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懋功战功卓著,是唐朝顶级名将,为何凌烟阁排名倒数第二?

1王亚坤


徐懋功就是李绩,很长一段时间,李绩都是小字辈,一直在外围,并非朝廷重臣。

凌烟阁二十四人都是国公、郡王,大多三品以上。排序是按当时爵位、官位、资历、亲厚程度排序,和之后的功绩无关。 各方面差不多的,按李世民继位时的功劳和官位计算。

凌烟阁是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二月设立的。那时,二十四功臣已经没了不少,魏征刚刚去世一个月,估计是魏征的去世触动了李世民。

李绩当时是兵部尚书,正部级,两年前贞观十五年才任职,李世民继位时是并州都督。虽然李渊时期李绩在武德二年就是国公、正三品大将军,但后来投降窦建德清零,回归唐朝后虽然恢复爵位官位,但没参加玄武门之变,之后镇守山西十几年,一直没作为主帅出征,多少受到些影响。

凌烟阁排名几个月后李承乾事发,李绩被任命为太子詹事、加位特进(宰相虚职)时,这时凌烟阁排位已经排定了。如果凌烟阁晚设几十年,考虑后来李绩灭薛延陀、高句丽的大功,他能排在前面。


当时和李绩差不多的七个人,分别是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

张亮是贞观五年的国公,十四年的工部尚书,李世民铁杆,李渊严刑拷打都没出卖李世民;

侯君集是贞观十一年的国公,四年的吏部尚书,玄武门之变大功臣;

张公瑾是贞观四年的国公,去世的早,只是个都督,玄武门之变大功臣;

程咬金是武德二年的国公,当时只是个刺史,玄武门之变大功臣;

这四位没法争,是从龙之臣。


虞世南是追赠的礼部尚书,爵位是县公,五年前去世,文人,文章拍李世民很舒服;

刘政会是武德二年的刑部尚书,国公,贞观九年去世,李渊铁杆;

唐俭那时在世,早在李渊武德三年就是礼部尚书、莒国公,后来任民部尚书。凌烟阁排名的时候,唐俭官位下降了,是个副部级的光禄大夫,但爵位没变,在李绩之前,而且资历太老了,排在李绩前面无话可说。

这三位也没法争,都是朝廷重臣,资历都很老,不是李绩这个后来投靠的边疆守将能比的。


秦琼在李绩之后,是武德四年的国公,贞观十二年去世,追赠徐州都督。秦琼按理说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可以往前排,但后期因为伤病一直不能办公,估计因此排名最后。

同级这些人,有的死了,有的是李世民近臣,有的资历老得多,李绩真没法再往前排了。


再之前的人物,大多是起家就追随李渊和李世民的人物,且大多故去,死后追赠官位,都是一二品三公、宰相级别。像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等这些活着的,都已经是一二品的高官,和他们几个不是一个数量级。

其实,凌烟阁功臣最聪明的一个反而是大老粗尉迟敬德,贞观十七年二月尉迟申请退休回家养老,二十五日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二十八日凌烟阁设立,尉迟排名第七,武将仅在宗室李孝恭之后,武将活着的第一。没死就享受死后待遇,还追求什么。。。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理工男读历史


徐懋功战功卓著,是唐朝的顶级名将,这句话说的没错,但把他放在643年之前,则不妥当。在唐初的众多武将中,其实李勣并不是那么突出,他不是猛将,但有将帅之才,而将帅之才在大唐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是没有什么大用处的,因为将帅只能由李唐宗室来做,比如李建成、李世民、李孝恭、李神通等。而且,在贞观时期,还有名将李靖的存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李勣的战功就弱了很多。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李勣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李勣人生的巅峰是在唐高宗李治时期,那时候李勣是真正的军方大佬。

李勣原名为徐世勣,是隋末最早响应瓦岗翟让起义的一批人,和他一起的还有同乡单雄信。翟让本人并没有什么才能,全靠底下兄弟们撑着,后来李密来到了已经规模不小的瓦岗寨,徐世勣认为李密有能力带领瓦岗军强大起来,遂建议翟让让位于李密。翟让一把手的位子是退了,但是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处理好,最后,李密杀死了翟让,徐世勣也受了伤。瓦岗真正开始由李密来领导。618年,李密大败于洛阳王世充,瓦岗军土崩瓦解,瓦岗将领纷纷被王世充俘虏,而李密投靠了李渊,镇守黎阳的徐世勣接管了李密原有的地盘,并在不久后以李密的名义投唐,被李渊称赞为纯臣。也因此,徐世勣被赐姓李,仍旧镇守黎阳。

