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白俄羅斯能夠長期穩定?

星際穿越star


3月16日,在白羅斯駐華大使館官網上,中文名由白俄羅斯改變為白羅斯。蘇聯解體後,相對於蘇聯分裂後的其他國家,為什麼白羅斯保持了長期穩定?

蘇聯由於與美國開始軍備競賽,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大力發展軍工業和重工業,輕視輕工業和民用工業發展,最終經濟崩潰,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導致了蘇聯的解體。蘇聯解體的另外兩個重要原因就是,西方意識形態的入侵,採用“休克療法”的集聚變革,政府高層的極度腐敗與普通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的對立。

政治強人的領導。1991年蘇聯解體,1994年盧卡申科當選為白羅斯總統,連續擔任五次國家總統,每次均是80%以上支持率的高票當選。其通過反腐敗贏得了民心,執政後保持廉潔的政治形象,糾正了“休克療法”,採取漸變式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建立了政府調控的市場經濟體制和完整的工業體系,抵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侵入和誘惑。政治強人的連續執政,減少了國家運行中的波折。

白羅斯內政穩定。白羅斯的改革之路與中國市場經濟改革之路頗為相似,實行的也是政府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了以機械製造、冶金加工、激光技術、IT技術為優勢的工業體系,而且巴羅斯還保留了蘇聯的福利體系,雖然並不屬於富裕國家,人民幸福指數相比較高。儘管白羅斯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可是白羅斯族佔83.7%佔主體,而且民族、宗教政策開明,沒有民族宗教問題。由於總統盧卡申科民意支持率高的政治強人,兩院政府在他的領導下,平穩的運行國家事務,保證了內政的穩定。

外政上左右逢源。很多獨聯體國家,羨慕西方的富裕生活,實行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充當了在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牽制俄羅斯發展的小弟,受到俄羅斯的打壓。白羅斯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找準國家定位,既與俄羅斯實行著經濟一體化,保持著與俄羅斯良好的關係,抵制美國拉攏、慫恿實行西方民主政治,後改善與歐洲安全組織的關係,與周邊獨聯體國家的睦鄰友好,積極與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友好往來,為國家創造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

分析起來,白羅斯與中國發展有相似之處,經濟健康發展國內民心穩定,並且一直與自己的老大哥俄羅斯關係和睦,地理位置又身處歐洲的另一端內部受到的滲透威脅較小,以上是幾點就是白俄羅斯穩定的基石。


世界淺談


白俄羅斯能夠長期穩定,這要得益於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他從1994年到現在一直是白羅斯總統。他早年做過軍人,後來以反腐敗起家,連任四屆總統,目前是第五屆總統。盧卡申科主張漸進式經濟改革,施政公平,為人清廉,他關心百姓生活,被稱為“老爹”。盧卡申科拒絕西方的民主,他領導的白羅斯是保存蘇聯元素最多的國家,蘇聯解體以後和俄羅斯保持友好密切的合作關係。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

從上面這段話的概括當中,我們就已經能夠看到一個穩定發展的白俄羅斯。不過銘蘇先生還要詳細分析一下其中的要點:

第一、廉潔政府,贏得人民愛戴。

盧卡申科從蘇維埃反貪主席起家,被稱為“反貪鬥士”,1993年他高舉反貪大旗,彈劾了時任白俄最高蘇維埃主席的國家元首舒什克維奇。作為一名反貪主席出身的盧卡申科,不但自己清廉,同時要求其組建的團隊不容許出現腐敗問題。這就使盧卡申科贏得白俄羅斯人民的愛戴,1994年80.1%得票率當選白俄羅斯首任總統。

白俄羅斯美女

第二、保持本國執政的穩定連續,拒絕西方式民主。

自從1994年當選白俄羅斯以來,盧卡申科深受白俄羅斯人民擁護,連續多次當選,這就保持了政府的穩定性和執政政策的連續性。在白羅斯沒有執政黨,國民會議選舉不按黨派而按選區原則分配名額,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影響有限,避免了黨派紛爭引起的政局不穩。作為對比,烏克蘭接受了西方民主,多黨競爭,建立親美政府,政策更是一路向西,想加入歐盟和北約,結果導致政局動盪,民不聊生。

