

而且李世民對徐茂公一直有猜忌的心理,又拉攏又猜忌。

所以當徐茂公生病,聽說龍鬚能治病,他就剪掉自己的鬍子給送過去。

這明顯就是在演戲。因為如果大家真的很熟的話,關係很好的話,完全沒這個必要啊。

就是為了拉攏他。

所以當李世民快要死掉的時候,他就給兒子說要防著徐茂公,給他派個差事讓他出去,如果他猶豫不去就殺了他,如果去就給他升官。

這骨子裡就透著三個字:不信任。

徐茂公聰明的認識到這一點,他躲過了這一劫。

試想一下,如果領導跟你處到這個地步,你能在他心裡排位高了嗎?


錦翼


徐懋功,與李靖齊名的唐初名將;被李淵以“純臣”相待並賜姓李氏,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說:“朕今委任李世勣(即徐懋功)於幷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靜,豈不勝遠築長城耶?”也就是說徐懋功在李世民的眼中是長城一樣的存在,這樣一個功臣卻在貞觀十七年修建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倒數第二,原因何在呢?

首先,我們看下凌煙閣功臣的類型:一種是皇親國戚,像長孫無忌、李孝恭等;第二類是心腹或原來的老部下,像房玄齡、段志玄等;第三類是招降過來的有功之臣,像程咬金、徐懋功等;無疑徐懋功屬於第三類,任誰排名都會有親疏遠近的考慮,這樣排名靠後倒也算合情合理。

其次,安全感才是皇帝決定親疏的重要原因;徐懋功有才歸有才,但對李世民來說他的忠誠度不夠,不然李世民也不會在臨終之時給李治出主意:把徐懋功貶為疊州都督,如果不去就殺掉他;如果聽話去了,以後可以讓他做宰相;因為有能力,李世民可以給醉酒的他御袍加身,可以給生病的他剪“龍鬚”……都是為了換取徐懋功的忠誠,可起步於瓦崗後投唐的徐懋功屬於“半路革命”並在關鍵的玄武門之變中保持中立觀望,對李世民的忠誠度大打折扣,不能不讓唐太宗懷疑;要知道,對於任何領導來說,忠誠比能力更重要,立場很關鍵……徐懋功的表現顯然不能讓唐太宗滿意,領導不滿意,自然就得靠邊站、靠後站



南門嶺的柿子樹


徐茂功就是李績,李績排名倒數第二是根據他當時的地位和功績,以及在李世民心目中的親疏決定的。

論功績,他最大的功績是把黎陽這個大糧倉獻給了唐朝,還帶著一部分人馬。所以李淵很欣賞他,給他賜姓。李密死後,他也就自然成了瓦崗這一派系的領頭人。但在李世民執政的早期和中期,在軍中有李靖,侯君集這樣的人壓著,他並非最突出,出戰也基本上是副將。

論地位,他不是關隴貴族集團出身,是山東豪強,在隋唐時,這樣的出身是很難在朝堂上佔據前列的,他又非唐朝的開國功臣。

論親疏,他是投降的李淵,不是李世民的嫡系,李淵對他也相當不錯,可比較秦瓊,所以玄武門時他並不支持李世民,沒有玄武門的生死相投,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當然不會太高,和他同樣沒參加玄武門事變的李靖有滅突厥的大功勞,又是關隴貴族出身,所以排名比他高的多。

所以李績在凌煙閣排倒數是正常的。

李績在李世民晚年得到李世民重視是因為其餘帥才都死的死,老的老,沒有能和他比肩的元老了,但兩人除了君臣之義外又確實沒啥交情,所以李世民百般籠絡他。如果兩人有深厚交情,比如李世民和長孫無忌或尉遲敬德那樣的,就用不著耍心機和手段讓他效忠李治了。


孤寡老人講歷史


徐懋功,原名徐世績,唐高祖李淵賜李姓, 也就是後來的李勣,徐懋功家業本是富豪,史稱其家多僮僕,積慄數千鍾,人物的歷史地位,在貞觀643年二月二十八曰,唐太宗李世民命人畫二十四功臣圖於凌煙閣,李勣名列其中,位於第二十三名。

排名倒數第二的原因是,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還有李勣原為瓦崗軍大將,李密投降唐後但仍堅持以李密部下身份投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淵稱為“純臣”,這就是排名倒數第二的原因。


李鑫224415


因為玄武門之變,茂公並沒有出力,沒有出力,就不是李世民心腹,不是心腹,固然功大,終歸不是體己人!

現在說唐宗宋祖,唐太宗英明神武不假,但他也是有私心的,從他殺史官就知道了,他為了美化自己玄武門之變,殺盡不聽話認真寫史實的史官,最後留下的,是太宗怎麼說就怎麼寫的史官!所以,對於唐太宗來說,跟我一起造反的才是自己人,一條船上的,凌煙閣排序根本就是按照玄武門出力的程度來排的好嗎,不然草包如張亮,何德何能能排入凌煙閣!

綜上,茂公能排入凌煙閣,已經阿彌陀佛了,歷史終歸由勝利者書寫,臣子的功績,終歸由君王書寫,而君王終歸以體己程度而非以能力來評判功臣!


奉世木玉



劉秀會隕石術


李績和李靖一直被稱二李比喻成兩座長城的存在。二人功績不相上下,二人對待玄武門的態度也是一樣,就是不參與,他們是朝廷重臣不是秦王府部將。李世民當然無話可說。他們不參與李世民不會說是對他的背叛。李績為何靠後李靖為何卻靠前如果是以是否參加玄武門為標準李靖也該在後邊才是啊。從這兩位大將來看恰恰證明凌煙閣是沒有排名的。否則的話就不是李神通不服氣了而是李績不服了。


江山壹統


凌煙閣不是以戰功排序,排名靠前的,大多積極參與玄武門之變。徐懋功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不是李世民的心腹,能排上凌煙閣已是“皇恩浩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