只是李世勣真正归唐还是费了一番曲折的。当时李神通奉命攻打宇文化及,结果没有打败宇文化及,却被窦建德给打败了,李神通就逃到了黎阳,然后黎阳被窦建德攻陷,李世勣不得不投降,本想取得窦建德的信任再将其杀死,但并没有寻找到合适的时机,最后只得率领几十名骑兵归唐。

之后李世勣开始跟随李世民、李孝恭以及李神通平定天下。先后参与灭刘武周、宋金刚之战;虎牢关之战;平定刘黑闼叛乱,斩杀徐圆朗;讨伐杜伏威的旧部辅公祏等。625年,突厥攻打并州,李世勣为行军总管讨伐突厥,在太谷将突厥赶走,自此,李世勣就开始镇守并州。626年的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李世勣人在并州抗击突厥,所以并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但还是在李世民登基后得到食实封900户。

629年,李世民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总管攻打东突厥。其中,李勣为通漠道行军大总管带领一支军队受李靖指挥攻打突厥,几路大军联合作战,在630年迫使颉利可汗投降。这一仗之后李勣还是驻守并州,前后长达十六年的时间。一直到641年,李勣被召回,做了兵部尚书,接着就参与了平定薛延陀之战。

643年,李世民设凌烟阁,用以表彰那些在平定天下、玄武门之变和治理天下的过程中功绩卓著的大臣,其中就有李勣,只是李勣比较靠后,这是由当时李勣的官职所决定的。当时李勣的官职是兵部尚书(正三品)、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爵位是英国公(从一品)。排在李勣后面的只有秦叔宝。当时秦叔宝已经去世了四年多,虽然秦叔宝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战功卓著,又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但是在贞观时期,秦叔宝一直处于半退休状态,并没有任何出征记录,所以官职在贞观时期并没有什么变动。

644年,李世民决定攻打高句丽,七十多岁的李靖因为身体的原因并不能出征,李世民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从陆上进攻高句丽 ,与水上的张亮协同并进先行。第二年李世民带兵御驾亲征,这一次攻打高句丽虽然没有灭亡高句丽,但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时间很快就到了649年,这一年,李世民病重,凌烟阁的功臣们也剩不下几个了,李世民将李勣留给李治做辅政大臣,从此李勣才真正牛逼起来。在650年成为尚书左仆射(从二品),653年进为司空(正一品),成为军方的大佬,并在后来废王立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68年李勣终于攻灭了高句丽,一年之后,76岁的李勣去世。


萧晓四姑娘


难道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靠工作来说话的吗?你见过你们单位最勤劳最能干的人拿的绩效是最高的吗?

大唐也是如此啊。

你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个东西叫做团伙吗。

李世民他们就有一个小圈子,叫关陇贵族集团。

这个集团的人最牛的叫八柱国,他们李家就是八柱国之一啊。

围绕着八柱国形成了一个圈子叫关陇贵族集团,隋唐一开始垄断一切的就是这个集团的人。

恰好徐茂公不是这个集团的人,徐茂公是山东造反集团的人。

倒数第一名秦琼也是。你看隋唐演义上他们都是瓦岗寨上下来的人。

人家凌烟阁论资排辈,关陇贵族集团很重要,第二个因素就是看你在当年玄武门之变的时候,站队怎么站的。

所以长孙无忌是第一名,因为他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力挺自己的妹夫。

而且李世民对徐茂公一直有猜忌的心理,又拉拢又猜忌。

所以当徐茂公生病,听说龙须能治病,他就剪掉自己的胡子给送过去。

这明显就是在演戏。因为如果大家真的很熟的话,关系很好的话,完全没这个必要啊。

就是为了拉拢他。

所以当李世民快要死掉的时候,他就给儿子说要防着徐茂公,给他派个差事让他出去,如果他犹豫不去就杀了他,如果去就给他升官。

这骨子里就透着三个字:不信任。

徐茂公聪明的认识到这一点,他躲过了这一劫。

试想一下,如果领导跟你处到这个地步,你能在他心里排位高了吗?


锦翼


徐懋功,与李靖齐名的唐初名将;被李渊以“纯臣”相待并赐姓李氏,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朕今委任李世勣(即徐懋功)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也就是说徐懋功在李世民的眼中是长城一样的存在,这样一个功臣却在贞观十七年修建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倒数第二,原因何在呢?