第三、主張漸進式經濟改革,使人民充分享受國家發展成果。

漸進式經濟改革避免了經濟的大起大落,而那些主張搞休克療法的國家普遍沒有白俄羅斯發展的好。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白俄羅斯社會福利搞得好,義務教育實行免費,大學教育分免費和繳費制,實行免費醫療政策。這些利民福利政策的實施,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感,即使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但是幸福指數也會很高。

盧卡申科與普京

第四、同俄羅斯保持密切友好關係。

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國同源於東斯拉夫人建立的基輔羅斯國,三國可謂是兄弟國家,因此歷史上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曾同俄羅斯合併成為一個國家,所以三國有著共同的利益紐帶。但是烏克蘭顏色革命成功以後,逐漸向西方靠攏,這就觸動了俄羅斯的利益,西方和俄羅斯介入烏克蘭國內局勢,才使烏克蘭動盪不安。而白俄羅斯同俄羅斯始終保持密切關係,雙方還建立區域防禦體系,這也為白俄羅斯的穩定提供了保障。


銘蘇先生


白俄羅斯人均GDP為5590美元(2016年),屬於中等偏上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可以說既不富裕,但也不貧窮,而且社會比較公平。最大的特點,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在白俄羅斯沒有窮人,也沒有寡頭。大家生活穩定,青少年免費上學,成年人都有工作,老年人能按時領取退休金。”

事實上,一個國家最大的悲哀就是在經濟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時,國家財富就被一些寡頭所瓜分與控制,導致社會貧富差距巨大。


白俄羅斯被稱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最像蘇聯”的國家,這裡至今仍保留著大量蘇聯時期的政治傳統、社會制度與機構設置的傳統。

前蘇聯的國家安全機構“克格勃”的稱謂,唯獨白俄羅斯直到今天還保留著。白俄羅斯還頑強地保留下了蘇聯時期的一些社會福利制度:所有公民享受免費醫療,教育方面,除了中小學教育全部免費外,就連大學裡也有一半的系是免費的。在白俄羅斯,由於政府將每年財政收入的2/3用於福利和社會保障,因此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住房、水電、煤氣、供暖等費用都很低廉。

但這不意味著白俄羅斯社會是封閉的,它依然是開放的。首都明斯克,商場裡頭有西方品牌,年輕人穿著時髦,照樣會留著奇特髮型。甚至還同樣存在有賭場、脫衣舞這種灰色地帶。

950萬左右人口的白俄羅斯連接歐亞大陸的戰略要地。1994年盧卡申科出任總統以來,經濟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大的動盪。他能統治至今,主要原因是清廉,其民望可謂奇蹟。 

像明斯克這座城市安靜而整潔,無論市區還是郊區,都非常乾淨,不存在貧民窟。白俄羅斯本來的工農業基礎就不差,曾經享有蘇聯“總裝配車間”之稱。

對比白俄羅斯其著名的不穩定鄰國烏克蘭,後者人均GDP才2186美元(2016年),目前已經掉到了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在歐洲倒數第二,僅高於摩爾多瓦。但是無論是經濟寡頭還是政治寡頭都比白俄羅斯多得多了。


建章看世界


白俄羅斯的社會能夠長期穩定,與總統盧卡申科的執政有著直接的關係。內部矛盾很小,就不容易動亂,雖說盧卡申科執政24年來,一直被西方稱為最後的獨裁者。但是卻對白俄羅斯社會這個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更主要是白俄羅斯的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



我們先看一下內在的因素。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白俄羅斯總統舒什科維奇效仿俄羅斯搞休克療法。不管白俄羅斯實際情況,大力度推行私有化,直接導致國家經濟崩潰,腐敗橫行,民不聊生。致使整個白俄羅斯陷入了動盪。


1993年盧卡申科出任白俄羅斯最高的反貪腐主席,彈劾了舒什科維奇領導的幾十名政府高官。得到了民眾的擁護。1994年成為了白俄羅斯總統。而在1996年和2004年兩次修改了憲法。將政治權力進一步集中到總統的手中,並且取消了總統任期的限制。這也是美國前國務卿賴斯稱他為“歐洲最後的一個獨裁者”,但是白俄羅斯民眾歡迎盧卡申科,並親切的稱為“老爹”。但是白俄羅斯的社會為什麼沒有出現像烏克蘭社會的結局呢?