首先,我们看下凌烟阁功臣的类型:一种是皇亲国戚,像长孙无忌、李孝恭等;第二类是心腹或原来的老部下,像房玄龄、段志玄等;第三类是招降过来的有功之臣,像程咬金、徐懋功等;无疑徐懋功属于第三类,任谁排名都会有亲疏远近的考虑,这样排名靠后倒也算合情合理。

其次,安全感才是皇帝决定亲疏的重要原因;徐懋功有才归有才,但对李世民来说他的忠诚度不够,不然李世民也不会在临终之时给李治出主意:把徐懋功贬为叠州都督,如果不去就杀掉他;如果听话去了,以后可以让他做宰相;因为有能力,李世民可以给醉酒的他御袍加身,可以给生病的他剪“龙须”……都是为了换取徐懋功的忠诚,可起步于瓦岗后投唐的徐懋功属于“半路革命”并在关键的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观望,对李世民的忠诚度大打折扣,不能不让唐太宗怀疑;要知道,对于任何领导来说,忠诚比能力更重要,立场很关键……徐懋功的表现显然不能让唐太宗满意,领导不满意,自然就得靠边站、靠后站



南门岭的柿子树


徐茂功就是李绩,李绩排名倒数第二是根据他当时的地位和功绩,以及在李世民心目中的亲疏决定的。

论功绩,他最大的功绩是把黎阳这个大粮仓献给了唐朝,还带着一部分人马。所以李渊很欣赏他,给他赐姓。李密死后,他也就自然成了瓦岗这一派系的领头人。但在李世民执政的早期和中期,在军中有李靖,侯君集这样的人压着,他并非最突出,出战也基本上是副将。

论地位,他不是关陇贵族集团出身,是山东豪强,在隋唐时,这样的出身是很难在朝堂上占据前列的,他又非唐朝的开国功臣。

论亲疏,他是投降的李渊,不是李世民的嫡系,李渊对他也相当不错,可比较秦琼,所以玄武门时他并不支持李世民,没有玄武门的生死相投,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当然不会太高,和他同样没参加玄武门事变的李靖有灭突厥的大功劳,又是关陇贵族出身,所以排名比他高的多。

所以李绩在凌烟阁排倒数是正常的。

李绩在李世民晚年得到李世民重视是因为其余帅才都死的死,老的老,没有能和他比肩的元老了,但两人除了君臣之义外又确实没啥交情,所以李世民百般笼络他。如果两人有深厚交情,比如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或尉迟敬德那样的,就用不着耍心机和手段让他效忠李治了。


孤寡老人讲历史


徐懋功,原名徐世绩,唐高祖李渊赐李姓, 也就是后来的李勣,徐懋功家业本是富豪,史称其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人物的历史地位,在贞观643年二月二十八曰,唐太宗李世民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李勣名列其中,位于第二十三名。

排名倒数第二的原因是,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还有李勣原为瓦岗军大将,李密投降唐后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身份投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这就是排名倒数第二的原因。


李鑫224415


因为玄武门之变,茂公并没有出力,没有出力,就不是李世民心腹,不是心腹,固然功大,终归不是体己人!

现在说唐宗宋祖,唐太宗英明神武不假,但他也是有私心的,从他杀史官就知道了,他为了美化自己玄武门之变,杀尽不听话认真写史实的史官,最后留下的,是太宗怎么说就怎么写的史官!所以,对于唐太宗来说,跟我一起造反的才是自己人,一条船上的,凌烟阁排序根本就是按照玄武门出力的程度来排的好吗,不然草包如张亮,何德何能能排入凌烟阁!

综上,茂公能排入凌烟阁,已经阿弥陀佛了,历史终归由胜利者书写,臣子的功绩,终归由君王书写,而君王终归以体己程度而非以能力来评判功臣!


奉世木玉



刘秀会陨石术


李绩和李靖一直被称二李比喻成两座长城的存在。二人功绩不相上下,二人对待玄武门的态度也是一样,就是不参与,他们是朝廷重臣不是秦王府部将。李世民当然无话可说。他们不参与李世民不会说是对他的背叛。李绩为何靠后李靖为何却靠前如果是以是否参加玄武门为标准李靖也该在后边才是啊。从这两位大将来看恰恰证明凌烟阁是没有排名的。否则的话就不是李神通不服气了而是李绩不服了。


江山壹统


凌烟阁不是以战功排序,排名靠前的,大多积极参与玄武门之变。徐懋功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不是李世民的心腹,能排上凌烟阁已是“皇恩浩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