首先在白俄羅斯的內部政治上。盧卡申科加強反腐力度,在1994年上臺以後,及時制止了國家財產私有化。嚴重的削弱了金融寡頭對國家的侵吞,保證了國家沒有出現大的貧富差距。延續了當年蘇聯的一些體制。比如“克格勃”制度,在對待政治對手上,只要對國家和社會不利,在苗頭上就控制了反對派對國家事和社會的影響。

其次,在國家經濟上,盧卡申科實行國家控制經濟的主體,適應經濟為輔助,是漸進式改革的方法,讓白俄羅斯的經濟得到了穩定的發展。目前白俄羅斯的人均GDP為5590美元(2016年數據),這保證了老百姓生活的必須,雖說不算富裕,但也足夠生活。



而且老百姓還享受著全民的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甚至包括大學的免費教育。國家的強力控制,沒有出現社會貧富差距的加大,國家有力的控制了財富向少數人手中集中的形式。這樣就避免了國家,社會矛盾的出現。這樣的狀態讓白俄羅斯的老百姓幾乎沒有什麼怨言。


而反觀烏克蘭,私有化改革的推進,變賣國家財產,財富向少數人手中集中。國家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凸顯。老百姓的收入逐年下降,人均GDP才達到2186美元(2016年數據)。這樣的狀態,怎麼不會出現社會矛盾激化呢?美國在利用這樣的社會矛盾自然就會煽動民眾,推翻現政權,搞亂整個社會。

我們再看一下外部因素。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無論是烏克蘭危機還是敘利亞內戰,都是存在必然的,國家內部社會矛盾。並且當時的政府並沒有給予很好的解決,在西方勢力的宣傳和誘導下,自然就會爆發像“顏色革命”這樣的政治危機。



我們回頭看一下白俄羅斯,雖然盧卡申科在西方人眼裡是一個獨裁者。但是卻對國家的政治方向把握的比較穩定,內部矛盾解決的比較徹底。讓國家和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而在對外關係上,更懂得守著一個大鄰居,應該與鄰為善,與鄰為伴的道理。




盧卡申科明白,作為白俄羅斯是曾經的蘇聯加盟共和國,也是俄羅斯的好兄弟,只有緊跟俄羅斯的腳步。才會讓國家基於穩定,這讓自己的統治地位能夠長久。如果選擇美國選擇北約,那麼必然導致像烏克蘭一樣的國家政局。

圖片來源於網絡

聰明的政治領導者,都懂得在大國之間玩平衡。會很容易惹火上身。只有把握國際形勢,審時度勢,認清自己,穩定自己,才能在大國的夾縫中生存。總體評價盧卡申科做的比較優秀,對白俄羅斯人民也作出了相當的貢獻。無論是否獨裁,盧卡申科算是一個好總統!!


淡然小司


盧卡申科總統覺著中國大使館用白俄羅斯的名稱稱呼他的國家不妥,對普京當初表示俄白兩國同氣連枝,應當合併成一個國家的言論表示不滿,就通過駐華使館要求中文國名改成白羅斯。

白羅斯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與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接壤,面積有20萬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萬,經濟發展不錯,人均GDP5590美元,還是一個美女如雲的國度。據說當初太多的白羅斯姑娘去西歐掙外匯,還讓政府下令,美女作為國家戰略資源不能不加限制的出口。

(白羅斯美女成災)

白羅斯的總統盧卡申科自從1994年3月當選總統後,已經在總統大位上24年了。歐美國家的人權觀察家指責白羅斯是歐洲最後一個獨裁國家。然而,這並沒有影響盧卡申科再次高票當選總統。

白羅斯在從蘇聯分家後,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政治道路。在1990年代,隨著冷戰結束,美式民主成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社會制度,很多原來的集權國家都紛紛改旗易幟,投入到資本主義的懷抱中去。白羅斯沒有,在短暫的社會動亂後,有從軍經歷的盧卡申科當上了反貪腐部門主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把那些國家的蛀蟲從總統到部長擼了一個遍,共彈劾50多個政府大員。這樣的反貪鬥士在民間收穫了超多的粉絲,因此在1994年3月的選舉中高票當選為白羅斯總統,那年他剛滿40歲。

(在白羅斯國內盧卡申科也存在爭議)

一個國家的民主制度的建設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把三權分立的形式一套上去就成了美式民主了。世界上也只有美國在開國時因為利益派別眾多,創造性地建設了民主的制度。其他國家的民主制度大多都是從封建專制發展過來的。因為民主制度是一種奢侈的制度,它對於社會資源的調動和利用的效率遠低於專制制度。民主制度天生具有保守主義傾向,因為要兼顧多數人的利益,涉及到重大問題都要投票解決,在國家發展初期,面臨嚴峻的競爭環境時,民主制度並不能很好的集中力量參與競爭。

專制制度適合初期的建設和發展,在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的生活水平都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後,會天然地產生對政治權利的要求。如果專制君主應對不當,就會爆發革命,社會制度的改良逐漸會向民主制度傾斜。這與歐洲國家的民主制度建設歷程相似,歐洲在1848年革命之前還有為數眾多的封建國家,此後隨著工業革命不斷走向深入,專制相對變得開明,民主制度逐漸落地生根。

(1848年革命推動了開明專制)

蘇聯是典型的中央集權國家,它建設了相當多的專制制度,如克格勃秘密警察制度。雖然蘇聯時期在經濟發展方面被人多所詬病,但是俄羅斯正是是在蘇聯的專制時期發展成了超級大國。即使如今,蘇聯模式依然是眾多後發國家的首選模仿對象而不是美國模式。

蘇聯時期的大政府,小社會的政治模式,不管大小事物,政府都要深度參與。因此,社會上的各種資源都集中到了政府。如果突然進行改民主革命,會造成社會公共財產的再分配,由於地位的不同,不可避免地遇到政府公職人員以權謀私,私吞國家財產成為各種寡頭,而眾多的底層百姓則無權無勢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財產在劇變中稀釋,百姓生活水深火熱,社會矛盾加劇。

(蘇聯解體的推手:戈爾巴喬夫)

這從蘇東劇變和蘇聯解體後多數國家的發展之路並不順暢就可以看的出來,俄羅斯和烏克蘭實行了休克療法,結果是大量國有資產被賤賣,為了私有化而私有化。一些全民共有的財產也發行股票抵償,這些股票在隨後的經濟動盪中一文不值。俄羅斯人被坑慘了。俄羅斯的經濟動盪一直到普京坐穩了總統位子,大力整治金融寡頭後,俄羅斯的貧富差距才得到遏制。在某種意義上,俄羅斯經過了30年的折騰,等於是否定了革命式的民主,如今的俄羅斯是有著獨裁氣質的民主。

這與白羅斯20多年的發展的道路異曲同工,白羅斯堅持和保留了很多蘇聯要素,社會公共財產依然是以國有企業的名義來運營和發展,佔到國民經濟的75%的份額。社會上醫療和教育都實行免費,有260萬人能夠領到退休金。所以,每次總統選舉,盧卡申科都能獲得80%的高票。“盧卡申科是好人,能夠確保穩定和冷靜,我們不需要劇變。 ”一名62歲的退休教師說。

(白羅斯的土地適合美女)

白羅斯有民主鬥士反對盧卡申科的獨裁,盧卡申科的對應辦法是恢復了克格勃時期的強權政策,直接把人給投進監獄去。所以,西方國家的顏色革命在白羅斯好像就遇到了防波堤,沒有動靜,甚至在2005年年底,西方甚至想用金錢誘使盧卡申科放棄參選。他們以為獨聯體國家裡的每一個官員都是見錢眼開的政客,卻碰到了盧卡申科這個釘子。

(民主鬥士最後被投進了監獄)

盧卡申科有自己的執政理念,看起來可能不那麼冠冕堂皇,總結起來,是漸進的經濟改革和強大的總統治理。漸進的經濟改革使得社會貧富差距沒有其他獨聯體國家那麼大,而政治上選擇強大的總統制確保了國家的穩定。

盧卡申科能夠選擇強總統制不避獨裁之名,與他自身的廉潔分不開。他從反貪腐起家,也深知民眾對貪腐官員的痛恨。他的月薪只有220美元,雖然他的衣食住行都由國家報銷了,這點錢估計都花不出去。他的老婆住在老家,還要自己下田耕種土地。我們經常看到他出訪外國,都沒有帶老婆,反而帶著自己的小兒子,也算是個很特別的事。

(盧卡申科和二世)

維基百科解密說他有90億美元,是隱形的貪腐巨蠹。他也是輕輕一笑,如果有那麼多錢,他就留下1%,剩下的都分給國民好了。‘憑著親民廉潔的個人形象和較為耀眼的執政成果,他在白羅斯擁有很高的民眾支持率,在支持者那裡獲得了一個親密的稱呼 “老爹”。可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白羅斯畢竟是個小國,沒有爭霸世界的雄心和實力,擁戴一個能確保國家穩定能提供穩定生活的領導人,過小國寡民的日子對他們來說也不見得是壞事。白羅斯人們看到獨聯體的兄弟國家在這二三十年中經歷的波折和困苦,自然對自己眼前還算安穩的生活表示滿意。何況,這個在“老爹”可不僅僅只有慈祥和藹的一面,他同樣是白羅斯的武裝力量的統帥。

(白羅斯三軍統帥)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舉賢不避仇,內舉不避親。不因虛名而廢國家大事,近乎賢。最近幾十年,世界上被忽悠瘸的國家有很多,埃及、敘利亞、烏克蘭都是失敗的例子,能有政治自信、道路自信、模式自信的國家又能有幾個?


而知而行


白俄羅斯能長期穩定,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盧卡申科的鐵腕,還有經濟的穩定,正是這三個方面構成了盧卡申科對白俄羅斯的長期穩定的統治。

在前蘇聯時期,白俄羅斯是唯一一個反對蘇聯分裂的國家,為此還在2011年譴責白前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凱維奇夥同俄羅斯和烏克蘭前領導人解體蘇聯的行為。為了前蘇聯的信仰,白俄羅斯保留了很多前蘇聯時期的體質,包括克格勃等。用前蘇聯時期的統治手段穩定了白俄羅斯。

為了穩定白俄羅斯,盧卡申科用鐵腕手段對付反對派,用反對腐敗的名義把反對派趕下臺,也造就了很多白俄羅斯人對盧卡申科的信賴。

同時在經濟上,採取了循序漸進的方式改善白俄羅斯的的經濟環境,沒有搞大規模的私有化,包括土地私有化,而是建立了以國有大企業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並存,以國家計劃、行政命令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這就保證了白俄羅斯沒有像格魯吉亞那樣的休克療法對國家的損害。

所以盧卡申科信仰,鐵腕,經濟三板斧使得白俄羅斯長期保證穩定。


春風踢碎鬼門關


前蘇聯地區分出來的十五個國家之中,與俄羅斯的關係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國的穩定程度,這其中分成了三類國家,第一類自獨立一開始就完全反俄,與俄羅斯徹底劃清界限,這首推波羅的海愛沙尼、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在蘇聯解體前已經挑明瞭要和美國和歐洲在一起。那個時候,俄羅斯也是想和美國在一起的,所以對這些國家基本上沒有啥阻攔就讓隨他們去了,因為大家最後還是一家人嘛。當然,後來俄羅斯發現美國完全不把自己當一家人,這個時候再去搞這幾個國家,已經來不及了。這三個國家也就因此愉快而幸福地生活著了。

第二類就是一直和俄羅斯關係好,無論風雲變幻就是和俄羅斯在一起的國家,比如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這些國家從獨立之初就親俄,不論西方怎麼拉,就是不過去,當然也儘量不得罪美國,實在需要二選一,那就選俄羅斯。與俄羅斯保持友好關係,雖然沒讓這些國家特別大富大貴,但是俄羅斯也至少不會在這些國家搞事情,一旦這些國家出事還積極出謀劃策幫著維持局面。這種情況下,白俄羅斯就保持了長期的穩定。

第三類國家就是先和俄羅斯好,後來又要跳槽到歐美那邊去的國家,這些國家幾乎都亂過或者還在繼續混亂。這些國家在美俄關係蜜月期沒有跑到美國那邊去,卻在美俄交惡之後非要從俄羅斯跑美國那邊去,對俄羅斯來說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曾經亂過的比如吉爾吉斯斯坦,國內有部分人被西方挑唆吵吵著要加入美國大家庭,俄羅斯怎麼會善罷甘休,與美國展開角力,結果國內政治動盪不堪。直到最近,又回到親俄的老路子上來,才又慢慢趨於穩定。而再看烏克蘭,依然覺得歐美大腿吸引力遠遠好過北極熊爪,那大爪子不掄過來才怪了。

這白俄羅斯,就是一直維持著和俄羅斯的友好關係,才實現了長期的穩定。至於白俄內政,則屬於次要因素。


北玄武




永遠是學者



俄羅斯人眼中的新沙皇、連續執政24年的盧卡申科總統是白俄羅斯社會長期穩定的根基與保障。為了保障權力的長期化與社會的穩定化、民眾的安居化,他通過持續修改憲法,建立了“強總統、弱議會、小政府、虛反對派”的獨具白俄羅斯特色的政治體制,推行“以民為本,漸進改革的白俄羅斯模式”,並建立了“以國有大企業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並存,以國家計劃、行政命令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民眾安居樂業。

1、確立了白俄羅斯特色的政治制度。在獨立的前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中,白俄羅斯再強人盧卡申科的統治下,不僅最完整地保留了前蘇聯的元素,在政治上走出了有別於俄羅斯、烏克蘭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獨特的道路。

盧卡申科利用手中的權力,通過修改憲法,將議會選舉的席位從政黨分配改成按選區分配,極大地削弱了政黨,特別是反對派的勢力,至今也沒有成熟的政黨政治。白俄羅斯議會無反對派席位和議會黨團,也沒有執政黨。政黨在社會政治進程中所起作用很小,似乎可以忽略不計。

由此,盧卡申科打造了獨具白俄羅斯特色的以總統為國家權力絕對中心的政治體制:強總統、弱議會、小政府、虛反對派。由此,總統壟斷了絕對的權力,成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最強大的領導權力。權力集中的一個好處是可以排除萬難,集中力量與資源辦一些大事,促進國富民強。

2、盧卡申科強力反腐,力推清廉。

1993年,盧卡申科出任白俄羅斯反貪委員會主席,他上任的宣言是“部長會議和內閣中有一個營私舞弊的網絡”,於是,掀開了該國轟轟烈烈的“打虎”運動,一年內,他講包括兩位總理、數名部長在內的50只“大老虎”關進了籠子。

打鐵需自身硬。盧卡申科高調反腐,他與家人必須堅守清廉的本色。據傳,盧卡申科不僅工資低,而且也沒什麼財產,只有一棟位於家鄉兩層的磚瓦房子,還是前蘇聯時代從村集體分配給他的。不僅如此,他對家人的廉潔要求也很嚴格。妻子加琳娜與盧卡申科都出生在白俄羅斯莫吉廖夫州什科洛夫區的雷日科維奇村,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但1994年盧卡申科當選總統後,加琳娜便離開了首都明斯克,回到家鄉,長期在農村生活,自力更生,養雞種菜,蓋大棚種西紅柿、黃瓜,光著手從地裡挖土豆,還養了一頭奶牛,經常親自動手擠牛奶。加琳娜是第一夫人,更是一個自食其力的普通的農夫。

3、盧卡申科於2002年推行“以民為本,漸進改革的白俄羅斯模式”,建立了以國有大企業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並存,以國家計劃、行政命令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白俄羅斯的GDP增長率都保持在6%。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一落千丈,直到2014年,白俄羅斯的GDP增長率才恢復到1.6%;2017年,白俄羅斯GDP同比增長2.4%,同比增長比俄羅斯高出0.9%,人均5735美元。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盧卡申科還注重社會保障和控制貧富差距,他保留了蘇聯時期的許多福利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免費醫療,青少年接受免費教育,企業職工退休保障等等,每年用於社會保障的開支佔GDP的7%以。為此,白俄羅斯人對生活的滿意度較高。

4、集中權力,取消總統任期,長期執政,保持政局平穩,維護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1994年,盧卡申科以80.1%的得票率當選為白俄羅斯的首任總統後,多次修改憲法,不僅集中了權力,取消了連任限制,得以長期執政。

1996年,盧卡申科修改憲法,將總統任期由五年改為七年,進一步將權力集中在總統手裡;2003年10月,他通過全民公決方式取消憲法關於總統任期連續不得超過兩屆的限制。取消了總統任期限制,盧卡斯再每一次的總統選舉中都以巨大的優勢與得票率贏得總統大位,至今連任了五屆總統,並將繼續連任下去,長期執政。

與此同時,盧卡申科對政局與社會穩定極為重視,對街頭示威運動十分警惕,毫無保留地以鐵腕鎮壓,扼殺在萌芽狀態,他經常對反對派放狠話:“我會用武器打擊那些挑戰總統權力的人”、“我們會像擰斷鴨脖一樣對待搗亂分子”、“所有明斯克反對派騷亂者將蹲監獄。我已下令公佈所有的材料,讓我們的人民看看我們所謂的反對派是什麼嘴臉。”在這方面,盧卡申科言行一致,白俄羅斯的反對派、親西方的自由派等等反對他的勢力,都被他鎮壓得七零八落,不成氣候,在剪除挑戰他權力的對象的同時,極大地保持了政局的穩定、保證了社會的平穩,人民可以安居樂業,而不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因此,西方把他稱作“歐洲最後的一個獨裁者”,而白俄羅斯民眾則親切地稱他為“老爹”。


飛狼


蘇聯解體後,獨聯體國家大多經歷了一個動盪過程,然而白俄羅斯卻能夠在短期內走出混亂狀態實現經濟的復甦,此後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這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密切相關。


盧卡申科主張漸進式改革,避免了寡頭對國民經濟的掠奪

蘇聯解體後,當時的國家元首舒什克維奇效仿俄羅斯搞休克療法、大力推行私有化,結果經濟崩潰、腐敗橫行、民不聊生。1994年盧卡申科上臺後主張漸進式的改革,將經濟轉型的方向從“自由市場經濟”"轉型到“市場社會主義”,上任後連續簽發了5道總統令,暫緩私有化;頒佈了《關於國有制企業實施私有化》規定,不主張出賣所有的國家財產,國有企業的股份所有權不低於51%,戰略性產業的國有企業不實行私有化等等,避免了寡頭對國民經濟的掠奪,穩定了經濟。1996年白俄羅斯經濟就實現了恢復性的增長,此後十年的年均增速達到了7%以上,實現了低通貨膨脹、低失業率,工業和農業均衡發展的良好局面。


盧卡申科保留並擴大了前蘇聯時期的種種社會福利,使發展成果為民眾分享

盧卡申科治理下的白俄羅斯保留了蘇聯時期多種福利待遇制度,包括城鄉居民均享有免費醫療、青少年接受免費教育、企業職工退休保障等政策,每年用於社會保障的開支佔GDP的7%以。2009年的企業退休金比1995年上漲了5倍,在獨聯體國家中僅次於俄羅斯。聯合國發展計劃署2003年各國人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白俄羅斯在175個國家中居第53位,超過了所有的獨聯體國家。


盧卡申科以反腐起家,贏得了極高的民望,保持了政局的穩定

1993年,盧卡申科在出任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反貪汙臨時委員會主席後,彈劾了包括白俄最高蘇維埃主席的國家元首舒什克維奇、兩位總理和幾十名部長在內的政府高官,贏得了極高的民望。 1994年白俄羅斯通過新憲法,開始實行總統制,時年40歲的盧卡申科高票當選為白俄羅斯首任總統。此後1996年和2004年又兩次修改憲法,將政治權力又進一步集中到總統手中,並且取消了總統任期限制,而盧卡申科又對類似烏克蘭的街頭革命非常警惕,以鐵腕鎮壓在萌芽狀態的反對派活動,保持了政局的穩定。雖然美國前國務卿賴斯稱他“歐洲最後的一個獨裁者”,但烏克蘭民眾則稱他為“老爹”。不論怎麼說,

政局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烏克蘭就是對比。


此外,白俄羅斯還深知“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與俄羅斯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與強鄰相處這點很重要),背靠著獨聯體和上海合作組織獲得了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這都是白俄羅斯長期穩定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